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創新需要無畏的勇氣,而勇氣的基礎和前提是文化自覺和理論自信。
學習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對於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理解黨的創新理論及其發展完善,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具有充滿自信、與時俱進、自我更新、不斷發展的理論品格。如果說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那麼創新需要無畏的勇氣,而勇氣的基礎和前提是文化自覺和理論自信。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是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成熟、日益自信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的過程。90多年的理論創新,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是毛澤東思想,二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縱觀黨的創新理論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每次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的形成,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特定歷史時期或階段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理論結晶,都與中國共產黨人所特有的理論勇氣和堅定的「理論自信」分不開。
學習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有助於我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和創造的獨創性的理論成果,並隨著實踐的發展逐步確立和完善。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其無可辯駁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威力,一次又一次為中國指明了前進的正確方向;今天,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更加鮮明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進一步引領中國前進方向的偉大旗幟,摒棄一切關於中國發展方向的不必要的爭論,「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黨的基本路線不不動搖,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以更加自覺的理論自信,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的實踐豐富黨的創新理論的新內容,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新境界。
學習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有助於我們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秉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動搖。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中國共產黨是先進文化的直接代表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特徵,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理論自信的基礎是文化的自覺與自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保證。
學習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有助於我們在新時期新階段,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深入研究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不斷回答實踐中提出的新課題,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大力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者單位:湖北省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