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傳播學教程筆記:「使用與滿足」

2021-01-07 新東方網

  《新聞學導論》是新聞傳播學考研的參考書目之一,它闡釋人類社會的信息傳播現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論的系統性,對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以及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領域中的主要理論問題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分析和梳理。本書內容比較多,知識點比較散,因此在衝刺階段的複習擁有一本複習筆記是很必要的,下面是傳播學教程複習筆記。

  第十一章 傳播效果研究

  第四節 「使用與滿足」——一種受眾行為理論

  「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一、受眾的傳媒接觸動機和使用形態

  (一)、對廣播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的研究

  赫卓格,美國

  三種基本心理需求使得人們喜愛知識競賽節目:競爭心理需求、獲得新知的需求、自我評價的需求;

  肥皂劇既可以娛樂大眾也可作為人們生活的教科書。受眾的動機多樣;

  (二)、對印刷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的研究

  B·R·貝雷爾森 《讀書為我們帶來什麼》

  讀書的動機包括實用、休息、誇耀、逃避等;

  報紙有6種利用形態即獲得外界信息消息的來源,日常生活工具,休息的手段,獲得社會威信的手段,社交的手段,讀報本身的目的化(習慣)

  (三)、對電視媒介的「使用與滿足」的研究

  D·麥奎爾

  電視節目的功效包括:

  心緒轉換效用—節目可提供休閒和娛樂;

  人際關係效用—擬態、現實;

  自我確認效用—提供自我評價的參考框架;

  環境監測效用—獲取信息、把握環境變化

  人們接觸媒介都是基於一些基本需求進行的,包括信息需求、娛樂需求、社會關係需求以及精神和心理需求等。

  二、傳媒接觸的社會條件因素

  卡茲《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將媒介接觸行為概括為一個「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因果連鎖過程。

  日本,竹內鬱郎的 「使用與滿足」過程的基本模式的含義:

  1.人們接觸媒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他們的特定需求,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會和個人心理起源。

  2.實際媒介接觸行為的發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媒介接觸的可能性,其二是媒介印象,即媒介能否滿足自己的現實需求的評價,它是在以往媒介接觸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

  3.根據媒介印象,人們選擇特定的媒介或內容開始具體的接觸行為。

  4.接觸行為的結果可能有兩種,即需求得到滿足或沒有得到滿足。

  5.無論滿足與否,將影響到以後的媒介接觸行為,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改變對媒及的期待。

  對使用與滿足研究的評價:

  一改傳媒角度為受眾角度,通過分析受眾的媒介接觸動機及其滿足的需求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開創了從受眾角度出發考察大眾傳播過程的先河。

  使用與滿足研究把能否滿足受眾的需求作為衡量傳播效果的基本標準,這個視角具有重要意義:

  1.認為受眾的媒介接觸是基於自己的需求對媒介內容進行選擇的活動,這種選擇具有某種「能動性」,有助於糾正大眾社會論中的「受眾絕對被動」的觀點。

  2.揭示了受眾媒介使用形態的多樣性,強調了受眾需求對傳播效果的制約作用,對否定早期「子彈論」和「皮下注射論」起到了重要作用。

  3.指出了大眾傳播對受眾具有一些基本效用。矯正大眾傳播的無力性的「有限效果論」理論。「適度效果」理論。

  局限性:

  1、過於強調個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為主義和功能主義色彩較濃;

  2、脫離開傳媒內容的生產和提供過程,單純地考察受眾的媒介接觸行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眾與傳媒的社會關係。

  3、指出了受眾的某種能動性,但這種能動性是有限的,僅僅限於對媒介提供的內容進行「有選擇地接觸」的範圍之內,因而不能反映受眾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有著傳播需求和傳播權利的主體所具有的能動性。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2017新聞傳播學考研常考名詞解釋(7)
    名詞解釋是新聞傳播學考研各個院校都會涉及到的一道題目,為了讓2017年考生全面把握重要的名詞解釋,在此整理了新聞傳播學常考的110個名詞解釋供大家參考。   2017新聞傳播學考研常考名詞解釋(7)   101、」社會過濾器」:弗洛姆讓為,任何來自生活的實際經驗或體驗在上升到意識的層面上之前,都必須首先經過」社會過濾器」。他把社會過濾器分為三個方面:語言、邏輯、社會禁忌。   102、消費者主權論:傳統學派把消費者主權奉為王牌,消除」控制」這一重要命題。
  • 鄭州大學650量子力學901普通物理一2017年2018年考研真題試題答案
    包括最新真題、筆記、習題等。資料雖然多,但絕對比資料比我們的少的人的資料要便宜。另外後期還會繼續免費更新鄭大最新資料。、歷年真題和答案1、650量子力學2006——2018年試題2、650量子力學2006——2013年答案(8份)3、901普通物理一2006——2018年試題4、901普通物理一2006——2013年答案(8份)5、附贈:量子力學2002——2005年和普通物理一1999——2005年共11份試題二、考研專業課筆記
  • 2017新聞傳播學考研常考名詞解釋(3)
    名詞解釋是新聞傳播學考研各個院校都會涉及到的一道題目,為了讓2017年考生全面把握重要的名詞解釋,在此整理了新聞傳播學常考的110個名詞解釋供大家參考。   2017新聞傳播學考研常考名詞解釋(3)   41、受眾的社會分類論:以社會學為基礎,注重各社會群體的特性差異對受眾成員的媒介信息接受的行為的影響。主要觀點:   ①大眾傳播媒介向社會公眾提供各種信息,但社會成員是有選擇地接收和解釋這些信息的。
  • 我打了退堂鼓 但贏家還是我|一戰北師大傳播學學碩傲嬌上岸
    當時按照胡師姐公眾號的北大新傳書單一本本地看,也跟著網課做筆記,直到九月份的時候我們院開了一個考研就業動員大會,我們教授非常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每年院裡想衝985的學生都很多,報名復旦武大的比比皆是,但是很多人折戟;因此到現在看你目標院校歷年真題還沒有感覺的同學,建議換學校!
  • 傳播學新解:當2020年的網際網路「遇見」使用與滿足理論
    現如今,傳媒對受眾的影響已經成為傳播學的研究重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功於「使用與滿足」(Use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這一理論的普及。本期全媒派(ID:quameipai)編譯6篇2020年傳播學領域關於使用與滿足理論的最新研究,通過剖析受眾對於線上社群、社交網絡、移動應用和新聞報導的消費及其原因,為受眾心理研究、產品研發和平臺運營提供參考。
  • 使用與滿足/倒計時151天
    名詞解釋;參考答案:作為傳播學研究的領域之一,「使用與滿足」研究始於20世紀40年代,後一度沉寂,60年代後再次活躍起來並產生較廣泛的影響。「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成員看作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傳媒接觸活動看作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 西政新聞傳播學21級真題解析來啦!快來看看哪些是你學過的原題?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21級考研已落下帷幕,首先,感謝自己吧,感謝能走完這段旅程的自己。小田心也相信,不論成敗,你一定也能在其中收穫點什麼。今天,小田心將對「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的真題進行簡要分析,並對「田心考研」今年「覆蓋」情況進行說明。
  • 預測帖:重慶大學2020年新聞與傳播專業考研分數線
    2004年,獲批新聞學、傳播學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獲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授權點。2007年,組建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2012年,學校調整學科布局,將中文系劃出,更名為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院現有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兩個本科專業。
  • 2020考研:十大熱門專碩參考書推薦及備考建議
    2020考研之路已經開啟,隨著專業碩士逐漸被社會接受和認可,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了加入專碩考研大軍中。下面整理了10大熱門專碩參考書推薦及複習建議,有相關報考傾向的同學可以參考複習。  一、金融碩士  教材推薦  1.
  • 大學專業解讀系列:NO.102 傳播學
    傳播學專業の介紹文學→新聞傳播學類→傳播學專業資訊時代,傳播無處不在。人們穿的服裝,配戴的飾物,發的每一條微博或朋友圈,換的每一個頭像、用的每一個表情包,都在傳遞著自己的情緒,傳遞著想讓人了解的風格和信息。
  • 2021上海交通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指南(專碩)|報錄數據、參考書...
    獲取電子版2021上海交通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指南(包括歷年真題)一、學校專業概況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成立於2002年9月,2017年12月更名為媒體與傳播學院。目前學碩全部採用推免招生,專碩有統招考試名額,專碩自2011年開始起招生。
  • 上海外國語大學837傳播學理論考研真題及詳解——才聰學習網
    [全套]2021年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837傳播學理論考研全套資料考研真題及詳解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中國傳媒大學713傳播歷史與理論考研真題及詳解中國傳媒大學三、論述題(每題30分,共90分)1.受眾的概念在web2.0時代是否還能使用?2.大眾媒介的基本運營模式是什麼?新媒介又有什麼樣的變化?3.寫出至少三個國際知名媒介的機構,並評述之。
  • 擇校02/上海交通大學新傳考研考情分析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成立於2002年9月,2017年12月更名為媒體與傳播學院。學院下設新聞與傳播系、電影電視系、文化產業管理系,現有傳播學、廣播影視編導、文化產業管理等3個本科專業(及方向);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新媒體傳播與管理交叉一級學科博士點,新媒體一級學科碩士點,新聞傳播專業碩士和MFA(影視藝術)等2個專業碩士點。
  • 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考研筆記99)
    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考研筆記99)學生李清文 編輯一、說在前面的話:1、這是一個文學專業學生寫的考研複習筆記,是學習中做的摘錄、記錄,還有一點兒自己的隨想隨感。文中所錄的參考答題,也只是參考。歷史上有諸多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如今身邊有老師、教授、專家,學生應該做的是懷著敬仰的心認真學習。
  • 萬物皆可傳播學,如何用傳播學理論進行APP產品分析?
    貓哥說:萬物皆可傳播學,如何用傳播學進行APP的產品分析呢?這篇文章來教你!這段時間以來,小紅書似乎帶動起了一股新的風潮——野餐。過去一個月裡,小紅書「野餐」相關筆記同比增加了13.6倍。通過小紅書中大量的圖片和視頻分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野餐」行列。同時,這股野餐熱甚至還刺激了野餐相關的網紅物品的銷量增長,小紅書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 21新聞學考研:帶你全面解析12所名校優劣勢!
    雖然2021考研的同學已經複習了一段時間,但可能還有一部分同學沒有深入的了解新聞學的考研情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新聞專業概況   新聞學是新聞傳播學下的二級學科。   新聞學,二級學科,是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
  • 傳播小吃街|《傳播學教程》導讀03 人類傳播類型(上)
    寫在前面:上一篇我們講了什麼是傳播,傳播小吃街|《傳播學教程》導讀02 傳播以及傳播學。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傳播的類型。《傳播學教程》中為我們介紹了五種基本的傳播類型: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由於篇幅原因,這篇筆記我們先講前兩種。推文字數6114字,字數較多,可選擇添加學姐微信索取「文件pdf」版本。
  • 「使用與滿足」理論視域下的慢綜藝
    摘 要:自2017年以來,綜藝節目的市場分化出現了細微的變化。相比於以《快樂大本營》、《奔跑吧》等題材的快節奏綜藝佔主要地位的過去,文化類、生活類等慢綜藝逐漸表現亮眼。
  • 考研最難的專業集中在這三所大學,你今年準備挑戰嗎?
    文|劉冷絲欄目|絲說考研根據新華社新媒體公布的數據,2017年考研最集中的學校和專業依次為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師生懷念敬愛的周總理有一點讓人吃驚:並不是特別熱門的新聞與傳播學在2017年的考研中也進入了難度最大的排行榜
  • 使用與滿足視角下「吐槽」式脫口秀節目熱播探析
    三、《吐槽大會》觀眾使用與滿足情況分析 (一)「使用與滿足」理論概要 使用與滿足理論站在受眾的立場上,通過分析受眾對媒介的使用動機和獲得需求滿足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類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