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系統回答了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的新結合。這些新的理論成果,把握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的特點和趨勢,提出了民族復興的戰略方向、布局、路徑、環境、方法,開創了一個使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完整理論體系,體現了繼承與發展相結合的民族理性,體現了當今時代民族理性與世界理性的圓融和合通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指導。這些新的理論成果,最主要最集中地反映了我們黨對於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邏輯的基本認識。這些基本認識是來源於實踐、完善於實踐、應用於實踐的規律論,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總結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實踐而得出的必然結論,是科學認識實現未來發展趨勢、重點、方略的望遠鏡和顯微鏡。

我們黨對「三大規律」的自覺認識運用不斷深化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中一個又一個勝利,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創新能力、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走上了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承載了中華民族獨立富強夢想的東方社會主義大國屹立於世界歷史潮頭。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有底氣和自信,對如何帶領人民執好政、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不移順應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我們黨在長期執政探索中,始終堅持理論先導、執政為民、聯繫群眾、發展為要、制度為本,不斷提高執政興國的能力,對執政目標、方式、手段、條件、方略的認識更加完善。我們黨堅持從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內涵、制度、戰略、條件的認識,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內容、戰略布局和具體方法,使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真正枝繁葉茂。我們以人類社會發展為己任,超越對抗競爭,擴大合作協商,看清大勢和主流,對人類社會發展趨勢、方向、前景、載體的認識更加深刻,在世界發展中的貢獻越來越突出,在全球治理變革中承擔更多的責任,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產生巨大國際影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先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入。這些規律性認識來之不易,是500多年社會主義長期發展的深刻記憶,是中國共產黨執政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寶貴經驗的高度凝結。這些規律性認識,形成了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關於怎樣建設黨、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怎樣有效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基本認識,是指導我們黨長期執政興國、治黨治國治軍的重要理論遵循。

深化把握運用共產黨執政規律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一系列理論成果為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是黨執政必須強化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視從思想上建黨是我們黨的一大特點和優良傳統。始終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立黨、治黨、興黨,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不斷發展的理論成果錘鍊黨、武裝黨,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革命性,成為黨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治優勢,是黨治國理政的前提條件。我們黨執政70年的歷史經驗表明,理論建設是黨的一項根本建設。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黨執政必須聚焦的物質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我國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這就決定了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精會神抓好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執政骨幹隊伍,是黨執政必須打牢的組織基礎。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才能長期執政、執好政。要把管黨治黨作為政治責任,使從嚴治黨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來,確保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深化把握運用社會主義建設規律

正確認識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依據和總任務。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我們黨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適應,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內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基本內容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入。把握「五位一體」,要深刻認識到五個方面缺一不可,緊密聯繫,相互促進,構成一個整體,要形成聯動效應;深刻認識到五個方面建設具有不同的側重點,體現了不同領域的工作著眼點;深刻認識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建設重點,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總體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有利於加速改善生態環境;深刻認識不同時期每一個建設也有不同的重點內容,在一定時期內具體推進每項建設時要結合現實的需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從根本上解決治國理政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鬥,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對社會主義建設戰略布局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全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的十九大深化了對這個戰略布局的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奮鬥目標、發展動力、制度保障和領導力量,分階段有重點有策略地綜合推進,構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現實的總體路徑。

始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效率與公平、需求與供給、各種經濟成分之間、不同群體之間、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城鄉及其內部、民族宗教、軍隊和地方等一系列重大關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辯證方法。社會主義建設要講辯證法,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結合起來,始終正確認識和處理建設過程必須面對的一系列重大關係。

深化把握運用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總體趨勢。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事實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路,走得對、走得好。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到21世紀中葉,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不但是給佔世界總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條路,更重要的是向人類表明,社會主義是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

在長期競爭中加強包容合作,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途徑。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和平、發展、合作是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體系變革的要求突出,國際社會正面臨越來越多新的歷史課題。共同用好發展機遇,共同努力合作應對各種風險,成為各國人民的願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潮流的深刻把握,是國際社會共同破解當下發展與安全難題、正確處理相互關系所應秉持的共同願景和目標,要求世界各國從經濟、政治、安全、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擴充合作交流的機會和內涵,摒棄傳統的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推進利益深度融合,共同應對各種問題,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

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促進人與社會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價值。追求人類解放,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現,是一個隨著社會生產力和文化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漫長的歷史過程,但是其所指向的理想境界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價值取向。要始終將現實的人作為價值主體和歸宿,最大限度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立尊重和發展人的主體性的社會機制,促使人與人之間各種矛盾的化解包容。同時要尊重自然界的基礎地位,努力使人的活動不產生破壞自然的嚴重後果,實現人的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共生共榮。

尊重各個國家發展的自主性和多樣性,結合實際確立完善多種所有制、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具體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實現形式。人類社會發展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不可能簡單照搬照套同一種方式,只能採取同本國實際相結合的具體形式。中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在遵循現代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獨具特色的成功道路。中國道路符合中國實際,體現中國特色,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探索,為世界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鑑的新選擇。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

相關焦點

  • 深刻把握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原標題:深刻把握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宣講家網評論摘要: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關乎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共產黨人只有深刻把握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才能應對挑戰,戰勝風險,帶領人民不斷奪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真理,這是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
  • 鍾清:凝聚民族團結合力,奮力實現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要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幾千年來,各民族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新中國成立以來,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並肩浴血奮戰,推翻了內外敵人,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賦予了中華民族全新的意義。各民族攜手走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迎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紀元。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極大激發了全體中國人的國家認同感,顯著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
    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最大亮點,就是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且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提出並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 深刻把握新時代偉大鬥爭的理論內涵
    編者按:在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與歷史擔當。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走好新時代長徵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高揚革命精神,深入開展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 習近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
    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
  • 一、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習近平總書記深情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此後,他又在國內外很多重要場合,對中國夢進行了深刻闡述。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實踐」理論研討會...
    12月3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南寧市中華中路社區實踐」理論研討會在廣西民族大學舉行。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俊豪出席會議並致辭。  張俊豪在致辭中指出,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重要內容和重要標誌,是一項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切實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準確把握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內涵,把握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正確認識其政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等多重複合共同體的本質
  • 繼承科學理論 堅定理想信念 推進偉大事業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我們要緊密結合新時代新階段的新實踐,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不斷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自覺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觀點提示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精準概括、系統闡釋,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的精神實質,深刻揭示了全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力量源泉,築起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新的精神豐碑,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
  • 新思想的十大根本觀點及其內在邏輯
    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的國內保障。★第八個根本觀點是「命運共同論」。這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即實現「強起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良好的國際保障。★第九個根本觀點是「國家治理論」以及「中國之治論」。
  • 深刻認識擘畫「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的理論創新
    把握五中全會重大意義,我們也必須有這種歷史觀,將其放到百年歷史長河大背景下來認識。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近百年奮鬥,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加速了我國現代化發展進程,為新發展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了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制度基礎。
  • 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
    徐光春在《人民日報》撰文認為,脫貧攻堅的戰略決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創新發展,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戰役,脫貧攻堅的艱苦奮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脫貧攻堅的中國成就是為推動人類生存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認真做好收官之年各項工作。
  • 國學認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是什麼意思?
    中國夢 復興夢本篇關鍵詞:中國夢、復興夢、中華傳統文化、造紙術、印刷術、漢字、統一。「技術」帶動生產資料高效運作;「制度」保障技術的高效轉化;「文化」是人類進步的文明沉澱;「漢字」鎖定了文化的積累與傳承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了能鎖住文明的漢字——象形字,對於漢字的偉大神力,古有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之說。
  • 中華民族的法治意義
    作為民族學與法學的交叉學科,民族法學已經將中華民族納入其研究視野之中,其研究路徑是以法律原則為抓手,逐步向規範研究深入,主要研究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遵循、9法治保障,10以及中華民族入憲的必然性和方式等,11而對中華民族法治價值的挖掘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價值分析是連接法律原則與法律規範的橋梁。
  • 書寫偉大復興的時代畫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中國...
    人們清晰記得,5年前,剛剛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向世界鄭重宣示: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這是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
  • 瞭望|為偉大復興匯聚強大道德力量——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
    對於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而言,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從世界大勢來看,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演化,大國博弈愈加複雜激烈,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更需弘揚新風正氣、提振人民精氣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強大道德力量。
  • 「黨建治學」韓慶祥:論「中國理論」——理論中國與理論力量
    這種理論力量對我們具有副作用,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理論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強調要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用指導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其中很重要的,就在於思想理論具有凝聚人心、凝聚共識的作用。正因如此,我們強調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來畫出更大的同心圓;其四,對理論的話語表達。話語的背後是道。
  • 周樹春:把握好闡釋好中國現代化新徵程的發展大邏輯
    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國發展進步的大方向,準確把握中國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大邏輯,深入揭示新時代中國發展藍圖對中國和世界發展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面向世界講好中國「十四五」和「二〇三五」故事。如何理解中國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發展邏輯?1、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邏輯。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助力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  豐厚的歷史文化凝聚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財富,蘊藏著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