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寒風凜冽,屋內水沸爐暖,茶香因著寒冷的映襯,愈發清冽直抵人心。
- 1 -杯中的茶涼了個通透,心中的夢卻暖了個初冬△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關文章
夢裡和夢外相隔著一年裡的二十四個節氣,是地球軌道上每運動15°所能到達的一定位置。是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夢裡有花落知多少的幽思難忘,夢裡有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的相顧無言。夢裡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的心之所動。二十四個節氣,隔著240重夢境,造就了萬山紅遍,造就了千山暮雪,造就了聲聲闕歌的不醒不眠。
此刻,我端坐在閣樓之上,體感知分外寒意,腦後是小憩了一會兒的夢覺初醒,茶臺上已是空杯殘茶的一片狼藉,我想這小憩的時間可能有點久了,窗外的玻璃隔擋著一層薄薄的霜,手腳卻生的暖意。耳畔有風聲呼嘯而過,杯中的茶涼了個通透,心中的夢卻暖了個初冬。
- 2 -素秋清冷,取茶暖涼△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關文章
天愈寒,茶愈暖。索性備了茶飲起來,可謂素裳迎薄涼,一席飲歲秋。
這席幾乎沒有暖色調,都是清冷。深藍色印花布加竹蓆相稱,這藍色,我們古時將其歸於青色,像是一介布衣青衫,安清素薄。壺承和杯託選了銀錫釉的瓷器,別有韻味,冷冷的金屬銳感。取了與竹蓆相配的紫砂壺,也順便鎩一鎩這銳感。
- 3 -有茶可暖冬日,唯情能暖歲月△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關文章
冬天,有很多讓人溫暖的事。比如約上三五好友,吃一頓火鍋;或者在鄉間的土灶膛,烤幾個甜滋滋的紅薯;還有,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倚著窗臺曬太陽……如果這些溫暖的事,只能選擇一件,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喝茶。冬天,還有比喝茶更溫暖的事嗎!所以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一個愛喝茶的人,看上去似乎少了很多戾氣,而散發著更多對人對物的溫情。茶給我們的溫暖,是由外而內,但心有滋長著溫情,就能給生活帶來由內及外的暖意。做一個心懷溫情的人,即便喝茶這種形式停止了,但你對生活的愛,不會停止。
茶,溫暖著年復一年的冬天,而我們想要溫暖的,則是全部的歲月。
- 4 -知否知否,應煮白茶暖肺腑△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關文章
這樣的時候,合該捧一卷書,烹一盞茶,謝這清冬的安逸,賞這冷夜的溫厚,仿佛也能品出些「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的況味。同僚們大多飲外間送來的礦泉水,獨我愛山上的泉。晨起上班,必要早早的來了,將車停妥、華服換去,穿不怕髒的深藍色闊襟棉衣,將草木扎染的長圍巾兜頭裹了,背水囊擇路上山,穿林少見飛鳥,足下枯枝有聲,足印擾了林間的花狸野貓,也會見它遠遠躲在樹樁下與我兩兩相望。
- 5 -山寺訪友,茶暖浮生△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關文章
朋友喜讀佛經,每年都來寺中清修幾日,我必拜會。山溪汲水,枯木煮茶,就可以溫暖一個下午。茶,乃是寺中柿葉,朋友動手炒制而成,帶足了山野氣息,略帶煙火的糊味,初初喝來,難以下咽。朋友淺笑,「禪茶一味,慢慢來。」
此情此景,似在冥冥中見過,但又知道真的不曾經歷。說與朋友,朋友給我講了一則故事。
- 6 -茶,讓陽光暖一些,日子慢一些△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關文章
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寫道:「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皿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有天合之者。」張岱描述的此乃是明未崇禎年間的茶館,他給這家火爆的茶館起名為「露兄」。「露兄」一詞,出自宋代米芾的詩句「茶甘露有兄」,稱讚甘茶如甘露。
古人愛茶如痴如醉,往往一盞茶,一本書,和著月光,對著寂靜夜色,獨飲。亦或者約三五知己,促膝而談,呤詩作樂,品茗佳談,絕妙無比。古人在品茗中往往能夠專心致志,不受外界的幹擾,因此,便流傳下來眾多與茶有關的趣事和詩文。
- 7 -草木人間,茶暖如斯△點擊圖片即可跳轉相關文章
《人間草木》一書中的序文如是說:「他留下的『這碗茶』,這麼多年居然還沒有『涼』,還挺『香』,不免讓人有些奇怪。我們兄妹三人都不是搞文學的,說不清其中的道理,只是覺得他的文章看著不鬧騰,讓人心裡很清靜,文字乾淨通透,不牙磕。」文中的他便是指汪曾祺先生,用「這碗茶」來表示汪先生的文章,想來很是合適的,他的文字讀來舒心平和,不吵鬧,又是有些人間氣,細細想來覺著這些文字貼著一些最本質的東西卻又可以延伸到旁的更深遠的地方去,種種看來說是一碗茶著實是很貼切的。
投稿:成為弘益撰稿人。研究愛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對茶、生活、美學的踐行與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學,用你的文字,標記你的美好。詳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師微信(wech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