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大家都會被糾正過一些生僻或者是一些常錯字詞的發音,而在這兩天,網上有一個字被討論得熱火朝天,這就是「噹」字。在大家的印象裡,這個字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現在無論是哪一個輸入法或者是字典,都已經再也查不到這個字了,現在筆者所能打出來的只是這個繁體字,簡體字是完全不存在的。大家對此疑惑不已——明明在所有人的記憶中都是存在這個字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難道是因為大家被統一的洗腦了嗎?
有人擔心輸入法的字庫會出錯,於是大家開始翻找初中高中的教材。這時大家都驚訝地發現他們記憶裡的那個字,竟然在哪裡都找不到了,要麼就是繁體的口當字,總而言之就是沒有簡體字口加一個應當的當。
不得不說,其實圍繞這個口字旁的當,大家的討論已經很久了。其實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在正規出版物,比如新華字典中,或者是其餘的中學教材中是找不到這個單字的,另一方面,在所有的輸入法詞庫中,叮噹的當全都是當然的當。
根據知乎某有網友的反饋,在1989年現代漢語詞典裡面就可以找到相關的解釋,叮噹二字還是現在我們所驚訝的,並沒有口字旁的當。消息一出大家吃驚不已,畢竟一個人記錯兩個人記錯,總不可能是大家統一都會記錯,因而網友們竭盡全力的想證明這個字真的存在過,於是各種五花八門的證據就被提交上來了。
我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哆啦a夢這個動畫片,但是在當時引進被音譯成了叮噹貓,那麼這個叮噹貓它的當字其實是有口字旁的。並且打開輸入法用造字的功能才會打出這個口當字,也就證明這個字是真的存在過的。
那麼對於這個現象——大家統一產生了偏差
而認為這是真相,這種現象在社會學上被稱為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又被叫做集體記憶偏差。
而它的起源是因為曼德拉在出獄時並不那麼為人所知,換句話說,在當時少數人知道他,不如現在舉世聞名,所以也就有很少人關注他的真正動態,在他出獄時,人們就會誤以為是他舉辦葬禮。並且由於媒體也沒有弄清真正的事實,就開始大肆的宣揚,因此才會給人們造成一種曼德拉早已逝世的錯覺,但實際上曼德拉是2013年才去世的。總而言之,錯誤的事實造成的連鎖印象,使得人們對於某件事有了錯誤的認知,這就是曼德拉效應。
那麼回歸到叮噹這個單詞,其實簡體繁體二者都是規範存在的,而這個口字旁的當確實也存在過,當時他主要是由於翻譯來自港臺的一些動畫片——其實歸根到底就是翻譯的不規範。而現在由於人們的文化素養進一步提高,許多從前犯過的錯誤人們現在將其改正,換言之,可以說是教育的標準進一步的提升,才有了現在如此強烈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