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三部曲的故事設定很不錯,脫離了毫無興趣的星戰系列

2020-12-05 眼中有柔情千種

預先得知ME3要上市的消息,於是拿出了下載已久的ME1,2,從頭開始。由於每天玩的比較少,因此ME3出來的時候,ME2還有幾個隊友的忠誠任務沒完成。我仍然按部就班的打完了ME2,然後導入了存檔,完成了ME3.

總得來說,ME三部曲還是很不錯的,把傳統D&D遊戲的暫定功能和FPS的射擊遊戲結合在一起,創新點非常好,尤其適合我這種以前玩博得,冰風谷,現在玩COD,BF3的跨界LU玩家。故事設定上也很不錯,脫離了我毫無興趣的星戰系列,稱得上一部完美的「太空歌劇」。

「太空歌劇」,這個稱號既是一種褒獎,也隱含了一點批評的意味。值得褒獎的是,出色的角色演出,而且還是全程語音,把主要人物的性格展現的非常鮮明。劇情衝突緊湊,ME1和ME2尤其出色,因為敵人是一個特定的團體,而且數量有限,因此與之對抗的各種衝突,來龍去脈交代的很清楚,很讓人入戲。ME3稍差,因為reaper那麼強大的敵人,反而不好刻畫,不過能做到這個份上,也算合格了,幾隻reaper的戰鬥都各有特色,只是整個ME3的結局有些欠妥。

至於歌劇的缺陷,就是格局太小,只能展現有限的舞臺,因此ME系列缺少一種橫跨整個銀河的史詩感。尤其是1代,所有支線任務都是一片屁大的地圖,而且加起來就只有3種建築格局,只是建築裡面的布局稍微有點變化,真是讓人覺得又小又重複。真是服了bioware這種偷懶的作風,dragon age2就讓我無語過一次了。另外場景過少還導致了某些描述的不到位。尤其是ME系列中的政治,簡直就是過家家,充滿了小兒科的臆想。比如krogan種族的genophage,如果在現實中存在,絕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光現在我們的計劃生育政策,就足夠無數人困擾了,何況這種跨星系種族的絕育問題。D&D中這個問題不大,因為我們可以認為城邦時代的政治落後。但對銀河星際政治,我覺得bioware把握的不夠好。當然,跨星際政治這個問題,目前做的好的遊戲都是小處著手的,連星際2這種的老牌大作,在劇情上都處理的不夠好。

回過頭來說遊戲本身,一開始看攻略的時候,我簡直是頭大,那麼多選擇,完全不知道怎麼選。但真正玩的時候,發現遊戲做的還是不錯的,只需要role play就行,1和2的時候,偶爾需要克制一下脾氣,保證儘量高的paragon,否則有些地方比較麻煩,比如jack和miranda吵架。到了ME3就更簡單了,完全按照「對待同志要春風般的溫暖,對待敵人要冬天一樣嚴酷無情」這個原則就OK。

至於ME3的結局,確實硬傷很多。融合和控制這兩個選擇,出現的太突兀,Shepard從來沒得到過這兩種選擇的暗示,所以才會出現教化論的詮釋。但我既然對bioware的政治詮釋沒有太大興趣,所以也對這種拯救全銀河的方式好感度不高了。拯救世界的英雄,我容易接受,一花一草一世界嘛,心有多大,世界就多大,「世界」這個概念其實很虛。但銀河這個概念對我來說就不一樣,光速,E=mc^2,這些東西可是人類還沒掌握的極限。

隊友刻畫上來說,其實Liara刻畫的最成功。1代就是個簡單的小女孩,2代是個心機深沉的復仇者,3代裡所研究的prothean知識面對Javik產生幻滅感,面對Asari母星隱藏的高科技的無奈。這些把Liara刻畫的非常立體。我曾經對2代裡Liara面對shadow broker信息時眼神中的貪婪嗤之以鼻。但是,這正是Liara這個人物的成功,她不是男主角Shepard的附庸(也許1代裡還有點這種感覺),她是一個有自己欲望自己追求的asari人。如果正常的話,Shepard不過是她1000年生命中,不到1/10年限的一個伴侶,她憑什麼天天跟著Shepard。另外,Liara明顯是ME3 bioware建議的默認隊友,因為她的Singularity和stasis實在太逆天了。Singularity冷卻時間那個短,stasis的bubble範圍那麼大,誰用誰知道。

Miranda,這明顯也是bioware 建議的ME2 默認隊友,2代裡唯一一個既能打armor又能打shield的人,在高難度下不可缺少的戰友。ME3裡對她的處理稍顯草率,真變成只是炮友關係了……

Tali,另外一個比較成功的角色,從幼稚到不得不成長。通過對Tali的刻畫,成功的把quarian這個廢柴種族全面展現在了玩家眼前。

Wrex,一個非典型krogan,說實話,按照劇情流程,如果不是wrex是krogan的老大,我肯定不會去治癒genophage。其他krogan過於腦殘,從劇情來講,弱化了krogan這個種族的刻畫。當然,到了3代bioware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才加入了EVE這個女性krogan的描寫,算是重新平衡了一下種族的形象。這個在劇情設計上,確實很了不起。

Garrus,1代就是個小角色,在角落裡基本沒幾句話,雖然有個任務,也非常簡單。沒想到這哥們一路混了下來,2代,3代,最後還泡了Tali,情何以堪。

Mordin,所有角色中唯一個真正善良的人。其他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只有Mordin每個行動都是考慮儘量最大化所有自己人的利益。Reaper來之前,無論如何都肯定genophage的效果;Reaper來了以後,立馬治療genophage。可謂是「有序善良」的傑出代表。

至於其他吐槽王Javik,種族主義者Ashley,憤青Jack等,其實刻畫一般,不過不失而已。

至於遊戲的操作部分,1代2代我都是戰士,1代打了一會兒hardcore就調回普通了,那隊友指揮完全就沒用,指哪兒不去哪兒,遊戲難度完全是操作問題造成的,所以就沒和電腦較勁。2代打了hardcore,還比較容易。關鍵是不打hardcore,完全體會不了Miranda的價值。3代本來用戰士打hardcore的,那真是步履維艱。於是換了傳說中的燒餅Sentinel,真是輕鬆寫意,不發一槍一彈,除了Kai Leng最後一戰打了幾次以外,全部一次過。技能組合A9vg精華帖已經說的很詳細了,我就不畫蛇添足了。只是那個精華對tech armor這個技能的建議有點問題,因為這裡的detonation不能對combo有加成,只是盔甲被打掉時候的爆炸效果。

總之,ME系列是個值得一玩的好遊戲!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卻是一部完美的星戰
    按照12年一個三部曲,每隔10年出一個三部曲的規律來看。我這輩子大概還能再看12部(86歲)星戰電影(強行多活幾年),加上之前6部,就是18部。想想我86的時候去電影院看18D的IMAX星戰18拿著把雷射劍大喊我和星戰永遠18的樣子,咳咳。有些電影是要講情懷的,比如星球大戰。
  • 「原力」回歸,星戰衍生宇宙才能覺醒
    後傳三部曲的故事發生在正傳時代的三十多年後,對立的武裝派系從帝國與義軍,變成第一軍團與抵抗組織。第一軍團的軍事力量領導人凱洛·倫,本身是昔日義軍英雄之子,以及盧克的外甥兼弟子。然而倫迷戀外公維達的故事,逐漸墮入黑暗面,遂成第一軍團爪牙。而生於荒蕪星球的孤兒蕾伊因為種種際遇加入抵抗組織,她在盧克指導下原力修為突飛猛進,準備與倫決戰。
  • 星戰電影時間線梳理
    (更新:文末有新增內容)  時光網特稿 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橫空出世,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電影宇宙;到2005年,隨著星戰系列第六部《星球大戰前傳三:西斯的復仇》的上映,星戰電影系列的正傳三部曲和前傳三部曲正式完結
  • 關於《星戰9》的十大疑問,我們一次性為你揭秘
    ↑其中「原力覺醒」「最後的絕地武士」和「天行者崛起」是「新三部曲」,「俠盜一號」和「遊俠索羅」是兩部外傳,《曼達洛人》是Disney+剛剛上線的美劇。片名到此統一了,新三部曲被稱為「星戰7」「星戰8」「星戰9」。前傳+正傳(不算外傳)共9部電影,被稱為「天行者傳奇」系列,《星戰9》就是它的終結篇。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家族故事完結 續集重新開始新人物走向
    雖然在《星戰》系列的第九部《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之後,迪士尼並沒有馬上拍攝後續影片的計劃,但這並不意味著迪士尼對後續影片沒有規劃。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在結束《權力遊戲》的工作之後,該劇集的兩位編劇和監製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將會和《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編導萊恩·詹森展開深度合作,打造一系列的《星戰》作品。
  • 為什麼星戰這麼火?在全世界擁有粉絲最多的系列電影終於要來了!
    不少星戰迷特意打扮成《星戰》系列經典角色的模樣,楚巴卡、黑武士、X戰機飛行員與絕地武士齊聚長城之巔,仿佛穿越到了一個奇妙的《星戰》長城番外篇的拍攝現場。截至2015年,《星球大戰》為他構築了一個龐大的經濟帝國——星戰六部曲僅票房收入就達到59億美元,是全球最賺錢的系列電影;由星戰電影、小說、動畫、遊戲帶動的衍生品收入,更高達350億美元。「對全球上百萬的星戰迷來說,《星球大戰》遠不是幾部電影那麼簡單,它改變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 星戰電影時間線梳理,重要事件全記錄!縱觀大局看《星球大戰7...
    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橫空出世,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電影宇宙;到2005年,隨著星戰系列第六部《星球大戰前傳三:西斯的復仇》的上映,星戰電影系列的正傳三部曲和前傳三部曲正式完結,一段傳奇暫時落幕。該系列也早已不只是電影那麼簡單,而升華為一個現象、一種文化、全球星戰迷的狂歡節日和精神圖騰。
  • 《星球大戰8》:絕地武士永不滅亡,靜待星戰9王者歸來
    自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橫空出世,到最近上映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整個星球大戰系列的大電影已經拍了正傳三部曲、前傳三部曲以及待續未完的後傳三部曲:2015年由JJ艾布拉姆斯導演的,喚醒整個沉睡系列的《星戰7:原力覺醒》,和現在這部由萊恩詹森導演的,口碑與票房齊飛的《星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 星戰系列新作口碑席捲全球 DVD藍光現全線發行
    星戰系列新作口碑席捲全球 DVD藍光現全線發行 ,該系列第七部、正傳三部曲的續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全新啟航!
  • 不否定過去,銀河系故事永存
    再一次帶我們走近當時的盧克,那時候的他毅然決然得選擇冒險,自此自己一個人走入浩瀚的宇宙,從此之後便有了一系列的故事,那些故事也陪伴著我們走過了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時光。一切的一切都那麼熟悉,卻也慢慢的離我們遠去,多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再次看到當初的摯愛,不由想起當年的熱血,不得不說,星戰9的情懷設定達到了滿分。電影原聲當然也是最招牌的。
  • 星戰編年史:擁有四兆顆星球,135億年歷史的帝國
    自1977年上映以來,《星球大戰》不僅是一部有著30多年歷史的經典系列電影,同樣也熔鑄進了美國流行文化,成為其密不可分的一個部分。星戰中描寫的這個「遙遠的銀河系」之中的雲譎波詭令人心馳神往,然而僅僅憑藉9部電影,觀眾很難一窺「星戰史詩」的全貌。並且在2012年達斯·米奇收購盧卡斯影業之後,星戰「正史」與「傳說」之爭難分伯仲。
  • 權遊編劇2DB宣布退出《新星球大戰》首部星戰真人電視劇即將上線
    告訴各位星球大戰粉絲一個喜大普奔的新聞,根據外媒最新消息,此前宣布加盟迪斯尼和盧卡斯影業新《星球大戰》三部曲的製片人兼編劇大衛·貝尼奧夫和D·B·魏斯(二人被中國網友戲稱2DB)正式退出了《星球大戰》新三部曲的項目。看來《星球大戰》最新系列電影終於不會被禍害了!
  •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將映 主創將分享幕後故事
    《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將映 主創將分享幕後故事 據央視公布的節目預告,《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星球大戰前傳一:魅影危機》、《星球大戰前傳二:複製人的進攻》以及《星球大戰前傳三:西斯的復仇》將分別於2月1日(大年初二)、2日(大年初三)、3日(大年初四)晚間於CCTV6電影頻道《佳片有約》節目三部聯播。這將是全系列星球大戰電影官方首次登陸央視頻道。
  • 凱文·費奇版《星戰》曝動態:《洛基》編劇操刀
    從這樣的幕後人員配置來看,凱文·費奇版本的《星戰》將會集結大量的漫威員工。而《星戰》的未來,也會朝著漫威影片的風格傾斜。2019年,有報導表示,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將與盧卡斯影業總裁共同掌舵,拍攝「星戰」電影。迪士尼影業主席阿蘭·霍恩稱,盧卡斯影業總裁凱薩琳·甘迺迪正在計劃新的《星戰》系列電影,而凱文·費奇是這一系列的忠實粉絲,因此二人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
  • 《星球大戰之原力覺醒》:原力已醒,星戰新旅程!
    《原力覺醒》將故事設置在《星球大戰之絕地歸來》中恩多戰役之後的31年,盧克、韓梭羅及萊婭公主已進遲暮之年,與現時間高度吻合,出現在影片中,即完成了影片的延續,同時讓老星粉懷舊了一把「那些年我們一起看的星戰」。
  • 《星戰7》被贊最牛:不能更完美
    整體-星戰系列中最牛的一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不可能更完美了,尤其是對於細節的把握,它做到了百分百的正確。每一個帶著狂熱的期待進入影院的星戰迷,都能夠在離開影院的時候不留有一絲遺憾。——Total Film網站評論員Jamie Graham《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故事與星戰系列的前面幾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開始了一個新的故事,情節推進過程中高潮此起彼伏,而最終的大結局也完全是星戰範兒的。它是不是有史以來最佳的一部星戰電影?反正你在觀看它的時候,會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孩子一樣,又一次被帶入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 星球大戰的終章,原力永在,但一個家族的故事已終結
    一個家族的故事要終結了,那我們就來回憶下一個大IP如何完成歷史的階段性使命,並進入下一個輪迴中。星戰系列編年史除去兩部外傳及衍生的相關電視劇和動畫片之外,星球大戰系列目前共有9部。前傳、正傳及後傳三部曲,按時間順便來計算,正傳三部曲最先拍攝,然後才是前傳和後傳。
  • 帝國精英士兵成《星戰》新小說主角
    《星戰前傳:俠盜一號》主要講述了一支叛軍隊伍義無反顧地去執行竊取帝國「死星」項目秘密資料的行動,劇情上完美承接了《新希望》。但是官方新推出的《地獄小隊》(Inferno Squad)小說,卻從帝國精英士兵的角度講述了《俠盜一號》之後的故事。
  • 《星球大戰》全系列劇情梳理,看這一篇就夠了
    借著《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在某視頻網站全網首播之際,我對星戰全系列做了一次劇情回顧梳理。下文主要以星戰的電影為主,不包括星戰的漫畫、小說以及周邊等等。從系列第一部上映至今,《星球大戰》系列一共推出了11部作品。可以簡單概括為前傳(3部)、正傳(3部)、後傳(3部),還有外傳(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