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是小編最喜歡的電視劇之一,但是其實在原著小說裡,結局是很悽慘的,但是為什麼導演沒有拍呢?
近年來抗日雷劇頻出,網友們也紛紛大呼傷不起,難道中國就沒有好的抗戰作品嗎?其實不然,曾經一部叫做亮劍的電視劇就一直火到現在,那麼本劇和小說有什麼區別呢?日本人對於這部我們如此推崇的電視劇又是怎麼看呢,今天就讓小編帶您看另類的亮劍!
《亮劍》是新派作家退伍軍人都梁的處女作,開創全新概念戰爭小說之先河——「市場化風格的戰爭故事」,一經推出就博得了廣大讀者的稱讚。 《亮劍》是一部糅合了史詩風格和悲劇色彩的戰爭題材作品,具有較強的藝術風格。
長篇小說《亮劍》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主旋律作品。《亮劍》的主人公李雲龍是一個重諾輕生、鐵骨柔腸、豪氣幹雲、肝膽照人,一生都在血與火中搏鬥的名將。他的人生信條是——明知是死,也要寶劍出鞘,這叫亮劍;即使犧牲,也只有用前胸去迎接子彈,而不是用後背。他告訴他的孩子:「軍人流血不流淚,要有和敵人拼命的勇氣,面對強敵,連眉毛都不許皺一下,軍人的榮譽感比生命都重要。
都梁用冷靜凝重的筆觸書寫李雲龍的軍旅生涯,以主人公李雲龍的經歷為主線,從他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他在文革中被迫自殺為止,講述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同時也再現了中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建國後、「文革」時期的動蕩歷史。
小說塑造了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展現了這些英雄的悲劇以及其中深刻的意義。他們具有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面對不可抗拒的命運也毅然「亮劍」。在作者的筆下,李雲龍的形象更為深刻,與以前的英雄形象有著巨大的的差別。
李雲龍之死是小說的濃墨重彩之處,這時的李雲龍不但具有著超乎常人的英雄意志和英雄業績,同時還具備了大徹大悟的英雄的精神力量,他的死亡是撼人心魄的悲劇,是面對更為強大的外在力量的不屈抗爭,他以死來肯定生,以他的毅然亮劍來張揚生命的尊嚴與高貴。文學有著深刻而豐富的魅力,它的全部魅力就在於對人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描繪與刻劃。
小說《亮劍》正是以它的豐富性和複雜性對中國當代文學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它的貢獻就在於對悲劇美的拓展與揭示上。文革是中華民族的一場精神劫難,作者勇敢正視並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其中所蘊涵的悲劇性,在揭示中反思和批判,在揭示中引發讀者深刻的思索,在揭示中張揚了民族精神和人性的崇高與偉大。
這絕對是我國戰爭題材中一部開創意義的電視劇,在之前的電視劇中,可曾出現過這麼鮮明特色有血有肉的軍人嗎?他們聰明又狡詐,他們粗暴但勇忍,他們是八路軍的高級幹部但是身上卻有一股有別於異樣的草莽英雄氣息。
亮劍之前的電視劇人物都多半是非常注重塑造英雄形象,勇敢倔強甚至會接近一種神話的描述,總讓人感覺少了點什麼,那究竟少了點什麼,我覺得正是少了對軍人這一特殊群體特殊一面的描述,甚至可以說是反面的描寫。
但就是這種反面的描寫往往對突出人物特色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就是從亮劍以後,我國的軍旅題材的電視劇才開始廣泛的通過多重角度的矛盾重讀刻畫人物性格,將更過有血有肉有特色的軍人形象戰象在屏幕上面。諸如後來的《大刀向鬼子的身上砍去》、《狼毒花》、《殺虎口》等軍旅題材的誕生。亮劍開創了先河,沒有亮劍的成功,相信這些優秀的電視題材會推遲與觀眾見面的時間。
李雲龍,他是一個草莽英雄,懂得運用謀略甚至還有一絲狡詐的氣息。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女人和被屠殺的老百姓,毅然進攻平安縣城,雖然違抗命令,但是戰役最終確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兄弟不顧上級的命令和同僚的阻止,下令進攻山寨,將殺害和尚的土匪斬首。
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戰友之身犯險,將自己的政委背出敵人的包圍圈。他可以在抗戰時和楚雲飛出生入死,也可以在戰場上對自己曾經的兄弟劍拔弩張毫不退讓。在他身上,除了能看到革命軍人應該具備的素質,我還看到一種義氣。
面對說了不到100句話而永別人世的秀芹,他再也沒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他也會發脾氣,衝自己最好的戰友政委,衝自己最好的兄弟和尚。草莽英雄,可愛可敬。我喜歡都梁小說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的描述過於悲傷,也正是因為種種原因,亮劍的全集並沒有全部拍攝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