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價值論的理論定位及意義

2021-01-09 光明網
    編者按 20世紀80年代以來,價值論的興起成為哲學研究的一個新的生長點,價值問題成為理論界、學術界以至人們日常生活中共同關注的話題。從價值角度分析問題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而且也推動著實踐的發展。因此,深入開展價值論研究,進一步發揮價值論應有的社會指導作用,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社會價值論是價值論研究在社會歷史領域的深入,今日刊發的關於社會價值論的文章,希望有助於推進對這方面問題的研究。

社會價值論的研究內容和理論定位

價值是標誌主客體之間意義、效應和狀態的範疇。社會是一種價值存在,是包含自我、他人、群體、社會主體等多種價值主體,物質、精神、制度、環境和人自身等多種價值客體,工具、傳媒、符號等多種中介在內的複雜價值體系。社會價值論的研究對象就是這個以社會主體為核心的總體社會價值體系。其主要任務是剖析整個社會價值體系存在根據、生成過程、內部結構和運行機制,探索社會價值規律,在此基礎上透視當代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根本問題,最終為新的社會價值體系的生成提供理論指導和路徑選擇。社會價值論研究的重點是從個體價值到社會價值和從社會價值到個體價值的過程、機制和結構。個體與社會的價值關係問題是社會價值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貫穿在整個社會價值論中的一條主線。

社會價值論是哲學價值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價值論研究在社會歷史領域的深化和升華。但是,社會價值論不是一般價值論框架和研究成果在社會歷史領域的簡單應用,不是運用價值論觀點對社會歷史領域若干問題的具體分析,而是在一般價值論研究的基礎上,對社會價值體系的系統分析和系統的理論建構。

社會價值論定位於社會歷史基本理論層面,是一種社會歷史哲學學說。但是社會價值論不是與社會系統論、社會衝突論、社會發展論、社會認識論等社會哲學中的其他分支相併列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是創造並運用一種新的理論模式從價值的視野對整個社會體系及運行機制的全面透視。社會價值論在運用主客體模式和主體間模式對社會價值體系進行理論分析的同時,更加注重對不同類型的價值主體之間的價值關係和價值鏈聯結融通的分析,特別是對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價值關係的分析,從而建立了獨特的社會價值論理論模式。

社會價值論是高於具體社會科學價值理論的價值學說。它以具體的價值學說為基礎,開拓了一個更新、更高、更複雜的價值研究領域。我認為從價值論的角度看,任何人文和社會科學都是研究社會價值現象的學說。政治價值論、經濟價值論、文化價值論、文學價值論、法律價值論、歷史價值論、道德價值論、傳媒價值論都是社會價值研究的具體領域。社會價值論是從總體上研究價值現象的新學說,必須以具體價值領域的學說為基礎,也必須與具體學科相觀照和印證,才能順利推進。在社會價值領域中,物質價值,也就是經濟價值是最簡單的價值,迄今已形成了分析模型和操作框架,是社會價值研究比較成熟的領域,也在逐步向整體社會價值領域滲透,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值得總體的社會價值論研究吸收和借鑑。

社會價值論的研究思路

社會價值論研究的總體思路是從價值發生開始,經自我價值體系、社會價值發生、社會價值主體結構、社會價值客體、社會價值運行,最後總結概括社會價值規律的過程。價值發生是社會價值論研究的出發點,亦即尋找社會價值源點的過程。世界存在可以歸結為實體和實體之間的關係。實體可以分為物、生物和人三類。實體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純粹的存在關係和影響關係。我們可以把價值規定為人作為主體一方的實體之間的互動影響關係。價值主體是價值體系的關鍵與核心,價值的發生關鍵就是主體的發生。把人規定為價值主體是屬人的價值論的特權。但是簡單地把人規定為價值主體,並未找到價值發生的根源,因為人是個籠統概念,可以是個人、群體、社會,還可以是無所不包的人類。社會價值體系的複雜性,不在社會和人之外,而是在社會和人之內,如果只是把社會價值本源定位於籠統的人,對於社會價值論而言,什麼問題也沒有解決。為了找到這個社會價值論最早的邏輯起點,思維的目光必須向社會內部、向人內部挺進。我們發現,自我,這個存在著的存在者、生存著的生存者、思想著的思想者是最後的、最可靠的、可以直接確證的價值主體,也是社會價值論第一個價值主體。

有了第一個價值主體,也就有了第一個價值體系,即自我價值體系。自我價值體系是社會價值體系的細胞,也是社會價值發生的源點。深入剖析這個細胞有助於理解整個社會價值體系。自我是自我價值體系的核心,而自我需要是自我價值體系的尺度和驅動力。自我需要分為生存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超越性需要是自我之根本特性。超越性需要源於自我的有限性和自我對這種有限性的認識。正是這樣一種力量,驅動著自我走出自身,走向他人,走向社會,並與社會建立起了有效的價值聯結。從自我到社會價值主體的過程,便是社會價值發生的過程,其間經歷了他人和個人若干階段。社會價值主體是源於自我、由自我建構出的一種特殊的價值主體形態,每一個自我都有屬於自身的特殊的價值世界,也有屬於自身的特殊的社會價值主體。共在的價值世界和社會價值主體是各個自我融合、認同的結果,不存在脫離了自我、空洞的社會價值主體。

社會價值主體需要所指向的對象即是社會價值客體,可以劃分為物質價值、精神文化價值、制度規範價值、自然環境價值和人的價值五類。社會價值體系是一個動態運行的體系。從主體的角度來說,社會價值運行是從個體自我到社會價值主體,再由社會價值主體回到個體自我的雙向互動過程。從客體角度來說,社會價值運行是從價值產生到價值分配、價值交換再到價值實現的過程。與單純的物質價值運行相比,社會價值運行在運行周期、價值種類、運行環節、價值鏈等方面都異常複雜。研究社會價值論的根本目的在於把握和探索社會價值規律。

深入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從世界哲學研究發展的趨勢看,價值論可以看作繼本體論、認識論之後具有生命力的一種新的哲學形態,前景十分廣闊;從國內情況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價值問題已成為理論界、文化界以至人們日常生活中共同關注的話題,與認識論相對應的價值論已基本形成了較成熟的理論成果和研究框架,在哲學體系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從價值角度分析問題不但成了人們的共識,事實上也在很大程度上帶來人們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並推動著實踐的發展。然而,天然就具有社會歷史屬性的價值問題卻未能在社會歷史領域得到系統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有創新性的社會價值論研究思路和理論框架。這種情況,一方面嚴重製約了價值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另一方面也難以發揮價值論應有的社會指導意義。因而,深入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是可以進一步深化價值論研究,培育哲學研究新的生長點。20多年來,價值論的興起給哲學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長期以來,價值論研究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和認識框架層面,未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究其原因在於未能有效地在社會歷史領域展開價值論研究,未能在廣闊的社會歷史領域獲得豐富的營養和水分。深入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更接近價值論研究的本性和目的,更有利於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豐厚的價值資源,更有利於形成完善的價值論理論體系。

二是可以開拓社會歷史理論研究的新視野和新境界。對於複雜的社會歷史問題可以運用不同的理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進而形成富有創新性的社會歷史學說,如社會進化論、社會系統論、社會認識論、社會轉型論、社會本體論、社會生態論等。社會歷史領域就其本性而言是一個複雜的價值領域,與以上不同的社會歷史學說相比,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意義更大。它不但可以填補社會歷史領域研究的理論基礎空白,而且其研究成果可以對以上學說研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三是可以為各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價值問題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近年來,各門學科研究領域紛紛加強了各自價值問題的研究,出現了法律價值論、文化價值論、道德價值論、文學價值論、新聞價值論等,但由於缺乏社會價值論的指導,這些具體的價值學說要麼限於本學科一些抽象問題的探討,要麼套用一些陳舊的哲學概念和模式,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深入開展社會價值論研究,能夠有效促進各學科價值問題的研究,進而推動社會科學研究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是為當代社會發展中重大問題的解決提供啟示和思路。當代社會發展中出現若干重點、難點問題,如環境問題、文化衝突問題、全球化問題、技術倫理問題等,本質上都是社會價值問題,應該從社會價值角度加以研究和解決。開展社會價值論的研究可以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視角和框架。

五是為創新和重建社會價值體系提供理論支撐和路徑選擇。社會價值論以新的視野和方法在對社會價值體系進行深入系統的剖析基礎上,形成了系統的社會價值論理論框架。有了這個框架,我們就可以把握當代社會價值體系發展動力、演化方向、運行機制和總體格局,進而為新的社會價值體系的建構提供路徑選擇和制度安排。這也是社會價值論研究的最終目的。

相關焦點

  • 西方環境正義理論的意義與局限
    西方環境正義理論的意義與局限 2018年04月03日 07: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田世錠 字號 內容摘要:隨著20世紀80年代西方環境正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 專家:毛澤東社會矛盾理論的當代意義
    原標題:毛澤東社會矛盾理論的當代意義 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是什麼?社會矛盾具體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社會矛盾如何有效化解?從1956年春起,毛澤東對社會矛盾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獨立、深入思考,寫下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光輝著作。
  • 社區矯正價值論
    由此可以看出,在國際社會,非監禁刑已經逐步在刑罰體系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擴大社區矯正的適用,已成為世界各國刑罰改革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法律界對於在我國擴大社區矯正的適用的呼聲越來越高,很多地方也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那麼社區矯正存在於什麼樣的理論基礎,其價值又體現於何處?本文將對此作一些淺顯的分析。
  • 定位原理|理解定位理論的 5 個模型(2.0)
    我們談到競爭,指的是心智中的競爭,並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物理層面存在的競爭。我們談到心智,是指在競爭環境下的心智,心智和競爭本來是一回事。定位理論說顧客導向的時代早已經結束,現在是競爭導向的時代。並不是把心智和競爭割裂開來,而是強調關注競爭的重要性。一些人抓住這點不放,認為定位理論忽略顧客,心術不正。真不知道是智力不足,還是他自己心術不正。
  • 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
    >來源:景觀中國網 生態經濟學、環境經濟學與資源經濟學理論,特別是生態環境價值論、外部性理論和公共物品理論等為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 方英敏:關於身體美學的三種定位
    而與王曉華以身體美學為美學相比較,彭富春、張法、程相佔等人將身體美學理解為「身體的審美化」的內涵與外延又要窄得多,他們是在審美對象形態學的範疇上來理解、定位身體美學的。張法指出:「身體美學如何進入美學理論的整體之中?對中國的美學理論而言,從古到今身體是鑲嵌在整個理論之中的,當身體美學以自身獨立的方式出現之後,把它放在美學原理體系的什麼地方呢?
  • 「定位理論」及其「一詞佔領心智」
    學術整理:蘇立軍特勞特(中國)原高級戰略顧問厚德戰略定位學院合伙人「定位理論」創始人特勞特和裡斯在其《定位》一書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有些人不懂定位的規則,因為他們受文字的困擾,他們錯誤地認定「文字是有含義的
  • 以「媒介情境理論」解讀網絡社會
    但麥克盧漢的理論受到的爭議頗多,一度在20世紀80年代低迷下來。繼承麥氏理論的美國學者梅羅維茨大膽吸收了麥克盧漢理論的精華之處,從社會學的角度重新進行定位,獨創了富有特色又具有開拓性的「媒介情境理論」,很好地揭示了電子媒介如何引起場景、信息系統和行為的變化。隨著網絡社會的發展,尤其是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媒介情境理論」又一次找到了用武之地。
  • 一種用手機號碼定位機主的理論方法
    所以,今天編輯要繼續接著「大數據」陰暗的一面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因為大數據實在是當今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運用得好,造福國家造福社會造福百姓,控制不當,禍害國家禍害社會禍害百姓。今天說的話題可能比昨天更叫人驚悚——僅憑手機號碼,定位機主當前位置!!!
  • 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
    辛鳴:中國理論自信背後是世界觀和思維方式的優勢  理論自信最後還落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  西方理論,包括西方中心論、歷史終結論等,其背後的潛臺詞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只能有一種模式,只能有一個中心,整個世界是圍繞西方展開的。
  • 社會理論:理性思考與現實關懷
    如何將社會理論的理論邏輯與現實需求的應用邏輯結合起來,成為中國社會理論界必須接受的挑戰。英國著名社會理論家吉登斯的社會理論建構,恰好在某種意義上給我們以極具針對性的啟發。  社會結構理論力圖將社會理論的理論邏輯與政治需求邏輯對接起來  吉登斯是一個力圖將社會理論的理論邏輯與政治需求邏輯對接起來的思想家。他的社會構成論思想使他在當代社會理論的發展譜系中佔有一席之地。
  • 馬克思的意義世界理論探析
    馬克思的意義世界以人的「生命本體」為理論前提,將生命理解為具有自然屬性的具體的人、具有精神屬性的主體的人、具有社會屬性的對象的人;「內聖外王」是馬克思意義世界的生成方式,具體包括:在自我批判中修煉德性的向內求索、在變革現實中實現本質豐盈的向外開拓、改造自我與世界統一的內外和合;馬克思的意義世界指向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使人成為「大寫的人」。
  • 社會行動者理論|思路整理
    🍑 提出:社會行動者理論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科學技術研究,其基本出發點在於任何既定的社會「現實」都是一系列複雜社會關係互動的產物。在這些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既存在著傳統社會學意義上的人類行動者,也存在著一切非人類行動者。當一個網絡中的諸行動者結成「聯合」後,一個既定的社會場域才得以構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1月15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研討會首場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切實增強學習宣傳貫徹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 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
    》作  者: 魏鶴 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ISBN:9787511237064定 價:¥25.00二、內容簡介   《高校社科文庫:西方哲學和社會理論中的自然主義》通過對哲學自然主義及其在社會理論中的作用和表現形式的系統研究,認為自然主義作為哲學一元論,具有反神秘主義、反先驗哲學、
  • 少年犯罪的社會控制理論解釋
    (一)社會控制理論簡述  1.什麼是社會控制理論    社會控制理論,是近代一種側重於研究青少年罪行的犯罪學理論。該理論主要整合自特拉維斯•赫西的「社會聯繫理論」及華倫•C•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論」,是解釋人為什麼不犯罪的一種理論,同時也是實用主義犯罪學三大理論之一。
  • 群· 學 | 《社會資本:關於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
    同時也和大家探討一下社會資本理論及其相關研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關鍵性問題。類似地,「文化資本」這個術語將傳統習俗看作一種有價值的資源,但它同時也表示一種理論——特權階層和精英為了保持和積累他們的相對優勢而不斷創造和複製這種資源。一個新的概念被提出,需要在兩方面區別於其他概念。它要麼辨識了某些尚未被其他概念所刻畫的概念性問題,要麼以某種有意義的方式收集和代表了一些可觀察到的現象。在學術界,一個概念沒有既定的命運。
  • 中國社會科學報:行為經濟學:揭示經濟行為背後的情境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業安說,行為經濟學一方面繼承了新古典經濟學賴以生存的兩大基石——個體主義方法論、主觀主義價值論;另一方面又對新古典經濟學關於行為假定的不現實性表示不滿,主張通過心理學打造一個現實的行為基礎。行為經濟學在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符合心理事實的內容,使原先的公理化假定趨向科學和合理,不僅能夠提高原先理論的預測力,也為今後的理論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 理解心智:塞爾意向性理論的意義
    自從1959年執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來,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塞爾的研究足跡遍及語言哲學與心智哲學的眾多領域,從《言語行為》到《表達與意義》,從《意向性》到《心靈的再發現》,從《心、腦與科學》、《意識之謎》到《心智、語言與社會》等,一系列著述記載了他不斷探求的思想軌跡,對人類心智的深刻理解作出了貢獻。在塞爾豐富的思想資源中,意向性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一條重要線索。
  • 積極主義刑法觀下理論與實踐的溝通
    社會學家涂爾幹說社會團結友愛的基礎有二:一是人們之間的相似性,所謂「同類相聚」「意氣相投」表達的正是這個道理;二是人們之間的相異性,所謂「異性相吸」也是客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