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眼淚」——酸雨

2020-12-04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高考成績目前已經開放查詢

相信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為了讓沒高考的同學提前操練

剛考完的同學自我反思

考完多年的朋友再次重溫

我們先來看一道高考題

也是關於今天的主角

地球「眼淚」—酸雨

我國農業因遭受酸雨損失嚴重,為了有效控制酸雨,國務院批准了《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汙染控制區劃分方案》等法規。

現有某地雨水樣品1份,每隔一段時間測定雨水樣品的pH數值如下:

請根據上表數據,回答問題

①雨水樣品呈酸性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②如果將剛取樣的上述雨水和自來水(含有氯氣)混合,pH值將 (變大or變小)

③舉例說明這種雨水所帶來的環境影響

答案請見後文分解

1

什麼是酸雨?

酸雨、酸沉降是一個廣義術語,包括任何形式的具有酸性成分的沉澱,例如硫酸或硝酸會以溼態或幹態形式從大氣中沉降到地面。在自然環境中,包括雨,雪,霧,冰雹甚至是酸性的灰塵都可以成為酸雨/酸沉降的載體。

通常用pH值來衡量溶液的酸鹼度,pH值7.0為中性。物質的pH值越低(小於7),它的酸性就越高;物質的pH值越高(大於7),鹼性就越高。

正常雨水因為CO2形成弱碳酸的原因,pH值約為5.6,呈弱酸性。但是酸雨的pH值通常在4.2和4.4之間。

2

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當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排放到大氣中後,通過風和氣流與大氣發生酸化反應,就會產生酸雨。SO2、NOX、水、氧氣以及其他化學物質反應形成硫酸和硝酸,再與水和其他載體混合,最後以降雨的方式作用於地面之上。

但是導致酸雨的罪魁禍首—氮氧化物和一氧化二氮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只有一小部分來自自然資源,例如火山噴髮帶出的硫化物

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人類活動的影響:

風作為SO2和NOX的極佳載體,可以將酸雨影響範圍進一步擴散,可以說,酸雨是嚴重影響生態、人文環境的一種自然災害。

3

酸雨&生態系統

自然環境的生態系統是動植物和空氣、水、土壤組成的複雜結構體。如果某物損害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一種植物或動物,土壤或水),勢必會對其他部分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酸雨和生態鏈的相互作用。

環境中酸雨的傳遞途徑如上圖所示:

①SO2和NOx的排放物被釋放到空氣中

②汙染物被轉化為可長距離運輸的酸性顆粒

③這些酸粒子然後由於乾濕沉降(灰塵,雨水,雪等)而落到地球上

④對土壤,森林,溪流和湖泊造成有害影響

4

動物

酸雨的生態效應在水生環境中最為明顯,例如溪流,湖泊和沼澤,首當其衝的便是魚類和其他野生動物。酸性雨水流經土壤時,會從土壤黏土顆粒中置換出鋁元素,然後流入溪流和湖泊中。引入生態系統的酸越多,鋁的釋放量就越大。

大量的鋁元素又會有什麼危害呢?自然界中,某些類型的動植物能夠耐受酸性水和適量的鋁。然而其餘大部分生物,則對酸環境較為敏感,並且會隨著pH的下降而死亡、絕滅。

大多數生物中的年輕物種比成年物種對環境條件更敏感。在pH值為5時,大多數魚卵已經無法孵化。若pH值繼續降低,甚至成年魚類也會死亡。

另外,一些酸性湖泊沒有魚類。其原因並不完全是魚類的耐受力問題,即使某種魚類可以忍受適度的酸性水,但它所吃的動物或植物也可能無法忍受。例如,青蛙的臨界pH值約為4,但是它們的食物浮遊生物卻對pH值更敏感,在pH值低於5.5時可能無法生存。

正如前文所說,生態環境是一個緊密整體,其中任意一環出現了問題,也會對生態環境整體造成損害。

5

植物

在受酸雨影響的地區,枯木和蕭敗是代表性的「景色」。

直接原因仍舊是酸雨從土壤中浸出鋁,過量鋁對植物和動物有害。更重要的是,酸雨還從樹木生長所需的土壤中帶走了礦物質和養分,只留下褐色或枯死的葉子和枝幹。

然後許多經歷酸雨的森林,溪流和湖泊,若無人為幹擾的條件下,這些地區的土壤可通過調節中和雨水酸鹼度緩和酸雨,是具有一定自承載能力的,不會受到過重影響。

但是人類各項工業活動日益聲勢滔天,嚴重超過了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在部分酸、鋁的敏感區域,大量聚集在土壤中,破壞自然的平衡法則,導致大量植物死亡。

6

氣候

在大氣中,SO2和NOX氣體可以轉化為硫酸鹽和硝酸鹽顆粒,而某些NOX也可以與其他汙染物反應形成臭氧。這些顆粒和臭氧的相互作用,會使空氣產生一種獨特的朦朧感,學名—霾。

空氣中大量的粒子讓大氣變得渾濁,看上去具有特殊的「美感」,但是吸入人體後,可是會實實在在的帶來損害,呼吸道受損、心血管影響等。

還有另一種氣候變化,會對環境造成短時間的影響,那就是間歇性酸化。冰雪消融或是傾盆大雨會導致所謂的間歇性酸化。當融化的雪或傾盆大雨帶來大量的酸性沉積物土壤無法緩衝時,通常湖泊可能會暫時遭受酸雨的影響,是對環境承載能力的考驗。高酸度(即較低的pH值)的持續時間雖然很短,但是依舊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短期壓力,在生態系統中可能會傷害或殺死各種生物或物種。

引起問題的不僅是酸雨的酸度。酸雨還包含氮,這可能對某些生態系統產生影響。例如,我們沿海水域的氮汙染是造成某些地區魚類和貝類種群減少的部分原因。除農業和廢水外,沿海水域中,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部分氮都來自大氣。

7

除了酸雨,還有酸沉降

並非所有酸性沉積物都是溼的。有時灰塵顆粒也會變酸性,這稱為幹沉降。當酸雨和乾燥的酸性顆粒落到地球上時,使顆粒呈酸性的硝酸和硫酸會降落在雕像,建築物和其他人造結構上,並損壞其表面。酸性顆粒會腐蝕金屬,並導致油漆和石材更快變質,「風化」建築物和紀念碑等的表面。

例如我國四川的樂山大佛,就曾飽受酸雨的侵擾,樂山市是曾經酸雨汙染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1996-2000年5年降水PH平均值5.0左右,曾有遊客指出,大佛像臉上出現了黑色條紋,鼻子已經變黑,胸部和腿部也出現好幾塊大「傷疤」,其實都是酸雨惹的禍,大佛佛身及景區內塊狀粉砂巖,絕大部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溶蝕剝落現象。

8

人類

對人來說,主要的危害是來源於酸雨的汙染物(SO2和NOX以及硫酸鹽和硝酸鹽顆粒)。

SO2和NOX在大氣中反應後,會形成細小的硫酸鹽和硝酸鹽顆粒,人們可以輕易將其吸入肺部。科學研究表明,這些顆粒與對心臟功能的影響(例如心臟病發作導致心臟病風險增加的人死亡)和對肺功能的影響(例如哮喘患者的呼吸困難)之間存在著顯著關聯。

也就是說,可怕的並不是酸雨,而是酸雨的「幕後真兇」,事實上,人類也曾付出慘痛的代價,一起來看世界上著名的酸雨事件。

世界上著名的酸雨事件

1948年美國多諾拉煙霧酸雨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持續的霧天使多諾拉鎮看上去格外昏暗。氣候潮溼寒冷,天空陰雲密布,在最低600米的大氣層內,風力十分微弱,大多數時間無風,大氣處於「熱穩定」狀態,空氣流動性降低,出現逆溫現象。地處山谷底部的多諾拉,比周圍地勢低約120米,幾天之內,逆溫覆蓋了整個山谷。同時,城市上空的「逆溫帽」在極少的時間裡比300米還低。

此外,在無風狀態下,工廠的煙囪卻沒有停止排放,排出的煙霧被大量地封閉在山谷內壁和逆溫頂部之間。隨著大氣中的煙霧越來越厚重,空氣中散發著刺鼻的二氧化硫(SO2)氣味,令人作嘔。並且空氣能見度極低,除了煙囪之外,工廠都消失在煙霧中。隨之而來的是小鎮中約6000人突然發病,症狀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頭痛、四肢乏倦、胸悶、嘔吐、腹瀉等。

1952年倫敦煙霧酸雨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反氣旋影響,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被有濃厚的煙霧籠罩,交通癱瘓,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市民不僅生活被打亂,健康也受到嚴重侵害。許多市民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

直至12月9日,一股強勁而寒冷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的煙霧,這場夢魘才算結束。

萬幸,隨著目前世界各國對環境保護的不斷重視,已經很少發生大面積的酸雨危害事件了,但也深深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該如何平衡,發人深思!

最後,是前文的小小試題

①SO2+H20H2SO3

②變小,

H2SO3+Cl2+H20==H2SO4+2HCl,所以pH值變小

③這個題不需要答案吧?

大家都答對了嗎?

參考文獻

1. Acid Rain,https://www.epa.gov/acidrain.

2.張新民,柴發合,王淑蘭,孫新章,韓梅.中國酸雨研究現狀[J].環境科學研究,2010,23(05):527-532.

美編:黃紫薇

校對:張騰飛

相關焦點

  • 為何地球會「流眼淚」?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看完長見識了
    估計有小夥伴好奇,為何地球會「流眼淚」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看完長見識了!地球所謂的「流眼淚」,其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偶爾能見到的自然景象——酸雨。酸雨對於人們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若是沒注意的話,造成的損失不比其他自然災害小。
  • 酸雨
    當降水的pH小於5.6時稱為酸雨。此處對酸雨進行如下總結:1.引起酸雨的物質:SO2和NOX,其中SO2對全球酸沉降的貢獻率為60%~70%。2.酸雨的成分:SO2和NOX氣體可被熱形成的氧化劑或光化學產生的自由基氧化轉變為硫酸和硝酸。吸附在液態氣溶膠中的SO2和NOX也可被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強氧化劑所氧化。
  • 如果下酸雨會怎麼樣呢?
    這是酸雨。建築真的會解體嗎?酸會如何影響我們的食物供應?它會灼傷你的皮膚嗎?如果一種像碳硼烷這樣的超級酸,能瞬間分解東西,從天上落下來,它會摧毀所經過的一切:整個建築、汽車,甚至你。但幸運的是,沒有發生。
  • 酸雨的形成及分類
    酸雨,即酸性的雨,是指pH值小於5.6的大氣降水。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質和空中水汽相結合,形成的降雨叫做酸雨。酸雨不只以雨的形式存在,還包括雪、霧、雹等形式。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高,形成酸雨的可能性就大,酸雨強弱是空氣品質好壞的證明。
  • 2億年前,地球下了一場幾百萬年的酸雨,毀掉了大部分生物
    如今地球已經存在了將近45億年,是的正值壯年時期。而在其存在的45億年之間,前前後後也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雖然恐龍那一次滅絕,我們不知道其中的具體原因是什麼,但是我們知道其中的一次生物滅絕是因為一場大暴雨。根據最新的地質學報告顯示,在距今的2.35億年,即是二疊紀與三疊紀交替之際,地球表面下了一場大暴雨,持續了數年時間。
  • 專家稱石家莊近期沒下酸雨 降雨與火山灰無關
    >■昨日午後、傍晚,省會出現陣雨■石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趙彥廠表示,昨日兩次陣雨過程中,省會並沒有出現酸雨■石家莊是個降酸雨機率非常小的地區酸雨是指PH值小於5.65的酸性降水。一會陽光燦爛,一會卻陰雨陣陣,似乎應了昨日網上傳得正火的「酸雨來襲」一說。對此,石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趙彥廠表示,昨日兩次陣雨過程中,省會並沒有出現酸雨。此次陰雨天氣沒出現酸雨「根本沒這回事,這次下雨是因為有適當的天氣過程。」石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趙彥廠就「酸雨傳言」回答道。
  • 日本:酸雨或為恐龍滅絕直接原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3月10日報導,眾所周知,距今大約6500萬年前,恐龍因巨大隕石撞擊地球而造成滅頂之災。不過,日本千葉工業大學最近得出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恐龍滅絕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因隕石墜落後引起的強酸雨造成的結果。
  • 讀書|《大氣成分與大氣環境》:酸雨
    酸雨簡介任何形式的降水,包括雨雪、雹,它們的含酸度高於大自然的正常情況,即為酸雨。大氣降水的酸度用pH值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當前CO2全球大氣濃度已達380ppm以上,以及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有人提出酸雨的判別標準應該改變,即判別是否酸雨的pH臨界值應小於5.6。但由於種種原因,國際上至今仍將確定有無酸雨的pH值判定值規定為5.6。國內外研究概況對酸雨的認識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
  • 二氧化硫可形成酸雨
    二氧化硫溶於水中,會形成亞硫酸,也就是酸雨的主要成分。&nbsp&nbsp&nbsp&nbsp二氧化硫有何危害?首先,二氧化硫易被溼潤的黏膜表面吸收生成亞硫酸、硫酸,對眼及呼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二氧化硫,可引起肺水腫、喉水腫、聲帶痙攣甚至窒息。其次,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
  • 用酸雨戰爭演繹喪屍出籠
    直到我看到社群裡的玩家胡大大分享的一組用酸雨戰陣兵人自搭的場景玩具照。我突然發現,這就是我想要的!(酸雨兵人玩具場景-作者:胡大大)兵人可以買,但是這個建築物是胡大大完全自製的,真心佩服。關鍵是塗裝效果很贊,遠景看去不禁想起行屍走肉裡的農場。
  • 冰島火山灰導致中國下酸雨可能性不大
    22日一早,北京下起小雨,一條北京遭遇「750年一次的酸雨」信息在網上蔓延,這不免引起公眾擔心,火山灰會不會隨著降水過程形成酸雨危害?  就此,中國國家地理網採訪了三位專家,以下為專家對此問題的解釋。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安俊嶺研究員:  網上流傳的冰島火山爆發造成我國「750年一次的酸雨」並無科學數據依據。
  • 酸雨到底有多酸-資訊-中國天氣網
    酸雨到底有多酸 2010-04-28 19:18:06 來源:中國天氣網
  • 地球環境汙染現狀
    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1.25億人口生活在汙染的空氣中;12%的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瀕臨滅絕,每24小時就有150種至200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14億人口的生活環境中沒有汙水排放裝置;全球每年土壤流失達200億立方米;每年全世界的森林正以460萬公頃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
  • 有「空中死神」之稱的酸雨,為什麼很少再被報導?是消失了嗎?
    上世紀末期,酸雨一度是環境汙染的熱門話題,經常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中。因為對生態帶來的破壞巨大,酸雨也被大家稱為「空中死神」。想要了解為何不再被提及,我們就必須先知道什麼是酸雨?什麼是酸雨酸雨這一術語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國化學家Smith在《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一書中,將20℃下雨水PH值低於正常雨水PH(5.6)值的降雨稱呼為酸雨。
  • 金星赤道附近發現大量甘氨酸,高溫和酸雨的籠罩下可能存在生命?
    因此也有許多人一直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僅存有生命體的星球,只因為地球所處的位置比較特殊,剛好是適用於生命的形成與發展。當然也有其他人發出疑問,既然地球上的人類可以適應地球的環境,那也有可能其他星球上的外星生命體是可以適應他所在星球的環境,甚至可能外星人根本就不需要氧氣就可以存活。
  • 地球現狀不容樂觀,我們必須為其做點什麼!
    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汙染,酸雨蔓延,水體汙染……,我們的地球目前面臨著諸多環境問題,不容樂觀。之所以現狀如此,究其原因是人類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地球造成了危害。對於地球生病,我們應該為其做點什麼!首先保護環境要從植樹做起。地球需要綠色,如果人人都種一棵樹,那麼世界處處都有大森林。
  • 災厄篇:酸雨小怪們的掉落物品詳細介紹!
    接上篇「災厄篇:1.4.4.001酸雨事件「小怪」詳細介紹,這怪好強啊!」,本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酸雨小怪們的掉落物品,還請大家認真觀看,以免遺漏重要的部分。召喚·事件)Caustic Tear可以用來召喚酸雨,在酸雨發生的期間,全群落都會發生屬於各自的自然災害。製作方式,本來只有一種,如Sulphuric Scale*4前往天然水坑或水槽製作,這種製作出來的Caustic Tear屬於消耗品,一次性的。
  • 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溫度高達500度,每天酸雨閃電不斷
    人類的科技快速發展,也加劇了地球生命的快速消耗,星球也是有生命的,隨著地球人口的不斷增加,環境的日益惡化,再加上地球資源的逐漸枯竭,未來人類必然要面臨移民的選擇。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可供人類選擇的行星必然要放在宜居帶內,而在宜居帶內的行星只有三個,金星,地球,火星。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它可以說是地球的姐妹星,體積,大小,質量都和地球非常接近,金星的半徑大約是地球半徑的0.95倍,金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0.8倍,金星表面的重力是地球的0.9倍,它也是一顆巖質行星。
  • 濟南霧中迎降雨 環保部門:雨水PH值5.6 屬酸雨
    這種雨算是酸雨嗎?濟南市氣象臺專家表示,被大氣中酸性氣體汙染,PH值小於5.6的酸性降水就叫酸雨,嚴格講是臨近酸雨的標準。      【擴展閱讀】:       [危害]:酸雨損害人體和生態環境「健康」       [形成]:為什麼這些地區會頻繁出現酸雨呢?
  • 災厄篇:酸雨事件大BOSS「硫海遺鯊」
    接上幾篇酸雨事件的報導,本篇終於迎來酸雨事件的最終BOSS篇!「硫海遺鯊」的報導。至於這個誘餌…需要在酸雨的第三階段中使用蟲網/金蟲網抓捕獲得(激活酸雨第三階段需要擊殺BOSS噬魂幽花)。那麼,看到這裡呢,酸雨篇章也終於可以告一段落,我也終於可以去更其它方面的文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