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到【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塗繪教室】!
冷空氣來襲!我們一起學抗凍!
這一期的主角是誰呢?先來看一下成品~
什麼?不是說好的抗凍羊!嗎?
這個長毛怪是誰?明明就是一頭牛好嘛!
這可不是我打錯了標題,好了好了,趕緊給大家科普一下。
這種「披著牛皮的大山羊」叫麝牛,隸屬於羊亞科,其實麝牛學名的意思是就是「羊牛」,說明它是牛與羊之間的過渡類型,分類也曾讓科學家們頭疼了一陣呢!
麝牛在外形上和牛很像,有兩隻大大的角,體型巨大,身材魁梧……而它的確又有許多和牛不同的地方,比如它的尾特別短、耳朵很小、眼睛前面具有臭腺、四肢也非常短、雖然渾身都被長毛覆蓋但是口鼻部分裸露……
可是,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牛的角是從頭頂側面長出,麝牛和其他羊類一樣是從頭頂上長出的!
那麼今天我們就在蕭瑟的寒風中畫畫這隻超級抗凍羊吧!
你會需要:
沒錯……又在生命長河展區……
麝牛是北極最大的食草動物,分布於加拿大、格陵蘭和阿拉斯加北部的冰原上,以苔蘚、地衣和植物的根、莖及樹皮等為食,能夠抵擋北極-40℃的低溫!它究竟是靠什麼扛住嚴寒的呢?
我們邊畫邊來了解吧。
先把整體輪廓打好,再來畫細節。
這個瀟灑的中分可不是毛哦,正是剛才說到的從頭頂長出來的角。
線稿這樣就基本打好了,能看到它身上長長的幾乎要拖到地面的毛髮了嗎?
這就是麝牛保暖的第一大法寶:毛髮。
麝牛的毛厚而粗糙,長毛的下面又生有一層厚厚的優質絨毛。背部毛長16釐米左右,頸部、胸部和前半身的毛長達60釐米,最長可達90釐米!
可是這在哺乳動物裡居然只能屈居第二,好奇的你一定想知道第一是誰吧!
沒錯就是你!人類!
人類居然是哺乳動物中的毛髮冠軍……
圖片來自網絡
這次主要用到的顏色主要有深褐色、佩恩灰(深灰藍色)、紫色等,可以在類似色系中隨意混合。
首先將畫紙用清水打溼,溼畫比較適合毛多的動物,顏色可以自然地暈染在一起。
看,把調好的顏色根據物體的明暗「隨意「地丟進去……
要注意畫的時候,筆要順著毛髮生長方向畫。
不得不說,麝牛的塊頭真的好大啊……體重可達400千克—500千克。
要知道麝牛在地球上已存活了60萬年,是冰川紀殘留下來的古老生物,同一時期的猛獁象、柱牙象等龐然大物都因地球環境的變化和早期人類過度捕殺而滅絕了,而麝牛仍在北極地區頑強地生存著。
其實體型大也是麝牛耐寒的法寶之一。
想像一下,同樣溫度的熱水,是一整缸容易冷卻還是一小杯更容易冷卻呢?這就是著名的伯格曼法則:同一物種在越冷的地方個體體積越大,外形也越接近球形。
同樣,在紙面還溼的時候畫上面部的顏色。
有沒有注意到麝牛呆萌的小眼神呢?而且耳朵也小小……其實這也是它保暖的法寶之一呢!暴露在外的部分越是少就越能減少散熱,所以鼻子是麝牛全身唯一裸露的地方。
下面,一點點加深毛髮。
最後可以用幹筆將毛髮掃一點上去。
請參考:
除了有毛髮和脂肪外,麝牛還有一個保暖秘籍就是多吃少動……
它們以地衣、苔蘚為食,吃飽了就躺著打瞌睡,醒後接著「故伎重演」:進食、反芻、打盹。
好了,最後我們給麝牛加個冰天雪地的背景吧。
完成了!
靈魂畫手上線預警!
如果按照麝牛這樣抗凍的配置,用在人身上會怎麼樣呢?
好了,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吧!
我美我去加衣服了……
本文為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原創,
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聯繫tougao@sst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