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鳴:中國理論自信背後是世界觀和思維方式的優勢
理論自信最後還落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
西方理論,包括西方中心論、歷史終結論等,其背後的潛臺詞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只能有一種模式,只能有一個中心,整個世界是圍繞西方展開的。近現代以來,西方是宗主國,其他地方是殖民地;20世紀全球化過程中,西方享受全球市場的資本增值,其它國家為西方提供原材料和勞動力。所以整個世界是不平等的,也不能是平等的。在這個過程中,西方通過所謂「普世價值」把西方的價值推向全世界,不是出於價值觀的偏好,而是基於利益的驅使。
但是中國有不同的世界觀,這一世界觀根植於五千年的文明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整個世界不論大國小國,都是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是命運共同體的缺憾。中國倡導文明的多樣化,認為並不是只有中國好,而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不是只有一家獨大,而是豐富多彩的百花園。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講,「不要看到別人的文明與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順眼,就要千方百計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歷史反覆證明,任何想用強制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都不會成功,反而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這樣的價值理念,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構想,讓世界更加豐富多樣,不再是西方資本主義化的一元狀態。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對世界的貢獻,體現在世界觀的貢獻、方法論的貢獻,思維方式的貢獻,這是理論最深層的東西。「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和實生物,同則不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發生發展的規律。世界萬物萬事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如果萬物萬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也正因為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我們的理論,不僅對中國社會有意義,對整個世界都是有價值的。
西方的「普世價值」號稱對世界都管用,但事實上,普世價值只是西方一些國家區域性適用的價值,西方想把自己的價值向全世界推廣,導致其他國家的動蕩不安。中國強調「特色」,這「特色」背後反而更具有公共意義和普遍性。因為這一特色看似是中國著眼於自身發展,實際上遵循了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體現了世界發展的客觀要求。號稱「普世」的並不普世,宣稱「特色」的反倒具有公共性,這一「悖論」的背後其實是思維的高下之分。
許耀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世界意義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共產黨先後推出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理論總起來,也就是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理論體系,毋庸置疑具有世界的意義。早在2004年,喬舒亞·庫珀·雷默就提出「北京共識」,他把中國理論對於世界的意義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艱苦努力、主動創新和大膽試驗;第二,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利益;第三,循序漸進、積聚能量。其中雷默認為,創新和試驗是「北京共識」的靈魂,體現了解決問題應因事而異,靈活應對,不求統一標準。儘管雷默所說的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尚不深刻全面,但重要的是,他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理論是有其世界意義的。
在我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世界意義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的意義。眾所周知,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以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已成為世界性的潮流,越來越多的國家嘗試著走向社會主義。在1917年俄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的半個世紀中,世界上出現了以蘇聯為首的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社會主義國家。遺憾的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具有致命弊端,最終導致了傳統社會主義的失敗。在社會主義陷入低谷的時候,唯有中國奮起改革,成功地開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社會主義獲得新生。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於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具有重要啟發和借鑑作用。
二是對於資本主義國家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能夠推動中國的改革發展並且取得改革和發展的成功,說明這個理論體系完全有助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有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增進幸福感,有助於增強國家責任、提高效率和完善國家制度。今天,西方國家普遍陷入經濟停滯或低速徘徊、濫用民主和無效率的困境,以致弗朗西斯·福山批評西方國家缺乏問責機制和治理效率,可以從中國獲取經驗。這樣的經驗正如鄧小平曾經說過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中國實行集體領導和民主集中制,能為國家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並且具有強大的動員組織能力,保證儘快落實重大規劃,完成重大任務。
三是對於不發達國家的意義。世界上還有不少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它們原以為都要向西方國家學習,走西方國家的道路,在碰壁之後發現,應破除迷信,像中國那樣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那麼,在它們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的過程中,由於和中國有著相似的國情,中國致力於消除貧困,更加強調公平正義,努力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對它們也就更具有示範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