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白了世上的真真假假,便能了悟「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2020-12-05 浮生歸來超少年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

這句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的一副經典對聯。

當將某些虛假事物視為真的事物時,同時也就將假當成了真,這就如同很多人追求物質層面的滿足一樣,人們拼命地將物質視為真,就忽略了精神層面的追求,認為後者毫無意義,可恰恰是看似無用的精神追求才是「真」。

莫要執著,人們所普遍理解的「真」不一定就是「真」,人們普遍認為的「有」本質上卻是「空」,認知的片面導致了眼界的狹窄。

觀念籠罩的世界,真精明者少,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者甚多。回想一下,你所有的情緒波動、情緒困擾,追溯根源,哪一個不是由某個觀念所造成的?佛家所言之空,道家所言之無,皆是無觀念的境界,破,破的是觀念;放下,放下的仍是觀念;無,消除的是觀念;空,清理的還是觀念。空絕非真空,無亦非全無,正相反,無觀念則無鎖鏈,無鎖鏈捆綁則是大自在、真自由。

所謂「人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假的」,所言虛假者,指的不是這一切物質存在,而是人對它們產生的觀念,人看到摸到的東西本身確實存在,怎麼是虛假的呢?

而觀念才是虛假的,無論是什麼觀念,都是變化的、是經不起推敲的,因其無根,隨時隨地都在發生改變。觀念是捆綁、鎖鏈,是人生命之中最大的限制阻礙,是人一切情緒苦惱之源頭。觀念是頑固的,在它的驅使推動下,人一生為名利相爭、為權欲淪陷困苦,不見天日,除了觀念持有者本人,無論是誰都不能幫其去掉,即使真相就眼前,被觀念遮蔽亦不能識;觀念又是脆弱的,只要你願意,不受其所迷、不為其所困,它一秒鐘都待不下去,分分鐘退散。

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一種世事洞明後的返璞歸真,是一種禪的境界,能達到這一境界的人寥寥無幾。當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對世事、對自己不斷地反省,於是便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該放棄的又是什麼,這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只是如今的此山此水在眼中已經有另一種內涵在裡面,正所謂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才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大多數人往往只能滯留在第二重界就走到人生的終點了,這山望了那山高,爭強好勝,與人與己相爭,絞盡腦汁,機關算盡,貪圖物質享受,欲望永無休止得不到滿足。他們至死也沒有醒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有限的生命如此短暫,哪裡能夠去與永恆無限的世界計較呢?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人當有所必為,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爭,是低調,是遠見,是智慧。

實際上,世界的生成和滅亡都要有條件,也要有條件的聚合,如果其中的一種元素滅失了,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既然是一種因緣之法,那它必然是空性,這就是所謂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如果能把這個世界看明白,那還有什麼是看不明白的呢?當明白了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本質,就會看淡很多事情,活得也會通透、更自在。

相關焦點

  • 說禪,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它拋棄一切推理、論證、解釋、分析,而靠「神秘直覺」達到無念無為,無欠無餘,無滯無礙的最高境界。禪是否能用自然科學規律和唯物主義世界觀去解釋?這是個許多人都在探討且尚無定論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涉及認識論和方法論等諸多問題,我們不妨從一個具體的禪宗公案來進行分析。
  • 佛教之中是如何理解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個公案的
    因為禪宗有了這段公案的流傳,所以後世學禪與現在國內外談禪的人,便拿它做為參禪的把柄,有人說這就代表了禪宗的三關之說;也有人說,必須做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工夫以後,再翻一個身,仍然達到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便是大徹大悟的境界。其實,這些所說,畢竟還是似是而非的見解,第一須要明了這是惟政禪師一個人用功的經驗談,至於惟政禪師本人,究竟是否已經大徹大悟,你先不能憑空架造,就代他作主觀的確定。
  • 詩詞丨一詩一畫一境界,一山一水共清歡
    生活雖淡如水,卻總能泛起細碎的漣漪。一朝一夕,一山一水,從從容容,都是驚喜。生活不是趕路,而是去感受路。站在山水之間,清淨皆是我胸懷;站在得失之間,一心善念常歡樂。在湖光山色之間,我們往往能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 尼泊爾馬南,面對喜馬拉雅悟禪——看山還是山
    人們常說,人生有三大境界:其一、看山是山;其二、看山不是山;其三、看山還是山。 人類自古便有崇拜高山的意識和遐想,仰望或是攀登成為不少熱血兒男的嚮往。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群山自然也就成為無數戶外愛好者的終極目標。
  • 看山看水看世界,去西雙版納和大象來場親密接觸,親子旅行火了
    看山看水看世界,我覺得書本裡描繪過,但孩子未必能體會那麼深。孩子很喜歡地理,看地理類的書本,喜歡讓我給她講各地的風土人情,喜歡去看地球儀,看地圖。我們到過的地方,更是加深了這些口頭上,書本的輸入,將這些間接的知識變成了直接的永久記憶。
  • 神奇織金洞——看夠了山,看夠了水,現在帶你去看洞!
    神奇織金洞——看夠了山,看夠了水,現在帶你去看洞!眾所周知,貴州是一個以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區。我們都清楚,造成高原的大部分是巖溶作用,少數是由剝蝕作用形成,而在貴州最多的就是可溶性巖石:石灰巖。接下來,我們繼續看下去。第三場,婆媳情深。哈哈,看了太多婆媳鬥爭的電視劇,一下子看到這幾個字,是不是有點懵啊,覺得婆媳之間的關係算是比較難解決的了,婆媳情深的畫面會出現嗎?還真有,就在織金洞萬壽宮那裡,在這裡,這個場景看起來是一個年輕女子和一個老婦人,老婦人好像是累了,年輕女子在她的後面為她按摩,貼心照顧她。
  • 懷念,那故鄉的山,故鄉的水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是我兒時故鄉的美好圖畫,是那人生世世代代甘願被沐浴,享受一份舒適。此刻,我常常會想起故鄉的山山水水,還有那悠悠的濃濃的思念!我的家鄉在一個小地方,有一條小溪,涓涓而流。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可是很多事情,卻回不去了,我在迷茫之中又似乎明白了我需要的是什麼,但當我選擇的時候,卻又再次失去。人生就是如此無常,但我們卻無可奈何,畢竟我們都無能為力,所以我們無法改變曾經的青春,所以我們無法挽回曾經的美好,但是,最終我們還是得離開了。青春,本該如此。
  • 《天道》: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就給不了我,給我也拿不住
    像小丹說的那句話: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就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我們用鸚鵡學舌的方式對《天道》的一些道理,如是觀照所有的一切境界。最終的結果是我們迷茫了。那不是我們的道,更不是我們的覺到,悟到的,所以我們拿不住,我們能拿住的,只是我們覺到的,悟到的。
  • 鑑水之旅,看水的不同形態(圖)
    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了「上善若水」,「水」的哲學被老子上升到了中國道德標準的高度,於我們而言,水的形態可以是大江大海大河,也可以是水庫、水上樂園,甚至是一方小泳池,但水為我們樹立的高度卻不拘一格。夏天,來一次鑑水之旅,慢賞水的形態。
  • 一山一水一風景,一詩一畫一境界——李國勝作品賞析
    從山水畫家李國勝的作品中,我們亦能感覺到來自生活中那一隅的恬靜。山水成畫,吟詠成境,在一山一水的風景裡,有感慨,有觸動,也有嚮往。在山水之中,藏著我們心底裡總有煙火氣的一方天地。旭日春暉 李國勝流水生財山水畫《春回大地》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山河粉黛薴蘿媚,江山青澀魚沉溪。
  • 人生的境界(寫作素材收集,非原創)
    佛教禪宗史書《五燈會元》,唐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語(三見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即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 上善若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上善若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水為至善至柔,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水。水有千萬種的風情,看你喜歡她的是哪一種。我喜歡她潤物細無聲。還記得有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目是:山的沉穩,水的靈動。那時就覺得特別有意境和哲理。喜歡小橋流水的婉約,也欣賞大山大水的壯闊。
  • 如何看畫眉鳥的「眼水」,分享一個看眼絕招!
    所謂的「山黃水」,是畫眉鳥下山的時候,被人徒然抓住,它心中惶恐,恐懼遮蔽了它嚴重的神採,使得它的眼神黯然神傷,這「神傷」的部分,就是鳥友常說的「山黃」。不過等鳥慢慢上性之後,它因為恐懼失去的神氣又重新回來,心病也好了,這一口「山黃水」也就褪去了。這個時候鳥的眼睛你才能夠全部看清,不像是之前那樣隔著一層迷霧去看。
  • 陳帥鋒:百山祖之山水及其草木
    俗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其差別,大抵是山有常勢,而水無常形,仁者於山之沉靜中求永恆之真諦,而智者則於水之變易中悟流轉之機鋒。   山,幾乎都差不多,卻又幾乎完全不同。差不多,不外乎石、土、泥、水加草木蟲禽獸組合而成;完全不同,是因為石為骨,泥為肉而水為血脈,草木為容顏,其異亦如面。「高人」看山不是山,是不觀草木而觀地脈。
  • 靈山——可見匠人巧奪天工,無意中增添了水的靈性,山的神秘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昨日應朋友之邀,懷著一顆虔誠之心去了一趟靈山。靈山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西30裡靈鷲山,故名九頂蓮花山。傳說秦穆公狩獵於此見靈鷲鳥而使名,簡稱靈山,為西北第一佛山。
  • 瘋狂猜成語有山有水的題目答案是什麼
    關鍵字:  瘋狂猜成語有山有水答案    瘋狂猜成語有山有水是什麼成語 瘋狂猜成語手遊中有山有水形容的是什麼成語呢,其實這道題目非常簡單,答案都寫在圖上了,不明白的小夥伴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答下瘋狂猜成語有山有水
  • 綠水青山彩車 「車山人水」寓意深
    「車為山、人為水」    共同構成一幅流動畫卷    三輛彩車主要運用了黃、綠、藍三種色調,遊行隊伍展現的是「水」,他們和展現「山」的彩車一起共同構成完整的綠水青山。不僅如此,車和人構成的還是一幅流動的大畫卷。
  • 《富春山居圖》為什麼那麼出名?放大10倍再看,你就能找到答案
    小編就給大家扒一扒中國名畫典籍之一,被稱作為國寶級文物的《富春山居圖》。今天要介紹的是《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所創作的紙本繪畫。《富春山居圖》被稱作為畫中之蘭亭,在中國繪畫史上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稱作為中國古畫的裡程標識代表作。其融合了山水及人物畫的綜合特點,畫家以行文流流水的筆態描繪了心中的藍圖,用六幅紙張拼接而成,別具一格又相互協作。
  • 南海美景那麼多,最出名的還是山,坐水觀山不如登山望水
    你看世界,世界看你,宏觀看世界。海南島面積34 380平方公裡,儀次於臺灣,為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的地形中央商,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狀。地貌形態,如偏心東南的三層環臺壘成。從其西南麓看山,形如臥獅雄視長空,而在南面觀峰,則五峰插天,形如五指。五指山下生活者能收善舞的繁族同胞,每逢節日,他們聚集在風景優美的雅綻進行富有詩意的歌舞活動。登山往往也從雅繽開始。五指山自海拔700多米便進入原始森林遭天蔽日,植被有四五層之多。
  • 中國最多山的省,也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九山半水半分地!
    對於我國哪個省的山最多一直以來網絡裡眾說紛紜,有人去過雲南,說雲南山最多,有人來過福建,說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而去過貴州旅遊的人,網友們感慨的卻是最多。他們說,如果山的概念是指高低起伏地形的話,那就是貴州山最多,這裡要用「九山半水半分地」來形容,最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