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祥:論「中國理論」 ——理論中國與理論力量
黨建治學
★★★★★
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方位。在這個新的歷史方位和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人從根本上是致力於實現強起來,由大國成為強國。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具有諸多標誌。一般來講,人們較注重從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來談論這些標誌。其實,實現強起來,也包括理論、思想的強起來。如果一個國家在物質上強起來了,而在理論、思想上還沒有強起來,那不是真正的強起來。中國要實現強起來,還要注重從理論、思想方面強起來。這就要求注重「中國理論建構」,彰顯「中國理論力量」。
一、把理論創新置於實現強起來的應有位置
真正的強大,當然首先是物質硬體上的強大,諸如經濟、科技、軍事的強大,同時也必須包括理論、思想上的強大。從哲學上講,整個世界從根本上可以劃分為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兩大類,精神世界具有相對獨立性,也具有強大的反作用,其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只有把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統一起來的世界,才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沒有物質世界的強大,一個國家發展就缺乏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物質支撐;沒有精神世界的強大,一個國家發展就缺乏靈魂、氣質、品格、格局,其物質強大也不會持久。理論、思想的強大,自然是物質硬體強大基礎上的延續和發展。
世界上強大的國家,在理論、思想上大多具有重要的建樹。美國依然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專家學者提出了諸多理論、思想,且許多理論、思想在當今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美國專家學者提出的「文明衝突論」「文化軟實力論」「歷史終結論」「新實用主義」等,便是如此。儘管其中一些理論、思想帶有某種「病毒」,在世界上具有副作用,但其影響力依然存在。德國也屬於世界上強大的國家,其理論家、思想家、也比較多。德國一些理論家、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論,其中許多思想、理論影響也比較大。從德國古典哲學到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新哲學,至今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杜威(John Dewey)的實用主義,尼採的生命哲學和宇宙觀,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生命哲學和現代非理性主義,胡塞爾(Edmund Husserl)的現代現象學,雅斯貝斯(Karl Jaspers)的存在主義,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主義,彼得楚爾特(Josef Petzoldt)的經驗批判主義,施利克(Moritz Schlick)的邏輯實證論,馬克斯?韋伯的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權力的分類理論和理想的行政組織的管理制度理論,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的過程哲學,等等,至今依然具有較大影響力。英國、法國、日本也屬於世界上較為強大的國家,也湧現出不少理論家、思想家,他們的理論、思想至今影響著世界。
當今我國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方位,也就是我國發展起來以後使大國成為強國的歷史方位。這既意味著我國在物質方面逐漸強大起來了,也意味著在物質方面要繼續強大起來的同時,還需要在精神方面強大起來。精神方面的強大,主要體現在成為「文化強國」,而「文化強國」的核心,是具有原創性、標識性、代表性的中國理論、中國思想及其所具有的世界影響力,而且這些理論、思想能解決中國問題和人類問題。只有在物質硬實力方面強起來而且也在精神文化或思想理論方面強起來,才是真正的強起來,如果精神文化或思想理論方面還沒有真正強起來,那不是真正的強起來,也不會真正得到世界的認同,也會時常聽到「中國只會出口電視機而不會生產價值觀」的嘲諷。我們黨之所以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很重要的一個考量,就是要注重全面發展,其中包括文化發展。而文化發展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注重理論、思想的原創和建樹。習近平同志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在新時代,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因此,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經濟學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呼喚理論家、思想家。習近平同志又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意味著,一個日趨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必須在理論上強起來,在思想上站起來,不僅要為世界貢獻更多的物質產品,也要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理論、中國思想、中國方案,從而彰顯中國理論的力量。然而,當今我國的理論、思想建構還沒有完全達到時代發展所要求的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獨立性、自主性、主體性、世界性、引領性還沒有完全、真正建構、確立起來。因此,反映時代需求和呼聲,構建中國理論,彰顯中國理論的力量,屬當務之急。
二、理論力量必須用理論力量來摧毀
改革開放以後,西方對中國產生了較大影響。西方的器物、技術、資本、制度、管理等方面,對中國都產生了影響,但影響最大、最深刻、最持久的,當屬西方的思想、理論。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學術界、理論界唯西方馬首是瞻,凡事言必西方,我國的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歷史學等學科,受西方影響相對比較大。當然,向西方學習,一定意義上有利於拓展我們的學術研究視野,拓寬我們的學術研究空間,提升我們的思維格局。然而,這也給我國的意識形態帶來極大挑戰:在我國有些地方、有些領域出現了「耕了西方地、荒了中國田」的現象,我們一些人的頭腦成為西方思想理論的「跑馬場」,西方某些帶有「病毒」的理論、思想衝擊、侵蝕著我們的思想長城、精神長城、心理長城,毒害著我們的頭腦和思想,給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帶來極大風險。馬克思曾經講過,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同理,我們認為,理論力量只能用理論力量來摧毀。要摧毀西方帶有「病毒」的錯誤的理論力量,其中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升我們在理論上、思想上的「免疫力」,這個「免疫力」,就是要積極構建我們中國自己的理論,構建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和世界問題、促進中國成功、影響世界的「中國思想」「中國理論」。當我們自身肌體的免疫力增強了,就有助於抵抗外部世界、周圍環境的病毒;當我們自身的理論、思想「免疫力」增強了,就會增強我們自己的理論判斷力、理論鑑別力、理論抵抗力,從而自然就有利於抵禦西方帶有「病毒」的思想理論的侵蝕。不注重提升我們理論的「免疫力」,只滿足於喊出「堅決批判」「堅決鬥爭」等震撼世界的詞句,是難以從根本上破除帶有「病毒」的錯誤的理論和思想的。習近平同志2016年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我們不僅讓世界知道有一個「舌尖上的中國」,更應該讓世界知道有一個「理論中的中國」。這就充分表達了構建中國理論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更意味著理論的力量是一種絕對不可忽視的力量,是一種抵禦西方理論、思想「病毒」的有效力量。
理論力量有其來源。其一,它來自於理論思維能力的提升。要提升理論思維能力,最好的辦法,正像恩格斯所講的,要學習哲學和哲學史。這實際上是一種最好的理論思維能力的訓練。因為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人民最精髓、最智慧的精華都體現在哲學裡。其二,它來自於具有原創性的理論建構。這種理論能反映歷史規律,體現時代精神,反映實踐需要,關注民眾呼聲,也能深入人民的心靈世界,以大眾化的方式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因為理論的實現程度,取決於它滿足國家發展需要和人民發展需要的程度。其三,它來自於能為解決中國問題和世界問題即人類問題貢獻智慧和方案。能解決問題的理論必然是具有影響力的理論,即具有力量的理論。
理論力量有其具體體現。其一,對理論的信仰。人們一旦對一種理論產生一種信仰,這種理論就會直接指導他們的行動或活動。如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新自由主義、西方中心論,以及一些宗教理論。當然,更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主義,等等;其二,理論為人民所掌握。理論一旦被人民群眾所掌握,就能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比如,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之所以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堪稱「中國奇蹟」,就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直接指導有關,與這些指導思想為人們所理解和掌握有關;其三,理論的聚心、攻心作用。思想理論具有凝聚人心或攻心的作用。西方意識形態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用其文化、價值觀、思想理論來攻心。比如,他們所謂的「普世價值」「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等,就具有攻心的作用。這種理論力量對我們具有副作用,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理論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強調要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用指導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其中很重要的,就在於思想理論具有凝聚人心、凝聚共識的作用。正因如此,我們強調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來畫出更大的同心圓;其四,對理論的話語表達。話語的背後是道。思想理論能提升一個國家的形象和品質,而對思想理論的表達,是呈現理論力量、思想理論的一個關鍵因素;其五,理論的邏輯。理論邏輯的魅力是理論力量的一種體現。一種理論若具有嚴密的邏輯,其呈現出的邏輯力量之影響力也不可小覷。其六,理論能揭示客觀真理,並能滿足合理政治發展的需要。正確的思想理論意味著對客觀真理的科學認識,而對客觀真理的認識有助於做出科學決策,當然,科學決策有助於做正確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講,政治需要思想理論支撐,而能支撐政治的思想理論必然具有影響力,呈現出理論的力量。
三、深入把握中國理論及其構建的基本路徑
既然理論力量如此重要,那就要自覺主動地去構建中國理論。那麼,如何構建中國理論?中國理論的核心要義是什麼?
需要從以下基本方面入手,來構建中國理論。
第一,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基礎和思想來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新時代或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及其實踐發展新要求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把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持和發展,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當今我們要構建中國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根本遵循,也是理論基礎、思想來源。
第二,需要釐清「六大邏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接地氣,就是要走出「象牙塔」,深入實際、深入人民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全面深入理解和把握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解和把握建黨以來近10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發展壯大的歷史邏輯,理解和把握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解和把握40年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邏輯,理解和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發展邏輯,進而理解上述「邏輯」中所蘊含的中國人民的奮鬥邏輯,從而把中國歷史、中國現實與中國問題搞清楚,把中國奇蹟背後的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之優勢搞清楚,把好中國脈、開好中國方。只坐在「象牙塔」裡,面對的都是問題,走出「象牙塔」,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深入基層,深入實踐,深入人民群眾,才能讀懂中國發展的現實邏輯,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國問題,進而才能真正用中國理論解釋好中國實踐,才能真正為人民立言。
第三,貫通中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清醒劑。因而要具有歷史思維,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尋找血脈、基因和源流;同時,還要汲取西方文明、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有益的合理因素;還要把握時代發展趨勢。這叫作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第四,要基於中國道路。中國奇蹟的根源、本源在於中國道路,中國奇蹟發源於中國道路,即中國道路是中國奇蹟的發源地。因而,我們要從中國奇蹟的背後揭示出中國道路的優勢,從中國道路中發掘中國奇蹟的密碼。要而言之,中國奇蹟要到中國道路中去尋找。因為中國道路蘊含著領航者(誰在領航、往哪領航)、歷史方位(我在何處)、戰略目標(走向何方)、總體方略(走法如何)和推動力量(何以推動),而領航者、對歷史方位的判斷、對戰略目標(方向)的確定、對總體方略的選擇、對推動力量的整合,從根本上推動著中國發展,進而促進中國走向成功。正因如此,中國道路應成為並且也是中國理論的發源地或實踐基礎,我們必須用中國理論來闡釋中國道路,或者說要基於中國道路來構建中國理論。
堅強領導、歷史方位、戰略目標、總體方略、推動力量,構成中國道路的核心要素。中國道路的堅強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中國道路存在於、形成於不斷發展著的歷史方位;中國道路中的戰略目標,是通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道路中的根本路徑或總體方略,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兩大布局」,從而集中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道路中的推動力量,是黨政主導力量、市場配置力量和人民主體力量及其合力。要基於這五個核心要素來構建中國理論。偏離這五個核心要素,所構建的中國理論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缺乏信仰,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規律缺乏把握,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缺乏研究,是難以構建中國理論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必須具有對黨、國家和人民的情懷。這種情懷,首先是用心,與黨、國家和人民心連心,把黨、國家和人民的事業放在心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在心上。與黨、國家、人民的「心」相距甚遠,是構建不了中國理論的。其次是用情,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這一職業當作事業,既以真摯的職業情懷研究黨、國家和人民,書寫黨、國家、人民,把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書寫好,把當代中國人民的精彩生活表達好展示好,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著眼於人們的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為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最後是用功,集中體現為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功力。馬克思說,「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事物的根本在於抓住「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根本弦。就是說,要構建中國理論,堅持並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尤為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寫出時代名篇和歷史傑作。
我們所要構建的中國理論,簡要來說,就是關於我國發展起來以後使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的「強國理論」。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關於我國發展起來以後使大國成為強國的問題,即解決「大而不強」的問題。這一「強國理論」展開來說,包括以下核心要義:(1)歷史方位論——我國發展起來以後的歷史方位(實現強起來的歷史方位);(2)民族復興論——使大國成為強國(實現強起來的歷史使命和奮鬥目標);(3)人民中心論——使人民過上美好生活和人民幸福(實現強起來的價值導向);(4)發展理念論——新發展理念(實現強起來的根本之道);(5)「兩大布局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強起來的總體方略);(6)戰略安排論——「新三步走」戰略(一個決勝期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實現強起來的總體方略);(7)強軍戰略論——富國必須強兵,強國必須強軍(實現強起來的軍事保證);(8)命運共同體論——世界多樣、國家平等、文明互鑑、包容發展、互利普惠(實現強起來的國際環境);(10)深化改革論——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現強起來的根本動力);(11)強大政黨論——建設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實現強起來的領導力量)。
總之,「強國理論」就是一座理論大廈:歷史方位,好比一座高樓大廈的「地基」;民族復興論、人民中心論,好比夯實在這一「地基」之上的「兩大基石」;發展理念論、「兩大布局論」(「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戰略安排論,好比分別是從道、術、行來講立在「兩大基石」的「三根柱子」;強軍戰略論,好比一座高樓大廈的「銅牆鐵壁」和「擋風遮雨的房頂」;命運共同論,好比一座高樓大廈的「周邊環境」;深化改革論,好比蓋一座高樓大廈的「建築工」;強大政黨論,好比蓋一座高樓大廈的工程師和設計師。這一「強國理論」也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歷史方位論屬於立論基礎;民族復興論和人民中心論屬於奮鬥目標;發展理念論、「兩大布局論」、「戰略安排論」屬於基本路徑(或總體方略);強軍戰略論、命運共同論和深化改革論屬於根本保障;強大政黨論屬於領導力量。
(韓慶祥: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
長安街直播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央視頻、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馬嘉均;初審:程子茜;覆審:李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