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現狀不容樂觀,我們必須為其做點什麼!

2020-12-06 奔跑馬兒噠噠噠

《尚書·周書·泰誓上》中有云:「惟天地,萬物父母。」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過:「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可以這樣說,只有在以自然為本基礎上才可能有真正的以人為本。缺乏對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那麼最終的實踐結果必然給人類自身帶來無盡的危害。

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汙染,酸雨蔓延,水體汙染……,我們的地球目前面臨著諸多環境問題,不容樂觀。之所以現狀如此,究其原因是人類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地球造成了危害。對於地球生病,我們應該為其做點什麼!

首先保護環境要從植樹做起。地球需要綠色,如果人人都種一棵樹,那麼世界處處都有大森林。樹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清新空氣;其次我們要講求節約,從力所能及的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糧食等等做起,地球上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別等到沒有了才懂得珍惜,彼時已晚矣。有句廣告詞警示的好:也許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就是人類的眼淚;第三,日常堅持綠色出行,環保出行。汽車尾氣大量排放會汙染環境,為了擁有更新鮮的空氣,更健康的環境,提倡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諸如此類的事,我們還能做很多很多。

地球是哺育萬物的母親,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家園。人類應該醒醒了,刻不容緩,還地球一片綠!給未來子孫留一片藍天吧!環境保護不是一個人和幾個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做到。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環保努力吧!

相關焦點

  • 地球母親在哭泣,母親節我們該為她做點什麼呢?
    每個人應該有兩個母親,親生母親和養育我們終生的地球母親。親生的母親我們長大了或許會離開,而地球母親你能離得開一天嗎?(太空人除外)地球母親我們的地球母親無私地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和水,給了我們四季的美景,給了我們日月星晨,而沒有求得一點點回報
  • 水生生物多樣性家底尚未摸清,我國淡水魚類物種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我國淡水魚類約1300多種,為世界第二。這其中大概900種只有中國有。」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趙亞輝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出擔憂—— 一旦這些物種在國內消失,就意味著它們在地球上徹底滅跡。
  • 我們可以為地球做些什麼?
    世界地球日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自1970年起,今年是第51周年。每年4月22日這天,世界範圍內超過10億地球公民參與慶祝,以示對環境保護的支持。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世界地球日的起源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他選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為第一個「地球日」。
  • 如果人類壽命得到延長,地球會變成什麼樣?情況不容樂觀!
    如果人類壽命得到延長,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環境不容樂觀!我們都說,經歷過高考的人才知道多麼緊張刺激,這場競賽被認為是最公平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從一個人出生的一瞬間開始,就從來沒有公平可言,因為在出生之後,每個人的家庭各不相同,經歷也不同,認識的人經歷的事也有很明顯的區別,所以從出生的一瞬間開始,人的一生就已經被安排好了,如果要說世界上最大的公平是什麼,那就是時間。
  • 澳洲大火,非洲蝗災,世界地球日,我們能為地球母親做些什麼?
    2020年4月22日,農曆三月三十日,第五十個世界地球日。我國確定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19年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值,氣候異常帶來的澳洲森林大火、非洲蝗蟲災害……我們的地球母親正遭受難以想像的變化。地球的現狀,關乎到了每一個人的未來。今年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我們被長時間禁足的情況下,我們見到了久違的藍天白雲、逐漸清澈的河水、走上街頭的奈良鹿、威尼斯的天鵝和海豚。
  • 揭秘谷歌地球如何看透地球 能為我們做什麼(圖)
    李明巨說,現代科技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甚至比我們想像的清晰度還要高。衛星拍照方式專業稱CCD技術,CCD在攝像機裡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件,類似於人的眼睛,因此其性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攝像機的性能。  CCD能把光線轉變成電荷,再轉換成數位訊號,經過壓縮由相機內部的閃速存儲器或內置硬碟卡保存,因而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數據傳輸給地面的計算機,並藉助於計算機的處理手段,根據需要和想像來修改圖像。
  • 世界地球日 我們能為地球媽媽做點啥
    每年的4月22日都是「世界地球日」,在全球不斷變暖、空氣品質日益下降的背景下,今天,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其中,妖妖看到這兩張的時候,觸動很深……近幾年來,儘管汽車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長江白鱘滅絕,我們能夠做什麼?|長江評論
    這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研究的結論,但其表示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而國內專家稱,公布與否不影響其科學結論。各種物種滅絕的消息不時傳來,特別是隨著國內經濟發展、長江航運及相關開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先後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甚至江豚也前景不容樂觀。長江白鱘是一個最新令人絕望的壞消息。很多人提到了人類活動在物種滅絕中扮演的角色,這體現了人類的反思能力。
  • 宅家慶祝,第50個世界地球日!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
    居家慶祝第五十個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們將於2020年4月22日本周三慶祝第50個地球日。我們與自然、植被以及土地的聯繫對我們的健康和我們擁有的一切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球日提醒我們照顧好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無論是清理垃圾、種植更多的樹木、對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再利用,抑或是在野花盛開的綠色空間中漫步。來看看這些慶祝的方式吧!
  • 「95後」志願者鄭欣怡:我是武漢姑娘伢,我必須為家鄉做點什麼
    3月7日,鄭欣怡出門準備前往武漢中百倉儲百步亭花園路店做志願者。  1997年出生的鄭欣怡,是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大三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主動報名參加志願服務。目前,她不僅承擔著在線「小老師」的工作,為父母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孩子補習功課;還堅持去武漢中百倉儲百步亭花園路店分揀蔬菜,為保障社區團購貢獻力量。 鄭欣怡說:「最初,我和爸爸說了想當志願者的想法,爸爸並不同意,擔心我一直身體差,不想讓我去冒這個險。」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報了名,「我是武漢姑娘伢,我必須為家鄉做點什麼」。  「累並快樂著」是鄭欣怡當志願者以來最大的感受。
  • 為什麼我們必須學點邏輯學?
    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觀的,它們都存在於公眾領域,原則上可以為每個人所獲得。如果某個事物是我們可以親身體驗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投身其中,獲得第一手資料。如果沒有條件獲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就必須嚴格考察所獲間接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礎上確認事物的真實性。
  • 地球日,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絕望於對動物那時那刻的感同身受,氣憤於我們人類怎能對地球傷害到這種程度。今天,我不想講人類如何的傷害了地球,那些需要銘記,但更要引以為戒,當下我們急需要做的就是,我們如何去愛我們這個星球,使她免受在未來的日子裡免受更大的傷害。
  • 地球一小時,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小時候的夜晚,望向天空就能看見滿天的星星,像勺子的北鬥七星、最亮的天狼星、北極星等等,現如今,我們已經多久沒有看見過璀璨的星空了呢?為了節約能源保護地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全球性節能活動,提倡於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周六是「地球一小時」,在這一小時內,我們要出一點小小的微薄之力,關閉掉不必要的燈和其他耗電設備,以表達對地球的愛護!
  • 地球一小時,除了關燈我們還能做什麼?
    地球一小時,除了關燈我們還能做什麼?0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3月28日晚八點半至九點半
  • 地球繞太陽運行,是什麼力讓地球在近日點加速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繞太陽運行,其軌道為橢圓形,在進入近日點運行速度會加快,在遠日點運行速度會降低,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靜外力的作用下,會一直保持目前的運動(靜止)狀態,那地球速度的增加還有緩慢是什麼力在起作用呢?
  • 不必以「拯救地球」為藉口,因為地球並不在乎,我們是在救自己!
    2019年初,一部《流浪地球》的電影火熱上映,掀起了保護地球,拯救地球的熱潮。但其實,看我們所經歷的種種災難就知道,我們不必打著「拯救地球」的口號節能減排,因為地球並不在乎,我們是在救自己!我們印象裡的非洲天氣炎熱,人民貧困,2020年,非洲的很多國家發生了嚴重的蝗災,據稱災情嚴重程度遠超之前。東非各國的災情不容樂觀,目前世界各國正忙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各國紛紛出臺「居家隔離」政策,很多國家已關閉出口,各國進出口業務均受影響,非洲的蝗災使原本不富裕的地區雪上加霜。
  • 世界地球日:我們應該為保護環境做些什麼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2019年4月22日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何珍愛我們的藍色家園?1我們日常生活中怎麼做才能保護地球呢?
  • 保護地球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注意這些細節就能拯救地球環境
    地球環境惡化已經成為了社會嚴重的問題,無節制的消耗資源和汙染環境正是其根源,而人類所患的很多疾病都與環境汙染有很大的關係。就在這短短幾十年裡,我們的地球看起來也蒼老了許多,我們是時候反思自己都做了些什麼?
  • 愛因斯坦希望我們人類做點什麼?
    臨終,他留下了遺言:&34;顯然,愛因斯坦是不希望人類繼續沿著他的科學路子走下去,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東方不亮西方亮,必須把人類文明始祖伏羲請回來,用他的易經八卦思想,解決人類科學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在研究中發現,西方的所有科學,仿佛都在證明中國哲學思想的客觀性,真理性。中國哲學與西方科學,竟然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聯繫。宇宙的本體論是什麼?宇宙是誰創造的?研究表明,宇宙的天體物質世界,是原始宇宙的吸引力與離心力,矛盾運動的結果。是原始宇宙的吸引力與離心力,創造了當今的宇宙物質世界。
  • 萬物理論是什麼?和網際網路有什麼關係?我們該做什麼?
    然而,除非將其當中表述的內容加以修改,否則這兩個理論互不相容,這使得最接近於萬物理論的的模型必須是這兩個理論的相加,而非其中的任何一種。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只需要其中一種理論便可解釋其現象,在一般情況下的應用不會造成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