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光都無法脫逃,那信息能否在黑洞中留存?

2020-12-06 胖福的小木屋

光為何無法逃離黑洞

如果一顆恆星的質量是我們太陽的10~50倍,即便它成為了中子星,引力仍然會繼續壓縮它,沒有了聚變力來抵抗引力的拉拽,就無法阻止這顆恆星的最終坍縮,那麼它最終會變成什麼?

在愛因斯坦的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它預言了宇宙空間內應該存在這樣一種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的天體。著名天文學家史瓦西通過對愛因斯坦場方程的求解證實了宇宙中存在這樣的天體。

後來惠勒將其命名為「黑洞」用來取代以前「引力完全塌縮的星球」這一冗長的稱呼。黑洞一詞立刻因其簡潔明了地描述了這類天體的性質,而被大家廣泛接受。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曾這樣描述黑洞:

」一顆足夠重量的死恆星將會崩裂,它製造出極密的堆積,以致光都無法穿越。這顆恆星會一直分裂下去,而宇宙空間則會像個黑鬥篷一樣將其包裹。在這個堆積中心,空間會無盡地彎曲,物質無窮密集,形成一種既密實又單一的矛盾景象。」

光速是一切具有靜止質量的物體所不能到達的速度極限嗎?那麼為什麼光會無法逃離黑洞,因為黑洞的逃逸速度超過了光速。

我們知道,所有的天體都有一個所謂的逃逸速度——即永久逃離這個天體引力所必須具有的最小速度。譬如,航天飛船要脫離地球,那麼它的初速度就要大於地球的逃逸速度即11.2公裡/秒。逃逸速度取決於星球的質量。如果一個星球的質量大,其引力就強,逃逸速度值就高。反之一個較輕的星球將會有較小的逃逸速度。逃逸速度還取決於物體與星球中心的距離。距離越近,逃逸速度越大。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2公裡/秒,太陽的逃逸速度為617.7公裡/秒。

需要注意的是,逃逸速度是指從黑洞跑出來的速度,並不是黑洞移動的速度。也就是說你需要用多快的速度才能從黑洞中跑出來,正是因為光速是一切具有靜止質量的物體所不能到達的速度極限,而黑洞的逃逸速度又超過光,所以光沒有辦法逃出黑洞,因為宇宙中沒有速度超過光的事物存在。

逃逸速度的計算依據正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事實上給出了逃逸速度與恆星質量之間的精確關係,正是因為科學家知道了逃逸速度的存在,才能製造出太空飛行器,從而飛出地球。

也正是因為光無法從黑洞中逃離,所以人類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而全世界首張黑洞的照片是用事件視界望遠鏡直接長時間曝光拍攝了10天,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後期處理和分析獲得的,

事件視界望遠鏡並不是一個傳統觀念的觀測平臺,而是由位於美國、墨西哥、智利、法國、格陵蘭島和南極的天線組成觀測陣列,它主要負責對銀河系中央的人馬座A *黑洞進行觀測,捕捉黑洞周圍環境的清晰圖像。

光都無法逃脫,那信息還能留存嗎

1972年,以色列物理學家雅各布·貝肯斯坦發現,黑洞球形事件視界佔據的區域對應於它的「熵」。這是黑洞內全部粒子所有可能的微觀排列方式的數量,或者就像現代理論物理學家描述的那樣,熵是黑洞存儲信息的能力。

視界的定義:對於經典黑洞而言,黑洞外的物質和輻射可以通過視界進入黑洞內部,而黑洞內的任何物質和輻射均不能穿出視界或是反射,因此又稱視界為單向膜。視界並不是物質面,它表示外部觀測者從物理意義上看,除了能知它(指視界)所包含的總質量、總電荷等基本參量外,其他一無所知.球狀黑洞的視界是以引力半徑值(即史瓦西半徑r=2GM/c^2,式中G為引力常數,M為黑洞質量,c為光速)為徑向半徑的.對於有旋轉運動的黑洞(克爾黑洞),視界的徑向坐標則不同於史瓦西半徑。

貝肯斯坦的見解讓史蒂芬·霍金在兩年後認識到,黑洞是有溫度的,因此它會輻射出熱量。這種輻射會導致黑洞慢慢蒸發掉,1975年,霍金稱自己通過計算得出結論,他認為黑洞在形成過程中,其質量減少的同時還不斷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發出輻射。

這就是我們前面剛剛提到的的「霍金輻射」理論。但是,理論中提到的黑洞輻射中並不包括黑洞內部物質的任何信息,一旦這個黑洞濃縮並蒸發消失後,其中的所有信息就都隨之消失了,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信息從我們的這個宇宙中消失,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便是廣受熱議的「黑洞信息悖論」。

霍金認為任何被黑洞吸入的物質會永久消失

該悖論提出了一個疑問:那些落入黑洞的信息發生了什麼?

如果你燃燒兩本大小相同的書但有不同的內容,可能實際上無法重建任何一本書的文字,紙張上的墨水圖案,分子結構的變化以及其他微小差異都包含信息,並且該信息仍然編碼在煙霧,灰,周圍空氣和所有其他正在傳播的粒子。如果能夠以任意精確的方式監控書籍周圍的環境並包括書本,就能夠重新構建你想要的所有信息,信息會混亂,但不會丟失。然而黑洞信息悖論是:在黑洞視界上留下的所有信息一旦蒸發,在我們可觀測宇宙(即哈勃體積直徑約1000億光年)中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故不能被重建)。

物質進入黑洞

在當時「黑洞悖論」觀點受到了量子物理學者的質疑,科學家們認為被黑洞「吞掉」的物質的信息最終將會隨黑洞一起消失,在量子物理的角度上是無法解釋的。量子力學稱,宇宙保留了有關過去的所有信息。這種信息丟失應該被量子力學的規則所限制,任何系統都可以用量子波函數來描述,每個波函數都是唯一的。如果在時間上發展量子系統,兩種不同的系統不可能達到相同的最終狀態。

波函數

也就是說在黑洞信息悖論裡有一件事情是必須發生的:

1、當黑洞蒸發時,任何信息都會以某種方式被破壞,告訴我們有關於黑洞蒸發的新規則和規律(霍金的觀點,符合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2、或者釋放出的輻射包含了這些信息、這意味著霍金輻射比我們迄今為止所做的計算還要多。(其他量子物理學者的觀點)

為此,30年來學術界一直存在著爭論。說通俗一些就是霍金認為被吸入黑洞的物體會真正在外部世界「消失」,不留一點痕跡,即使黑洞蒸發了,也不會再出現。而量子物理學者則認為物質的形式可以相互轉換,但不可能完全消失。

而這正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又一次激烈交鋒!

由此霍金和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普瑞斯基爾進行了20世紀最為著名的一次打賭:輸者向勝利者提供一部百科全書,從百科全書中可以隨意再現信息。

黑洞信息悖論由此被稱為」跨世紀的十大物理問題」,被科學界廣為關注。

為了解釋黑洞裡的信息去哪裡了,為什麼會消失,霍金提出黑洞可能可以通往另一個宇宙空間,這正好可以用來解釋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和能量去了哪裡,然而這個解釋並沒有得到科學界的認可。

到了2004年,霍金的態度令人吃驚的逆轉,他在都柏林舉行的「第17界國際廣義相對論和萬有引力大會」上,他表示自己對有關信息,問題的看法錯了他重新的進行了某些他早期的計算,得出結論說,「(黑洞裡)沒有我曾設想過的子宇宙分支,物質信息仍然牢牢地保存在我們這個宇宙裡。我很遺憾這讓科幻迷們失望了,但如果物質信息被保存了,(我們)就不可能利用黑洞去別的宇宙空間旅行。」

「如果你跳進一個黑洞,你的物質能量將以一種『被撕裂'的形式返回到我們的宇宙中,其中包含你以前的信息,但是已經處於無法辨認的狀態。」

2004年,霍金在柏林發表自己對於黑洞信息悖論的最新看法

雖然霍金自敗賭局,然而關於黑洞信息悖論的爭議卻遠遠沒有結束,關於黑洞中信息的結局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確認。

但這一悖論實實在在地暴露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不協調性,黑洞中一定蘊藏著更為奇特的物理學規律。如何找到兩者的相同點,實現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的大融合,而這也成為了許多弦理論科學家探索的目標。

相關焦點

  • 連光都無法逃脫的黑洞是怎麼拍的?
    看不見的黑洞如何證明它存在?  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將引力視為時空扭曲的效應。他的方程預言,一個小而重的物體能隱藏在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之內,在視界內,其引力強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這個物體就是黑洞。幾乎所有的星系中心都存在黑洞,在那裡它們可以成長到太陽質量的數百萬或者數十億倍。
  • 連光都無法逃脫黑洞的引力,那麼引力波又是如何逃逸的?
    黑洞通常被描述為一個奇點,所有的質量都在這個奇點之上。它還被「事件視界」所包圍,事件視界剛好是可以光速可以逃逸的臨界點。很多人可能都有一個疑問,既然連光都無法逃脫出黑洞,那麼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是逃逸的?
  • 宇宙中的黑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連光都不「放過」
    常常出現在科普文章和科幻小說中的黑洞,是大家相當熟悉的名詞,但是對黑洞到底是什麼?似乎又覺得陌生,接下來用簡述語言來為你解密什麼是黑洞?黑洞的示意圖。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認識黑洞之前,先來認識什麼是脫離速度。
  • 既然連光都無法逃脫,第一張黑洞照片又是如何拍到的?
    不過,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扭曲論來說,一個小而重的物體能隱藏在事件視界之內,在視界內,其引力強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那麼,我們又是怎麼拍攝到這張彩色黑洞照片的呢?一直以來,黑洞都是天文學中最神秘的話題和領域。作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們都為揭開黑洞的真面目而費盡了心思。
  • 一點都不深奧:為什麼連光都逃不出黑洞?
    具體點,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的天體。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黑洞的引力很大,連光都無法逃脫。其實黑洞並不「黑」,只是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
  • 黑洞信息悖論:霍金花費了30年的時間驗證,結果選擇認輸
    黑洞信息悖論直指黑洞的特性,它能否將吞噬的信息消化掉,讓它消失。霍金認為可以,經過30年的研究,他選擇了認輸,承認自己失敗了。黑洞就是一個例子,它是德國天文學家史瓦西推導出來的。經過了多名科學家的認證,黑洞被認為是存在的。不過我們沒辦法觀察到它,天文望遠鏡也不行。當科學家們預言到黑洞的特性時,他們首先感覺到的是恐懼,為什麼黑洞能夠吞噬萬物?連光都逃脫不了。後來才知道,是時間和空間的雙重作用的原因,我們看不見那些被吞噬進去的物質。
  • 黑洞信息悖論:霍金花費了30年的時間驗證,結果選擇認輸
    在物理學的範疇內,信息代表了物質的狀態。每個人都有信息,你的身高體重都是專屬自己的信息。放大到宇宙,每個物質也有自己的信息。根據這種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物質在過去或者未來的狀態。那物質被黑洞吞噬後,它們的信息還在嗎?
  • 一張導圖告訴你,啥是黑洞?小學生都能看懂的知識
    黑洞並不是我們常說的窯洞、土洞、山洞之類的洞。黑洞其實是宇宙中的一種特殊的天體。宇宙中的天體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見的太陽、地球、月亮、金星、火星……這些都是宇宙中的天體。既然黑洞是宇宙中的天體,為啥叫它「洞」呢?當然它跟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的洞有類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現實生活當中的洞,比如說水洞,它會把周圍的水吸進洞裡去。但黑洞會把周圍任何的物質都吸進去,連光都無法逃脫。可見黑洞不是普通的洞。
  • 黑洞究竟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連光都無法透過?講述黑洞形成過程
    在宇宙中,如果說要說出一種已經確證存在,並且有神秘且讓人好奇的事物,那一定就是黑洞了。如果用人類的特質形容黑洞的話,小編認為黑洞是一個極具攻擊性的神秘人。它的神秘在於無人知曉它的內部究竟是什麼,它的攻擊性在於,所有妄圖從它內部穿過的物質都會被它所吞噬,即使是速度最快的光也不例外。
  • 光都無法逃脫的黑洞,如果它來到太陽系穿過地球,人類會怎麼樣?
    黑洞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種天體,它的引力非常之大,大到甚至連光都逃不過它的魔掌!。黑洞是怎麼產生的呢?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在某個恆星在即將崩潰的時候,他聚集成一點核心,在自己重力的作用下極速收縮,發生極其恐怖的爆炸,最終被壓縮成一個緊密的形體,時間和空間也無法躲避!由於超高質量產生的引力,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吸進去,所以在它的周圍是空的,這部分環境也是看不見的,所以人們稱之為「黑洞」。
  • 人一靠近「黑洞」就會死嗎?能否看到一個人掉進黑洞的過程?
    最近幾期的內容我都是圍繞廣義相對論的一個解:史瓦西解為引導,講解黑洞有關的性質。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黑洞無法逃逸的真正理由,並不是大家通常想的逃逸速度超過光速造成,而是因為黑洞讓周圍時空扭曲形成閉環,造成沒有路出來,相信大家這都能理解,今天我們要談一談黑洞為什麼無法直接觀測,以及人靠近黑洞會發生什麼情況。首先要告訴大家,黑洞其實並不是「黑色」的,但是為什麼我們看起來它是黑的呢?
  • 連光都「吃」的「怪物」——黑洞
    說起黑洞,想必大家只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過他的真實樣貌吧,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黑洞是無法直接觀測的,也就是說我們用眼睛是無法看到他的,雖然無法看到,但是可以藉助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
  • 黑洞能否捕捉伽馬射線?捕捉後是否會影響黑洞內部運作?
    黑洞能否捕捉伽馬射線?捕捉後是否會影響黑洞內部運作?周圍有吸積盤的黑洞,靠近黑洞的吸積盤就在往外發射伽馬射線。不知題主對伽馬射線有什麼誤會,或者是想說伽馬射線暴?圖示:伽馬射線本質上還是電磁波,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我們的可見光也是一種電磁波。
  • 黑洞連光都無法逃脫,為什麼科學家卻說它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
    黑洞,宇宙中引力最大的天體,以至於光也無法逃脫,也就是人類根本無法觀測到黑洞。為什麼黑洞這麼亮黑洞似乎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發光。黑洞本身不發光,但是黑洞並不孤單,黑洞通常被熾熱的雲團包圍。當這些物質被黑洞引力吸引,跌向黑洞漏鬥時,可以在宇宙中最黑暗的黑洞周圍產生宇宙光環。
  • 連光也不能從黑洞中逃逸出去,怎麼解釋以接近光速發射的噴流
    如果連光也不能從黑洞中逃逸出去,怎麼解釋以接近光速發射的噴流,它可以延展許多光年?黑洞本身是看不見的,但它們能形成巨大的吸積盤,並且發射出高能噴流。吸積盤圖中橙紅色和藍色和噴流圖中紫色,發生在黑洞的事件視界(暗球)之外,因此天文學家可以看到,眾所周知甚至光也不能從黑洞中逃逸出來,但是黑洞卻能發射出我們能看到的巨大的、高能量、絢爛的噴流。這裡的關鍵是,一旦黑洞落在某個點也就是事件視界,什麼也逃不過它。一個事件剛好能被觀察到的那個時空界面稱為視界。譬如,發生在黑洞裡的事件不會被黑洞外的人所觀察到,因此我們可以稱黑洞的界面為一個視界。
  • 什麼,黑洞中存在生命?別急,我們的宇宙可能就是一個黑洞!
    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很大的腦洞思考,幾乎把宇宙中所有的天體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都猜測過了,甚至黑洞!黑洞中的生命黑洞,宇宙最具破壞性的力量,似乎能摧毀任何靠近它的物質,連光都無法逃離它,這種極端的天體怎麼會有科學家認為裡面可能存在生命呢
  • 從廣義相對論到黑洞信息悖論 黑洞依舊神秘
    北京時間4月10日,由全球多國科研人員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攝的首張黑洞特寫照片面世,這張照片是黑洞存在的直接證據。而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假想,百餘年來,人類探尋黑洞的腳步從未停歇,各種理論也試圖去揭示黑洞的奧秘。此次黑洞照片的公布是否驗證了他們的假想?
  • 宇宙黑洞中,有什麼有趣的信息是人們還不知道的呢?
    黑洞:它們吸引了任何東西。 黑洞在無數科幻電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黑洞在電影中通常被描繪成罪魁禍首,殘酷地吸引著周圍的一切,即使光線也無法逃脫。黑洞的確是空間中的一個區域,引力是如此之高以至於難以想像,以至於環境中的一切都被它吸引了。 如果太近,則完整的衛星和行星會消失在其中。 「掉進」黑洞的東西將不可避免地丟失。
  • 科學家:黑洞吞噬時空,光也逃不掉!那黑洞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呢?
    黑洞是一種特殊天體,據科學家推斷,黑洞有極為強大的引力,而黑洞周圍的時間和空間受到黑洞引力的影響會產生扭曲湮滅。連光在這種程度引力面前都沒有絲毫的抵抗能力。那黑洞中心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黑洞效應,在商業裡這麼厲害?
    黑洞黑洞,是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詞語,它有著極強的引力,能夠將所有接近它的事物吞噬殆盡,甚至連光都無法逃脫。未來的智能商業有著像黑洞那樣無限大的潛力與空間,可以包容一切的人、數據甚至時間。黑洞而擁有「黑洞效應」的企業,可以搜集到無數的數據、信息,從而持續地高速發展。同時,因為越來越龐大的數據基礎,智能商業的發展也必將越走越遠,做到真正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