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控制了宇宙90%的能量?諾貝爾得主:背後操縱者已經現身

2020-11-04 我很傻傻天真

審核:小文

人類自認為是地球的掌控者,探索地球,徵服地球。而隨著科技慢慢發展,人們將探索的步伐邁向了宇宙。人們發現想掌控宇宙,可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還只停留在表面。

那麼有人會問,難道宇宙就沒有掌控者了嗎?事實上,現代天文學已經證明宇宙趨向於無限大,而雖然我們不知道宇宙以前有沒有掌控者,但宇宙未來的命運也確實是有掌控者的。而且掌控者還不止一個!

其實能掌控宇宙未來的關鍵角色有兩個,一個是引力,另一個是斥力。這兩個力是完全相反的力,前者能讓物質相互吸引聚合在一起,而後者卻能讓物質分崩離析!那麼這兩個力到底在宇宙有著什麼樣的地位呢?它們又將怎麼掌控宇宙呢?

1916年廣義相對論發表之後,愛因斯坦從他的引力場方程求解出來的宇宙是不穩定的,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加入了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項^。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宇宙常數。

1922年,蘇聯物理學家費裡德曼-勒梅特假設宇宙物質的各向同性,大大簡化了廣義相對論,得以用簡單的方式就能求出宇宙幾種可能有的形狀!當空間曲率不同時,宇宙將具有不同的形狀。當K=1時,宇宙是球狀的;當K=-1時,宇宙是雙曲空間的;當K=0時,宇宙是平直的;但無論哪個形狀,宇宙體積都是無限的。

無論宇宙未來出現多少變化,但都無法逃避的是,大部分條件下,宇宙是趨向膨脹的!根據2013年普朗克衛星觀測到的宇宙各向同性(千分之六的精度上),推算出了宇宙的臨界密度,根據臨界密度與實際密度的比值,宇宙會有三種形狀,與上面講到的弗裡德曼度規中推算的宇宙形狀是一致的。

天文學家們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基點,測量出了跨越半個可觀測宇宙的曲率,發現無限趨於平坦,那麼如果宇宙不是平坦的話,就表明宇宙將無限大的!那麼宇宙真的會無限擴張嗎?

其實未必,2011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了三位天文學家,就是因為他們在1998年有Ia型超新星的紅移值發現宇宙正在膨脹的事實!也就是說,早期宇宙的主導者確實是引力,但隨著宇宙的膨脹,星系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引力就減弱了;而一種導致空間膨脹的暗能量應運而生,逐漸成為了主導者!

從認識宇宙的過程中,我們知道儘管恆星和星系都在引力的掌控下,但現代宇宙更多是在暗能量的掌控中,宇宙未來有沒有可能是熱燥和大撕裂的激烈場面呢?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不能知道暗物質和暗能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既然我們已經從觀測中計算出來這些物質的比列了,那麼只要不斷探索,未來總會有新發現的!

相關焦點

  • 宇宙的背後有沒有掌控者的存在?科學家稱背後的操縱者已經現身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恆星就相當於是宇宙的冶煉工廠,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種現象。那麼這種現象是自然的還是背後損控者在主導?可能有會說了,宇宙不可能有掌握者的存在,一切都是在進行自然的運行。可是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觀測研究稱,宇宙背後的操縱者已經現實,它們還不止一個。其實能掌控宇宙未來的關鍵角色有兩個,一個是引力,另一個是斥力。
  • 幕後操縱者或是宇宙中的它?
    幕後操縱者或是宇宙中的它?實際上,從古至今,只有神話傳說中才有長生不老的人,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夠打破生老病死的生命法則,這是大自然的神秘所在,也是人們需要了解的重要方面。幕後操縱者或是宇宙中的它?自古就有「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雖然聽起來是在思想上強調個人的貢獻以及生命的意義,但是也表達出古人直面死亡的勇氣。進入科技時代以來,醫療衛生事業也在不停地進步,人類的壽命相比於之前已經有明顯的延長。
  • 歷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你知道嗎?
    10月10日瑞典當地時間下午一點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即會正式揭曉,而今年公布的也會是「雙黃蛋」,意思就是說今年將會產生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家是不是已經非常期待了呢?諾貝爾文學獎是1901年創設的,已經頒發了好多年,那麼大家知道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嗎?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多個獎項或預測潛在候選人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會被誰摘得?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學生已經先於他獲獎,2019年的諾獎得主麥可·克雷默的博士導師就是羅伯特·巴羅。另外還有提出D-S壟斷競爭模型的阿維納什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該模型由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共同提出,斯蒂格利茨已經於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為什麼諾獎得主說一個好科學家90%的時間都在犯錯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正在上海舉行,出席本次論壇的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我是科學家,也是『科技弄潮兒』」作為計算生物學領域的專家,萊維特使用電腦的時間已經超過了但他表示,更喜歡線下面對面交流,能感受到能量的相互傳遞。
  • 科學家:背後操縱者已露出真面目
    或許有人會回答這就是宇宙規則,宇宙不允許永生,無論是人類還是天體,在到達了一定的限度之後都將面對終結。科學家曾將宇宙文明等級分為三個級別,而三級文明也被譽為是神級文明,是文明等級中的最高境界。到達了這個等級的生物可以實現永生不死,並且,人類也不僅是單純的肉體,有可能會是半機械的生化人。但即使人類達到了宇宙三級文明,實現了永生,人類也不可能永遠在宇宙中存活下去的,因為,宇宙也會迎來死亡。那麼,究竟是誰在背後操縱著萬物的生死呢?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在瑞典出席頒獎儀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在瑞典出席頒獎儀式(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nbsp&nbsp&nbsp&
  • 宇宙的背後有沒有掌控者的存在?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恆星就相當於是宇宙的冶煉工廠,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種現象。那麼這種現象是自然的還是背後損控者在主導?可能有會說了,宇宙不可能有掌握者的存在,一切都是在進行自然的運行。可是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觀測研究稱,宇宙背後的操縱者已經現實,它們還不止一個。其實能掌控宇宙未來的關鍵角色有兩個,一個是引力,另一個是斥力。
  • 書籍自有命運,眾說紛紜下,誰才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最終得主呢?
    那究竟誰才能在即將揭曉的諾獎中,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得主呢?每年諾獎臨近開獎之際,西方一些博彩公司都會公布諾獎得主賠率榜單。有時候,從名單上我們也可以猜測當年的諾獎得主。而且有時候這一年的諾獎得主,大多可能是曾經得過許多大獎的作家,而這些大獎的得主或者入圍者,也就是接下來諾獎的候選人。比如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早在得諾獎之前,莫言便已經獲得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並曾經入圍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將聚焦哪些領域?
    諾貝爾獎的獎金由諾貝爾基金會發出,諾貝爾基金會1900年成立,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為基礎,該基金會的主要職責是通過資產管理保障諾貝爾獎的經濟基礎,並保證頒獎機構在遴選諾貝爾獎得主時的獨立性。諾貝爾基金會還受託管理和精心開發在諾貝爾獎百年歷史中建立起來的商標和無形資產。
  • 諾貝爾得主猜想我國已經造出時光機?
    然而最近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跳出來,對我國進行了大膽猜想,他以紐西蘭的疫情與中國疫情做比較得出一個天馬行空的猜想,「時光機」。他在6月6日的採訪中說到:「如果中國在偽造數據,那他們一定是有一臺時光機!中國擁有時光機他們可以在任何領域超越我們!」
  • 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雙黃蛋」 得主會是誰?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 上官雲)瑞典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將揭曉。此前,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因故未能按時頒發,所以今年將同時揭曉2018年和2019年的獲獎者,被戲稱為「雙黃蛋」。  而且,在前不久公布的一份有關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榜」上,也出現了不少中國作家的名字,都有誰呢?
  • 5位諾獎得主齊聚解密,宇宙的終局在何方?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兩千多年前,屈原在《天問》中,提出了30餘個關於天地宇宙的疑問。其中一部分,已經得到科學解釋,成為人盡皆知的常識;還有一部分則依然困擾著人類,即使最頂尖的科學家也還沒找到答案。
  • 諾貝爾獎已經全部公布,那麼諾貝爾獎得主用英語怎麼說,諾貝爾的那些獎項的英文又是什麼?
    諾貝爾獎上周已經全部公布完畢,今天我們趕緊來學習一下諾貝爾獎得主以及諾貝爾各種獎項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吧。
  • 投票 | 誰能獲得2017諾貝爾化學獎?
    ,但這並不妨礙科學家們把諾獎季當作是一場盛大的科學派對,把預測諾獎得主當作是派對的重要助興節目。明日,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就將揭曉獲獎者的名單了。哪些科學家可能獲獎呢?鋰電池是這個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沒有鋰電池,手機和電腦就不會得到那麼廣泛的應用。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作客中科大 看好"一帶一路"前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在中科大演講   「一帶一路」暨「中國製造2025」政策倡議下,中國經濟前景如何?昨日下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來到中科大,以主題演講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GDP達到了奇蹟般的增長幅度。但在追趕高收入國家的過程中,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低效的農業耗費了過多的人力,工業和農業生產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 第4位女性得主: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誰?
    回想起來,這段對話已經是發生在五年前,那是我第一次前往瑞典,在首都斯德哥爾摩現場報導諾貝爾獎的宣布,並對諾貝爾委員會的成員進行現場採訪。之後的幾年裡,每到十月初,我總會飛到斯德哥爾摩報導諾貝爾獎。以《改變世界的人》為題,專門用一期雜誌來介紹當年諾貝爾獎得主的科學成就和個人事跡,已經成為了三聯的一個傳統。
  • 宇宙能量都是正性,只有人能產生負能量,人能用意念改寫宇宙嗎
    也就是說,物質是否擁有思想,不是量子的多少或者成分決定的,而是源於一股令原子運動和維持緊密一體的力量,而且這股力量是具有心智、意識的,也是一切物質背後的操縱者。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垂青天文學 失去霍金的宇宙並不失色
    【歐洲時報網】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6日揭曉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獎項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圖片來源:網頁截圖)根策爾6日獲悉後接受了德國《法匯報》採訪表示,「這很棒,對我的團隊也是非常棒的消息,他們已經和我一起從事這項研究三十年了。」默克爾當天通過發言人在推特發文向根策爾表示祝賀:「這是對您從事黑洞研究所作出開創性貢獻莫大的認可,衷心祝賀賴因哈德·根策爾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樣也要祝賀安德裡亞·格茲和羅傑·彭羅斯」。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它提供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但是,對已經存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進行認知。在諾貝爾獎已走過的一個世紀裡,物理學經歷著學科的革命與隨之而來的無數偉大思想的碰撞。今天這篇文章為你梳理了百年來物理學的重大突破發現,和諾獎頒獎軌跡,希望能讓你體會到這門學科的偉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