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腮無肉不可交」都聽過,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知道的人卻不多

2021-01-20 弋說歷史

人類學家維柯曾這樣說過:「在一切語言裡,大部分涉及無生命事物的表現形式,都是從人體及人的感覺和情慾那裡借出來的隱喻。」

比如說,一個人的情緒、願望、性格以及氣質等等,都可以從他本人的面部表現出來。正因如此,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已經總結了一套通過觀摩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質來識人的相術理論基礎。

在《左傳·周書》中就初步出現了相術和相士的相關記載,到了隋唐以後,我國相術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譬如說,在新舊《唐書》中,就有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相士,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袁天罡,據說其相面之術天下無能出其右,以至於任何人見識之後都難以置信。

談論及此,筆者只想說,古人在識人之時早已經總結了一套自己的理論。其中,很多民間流傳的俗語便是從這些理論中延伸發展出來的。譬如說,「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

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很明顯,這就是古人數千年來一種固有的認知,他們認為兩腮無肉的人,是不值得深交的。

一、兩腮無肉不可交

「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想來大家也能夠理解。簡單的來說,便是古人認為一個人若是兩腮無肉,那他非常有可能是一個陰險小人,而這樣的人,則是不適合交朋友的。

咋一看,這就不是我們常說的以貌取人嘛!沒錯,在古人的認知中確實有這樣固有的觀念。而兩腮無肉通常還有其他比較類似的詞語,比如說像尖嘴猴腮這樣的詞語。這個詞語想來大家也經常在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中看到過,很明顯這是一個貶義詞。

倘若在文學作品中對一個人用尖嘴猴腮來形容的話,那麼這個人在大家的認知中,便是那種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的小人形象了。那尖嘴猴腮又是什麼樣子呢?很明顯在古人的認知裡,就是兩腮無肉的人。由此看來,古人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會「以貌取人」。

不過,有些人可能會提出質疑,說古人單憑兩腮無肉就判斷不可交的話,太過武斷了一點。如此說來倒也沒錯,因為一個人是否是謙謙君子,確實不能從表面來判斷,但同樣的,也不能直接否定這句話,畢竟,兩腮無肉和尖嘴猴腮這樣詞語除了面容刻畫的意思之外,還帶有一定的氣質判斷在裡面。

換句話說,古人認為一個人的長相若是兩腮無肉的話,那麼即便對方不是奸詐小人,也必定不是適合做朋友的人。事實上,除此之外,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說得更「過分」,只是很少有人知道。

那麼,後面一句俗語說的是什麼呢?

「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接下來便是「臉上橫肉為兇者」。其意思跟前一句相類似,也都是帶有貶義色彩的一種認知觀念。

二、臉上橫肉為兇者

「臉上橫肉為兇者」這一句跟前面一句意思很類似,相信大家都能大致猜出其中的意思。用古人的話來說,意思就是一個人若是滿臉橫肉的樣子,那麼此人的面相是比較兇的。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人臉上長滿橫肉的話,那此人就是性格暴虐,不可招惹的那種人。

如此一來,可能很多人會為「滿臉橫肉」的人叫屈。認為古人的這句說法太不恰當了,難道就因為臉上長滿了「肥肉」以至於每個胖子都是「凶相畢露」之人嗎?實際上,古人所說的「滿臉橫肉」並非是因肥胖而導致的滿臉「肥肉」,而是因身材魁梧壯碩而導致的滿臉「肌肉」。

簡單的來說,古人並不認為臉上肉多的胖子是面相兇惡之人,而是認為臉部肌肉發達的人帶有一些常人不具有的「兇相」。比如說,《三國演義》當中的張翼德,此人便是一臉橫肉的形象。同樣的,此人也是性格暴虐,面相兇惡的代表。

倘若張翼德站在一個普通人面前,就算不動任何聲色,也同樣能將一般人嚇得大氣都不敢喘。由此可知,「臉上橫肉為兇者」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滿臉橫肉的人都帶有兇相,而且看起來都不好惹。

由此看來,雖然這句話比前面一句說得更過分,但其刻畫描述卻是比前一句更「精確」一點。

說到這裡,有些人不免會好奇,為何古人會產生「兩腮無肉不可交,臉上橫肉為兇者」這樣的認知觀念?

事實上,這樣的認知觀念多半就是在古代相術基礎上結合一些歷史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三、古人面相的認知觀念

在古人的相術認知中,通常以眉清目秀、明眸皓齒等詞語形容一個人的福祿善美之處。因此,若是要反著來形容的話,必然會選擇一些帶有貶義的詞語。這一點在文學作品中體現的尤為突出。

譬如說,古代的文人墨客在作品中要構建一個小偷的形象,倘若花費大量筆墨的話,顯然不太合適。那麼如何將其刻畫出來呢?想來大家都知道,可以用尖嘴猴腮、獐頭鼠目、賊眉鼠眼等詞語來進行描述。

像《水滸傳》中的鼓上騷時遷,此人因小偷的身份,在施耐庵的筆下便是尖嘴猴腮、賊眉鼠眼的形象。如此一來,讀者看到這個小偷時,腦海中自然會浮現一個猥瑣的小偷形象。

久而久之,小偷這樣帶有特殊身份的人物形象就慢慢被固化了。但凡人們一提到小偷,就下意識的會在「腦補」出來一個尖嘴猴腮的人物形象。

比如說,《三國演義》當中的忠義代表——關羽。數千年下來,無數文學作品中,「面如棗色」這樣的人物面貌刻畫已然成了忠義人士的「必備」特質了。另外,《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也是這樣,因被稱作「白臉奸賊」的緣故,在後世文學作品中,但凡是臉色蒼白的人,總會帶有那麼一絲「陰險狡詐」的意味。

或者可以說,一些作者在刻畫陰險小人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將其臉色刻畫的蒼白一點就足夠了。因為人們的固有的認知觀念中,尖嘴猴腮、賊眉鼠眼、面如棗色等刻畫手段一出,大家就知道其代表的人物形象的性格是什麼樣子了。

正因如此,「兩腮無肉不可交,臉上橫肉為兇者」才會在民間流傳極廣。或許如此俗語並不準確,但它卻是古人交友時最直接的一種認知。

結語:

在古代的相士相術理論中,應當可以從人的容貌看出一個人的氣質和性格特徵。但在此基礎上一些演化出來的俗語,可能更多的是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形象刻畫的手段和認知。

此種手段目的便是作者對人物性格的一種凸顯,如此通過一定的藝術加工手段,可以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豐滿起來。另外,拋開小說中人物形象刻畫不談,就說我們國家的國粹京劇中的臉譜,其樣式繁多的設計,同樣也是為了彰顯人物特點而演化發展出來的。

由此看來,人物性格特點跟一個人的體型和長相是沒有多大關聯的。或許有些俗語有著悠久的歷史,或許它在民間流傳極廣,但人們探尋其背後意義的同時,也要考慮它是否符合當下的「三觀」。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的判斷,不能盲目的認為所有的俗語都一定是「真理」。畢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學習俗語,認識俗語的正確打開方式。對此,大家覺得呢?

參考資料《左傳·周書》、《唐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還有半句,說得才過分,卻很少人知道
    文/當年一木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還有半句,說得才過分,卻很少人知道。事實上,從古至今,那些混得好的人,往往精通「觀人術」,只是普通人沒有這種地位和能力,去應用這種識人方法而已。不過,民間還是總結出了一些識人的小技巧,通過俗語的形式,流傳至今,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觀人智慧
    ——漢·劉向《說苑·善說》社會是個大集體,生活於此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進行溝通、交往。隨著社交經驗的豐富,經歷的事情多了,看的人看多了,我們會慢慢琢磨、總結出一些看人、識人的門道。比如,有一句老話是「兩腮無肉不可交」。意思就是說,人臉的腮腺位置上如果很瘦,沒有肉感,那麼這樣的人是不值得用心去深入交往的。所以肥瘦和人的好壞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這樣的判斷真的科學嗎?難道是有大數據做過統計?
  • 老話說:「合嘴彎弓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啥意思?
    老祖宗講「合嘴彎弓不可交」,老祖宗教你觀人智慧。  說的是一個人在閉嘴的時候,嘴唇呈現出彎弓的形狀,就是一個不可交往或交心之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是不是也有點過於武斷呢?  實際上這句俗語下半句更直白,那就是「兩腮無肉大彎腰」。將這兩句俗語聯繫在一起,就會發現一些端倪和線索。
  • 兩腮無肉不可交,臉上橫肉為兇者,這經典的面相識人法你信嗎?
    一個人的顏值可以幫助她在學業上、就業上取得一定成就。一個高的顏值可以給生活帶來很多的幫助,雖然說實力非常重要,但是好的顏值在加上實力那就是錦上添花的事情。其實古代的人也是一樣的,他們對於臉也是非常看重的,只是他們不像如今這樣,對於美的定義有著單一的看法,他們講究的美是有一個好的面相,這個面相有帶來福氣的可能。古代的人非常的相信一個人的性格品行都是體現在臉上的。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說的是啥意思?下半句深刻有內涵
    摘要: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指的是哪類人不可交?下半句深刻有內涵!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門在外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當遇到什麼困難了,有朋友在身邊,總是能有所幫助的。但是對於交朋友,雖然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但是古人卻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品德和為人等方面是可以從其外貌有所體現出來的,而這個就是民間所說的「面相學」。據說晚清的曾國藩在看人用人方面就相當有經驗。有人認為這些都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多數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半句,直擊人心
    俗語,就像個民間萬花筒,有關於天氣氣象的;有關於人生百態的;有感嘆歲月蹉跎的;還有描寫人性的,就比如說這句「誰人背後無人說」,人們往往只聽說過這句俗語的上半句,而它的下半句更是堪稱經典,直擊人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豬身上的「黃金六兩肉」,指的是哪個部位,它為什麼珍貴?
    其實不僅僅是我國,其他國家的人民對豬肉也很喜愛,尤其是德國更成為了世界第一消費大國。雖說幾乎全球人口都很喜歡吃豬肉,但是說到怎麼吃,還是國人更加精緻,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做法,呈現出來的風味也不同。如今五花肉很受歡迎,因其肥瘦相間吃起來口感相對嬌嫩而深受人們喜愛,在肉攤上這個部位的豬肉往往是最快賣完的。
  •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智囊》裡記錄了這樣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形容的是古代男性的體貌特徵。這種說法其實指的就是30歲的男性,此時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如果不知道節儉的話,經常鋪張浪費,那麼就很容易導致錢財損失。
  • 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為何無人提起?
    不過在詞以外,很少有人知道蘇軾在其他藝術領域也是成就斐然,他精通畫畫、書法,同時一生之中還寫下了很多的詩。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蘇軾曾經寫過的一首詩,肯定很多人都聽過「春宵一刻值千金」, 會不自覺地把這句詩的意思誤以為是古代男女在洞房花燭夜時的幸福場面。
  • 居然還有下半句?7成玩家都沒聽過
    眾所周知在遊戲中每個英雄的操作難度是大不相同的,例如露娜韓信的英雄,由於其高機動性的緣故,操作上限是要大於其餘英雄的,特別是在高玩手中更是強勢,一頓亂飛導致敵人眼花繚亂是常有之事,但是由於東皇與張良的大招壓制效果是無法通過淨化燈技能來解除的,也就是說但凡被控到,基本就等著涼吧,試想一下如果你玩個露娜飛到人群中剛準備秀,此時東皇跟張良輪流給你大招控制
  • 古人云:人無癖不可交,沒有癖好的人為什麼難交往?
    文·段宏剛 「人無癖,不可交」是一句言簡意賅的俗語,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1597年——1689年)在散文集《陶庵夢憶》裡所說的一句話。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是勸世良言,可惜很多人未必能做到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上下5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老祖宗憑藉著他們在生活當中的經驗,總結出了許多的勸世良言以及具有指導意義的生活準則。他們通過彼此之間的口口相傳,以及記錄成冊,而到了後世就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了。
  • 「日出東方,唯我不敗」其實還有下半句,金庸沒說卻早已給出暗示
    讀過《笑傲江湖》的朋友對此人都不會陌生,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東方不敗當年被任我行算計,練成了金庸筆下第一邪門武功《葵花寶典》,「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由於這門武功威力太過奧妙,東方不敗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終於還是揮刀自宮,從此江湖少了一位絕美男子,而武林卻多了一個「妖媚」魔頭。
  • 「千年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是什麼?比烏龜還玄乎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個成語典故,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底蘊很深,總是能夠出現很多非常經典的成語典故,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個成語,那就是千年王八萬年龜,可是很多人只知道這個上半句,卻不知道下半句。
  • 「恩愛夫妻不到頭」啥意思,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雖然這些俗語平淡無奇,讓人一看就容易記住,但是其中隱藏的道理卻是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如果我們細心品讀,不免發現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於哲理中看生活,自然會多了一層新的認知和感悟,人生也因此受益匪淺。有這樣一則俗語是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這句話乍一看,我們會十分的疑惑不解,為什麼互相恩愛的夫妻最後走不到頭呢?
  • 為何古人常說「龜背蛇腰不可交」?老祖宗的話,其實很有道理
    而在古人為我們留下的話語中,就包括了「龜背蛇腰不可交」。那麼,這句話究竟有沒有道理呢?「龜背蛇腰不可交」出自宋初大相術家麻衣道者的《麻衣相法》。這裡的「龜背」指的是一個人長著像烏龜一樣的背,向後隆起,也就是今天所謂的「駝背」,當然,是比較嚴重的那種「駝背」。而有「龜背」之人,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因為不良習慣導致的。
  • 你知道「正月十三閻王忌」的下一句嗎?為什麼這一天連閻王都忌諱
    俗語雖短,但卻十分的精闢,其中都蘊藏了一些人生中的智慧和忌諱。比如說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說的是人生到了四十歲這個分水嶺有很多想法都和以前不同,古人認為這個時候的人上有老下有小,過日子應該求穩定;還有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說的保養身體之道、還有「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說的是老祖宗的看人智慧等等。
  • 老人常說「勸賭不勸嫖」是什麼意思?還有下半句,很少人知道
    還有下半句,很少人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距今已有超過五千年的歷史,這幾千年來,古人在生活實踐時對於面對的種種生活問題和困難都總結出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常說的諺語和俗語其實都這種經驗和教訓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