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保軍:雄安規劃是一次規劃本源的回歸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雄安規劃是一次規劃本源的回歸

  ——專訪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

  「千城一面的癥結,就在於規劃忽視了城市自身的特點。地處華北平原,擁抱白洋澱,這是雄安的特質。雄安新區規劃是在對這一特質的深刻認識基礎之上開展編制工作:處理好城澱關係,立足平原建城,堅持區域協同發展。沒有可以照搬照抄的規劃方案,只有可以延續和不斷深化的規劃理念和思想。」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蔡如鵬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是雄安新區規劃編制的主體單位。作為中規院院長,楊保軍不僅領導而且全程參與了整個規劃的編制過程。

  「雄安新區的規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楊保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因為這項工作不僅將成為新時代中國城市建設的模範與標杆,同時力求為世界城市建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他看來,當下中國大城市病蔓延,根子在於過於注重城市的經濟發展功能,忽視了城市作為生活家園的基本屬性,而此次雄安新區的規劃是一次規劃本源的回歸。

  楊保軍同時認為,雄安新區規劃是站在新時代起點上的規劃,同樣要「摸著石頭過河」,與深圳和浦東不同的是,雄安發展的基礎更好,但是難度更大。

  形成「雄安標準」

  中國新聞周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雄安新區,必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規劃是如何體現這一要求的?

  楊保軍:這十六個字是一個很高的標準,同時也是指導我們規劃工作的一個重要理念。

  我們理解「世界眼光」就是視野開闊,不能只考慮自身問題,也要著眼世界問題,要站在人類城市發展的歷史高度,從雄安規劃中提煉出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將來不僅為中國的城市建設,同時也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借鑑和營養。

  對此,我們一方面系統學習了總書記有關城市建設的系列論述;一方面走出去,邀請世界各國的專家參與,集世界智慧,聚中國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尤其注意吸收國內外規劃界已有的共識。比如,第三次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通過的《新城市議程》,以吳良鏞教授為首的中國學者主導制定的《北京憲章》等,這些都是指導21世紀城市建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規劃對「國際標準」的體現,主要是吸收借鑑世界各國在規劃領域最先進的理念和標準。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在所有的規劃領域都領先,有的在交通領域做得比較好,有的在社區服務領域積累了很好的經驗。雄安的目標,就是要在所有規劃領域,向最先進的國家看齊,甚至領先。

  為了體現這個要求,我們專門收集、研究了各個規劃領域國際上先進的理念、方法和技術,結合雄安的實際,形成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雄安標準」。比如在智慧城市方面,我們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廣泛存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互動、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搭建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建設的感知設施系統,打造全球首個數位化智能城市。

  中國新聞周刊:「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是眼界開闊,吸取全人類城建文化的智慧,那「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是不是就是要有文化自信,堅持高標準?

  楊保軍:對。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我們理解「中國特色」就是體現我們的文化自信。一個城市的魅力就是競爭力,一個城市的特色就是軟實力。作為一個時代的標杆,雄安要代表中國在這個歷史時期對城市的認識水平。

  在這方面,我們通過融合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著力發揮本土建設力量,力求雄安的規劃不僅成為新時代中國城市建設的模範與標杆,同時為世界城市建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有非常深厚的傳統城市與建築文化底蘊,包括天人合一的山水格局、田園棲居的宜居環境、詩情畫意的景觀意境等等。在規划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從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比如,城市中軸線的設計、城市風貌的塑造,都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營城理念和智慧,具有強烈的可識別性。

  設立雄安新區,是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所以,我們理解「高點定位」是指雄安的規劃不是簡單地建一個城市,而是要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看到它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把它建成一個傳世之作,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成為人類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

  我們在規劃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著力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同時注重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努力將新區建設成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

資料圖:「雄安第一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航拍。 中建三局供圖

  避免千城一面

  中國新聞周刊:之前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如何處理城與澱的關係被認為是一個難題。那麼,規劃是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的呢?

  楊保軍:城澱關係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核心問題。我們在規劃中力求將新區塑造為城澱共榮、人地和諧的典範。

  在處理城澱關係上,規劃的核心原則是不能「因城廢澱」,要實現城澱的共生共榮。我們以保護和修復白洋澱生態環境為城市規劃建設的先決條件,堅持「城水林田澱」一體規劃,堅持人與自然、城與白洋澱和諧共處的設計方針。

  白洋澱是華北平原上常年積水的最大澱泊,有「華北之腎」之稱,溼地特性突出,澱泊風光獨特,具有重大的區域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在新區規劃中既要保護好,也要利用好白洋澱,但首先是要保護好白洋澱的生態功能。

  在規劃中,我們堅持「禁入澱、慎臨澱、宜望澱」的城市建設基本原則。城市開發建設行為絕不能蔓延到澱內;臨澱地區不搞大規模、高強度的城市開發,應結合白洋澱的優美生態景觀,點狀布局休閒旅遊觀光等功能;城市集中建設區域通過城市設計的方法,從視覺景觀、可達性等方面加強澱區與城區的聯繫,借鑑傳統造園手法,使城澱之間相互應和、相得益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觀。

  新區整體空間格局上強調虛實結合,以白洋澱為生態核心,在北側適宜城鎮建設的區域緊湊布局城市空間,南側嚴格保護生態環境,體現自然郊野特色,美麗鄉村和特色小城鎮掩映其中,最終在新區整體層面,形成「北密、中疏、南稀」的建設控制原則。

  澱北的起步區是新區未來的主要城市建設區域,在起步區空間布局上,基於現狀建設條件和城澱關係的梳理,形成了「北城、中苑、南澱」的基本格局。

  「北城」是指在起步區的北部地區布局城市建設組團,組團之間由綠廊、林帶、水系和溼地隔離,在保證城澱自然脈絡的連通基礎上,避免城市規模無序擴張,堅決防止形成 「攤大餅」;「中苑」是指中部地區尊重大溵古澱歷史地理脈絡,利用地形地貌景觀,塑造詩情畫意的空間意境,營造溼地與城市和諧共融的特色景觀,形成人民共享的城市苑囿;「南澱」是指在南部臨澱地區,嚴格控制城市建設,結合白洋澱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澱關係。

  中國新聞周刊:規劃對新區的城市風貌是如何定位的?雄安未來的建築會是什麼風格?

  楊保軍:在城市風貌方面,我們總的想法是要避免千城一面,做好建築風貌指引,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築。

  具體講,就是城市空間格局突出禮序樂和,秩序規整而靈動自然,體現起步區城市建設的中華風範;環境景觀強調城景應和,凸顯清新明亮、藍綠交織的澱泊風光;建築設計堅持古今融合,展示多元包容、傳承文化、面向未來的創新風尚。

  我們尤其強調嚴謹細緻做好單體建築設計和管控。通過對不同地區建築空間組合設計的引導,塑造多樣化、有活力的建築空間環境,並針對新區的住宅、文化、教育、科研等建築類型提出空間組合與風貌設計指引。

  避免「大城市病」

  中國新聞周刊:宜居之城是雄安新區四個定位之一。在這方面,規劃做了哪些嘗試?比如如何避免城市擁堵這類當前常見的「大城市病」?

  楊保軍:雄安新區作為一個新建城市,我覺得,有條件在一開始就從根本上避免「大城市病」,並為其他城市克服城市病起到示範借鑑作用。所以,我們在規劃之初,就認真總結了國內外城市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力爭從根源上預防交通擁堵、環境汙染、房價高企、安全韌性不足、公共服務水平不均衡等「大城市病」的出現。

  比如,為了避免交通擁堵,我們從城市空間結構入手,改傳統的單中心結構為多中心、組團式結構,分散城市中心區過度集中的交通壓力。同時,在城市功能布局上,我們改變了簡單的功能分區,而是強調功能混合、職住平衡,避免產生「大進大出」的潮汐型、鐘擺式交通。

  雄安新區將來的交通將是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公共運輸為核心,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為主體的綠色交通出行結構。重點是提高公交系統效率,使公交服務水平接近甚至超過私人小汽車,引導和鼓勵居民出行擺脫對私人小汽車的依賴。

  另外,在公共服務方面,規劃以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營造有活力的生活圈為目標,避免出現公共服務供給不均、使用不便等問題。我們構建了「城市-組團-社區」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按合理服務半徑下的實際服務人口完成設施配置,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同時,為了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規劃還明確引入京津優質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資源,增強新區的吸引力。

  此外,我們還在環境保護、住房保障、城市運行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規劃和設計,避免「大城市病」的出現,使新區的群眾能夠享受到一種高品質的城市生活。

資料圖:奧威路街景。 韓冰 攝

  回歸規劃本源

  中國新聞周刊:我們知道,雄安新區的規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整個編制過程?

  楊保軍:對我們來說,雄安新區的規劃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編制過程中,我們聚集了國內外各行業優秀人才和專業機構,參與規劃編制。

  中規院是在2016年5月接到雄安新區規劃編制任務的。2017年4月1日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公布之前,我們在嚴格保密的條件下,組織院內精幹力量,編制了新區規劃概念方案,為中央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消息公布後,中規院在組織國內6家單位,建立規劃方案工作營持續深化起步區規劃設計方案的同時,邀請國內外20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包括兩院院士15名,歐盟專家4位,召開了15場專題研討會,對新區規劃建設的關鍵領域進行集中研究。

  同時,我們還邀請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40多家科研和設計機構、300多位專業技術人員,以市政、交通、規劃標準、綠色生態、美麗鄉村專項工作營的方式,在中規院集中封閉工作,對新區規劃建設的關鍵領域集思廣益,共同提出解決方案。

  雄安新區在四個綜合規劃的基礎上,河北省同步委託國內相關機構開展55個專題研究和專項規劃,初步形成了雄安新區的規劃體系,全方位保障規劃編制推進。

  可以說,參與雄安新區規劃編制和規劃設計的科研機構,涵蓋了國內規劃建設行業最優秀的機構和團隊。

  中國新聞周刊:與其他城市規劃相比,雄安新區的規劃有哪些不同之處?

  楊保軍:雄安新區的規劃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切從零開始,這與其他城市的規劃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在規劃編制過程中,也做了很多探索和嘗試。比如,加強對重大支撐性工程的先期落實。針對水資源和能源保障、防洪和地質安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等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支撐性工程,相關部門和規劃機構圍繞新區規劃目標,同步推進相關工作。逐一摸清現狀,明確工作方向,形成具體工程措施,保障新區各項規劃建設穩步推進。

  另外,加強對綠色、創新、智能等重點領域的深化研究。針對綠色生態、創新發展、智能城市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研究,不僅在空間上落地,同時圍繞規劃建設推進,提出明確的規劃管控和實施要求。重點領域按照分步走的原則,制定實施路線圖,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此外,我們還加強了對規劃可實施性的系統性安排。城市規劃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雄安新區規劃在加強專業領域創新的同時,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和建設實施的整體謀劃。規劃既要考慮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更要為當前穩步推進實施提供支撐。

  中國新聞周刊:雄安新區的規劃,會不會成為今後中國城市規劃的一個標杆?或者說會有哪些借鑑意義?

  楊保軍:這次公布的規劃綱要貫徹了新的發展理念,堅持開門編規劃,規劃內容體現了對新區發展的綜合引導,規劃體系既貫穿了各個層次,又有大量專題專項支撐,注重城市設計,是按照一張藍圖幹到底的要求開展編制工作。這些都是雄安新區規劃的重要特徵。

  雄安新區規劃要成為今後中國城市規劃的標杆,關鍵還是要貫徹綱要所體現的規劃內涵。

  比如,堅持新發展理念。規劃要回應時代訴求,這是雄安新區能夠與深圳特區、浦東新區在大歷史觀上相提並論的要義所在。面向未來,改革創新是時代賦予深圳、浦東和雄安的歷史責任。雄安新區規劃是站在新時代起點上的規劃,同樣要「摸著石頭過河」。與深圳和浦東不同的是,雄安發展的基礎更好,但是難度更大。

  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高標準的長遠謀劃,要能夠深刻理解世界發展潮流,能夠給出從工業文明走向生態文明的中國方案。這不是一次規劃、一個規劃能夠解決的問題,一張藍圖幹到底,核心是通過規劃把新時代的發展思想貫穿雄安的整個發展過程。

  每一個城市都會因為自身自然地理、人文環境的不同要採取不同的規劃。要在充分「理解」城市自身特質的基礎上開展規劃編制,這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要求。千城一面的癥結就在於規劃忽視了城市自身的特點。地處華北平原,擁抱白洋澱,這是雄安的特質。雄安新區規劃是在對這一特質的深刻認識基礎之上開展編制工作:處理好城澱關係,立足平原建城,堅持區域協同發展。沒有可以照搬照抄的規劃方案,只有可以延續和深化的規劃理念和思想。

  現代城市規劃誕生於近代工業革命時期解決倫敦的公共衛生問題。治理城市病,給城市居民創造一個美麗宜居的生活家園,始終是城市規劃的根本目的。合理有序安排好生活就業、交通出行、休閒遊憩是一個規劃的基本要求。雄安新區規劃在編制過程中系統整合過往規劃實踐中用地功能混合、公共運輸引導、鄰裡生活圈等成熟做法,奠定城市長遠發展的基本框架。

  中國城市的城市病蔓延,根子在於我們過於注重城市的經濟發展功能,忽視了城市作為生活家園的基本屬性,雄安規劃是一次規劃本源的回歸。

  (《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16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關焦點

  • ...規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談雄安新區規劃新理念
    新華社石家莊1月17日電題:從七個關鍵詞看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談雄安新區規劃新理念新華社記者上承《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下啟新區系列專項規劃,《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獲得批覆。
  • 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調任住建部總經濟師
    易軍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楊保軍和王凱的工作,並對中規院提出了加強政治建設、廉政建設,全面提升各方面工作的要求。簡歷顯示,現年57歲的楊保軍畢業於南京大學區域與城市規劃專業,2004年獲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專業博士。其於2001年9月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2008年9月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2016年6月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 李曉江:雄安的規劃也不可能追求十全十美,當地還有等待拆遷的老百姓……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是最早參與到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業工作的專家之一。規劃設計工作一定要周全,深化改革開放的政策要配套,承接的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清晰,這些都需要一個合理的周期。當然我們也不能說,因為我們要有歷史耐心,就拖著什麼都不幹。也真的不能太慢。因為雄安的規劃也不可能追求十全十美,當地還有等待拆遷的老百姓……因此,雄安新區既要有足夠的歷史耐心,又要有足夠的緊迫性,要在這兩者之間達成一個平衡。
  • 空間論道|解讀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兩大原則和五大信號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如平地驚雷,給長期沉寂的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注入一劑強心針。今年4月21日,新華社受權播發《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全文共10章23000字。新華社播發後,「如何學習雄安」成為每個從事城市管理/空間規劃/城市設計/新城建設/產業研究等行業朋友們最近一個月所關注的主要問題。
  • 中央批覆雄安新區規劃,立下十大規矩,原則不建高樓,嚴禁地產...
    剛剛滿一歲的雄安新區,就迎來了好消息。今日中央正式批覆了雄安新區規劃,要求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嚴禁大規模房地產開發,「千年大計」的雄安規劃終於出爐。我們來雄安新區規劃的十大規矩:1、規定用地規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指導下,河北省委和省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全力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各項工作,建立長期穩定的資金籌措機制,完善規劃體系,抓緊深化和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及交通、能源、水利等有關專項規劃,按程序報批實施。
  • 楊保軍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圖|簡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8日綜合報導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部領導」欄目更新顯示:楊保軍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據中國經濟網部委人物庫資料顯示,楊保軍,男,1963年12月生,此前擔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正司長級)、黨委副書記。
  • 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承接雄安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施方案研究
    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承接雄安新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實施方案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1-13 00:00:00   來源:中國能建  作者:   1月9日,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收到河北省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關於開展
  • 雄安新區:先植綠、後建城 街道100%林蔭化
    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承擔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公共服務局和綜合執法局統一划轉的生態環境保護、城鄉各類汙染排放監管相關行政許可、行政執法等管理職責。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將成為綠色雄安的推動者和監管者。  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發布,雄安要建成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典範城市。根據綱要,雄安新區的定位中,第一個就是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
  • 雄安早知道(2020年11月17日):雄安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一期)通過驗收
    在封面和大家見面的是餘暉下的雄安建設現場。雄安要聞:1.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BIM管理平臺(一期)順利通過驗收。截至目前,已有45家金融機構落戶雄安新區,其中總部型金融機構2家,金融機構數量已是雄安新區設立之前的兩倍以上。4. 雄安新區擬建立陶瓷磚(板)供應商集採名錄,供新區職能部門、建設單位/代建單位、施工單位等各參建及監管單位使用。企業可於11月23日18:00前遞交申報材料。5. 雄縣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42名,其中,交通警務輔助人員25名,治安警務輔助人員17名。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四大變革成就未來城市的鏡像孿生
    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城市的作用正在從數字呈現轉向智能體驗,藉助大數據深度挖掘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和網際網路平臺,未來城市將會在規劃內容、決策機制、建設標準、編制模式四個方面發生變革。  未來城市將是鏡像孿生。從雄安新區開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展開了廣泛持續的跟蹤研究,試圖探索一種新的城市成長方式,我們稱之為鏡像孿生。
  • 陳剛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一行舉行工作座談
    中國雄安官網5月16日電 5月16日,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與專程到新區對接交流的新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一行舉行工作座談。陳剛代表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對王凱一行表示歡迎,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一直以來對新區規劃建設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中規院專業齊全、人才匯聚、經驗豐富、實力雄厚,從雄安新區謀劃論證階段就深度參與相關規劃編制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 河北雄安控規_2020年河北雄安控規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啟動區作為雄安新區率先建設區域,承擔著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落地、高端創新要素集聚、高質量發展引領、新區雛形展現的重任,肩負著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新發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在新區開發建設上探索新路的重要使命。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以人為本是公園城市建設的重大突破
    王晉朝 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10月24日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在開幕式上進行了致辭。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看來,在公園城市建設的這個過程中,城市發展動力的增強也面臨著城市綜合性能力和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挑戰。
  • 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未來之城」蓄勢待發——雄安新區設立三周年...
    自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各方凝智聚力、不舍晝夜謀劃雄安新區發展藍圖,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從「紙上」到「地上」 「未來之城」輪廓顯現  三年來,雄安新區保持歷史耐心,堅持先謀後動、規劃引領,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累計安排1000多名國內外專家、200多支國內外團隊、25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規劃編制工作。
  • 楊保軍: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2020-11-08 07:07:22 來源: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舉報
  • 雄安新區地質情況已摸清
    本報北京電(記者常欽)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包括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內容。目前,初步建成雄安新區自然資源環境綜合監測網,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集成和信息化服務。
  • 魯君四:打造城市自然棲息地,回歸自然生活本源
    自然融於城市,讓城市命脈永續,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價值觀與文化轉換的結果,是現代都市人對生活的重新規劃和想像。格力地產品牌刊物《專築》第29期以「城市自然棲息地」為主題,將「回歸自然生活本源」的思考,貫穿於城市的天空大地與建築立面、人們倡導的生活方式與對生命本質的認知、社會對歷史的反思與對未來的構思中。
  • 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組團緊湊發展拒「攤大餅」,成都東部新區發展...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看來,最關鍵的還是「人」,無論是產業的聚集,還是商業的繁榮,都離不開人的要素。  這也是東部新區的規劃理念。5月6日下午,在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大講堂會議室裡,李曉江受邀解讀成都東部新區規劃。  在這位知名的城市規劃專家眼裡,如何創造一個吸引人才的城市環境、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體系,是剛剛成立的新區需要考慮的,這也是新區的營城智慧。
  • 李曉江:雄安新區將是一個全新概念的國家新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雄安新區是一個站在歷史新起點
  • 雄安象徵22世紀的樣子!王毅這樣向全世界介紹雄安
    一年前,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之下,宣布設立雄安新區,強調其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河北雄安新區計劃綱要》明確了雄安新區是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