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銀心黑洞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為什麼要數十臺望遠鏡同時合成?

2020-12-03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對於有選擇困難的朋友來說,黑洞與外星人之間似乎很難選擇,因為哪個都想看!但這是一個單項選擇題,只能選一個,當然我們只能選技術難度更大的,而不是機會更難得的!畢竟一個是提升人類科技水平的選項,而另一個卻是除了圍觀熱鬧外再無其他相關促進作用!那麼這兩個中哪個更難一些呢?是外星人嗎?先不忙回答問題,我們來做個簡單分析!

一、黑洞照片很容易獲得嗎?

這幅圖像來自於1978年,當然它不是一張真實的照片,而是IBM7040卡式計算機根據黑洞的理論特徵模擬出來的黑洞照片!相信您應該很熟悉,因為《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就是以它為藍本製作的!

但即使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沒有獲得過真正的黑洞照片,也許各位會很好奇,黑洞不是天然存在的天體麼,只要足夠強大的望遠鏡,我們就能對它拍一個照片!確實如此,黑洞會有一個吸積盤,就如卡岡圖雅,物質在吸積盤內被強烈壓縮致物質原子外層的電子躍升到超高能,然後跌落時輻射出從紅外線到極紫外以及X射線以及高能伽瑪射線等全波段的電磁輻射!按理來說黑洞會有一個猶如恆星般明亮的圖像!是這樣嗎?

很抱歉,不是!因為黑洞強大的引力會導致可見光的引力紅移,因此即使在黑洞近處也只能看到上圖一般極其暗紅色的可見光,而在更遙遠的,比如距離銀心2.6萬光年遠的地球,即使有強大天文望遠鏡,也被銀心厚厚的銀道面塵埃帶遮擋我們並不能一窺究竟!那麼如何來對黑洞的事件視界來一個成像呢?首先我們要選擇能夠穿透塵埃帶的波段,其次解析度要足夠高!

根據能穿透塵埃帶的射電波段成像分析(同時要穿透大氣層,因為我們無法製造大型空間望遠鏡,只能在地面建設),要對銀心黑洞的Sgr A*成像的話(為什麼要對銀心黑洞?因為只有它才有足夠龐大的吸積盤)大約需要地球直徑大小口徑的射電望遠鏡!這明顯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現代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有了一個新的方式:使用分布在地球各處的射電望遠鏡陣列來合成這個超大口徑!

上圖是參與此次黑洞成像的望遠鏡陣列!參與此次黑洞成像的望遠鏡有:加州理工學院次毫米天文臺(CSO)、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APEX)、IRAM 30米望遠鏡(IRAM)、麥克斯威爾望遠鏡(JCMT)、赫茲望遠鏡(AROSMT)、阿塔卡馬次毫米波實驗望遠鏡(ASTE)、毫米波天文學研究用組合陣列(CARMA).........

當並不是簡單的將這些望遠鏡的信息疊加,因為這樣並不會增加解析度,而是要同時(必須在原子鐘的同步協調下記錄同一時刻黑洞事件世界所發出的射電波段信息),然後將其合成一具超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為確保所有望遠鏡同時工作,甚至都沒有使用高速網絡傳遞信息,而是直接將信息記錄下來後再統一處理成黑洞的事件視界照片!這也是參與的望遠鏡並非是全球的射電望遠鏡,只是大約能同時看到銀心Sgr A*黑洞的部分望遠鏡的原因!當然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這個區域甚至連1/3的地球面積都不到,需要多次同步數據的疊加才能達到這個照片的要求!而這個照片的清晰度則則完全取決於取得的同步數據量!

儘管在計算機中已經模擬了千百萬次,但再優秀的模擬都不如我們親眼看到!儘管再過幾天就能看到黑洞的照片,但筆者仍然有些急不可耐,是不是一點都沒有耐心?確實如此,人生在世有幾個愛好,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好奇,這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探索的動力!您好奇嗎?

二、外星人的照片容易獲得嗎?

似乎更難,因為黑洞的照片還有技術理論來努力取得,但外星人卻一直在宇宙中飛,哪天能見到是個未知數,甚至有沒有外星人也是個未知數,因此對於這種虛無縹緲的要求,或者取得的照片,我們也持有疑慮,當然外星人的造型我們已經在科幻片中看過千百遍,當下一次我們看到真正的外星人時,是不是會懷疑這些外星人的照片是假的?

說實在的,筆者也非常想看到外星人的照片,但事實是看到的照片是如何取得這是一個問題,因為對於外星人照片的拍攝要求實在是太低了,人手一個的手機就是拍攝工具,真假無從分辨,即使不處理,那麼COSPLAY一個外星人拍攝下我們也無法區分,那麼此時您還期待嗎?即使是真的又如何?沒有後續更進一步的接觸,想必是誰都無法相信這個外星人照片的真假!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僅憑一張照片,我們沒有想看的欲望!

相關焦點

  • 黑洞照片的背後英雄 事件視界望遠鏡
    雖然被稱為「望遠鏡」, 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Event Horizon Telescope)其實是2016年天文學家們發起的一項國際觀測項目, 由全球分布的8個射電望遠鏡組成觀測陣列。這些望遠鏡從南到北橫跨7000千米左右,從東到西跨越的距離也差不多,就是如果將它們彼此連線串聯起來,它們組成的面積將和地球的視直徑差不多,這些望遠鏡通過甚長基線幹涉測量技術(VLBI) 同時觀測某個黑洞,基本上可以看作以地球的視面積範圍上觀察,因此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也被稱為「地球一樣大的望遠鏡」。
  • 「巨型鏡子」——事件視界望遠鏡是怎麼工作的?
    這就是我們本周要問天文學家伊森的問題,迪特想知道,他問道: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說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一個」望遠鏡(它的口徑宛如地球大小)。當你把事件視界望遠鏡看作是「一個」射電望遠鏡的時候,我就可以知道由於入射信號的波長和地球的直徑,它的角解析度很高。我也知道時間同步很關鍵。
  • 事件視界望遠鏡
    目前,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將對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即人馬座A*的視界進行高解析度觀測,從而驗證廣義相對論對強引力場是否適用。2017年4月,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對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即人馬座A*的視界進行了高解析度觀測(相關數據的分析還需要1年左右時間),從而驗證廣義相對論對強引力場是否適用。顧名思義,EHT是看事件視界的望遠鏡,然而,很多人並不真正了解黑洞和它的視界。視界訛傳成了在未來、現在和過去中穿越的大門。事實上,訛傳來自好萊塢,視界並非是魔界。
  • 科普:「事件視界」和「事件視界望遠鏡」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郭爽)在黑洞周圍,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範圍被稱為黑洞的半徑或「事件視界」。對這個特殊區域,人類動用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探尋黑洞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根據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理論,黑洞「事件視界」並非「有去無來」的單行車道。儘管物體一旦被吸入黑洞就會永遠消失,但如果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黑洞可能會「滲出」一些被吸入物質的蛛絲馬跡。由於黑洞非常遙遠且半徑很小,以往設施沒有足夠的解析度來直接觀測黑洞,而是用觀察周圍恆星運動、吸積盤和噴流乃至引力波等間接方法來進行探測。
  • 黑洞照片怎麼拍的 黑洞照片具體拍攝手法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什麼
    而當這些氣體被加熱到數十億度高溫時,便會發出強烈的輻射。同時,黑洞也會以噴流和風的形式向外噴射物質和能量。不過,雖說黑洞的陰影能被「看到」,但也不是所有黑洞都符合成像條件。由於黑洞事件視界的大小與其質量成正比,這也意味著黑洞的質量越大,事件視界就越大,也越適合成像。因此,距離我們近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完美的黑洞成像候選體。
  • 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史無前例的黑洞射流圖像
    長基線幹涉法(VLBI)是一種將世界各地射電望遠鏡的觀測結果結合在一起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創建更大的望遠鏡,從而提高其分辨遠距離天體的整體解析度。每個望遠鏡都記錄從一個源發出的輻射以及輻射到達的確切時間。計算機算法結合併在某種意義上將數據聚焦為高解析度圖像。
  • 科普:「事件視界」和「事件視界望遠鏡」——探尋黑洞的蛛絲馬跡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郭爽)在黑洞周圍,光線不能逃脫的臨界範圍被稱為黑洞的半徑或「事件視界」。對這個特殊區域,人類動用口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虛擬望遠鏡」,探尋黑洞留下的種種「蛛絲馬跡」。根據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理論,黑洞「事件視界」並非「有去無來」的單行車道。儘管物體一旦被吸入黑洞就會永遠消失,但如果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黑洞可能會「滲出」一些被吸入物質的蛛絲馬跡。由於黑洞非常遙遠且半徑很小,以往設施沒有足夠的解析度來直接觀測黑洞,而是用觀察周圍恆星運動、吸積盤和噴流乃至引力波等間接方法來進行探測。
  • 卓越的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決了我們所不知道的類星體之謎
    在同一觀測活動中,該活動同時在地球上的八個天文觀測站中進行,還對許多其他目標進行了成像,包括類星體3C279。藉助事件地平線望遠鏡的空前解析度,這種強大的宇宙望遠鏡第一次發現了類星體的射流起源。儘管它與理論上的預測相符,但這些細節以全新的方式令人讚嘆。
  • 知乎牆 | 「地球一樣大的」事件視界望遠鏡是什麼?
    理論上,黑洞無法被觀察,但黑洞的陰影——「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卻可以。這是因為物質與輻射經過黑洞時,會坍縮入黑洞內部密度趨於無限的「奇點」(singularity),受引力影響,這些彌散物質會在黑洞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它們的明亮襯託會給黑洞留下一個圓形的暗影,而處於明暗之間的時空區隔界線便是「事件視界」。
  • 超越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開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類星體之謎
    暢遊科學海洋,共尋宇宙之妙,大家好,我是南城~差不多一年前的今天,事件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發布了黑洞事件的第一張圖像。它的發布標誌著我們第一次直接觀測到了黑洞,在黑洞中,非常多的物質集中在一個很小的體積中,其吸引力之大甚至連光也無法從中逃逸。
  • 拍下黑洞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是什麼?一顆旋轉的迪斯科球
    1978年,法國天文學家盧米涅模擬出了黑洞「事件視界」的第一幅圖像,在這之後,人類在《星際迷航》、《星際穿越》等無數影視作品中對這一神秘天體進行了無限的想像。2015年,人類首次探測到了產生自雙黑洞的引力波信號,在開創了天文學新紀元的同時,也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黑洞的真容。
  • 事件視界望遠鏡陣列即將發布第一批黑洞圖像能揭開哪些秘密?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一個以觀測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為主要目標的項目,它並不是指某一臺具體的望遠鏡,而是一個射電天文臺陣列。該計劃以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結合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使多個相隔數萬公裡的獨立射電天線互相協調、同時觀測同一目標並記錄下數據,形成一個接收口徑等效於地球直徑的射電信號接收陣列,並將望遠鏡的角解析度提升至足以觀測黑洞表面事件視界尺度結構的程度。
  • 事件視界望遠鏡獲得新資金拍攝黑洞的第一部電影
    參與事件視界望遠鏡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Katie Bouman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的銀河系擁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在一夜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正在開發新的方法,這些方法結合了機器學習和計算成像中的新想法,以便製作第一部氣體螺旋向事件視界的電影。」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將全球各地的天文臺聚集在一起,以模擬像地球這樣大的望遠鏡。
  • 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
    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不久前,天文學界發表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這張照片是數百名科學家經過十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那麼,讓我們一起研究下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是怎麼拍的呢?什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北京時間4月10日下午21:00,天文學家舉行了一次全球新聞發布會,宣布他們首次直接拍攝了黑洞的照片。
  • 科維理研究所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獲2020年基礎物理學...
    2019/09/08 信息來源: 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 編輯:麥洛 | 9月5日,科學突破獎基金會宣布,「事件視界望遠鏡
  • 事件視界望遠鏡獲取到的黑洞是長什麼樣的?有什麼意義?
    黑洞視界外到底什麼樣明天就會揭曉了,事件視界望遠鏡的組建代表人類觀測水平的又一次提升,不僅可以用來觀測黑洞,還可以觀測很多難以觀測天體事件。事件視界望遠鏡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望遠鏡或者望遠鏡矩陣,由於單個超大口徑望遠鏡建造難度大,而射電信號擁有可組合起來的特點,科學家就利用近幾十年建設在世界各地的射電望遠鏡,將獲得的信號組合起來,經過去除背景雜質信號等方式,將獲得的信號放大,可以得到比單一望遠鏡更強的信號。
  • 人類試拍黑洞照片需使用「事件視界望遠鏡」
    網絡配圖人類試拍黑洞照片,需使用「事件視界望遠鏡」。4月5日開始,一個國際合作的天文項目「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開始對兩個特殊的天體進行觀測:距離地球25000 光年,位於銀河系核心人馬座A,以及距離地球5300 萬光年的M87 室女座星雲。觀測的目標不是常規的天體,而是兩個疑似的超大質量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的觀測將讓人類第一次看到黑洞的真實樣子。
  • ...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望遠鏡
    為了完成這張特寫,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了照片的合成。有人形容,觀測黑洞的難度,就像讓站在地球上的你尋找月球上的一枚硬幣一樣。目前,我們人類最強大的光學望遠鏡能夠拍攝到最清晰的月球表面,其畫面為1.3萬像素,而每個像素裡能容納150萬個硬幣。難度可想而知。
  • 黑洞攝影的未來——事件視界望遠鏡接下來要做什麼
    事件視界望遠鏡是由八套地面射電望遠鏡組成的幾乎橫跨地球直徑的陣列,通過緊密的國際合作成功獲取到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及其陰影的圖像。圖片來自EHT Collaboration觀測結果再一次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在宇宙中的支配地位,愛因斯坦將引力描述為時空扭曲的結果終於被我們直觀的看到。這次發布的圖像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響其宿主星系的演化。
  • 事件視界望遠鏡即將拍攝墜入黑洞的物質!
    項目負責人在美國物理學會4月會議上說,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很快就會製作出第一部關於這種熱氣體在陰影周圍混亂旋轉的影像。EHT不是一個單一的望遠鏡,相反,它是一個由世界各地射電望遠鏡組成的網絡,它們一起對無線電波進行精確定時的記錄,這些記錄可以組合起來,使不同的望遠鏡成為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