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探究一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自1609年,伽利略觀測太空開始,已經過去了400多年。這幾百年來,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開掛,湧現了無數頂尖的人物。
那麼,在這些理論以及實踐的建樹下,我們究竟有沒有找到外星人?有沒有收到外星人的信號?為什麼說費米悖論留下了一個可怕的結果呢?
我們的宇宙有多大呢?首先小編糾正大家一個誤區,不要被一些信息給誤導了,人類其實並不知道宇宙真正的大小。
舉個例子,如果宇宙是五分鐘前誕生的,那麼你最多只能看到五分鐘乘以光速這麼遠的距離,差不多是9000萬千米。
大體上相當於地球到水星的距離,這就是「可觀測宇宙」的概念,當然這裡並不嚴謹,還要考慮到宇宙膨脹紅移等變量, 所以整套公式計算下來,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大約是460億光年。
換句話說,我們人類能看到的極限只能局限在半徑460億光年的球體內,而無法看到這個球體以外的事物。因為,沒有速度能夠超越光速。
在這裡小編再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讓你感受到可觀測宇宙到底有多大。
走進洛杉磯湖人的斯臺普斯中心,如果可觀測宇宙就是這座籃球館的體積,那麼請記住,你要屏住呼吸,因為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會不小心把數十個銀河系吸進肺裡。沒錯,在可觀測宇宙為比例的籃球館裡,銀河系只相當於空氣中漂浮著的一點塵埃。
這裡有一個最貼近生活的實驗,並且可以讓千古留名。拿起你手邊的一張紙,把它對摺103次,那麼,你將捅穿整個可觀測宇宙。
所以說,可觀測宇宙裡有多少類似於人類的外星文明呢?小編相信這裡肯定有小夥伴會質疑:為什麼要把人類的思想套用在宇宙中呢?外星人可能是無形無體,可能是另一種維度的其它生命,看得見也摸不著,可能就在空氣中注視著人類。
其實呢,這種想法是合理的,但問題在於,這種在我們認知範圍外的生命形體,該怎麼去找?科研經費該往哪個方向投入?科研技術又該往哪方面發展?
舉個簡單例子,你讓2000年前秦始皇登陸月球,他知道該在哪個方向上邁出第一步嗎?
對於認知以外的生命形式,誰都想了解,但是,誰又能了解的了呢!所以尋找和人類類似的生命體,是目前為止最佳選擇。
我們計算一個小區的大致人口,肯定不能挨家挨戶地去敲門,同樣我們也不能挨個星球的去探測,在小區裡用一個樓的居民數乘以小區樓房的總數量,我們就能得出一個大概的人口。
同樣科學家根據生命產生的條件,和所有的與外星生命有關的因素,最終推導出了一個計算外星文明數量的公式,這個就是1960年的德雷克公式。
這個公式推導出一個驚人的結果:僅僅在銀河系內,就應該有大約10億個像地球一樣的行星,並且產生大約10萬個像我們地球一樣的文明。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對外發射無線電,雷射束,或者其它聯繫信號,我們就理應能接收到。
但是奇怪就奇怪在這裡,我們一次都沒有收到過。不過,這還不是最奇怪的,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一個文明的發展一共有三個級別。
一級文明,也稱行星系文明,能夠利用整個行星的能源,活動範圍在本行星、太空軌道及鄰近行星。
二級文明,恆星系文明,能夠利用整個恆星系的能源,活動範圍在本恆星系及鄰近恆星系。
三級文明,星系文明,能夠利用整個星系的能源,活動範圍在星系團。
而我們人類目前連第一級別的頂尖都沒有做到。而到達三級文明,能夠擁有星際航行的能力,需要400萬年左右的文明發展。但是,這對於銀河系的年齡——120億年來說,根本就是個小數字。
你可以算算,這都能產生幾輪三級文明了。按道理說,它們應該早就發現地球了,但是它們又在哪兒呢?
德雷克公式推導出的文明數量,卡爾達肖夫指數帶來的文明發展歷程,都告訴我們理應發現外星人。但是,我們卻什麼都沒有看到過,什麼都沒聽到過,空曠的宇宙中,是一片黑暗。
這種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就是1951年以來至今熱議的費米悖論。羅列了這麼多,你應該能明白費米悖論到底說的是什麼了吧!
它並不是許多人簡單的「它們到底在哪兒呢?」這樣一句話就能概括出來的。
那麼,既然費米悖論是矛盾的,那麼就出現了三種結果,這三種結果有些是人類不願意面對的。
一是外星人確實不存在;二是外星人存在,但我們和它們之間無法聯繫;三是外星人存在,我們不知道它們,但它們發現了我們。
在這三個結果下,缸中大腦,滅絕論,大過濾器的思想不脛而走。
而我們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黑暗森立法則就屬於費米悖論中的第三種結果。
羅賓·漢森提出的大過濾器的思想,很多事情的發展讓這個思想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擁護,大過濾器指的是,任何文明發展到巔峰階段,都會面臨一堵牆,這堵牆就是大過濾器。
它能夠通過的概率極低,也可能整個文明都無法通過,會被徹底抹掉。
人工智慧、核戰爭,或者是地球上發生過的五次物種大滅絕,我們都不清楚這堵牆究竟是什麼呢?該怎樣去預防?而且有一個特別關鍵的問題,大過濾器究竟在什麼位置?
如果它在人類文明的後面,那麼恭喜各位,我們已經越過了它。但如果它在人類文明的前面,那麼這意味著我們將有大麻煩了。
對此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