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一部科幻片,沒有怪獸,沒有機甲,也沒有外星人,沒有任何激烈的打鬥,它講述的,只是一群朋友離別時刻的談話,談話涉及到了地理、歷史、宗教、哲學等等,充滿了科學性與邏輯性,但依舊是一部科幻片。
時間,聽不到,看不到,摸不到,沒有重量,沒有溫度。時間並不是自然的產物,是我們人為地去命名。人們注意到了從出生到死亡的歷程,意識到了自然的某個法則——我們將法則命名為時間。當人們意識到時間在自己身上的流逝,就開始記錄時間,古代中國用日晷,西方發明了鐘錶。
沒有誰能逃脫自然的法則,有些事物的時間快如閃電,有些事物的時間慢如龜爬,但無一例外地,都會消亡。影片《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裡的主人公約翰,就是後者。他的時間之慢,如同自然將他遺忘,所以他活了1萬4千年,從穴居人成為了哈佛曆史系教授。
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我認為他是特例,是唯一,被自然賦予了永生;第二次看,我不這樣認為。他不是唯一,他也沒有永生,就像影片裡一個教授朋友說的:
「霍皮人將時間視作一種景觀,它存在於我們之前和我們之後。我們移動,在時間裡移動,一片一片地穿過它……我在想,他也許生活在我們所知的時間之外。」
相對於一般人類的100年時間,約翰的生命更長,他從童年到老年的過程更長,和100年的時間相比,約翰仿佛獲得了永生,但事實確實約翰終究會走向死亡,因為這是法則。接下來,我將細細說明我從影片裡獲得的對時間的感悟。
01人們創造了時間,卻控制不了自己的生命
「時間」這個名詞,由人類製造,由人類使用。
《道德經》第一篇第一句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們口裡說的「道」、「名」是由人類命名的名稱,我們產生了文字,為了方便寫和說,就姑且給各種事物取了名稱,例如我們把站立行走的和猿長得很像的叫做人,我們把四根腿的、上面放東西的叫做桌子。名稱是人為意識的塑造。
時間就是人為的塑造。自然有這麼一團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但沒有給它「法則」的名稱,也沒有給它「時間」的名稱,為了更容易地表達出來,我們就取了「時間」的名稱。時間如此飄渺模糊,人類最初也不知道還是時間這回事。
後來人們看到,自己的孩子一點點長大,一點點長高,自己越來越沒有力量,同伴們走著走著就倒下,再也沒有站起來;他們看到太陽的升降,看到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他們意識到某種東西在控制自己生命的長短,在控制四季的輪迴,他們將之取名為「時間」。就像電影裡說的:
「時間只是我們對自己前後變化的主觀感受,前一納秒我們是怎樣的,後一納秒我們又會怎樣。」
人類開始意識到了時間的存在,就開始記錄時間,各種計時的工具誕生。人們認為這些工具準確地衡量了時間,其實表衡量的是表自身的時間,通過數量的疊加,人類最終測出了自己的時間。
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裡的約翰,不能用人類的時間來衡量,他從原始時代就活著,活了人類的整個歷史,仿佛永生。對手裡的表來說(如果質量不是很好的話),我們人類在它的時間裡也是不會毀滅的;對約翰來說,人類的時間就如同鐘錶,通過數量的疊加,最終可以算出約翰的生命長度。我相信,他終究會老去、會死去,即使他活了14000年,沒有任何事物能逃脫毀滅的結局,宇宙也不能。
02一個人只要有信仰,就不會千瘡百孔
和時間相處是痛苦的,為了排遣內心的苦楚,人們產生了信仰。信仰的定義是人對自身之外的物質或者精神的信任和依賴,是人類否定自身獲得救贖的產物。信仰和宗教分不開,一提到宗教,就有一個問遍天下人的問題:中國人有宗教信仰嗎?有的,肯定有。南懷瑾大師說:
中國絕對有宗教信仰,第一個是禮,第二個是詩。
在解釋禮和詩之前,我們要知道——信仰宗教的目的是解除人生苦厄,讓內心平靜幸福。
「神將美好和光明帶向世人,向神祈求憐憫吧。」,西方人向上帝訴諸罪惡,祈求良心上的原諒,這就是最原始的宗教,可是後來變了,他們將宗教理解為「信我得救,不信我滅亡」,利用宗教控制群眾觀念和行為,形成了所謂的宗教體制。
約翰如此說道:
一條會說話的蛇,誘惑婦人吃下蘋果,會使我們萬劫不復。牧師們到處散播天堂和地獄,利用誘惑和恐懼進行思想控制,拯救我們從未迷失過的靈魂。我指出了一條澄明的途徑,他們則將它發揮到極致。
因為不會變老,部落的人恐懼約翰的存在,於是將之驅逐。漸漸地,約翰學會了主動離開,他跟隨不同的部落,去不同的地方。他來到印度,跟隨佛祖學習愛、義、善、忍;幾百年後回到歐洲,想把教義用當時的思想傳授出來,後來約翰被世人稱頌為——救世主耶穌。
約翰說他把佛的善、忍、義、愛的教義散播出去,並沒有其他的意思。而信眾們卻將之變成了另一個意思,利用恐懼和痛苦,扭轉了自己的本意,成了控制群眾的工具。而中國沒有利用宗教控制民眾,掌控百姓的是君王,宗教一直居於君主之下。
中國沒有完整的宗教體系,而且很多人不信教,但是確實有宗教信仰。我們的宗教信仰來自於濃厚的宗教觀念。中國夏商周時便有了宗教觀念,尤其是商朝的鬼神觀念特別濃,人們將祖宗和鬼神聯繫在一起,建立宗祠,建立天壇來祭拜。
因為相信先祖和各路鬼神的存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合不合禮,否則會對不起列祖列宗。禮的範圍很大,它不是禮儀禮貌,而是禮的精神,當一個人內心有禮,他就不會做出罪惡的事。而「詩」的作用,就是人們的排遣內心痛苦的方式,寫出來、唱出來,一切就消散了。這就是中國和西方的區別,他們向上帝訴說來淨化罪惡,我們克制內心來根除罪惡。
朋友問約翰你信教嗎?約翰回答:「我不信仰任何已知宗教……很久很久以前和大多數人一樣信過。」這個轉變,就是約翰學會了向內尋求力量,懂得了善和克制。「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學習詩讓我們懂得溫柔,學習禮讓我們控制欲望。生命裡人之不幸十之八九,有了信仰,才能不被世界割得遍體鱗傷。
03一個人要竭盡全力,才不會落後於時代
每個時代的人都無法超過時代,我們只能不斷地學習,吐故納新,才能勉強跟上時代的步伐。
就像電影裡的約翰,他拒絕了和哥倫布一起航行,也曾以為哥倫布會掉進深淵;他和梵谷一起畫畫,一起探討藝術;他在牛津大學讀過博士,他有10個博士學位,花了170年。他說:
「雖然我活了14000年,但並不代表我是個天才,我有的只是時間。」
無論一個人活了多久,他永遠都無法跟上新的知識,永遠都不會比群裡最優秀的人聰明,他永遠也超越不了一個時代。可是如今的時代,我們疲憊於生計和奔波後,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尋求刺激。這是一種慢性中毒。
我們的靈魂就像個氣球,被尖銳的物質扎破了一個洞後,漏氣了就癟了。癟了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空虛。空虛最是熬人,寂寞最是難耐,為了填補這份空虛,人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尋求刺激,用短暫的刺激來麻痺意志,這就如同因為瘙癢難忍,就把自己狠狠咬一口是一個道理,痛了,就不癢了;爽了,似乎就滿了。
可是這個填補漏洞的方法,只是在飲鴆止渴。外界的刺激帶有毒性,它慢慢地腐蝕漏氣的靈魂,當一個人越空洞,越尋求刺激,對它的依賴性也越深。這和吸毒是一個道理。孔子立於橋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代從不止步,歷史從不逆流,如同水流一直向前、向前,從不停止,從不回頭。唉嗟嘆息並不會有所改變,只是讓自己發發牢騷罷了。不要怨一個時代走得太快,只怪自己選擇了徘徊。
約翰活了14000多年,也許墮落過,迷惘過,最終他選擇了盡力去追逐時代。他每隔10年就變換一次身份,變換職業,變換姓名,唯一沒有變的,就是對知識的探求。他活得更長,對人生和社會有更足夠的時間去了解,而我們沒有那個時間。佛家講因緣,人生下來有四種因緣,其中一種叫所緣緣。意思可以用蘇東坡的一句詩表達——「書到今生讀已遲」,人為了今生讀書已經太遲了,現在要努力學習、奮進讀書,以便來生的智慧會高一點。我們能做的,就是永遠不放棄學習的時間和機會。
總結:
世上沒有什麼不可能,也許世界真的存在超越普通人時間的特例,就像約翰一樣,但是也無法逃脫「時間就是生命」這句真理。生命就像漏鬥裡的沙子,有些事物的漏口小,沙子漏得更慢,活得越長。人類的漏口,剛剛好,長了會厭倦活著,短了會痛恨死亡,剛剛好的時間讓我們緊張,讓我們學會在活著的時間裡做正確的事。
作者簡介:我是十一顆糖果,心有鎧甲,向光而生。歡迎閱讀、關注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