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家族的超級兄弟 - 中國科學技術館

2021-01-09 中國科學技術館

目前,所有電子設備都依賴矽,但是,矽也有其嚴重的缺點,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化高科技的要求。我們迫切需要了解,矽是不是還有什麼秘密可被挖掘出來,以支撐新的世界。

矽是一種重要的電子材料,以至於美國一個著名高技術園區就命名為矽谷。的確,如果沒有矽,就沒有當今相互連通的世界。矽製備的晶片,支撐了從智慧型手機到心臟起搏器的所有大小裝備,每年生產這些設備所用的矽片,鋪展開來不少於650萬平方米,差不多可以覆蓋1000個足球場。如今,光伏產業也成為矽材料的需求大戶,用大量的矽製造的太陽能電池可以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這就大大減少了碳的使用。

矽是地球上儲量第二豐富的元素,它有如此廣泛而重要的應用,任何其他材料都難以企及。不過,矽有個很嚴重的缺點:它的原子結構限制了其導電能力,直接降低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也降低了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如果電子設備能運轉得更快、造價更低、佔用空間更小,而速度仍能如我們所願,那就得挖空心思尋找替代矽的新材料,或者進一步探索矽是否還有其他秘密。

矽,老將老矣

在尋找矽的替代材料之前,必須先要了解矽。

眾所周知,矽是一種半導體材料,導電能力介於金屬導體和絕緣體之間。計算機晶片中,施加一個很低的電壓就足以使矽在導電狀態和絕緣狀態之間切換,產生二進位「1」和「0」的數位訊號,從而完成邏輯操作。憑藉這種方式,矽控制了電子的流動,加上它的低成本、高穩定性、高利用性(儲量大),矽作為電子材料為人類社會服務了60多年。

問題在於,傳統矽晶片的潛力即將開發殆盡,越來越不能滿足理想晶片對高性能材料的迫切需要。如今,頂級的矽晶片上已擠進了差不多50億個電晶體(控制電流開關的基本單元),這數字已經接近了集成度的上限。如果嘗試在目前的矽片上更密集地製作電晶體,那就必須考慮密集帶來的副作用:矽材料固有的缺陷所引起的發熱,會在高密度電晶體同時開關時迅速產生劇量的熱,導致溫度急劇升高,將極大地影響晶片的工作效率。這就是計算機的微處理器速度在過去十多年中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美國南卡羅來納軍事學院的半導體物理學家洛克·盧·嚴教授,經過研究得出結論:矽基電子器件幾乎已經達到它們電學性能的峰值——再沒什麼提高的餘地了!

曬太陽也不盡責的矽

一說到太陽能電池板,矽的前景就顯得更為黯淡。國際可再生能源材料領域的專家基本都有個共識:矽不善於吸收太陽光!

如果要弄清楚為什麼矽不善於吸收太陽光,首先要了解矽為什麼是一種半導體。根據量子力學原理,物質中的電子自身不可能有任何多餘的能量,只能佔據原子一系列能級中的一個,在這個能級上自由移動,或可保證這種物質的導電性。

金屬銅中,由於不同原子間的能級重疊,電子可以任意自由移動。但是,諸如矽那樣的半導體中,電子需要一個推動力,把它們從低能級推到高能級才能導電。半導體晶片中,使得電子跨越能量「帶隙」並產生電流的推動力,是電壓;而在太陽能電池中,這個推動力則是太陽光的光子。

但是,對太陽能電池來說,它需要正確的光來推動電子的移動,而不是任何光都可以。光譜中,一些波段的光(如紅外光),就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其他波段的光又可能提供得能量太多。這意味著,照到矽太陽能電池上的太陽光,大約一半都白白浪費掉了。

不僅不能高效利用光能,矽還是一種間接帶隙半導體,它的電子更難以獲得恰當而足夠的動量,使其躍遷到更高的能級,因而電子躍遷更不容易實現,造成了傳統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較低。

眾裡尋它千百度

實際上,尋找替代矽的材料,美國人很早就開始了。近年來,全球的科學家繼續探索,尋求突破,提出了多種潛在元素和化合物。

碲化鎘、砷化鎵等直接帶隙半導體,由於它們的電子只需一次跳躍就能導電,人們覺得其有望搶奪矽太陽能電池的桂冠。但是,這些材料各自都有另外一些弱點,要麼組成元素稀有,要麼價格昂貴,要麼含有劇毒重金屬(如鎘和砷,容易對環境造成危害)。它們就像一根根雞肋,棄之可惜,用之勉強。

對於計算機晶片材料,石墨烯也曾被人們寄予厚望,國際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去研究。石墨烯不僅強度高,質量比鋼輕,而且電子在其表面傳輸的速度遠遠勝於矽,似乎很有前景。但是很遺憾,到目前為止還不能高純度地批量生產石墨烯,而且它缺少一種最關鍵的特性——帶隙。帶隙使半導體設備可以關閉,執行「合乎邏輯」的操作。所以,就邏輯應用來說,石墨烯沒有一絲希望。

試來試去,所有這些探索中的新材料均不能令人滿意。它們或昂貴,或有毒,或稀有,或難製造,尤其是它們難以滿足大批量需求。而全球太陽能電池板需求量很大,這意味著電池材料必須極大豐富又十分便宜才可行。

找不到優秀的可替代矽的材料,科學家轉身又有了新想法:也許,解決問題還需要在矽身上做文章。畢竟矽是無毒量多的成熟材料,人們早已為之配備了大量工業設施,只要我們能夠將它變成擁有其他材料最佳特性的「新矽」,困難就迎刃而解了。事實證明,這種轉變在科學上是可能的。

直接帶隙的Si24

一種元素的性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原子間的排列方式。例如,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二維晶格的排列方式構成的;同樣是碳原子,以另一種方式排列,就能構成熠熠生輝、光彩照人的鑽石;如果碳原子排列方式又發生變化,就會形成暗淡無光、默默無聞的石墨。不同的原子排列方式,構成不同的材料,一般都有其特殊的性能,因而具有一些特殊的用途。

科學家已經在實施這種想法了。2014年,美國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的提摩西·斯特羅貝爾和同事宣布製造出一種新型矽——Si24,它僅僅通過原子緊縮就可以變成直接帶隙。

其實,Si24的發現只是一個偶然事件。斯特羅貝爾和同事將矽和鈉壓縮在一起,做成了亮閃閃的藍色晶體Na4Si24,然後,想測一下這種化合物晶體的電阻。測量電阻就需要用膠把電極粘到晶體上,這一過程需要加熱。斯特羅貝爾發現,加熱到40℃時,晶體中的鈉離子就開始逃離,晶體的電學特性也會變化。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通常矽的化合物會形成籠子狀的晶格,較小的鈉離子會被困在Si的晶格中振動,在很高溫度下也無法逃脫。但是Na4Si24沒有形成籠子晶格,而是形成走廊狀的晶格,當溫度上升時,鈉離子很容易滑出來。當加熱到100℃的時候,每1000個原子中鈉的含量已經不超過1個,溫度再提高一些,一種屬於矽的同素異形體的新型矽——Si24就做成了。

同時,其電學性能發生改變。只要把這個Si24輕輕擠壓一下,就可避免出現前面說的間接帶隙問題。斯特羅貝爾興奮地說:「我們做出的Si24材料,真正『酷炫』的是它非常近似直接帶隙材料。」雖然本質上講,它仍屬於間接帶隙半導體,但僅施加一個小小的物理應力,就足以打開一個跨越帶隙的直接通道使電子跳轉,而不需要改變動量,可以直接進行光電轉換。斯特羅貝爾說:「你只要把它擠壓2%就行,就像一個人被擠壓一下穿進一件不合身的衣服一樣。」更重要的是,Si24可以工業化大規模生產。

解放電子的BC8

Si24對快速增長的光伏產業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如今,最優秀的矽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為25%,而人們普遍認為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最高可以到33%。Si24可使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接近這個上限,但它能不能再向上突破呢?33%的數字是基於每個入射的光子僅能激發一個電子的假設推導出來的。考慮到微觀量子效應,一些材料可能一次激發出不止一個電子。201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朱利亞·加利教授研究提出,一種叫BC8的矽納米顆粒,理論上能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高至42%。

科研人員藉助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模擬了BC8的行為。這種矽結構形成於高壓環境,但在正常壓力下也很穩定。模擬結果顯示,BC8確實基於單個光子生成了多個電子空穴對,利用BC8可使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升至42%,超越33%的上限,意義十分重大。而且,如果利用拋物面反射鏡為新型太陽能電池聚集陽光,BC8的效率甚至可以達到70%。

有些遺憾的是,BC8通過與傳統的矽納米顆粒相結合,目前製成的太陽能電池模型僅能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工作,還不能在可見光照射下正常工作。但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表論文指出,當普通矽太陽能電池被雷射照射時,雷射所發出的能量足以產生局部的高壓以形成BC8矽納米晶體。因此,如果對現有的太陽能電池施加壓力或者照射雷射,也許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斯特羅貝爾躍躍欲試,打算改進一下他們的Si24,急切地爭取達到這個轉換率。

近乎完美的矽烯

2015年2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德基·阿金旺德宣布,他和同事合成了另一種矽同素異形體——一種奇特的二維層狀薄膜矽,並用這種薄膜矽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矽烯電晶體。

如同石墨烯一樣,矽烯的許多理想特性,要歸因於形成獨特的二維層狀薄膜結構。石墨烯是完全光滑的二維層狀薄膜,而矽烯的薄膜結構上因較大的矽原子擠進到同樣規則排列的結構中,形成了很多搭扣,導致額外的自由電子盤旋於這種薄膜材料的表面,使得電子在薄膜上的「旅行」速度比在普通矽立方晶格中要快得多——不是快兩三倍,而是快一百萬倍。

電子在矽烯表面的「車道」上快速行駛,可大大減少電子間相互碰撞的機會,特別是電子在高速行駛狀態下。這會使密集排布著微型電晶體的晶片,產生的熱量也大大減少。由於矽烯製成的電晶體非常薄,因此,相同的晶片空間內可以做出更多、更密的微型電晶體,阿金旺德團隊研製的裝置就是這個理論的一個佐證。

不過,這項技術要得到實際應用,還有很多障礙需要克服。矽烯中的電子跑得更快,意味著矽烯也更容易分崩離析。實際上,阿金旺德團隊製造的矽烯電晶體只持續工作了幾分鐘。再者,處理矽烯本身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合成它需要高真空裝置和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目前,這種合成更像是一種藝術,要靠運氣。好在這畢竟是一個開始,畢竟之前還都認為用薄膜矽製造矽烯電晶體是不可能的。目前的成果已經是個重大突破。

BC8和Si24很可能應用於未來的電子器件中,有可能使光學和電子元件集成在單一晶片上。這種混合晶片可以使用光和電子傳遞信號,大大提高速度和可以攜帶的數據量。

結構如Si、BC8、Si24的這些「矽家族的兄弟」,如果最終可成功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和計算機晶片,那麼「矽氏兄弟」將有望成為安全、低成本和可靠的材料,矽元素也將會有一個夢幻般的前景,繼續佔據著電子工業舞臺的中心。那時,矽谷也許不必更換名字了。

本文來自《科學畫報》

相關焦點

  • 矽家族的超級兄弟
    科研人員藉助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模擬了BC8的行為。這種矽結構形成於高壓環境,但在正常壓力下也很穩定。模擬結果顯示,BC8確實基於單個光子生成了多個電子空穴對,利用BC8可使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升至42%,超越33%的上限,意義十分重大。而且,如果利用拋物面反射鏡為新型太陽能電池聚集陽光,BC8的效率甚至可以達到70%。
  • 矽家族的超級兄弟 - 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研人員藉助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模擬了BC8的行為。這種矽結構形成於高壓環境,但在正常壓力下也很穩定。模擬結果顯示,BC8確實基於單個光子生成了多個電子空穴對,利用BC8可使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升至42%,超越33%的上限,意義十分重大。而且,如果利用拋物面反射鏡為新型太陽能電池聚集陽光,BC8的效率甚至可以達到70%。
  • Robo Genius 2019總決賽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落幕
    館企合作,探索科普教育新模式中國科學技術館是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通過科學性、知識性、互動性相結合的展覽展品和參與體驗式的教育活動,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
  • 參觀中國科學技術館,博學的知識,了解科學理論
    中國科技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位於奧林匹克公園中央的國家體育場北側。在1988年首次開放,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科技展覽館。隨著2009年新展覽館的建成,展覽館現在有四層。它展示了科學技術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材料和機械、信息技術和環境等各種應用領域的新趨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展覽、互動的活動、有趣的實驗和高科技電影,參觀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些科學理論和技術應用。
  • 關於中國科學技術館建黨100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短期展覽內容籌備及...
    一、項目名稱中國科學技術館建黨100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短期展覽內容籌備及相關服務二、項目需求中國科學技術館將於2021年舉辦建黨100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短期展覽,擬定名為「與黨同心 科學報國——中科院百傑科學家精神展」。
  • 北京科學中心媲美中國科學技術館,還人少免費
    北京好玩的地方特別多,有大大小小的戶外拓展兒童親子樂園,也有像位於亞運村鳥巢附近「寓教於樂,玩中探索」的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學技術館,雖然好玩但每次去都人山人海。好多互動項目會遇到玩不到一分鐘,卻要排隊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的情況,讓人感覺稍微有點美中不足。
  • 北京科學中心媲美中國科學技術館,還人少免費
    北京好玩的地方特別多,有大大小小的戶外拓展兒童親子樂園,也有像位於亞運村鳥巢附近「寓教於樂,玩中探索」的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學技術館,雖然好玩但每次去都人山人海。好多互動項目會遇到玩不到一分鐘,卻要排隊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的情況,讓人感覺稍微有點美中不足。
  • 劉永坦院士蒞臨我館參觀並為我館題詞
    8月12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及馮秉瑞教授伉儷,受中國科技館邀請,蒞臨黑龍江省科技館,在我館完成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項目工作,參觀我館並為我館題詞。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簡介
    1958年9月,經黨中央批准,全國科聯和全國科普合併,正式成立全國科技工作者的統一組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50年來,中國科協先後召開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李四光、周培源、錢學森、朱光亞曾分別擔任第一、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周光召為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主席,韓啟德為第七屆全國委員會主席。1991年1月,全國政協七屆十二次常委會議決定,恢復中國科協為全國政協組成單位。
  • 楚德諾夫斯基兄弟居然用郵購的零件拼出超級計算機
    他們用 IBM 託馬斯·J·沃森研究中心的超級計算機 Cray 2 算到了 π 的小數點後 4.8 億位,創下了世界紀錄。但是,租用超級計算機也超級貴,一小時的花費是 750 美金,這筆開銷對兄弟倆來說是天文數字,而且沒法用研究經費負擔。作為數學家難道沒有科研經費嗎,這不太科學啊。
  • ...千秋尚凜然 ——百館千場萬人「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
    ,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科技館專委會承辦,江蘇科技館、江蘇廣電總臺荔枝讀書會和優漫卡通衛視協辦的「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 大型宣講活動暨中國科技館「百館千場萬人」科學家精神宣講活動南京專場成功舉辦,江蘇中華文化學院、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
  • 【展館】崇武海洋科普館
    如今,當你來到這裡,還有一個好去處,那就是海洋科普館。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當天上午,崇武海洋科普館正式開館。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泉州市中小學海洋知識教育基地同時在科普館揭牌。
  • 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
    金華東陽市高度重視家風家訓工作,緊密結合「中國木雕之都」的獨特優勢,建成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視頻觀看點擊這裡>>>)建設背景2015年3月,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到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對在博物館中展出刻有古人家規家訓的銘辭雕版這一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建設木雕家訓展館的要求。今年5月,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任澤民在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提出,要把木雕家訓館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
  • 新華網:中國已建成數字植物標本館
    新華網武漢4月19日電(記者王敏 郭嘉軒)記者從在此間召開的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上獲悉,中國已建成最新的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人們通過網絡就可以查詢到植物的標本、生長地、圖像、鑑定信息等相關內容。  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馬克平介紹,數字植物標本館分為4部分:數位化標本庫、植物資料庫、電子植物志、植物圖片庫。
  • 天津大學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展服務調研
    本站訊(通訊員 邵雲虹)6月10日,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黨委組織部部長趙美蓉一行五人赴中國科技大學進行新校區建設服務調研。總院院長袁大昌、黨委書記程萬海、副院長賈莉及市場品牌部總監張敬陪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副校長王曉平、黨政辦公室主任王偉、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鄧建松、基本建設處處長姚子龍、組織部副部長鄧紅群出席交流會。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曉平主持。
  • 認知館丨竹節蟲昆蟲界的超級「偽裝者」
    在甘肅農業大學認知館的昆蟲標本展示區內,就收藏了一種馬來西亞的竹節蟲,曾號稱世界最長竹節蟲。甘肅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研究員李龍鳳老師對竹節蟲有著多年的研究,在此,小科普迷們就跟隨李老師的解讀,一起去探究一下竹節蟲的前世今生,看看這個「大個子」還有哪些本領?
  • 銀河格鬥2:時隔36年,超級泰羅再次登場,宇宙光線秒殺古阿兄弟
    而在本周的故事裡我們就看到了古阿兄弟和貝利亞以及託雷基亞展開的進攻,而奧特曼這邊我們也是看到了奧特六兄弟和賽羅奧特曼的參戰,這次奧特六兄弟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久違的超級泰羅又登場了。
  • 建設安全體驗館的意義及安全體驗館的種類
    設計安全體驗館的最終目的是讓體驗者不僅知道如何解決危險情況,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他們防止危險情況的發生。現在常見的安全教育體驗館有哪些呢?1.地震安全體驗館2.交通安全體驗館消防安全體驗館在消防安全體驗館中,設置有模擬餐廳,教室,超級市場,住宅,酒店等的場景,並使用逃生室的方法讓體驗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和學習。
  • 【同濟•新聞】熱烈祝賀吳孟超院士館開館
    【同濟•新聞】熱烈祝賀吳孟超院士館開館 2020-10-19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標本館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全球2 852 695份模式標本中,歐洲標本館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從標本總量分布來看,美國保存有全世界標本的22%(60 421 964份,628家標本館),位居各國之首;中國以10 042 383份(83家)佔3.68%而位列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