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必須學點邏輯學?

2020-12-06 精讀君

邏輯是一門獨立的學問,大家都要學一點。

——毛澤東

因為連嶽的推薦,讀了這本書的PDF版。這本書翻譯後語言通俗易懂,意思表達清晰,沒有基礎的人閱讀起來也完全沒有障礙。有基礎的讀起來有點兒像數學裡的證明題。初讀沒什麼感覺,必須讀幾遍才能有所體會。

這是本精緻的小書,正文統共130頁,粗讀用時1天完全可以讀完。這又是一本可以讀厚的書,精華部分展開思考,反覆讀上一個月也可以得到新發現。

此書讀起來有些許枯燥,有點兒像數學類、法學類教科書一樣,太多概念與定義,屬於知識性圖書。推薦有毅力、善思考的人,細細品讀。

此書分為五個章節。

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邏輯的思考者需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闡述了引導邏輯思考的基礎事實。第三章,講邏輯學的語言——論證,「論證—邏輯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第四章,非邏輯思維的根源,探討導致非邏輯思考的態度及思維模式。第五章,非邏輯思維的主要形式,圍繞「謬誤—非邏輯思考」的細節展開。

1

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

1

全神貫注

許多錯誤的產生源於我們注意力不夠集中,尤其是在面對相似的情景時。

相似性使得我們忽略眼前的實際情況,當然地認為相似的情景只不過是對曾經經歷過的事物的簡單重複,對應該關注的地方視而不見,草率作出結論。

實際上每個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們必須對此特殊性保持敏感。不要對周邊的事物漠然處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聽。學會關注細節,不因事小而疏忽。

2

確認事實

事實的客觀存在有兩種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觀的,它們都存在於公眾領域,原則上可以為每個人所獲得。

如果某個事物是我們可以親身體驗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投身其中,獲得第一手資料。如果沒有條件獲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就必須嚴格考察所獲間接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礎上確認事物的真實性。

3

留意觀念與客觀事物的關係

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正確觀念忠實地反映其對象的客觀秩序,與之相反,錯誤觀念則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表達。我們可以通過檢驗觀念與其對象的關係來確認觀念的正確與否。

最有效的確認觀念正確與否的方法,是透過觀念本身去觀察其所表現的對象。

觀念能感知的來源依舊是獨立於人腦意識的客觀事物。與事物接觸得越多,對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對它的理解越深刻,觀念就越清晰。

理解觀念的關鍵點永遠應該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要確認事實,我們必須繞過觀念,直觀外部世界。如果我們成功地為觀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對應物,那我們就確認了一個事實。

人類認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客觀存在的事物;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我們為其創造的語言,借之我們才能與他人交流。

所有觀念在客觀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本源。沒有任何觀念,可以完全脫離客觀世界,即便是最荒謬的想法。

4

將觀念付諸語言,進行有效溝通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後產生觀念,最後出現語言。觀念必須和語言緊密切合,人們才能順暢交流。語言要忠實表達出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從而使我們的溝通有堅實的事實基礎。

在邏輯學中,陳述是語言上的特定表達方式,只針對可以作出真假判斷的命題。詞語被稱為語言的基石,而邏輯的基石是命題。

因為只有在命題的層面上才涉及真假問題,而邏輯本身就是發現真相併將其從謬誤中分離出來的學問。清晰有效的表達非常重要,思維混亂不可能帶來有效溝通。

5

反應真相

真相是我們所有努力的意義所在。邏輯學的第一要義是反應真相,探尋出真相,邏輯是讓人信奉真相的技術。

真相有兩種形態,一為本體真相,一為邏輯真相。本體真相,指的是客觀事實的真相。邏輯真相,是指命題的真理性,它是在我們的思維和語言中自動呈現出來的真相。

一個命題如果真實地反映了客觀事物,那麼它就為真。一個真命題的作用,就是以語言為媒介,將大腦中的觀念(主觀事實)與相應事物的真實狀態(客觀事實)聯結起來。

邏輯真相是建立在本體真相的基礎之上的,反映的是命題內容與客觀事實之間的關係。

2

邏輯學的基本原理

邏輯學必須有其自身的基本原理,用來規定它的範圍,指引它的方向。邏輯學的基本原理和人類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邏輯學(人類理性)的4個基本原理: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即X是X。排中律: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的判斷都有明確的「是」與」非」,不存在中間狀態。矛盾律:在某一時刻,某一個事物不可能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這個原理可以被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如果 X是X(同一律)那麼在同一時刻,它就不能是非X (矛盾律)。充足理由律:任務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這個原理也可以被稱為因果原理。一個事之所以存在是有理由的,沒有事物是其自身存在的原因。

萬物終有其根源。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們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們不盡知每個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們知道它們的存在都有理由。

有時候我們可能很難找到事物發生的直接原因,但是通過發生的結果,推導出間接原因,然後在得知事物的直接原因。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A—>B—>C,要逐個探尋,不要半途而廢。

3

論證:邏輯學的語言

邏輯推理的基本步驟,即推理的過程,就是根據已知的正確的一個觀點,推斷出第二個觀點。而第二個觀點之所以正確,乃是由於第一個觀點的正確。推理的過程構成了論證的核心。

論證是由命題組成的,推理所關注的觀點是由命題來表達的。每個論證都是由兩個基本要素組成:一個是前提,一個是結論。

前提是論證的基礎,正確論證有賴於正確的前提。 所以一個正確論證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前提的正確性。最有效的論證總是試著給出最簡單明了的結論,其結論都是直言命題,清楚明確地告訴我們事物的真相是什麼。

論證的推理形式多種多樣,簡單形式有聯言論證、選言論證、條件論證,而論證最完整形式是三段論。

三段論這種論證形式反映了人類思維的習慣性運作,即通過觀點的聯繫可以推導出結論。即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三段論推理的根據是,首先確定某一部分是屬於整體的,然後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也是屬於整體的。

一個三段論的論證,或者是任何一個論證,如果想要得到正確的結論,必須達到兩個基本的要求:一是它必須有正確的內容,二是它必須有合理的結構。

4

非邏輯思維的根源

推理中的錯誤追根究底的話,可能是態度不端正的產物,或者是他們自身的某些缺陷導致了非邏輯思維的產生。了解一些容易滋生非邏輯思維的態度和觀點,形成自覺避免它們的習慣,使我們的思維合乎邏輯。

1

懷疑論

極端懷疑論者:世界上就沒有真相。

中度懷疑論者:世界上有真相,但人類很難探尋他。

邏輯的本質是探尋真相,合乎邏輯就是合乎真相。如果真相只是一個我們永遠可望不可及的幻影,那麼邏輯就不值一提。

2

逃避性不可知論

不可知論者永遠宣稱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對某個事物做出確定的判斷。逃避性不可知論者將某些可以解決的無知同樣視為是不可逾越的。即使在對一個事物做了長久深入的調查後,他仍舊會說「我不知道」。這樣的無知是懶惰和漠視的結果。

3

玩世不恭和盲目樂觀主義

玩世不恭者習慣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對事物做出悲觀的預計,而盲目樂觀主義者則恰恰相反。這兩種情形都不合邏輯。玩世不恭者和盲目樂觀主義者都形成了偏見。

4

眼界狹窄

邏輯、正確推理的意義在於發現真相。在被發現之前,事物真相存在的確定地點我們是不知道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預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探尋真相存在的各種可能性。

一個眼界狹窄的人,他拒絕某些選擇僅僅是因為這些選擇偏離了他的預先設想,所以他認為不值得去探尋。

這種限制缺乏理性的基礎,換句話說,眼界狹窄實際上是在削弱推理過程的有效性。

5

情感和論證

情感越緊張,清晰思維冷靜行動的難度就越大。一個暴怒的人不可能成為理性的模範,在辯論中,必須使論證遠離情緒的影響。

論證是理性的探討,論證的目的是發現真相。永遠不要直接調動人們的情 感,要努力使人們自己發現真相。只有真相,才值得人們為之歡呼雀躍。

6

推理的原因

要始終牢記一點:合乎邏輯是要合乎真相。除了探尋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對邏輯的濫用。

5

非邏輯思維的幾種形式

推理走上歧途的方式數不勝數,錯誤的推理形式總稱為謬誤。最基本的兩種謬誤形式是形式謬誤和非形式謬誤

學習推理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將使我們對正確推理更深入的了解,敏銳我們的神經,在我們面對錯誤推理時,不受誤導。

本書在本章主要介紹了28種非邏輯思維形式。否定前件、肯定後件、中項不周延、偷換概念、竊取論題、虛假假設、稻草人謬誤等等。

這些非邏輯思維形式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犯,只是不自知而已。在這裡不展開一一闡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讀本書篇章,深入了解。

參考書籍:麥克倫尼《簡單邏輯學》

作者:蘇雲,精讀讀友會會員。用時間換天分,越努力越幸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相關焦點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螞蟻,其實這個問題無法解釋,它就是有存在的理由。我想到了一個世界難題: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矛盾律:在同一個時刻,一個事物在某個方面不能即是這樣,又不是這樣。比如說一片樹葉是綠色的,那就不能再說它是黃色的了。邏輯學的這4個原理是不證自明的,同時它們也無法被證明。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睞,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於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係?提出「應用假說」關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的關係,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高一志在出版於1632年的《童幼教育》一書中收錄了1615年成稿的《西學》一文,此文最早介紹了西方哲學的構成要素,其中包括邏輯學,他明確提出邏輯是「諸學之根基」。艾儒略1623年在《西學凡》中,對哲學的五個組成部分的基本框架作了系統介紹,與高一志一樣,將邏輯視為「諸學之根基」,而且他還完整地介紹了中世紀古邏輯的基本框架。
  • 這幾本邏輯學的書,讓你讀完變成聰明人
    除了寫論文,當我們在寫其他文章的時候,邏輯同樣非常重要。好的行文邏輯可以讓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清楚的明白自己在表達什麼,對於讀者來說,邏輯清晰的文章讀起來很好懂。除了對外表達以外,我們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同樣需要邏輯。關於邏輯思維能力,這段時間有很多人在後臺私信我。表示自己對邏輯學感興趣,但是卻不知道該從哪方面入手,希望我能提供一份書單。
  • 邏輯學的演進
    培根之後,歸納邏輯在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在邏輯學的地位仍飽受質疑。甚至到了18世紀,康德還在認為,亞氏之後邏輯學就再也沒有什麼可值得發展的了。不過,這一斷言很快就被邏輯學的發展證偽。
  • 2017考研會計碩士邏輯學6大易錯點
    邏輯學是會計碩士考研中的一個難點,很多同學都反映在複習這部分的內容時候都比較吃力,所以為了幫助同學們能更好的複習這部分內容,小編整理了2017會計碩士考研:邏輯學6大易錯點,請參考:  一、偷換概念和轉移論題
  • 明治人對邏輯學的期待
    西方邏輯學的日本導入者是西周,他把Logic翻譯成「致知學」。「致知學」之源,始於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而近代邏輯學作為應對新學問的方法論,西周又稱之為「新格致學」。在其《百學連環》一書中,已出現穆勒的「SystemofLogic」(邏輯學體系),後來嚴復翻譯為《穆勒名學》。
  • 大三女生寢室為同學補習邏輯學 老師給自主學習點讚
    一段視頻中,鋪著蓆子的寢室裡,七八個女生圍坐在小桌前,其中一人正跟大家梳理著「量項」「聯項」等《邏輯學》中的術語——日前,長沙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大三學生郭靜因在寢室給同學們補習講《邏輯學》而走紅,甚至被網友稱為「中國好室友」。
  • 邏輯學,正在清華「開花結果」
    每周2堂課,1堂講授邏輯學的技術內容,1堂討論哲學和語言學的文獻。在講授邏輯學技術的同時,我們努力引入關於這些技術的哲學討論,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技術背後的思想;同時,我們也引入採用邏輯工具對哲學問題和自然語言進行分析的文章,讓學生學習如何能將邏輯學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哲學或語言學研究中去。Q您希望學生從課堂上獲得什麼?
  • 為什麼有些人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邏輯知識大有用處,只有很好地運用我們所掌握的邏輯知識,我們的思維活動才能正確展開,思想交流才能順利進行,處理問題才能取得效果。所以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其實,邏輯學是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它所介紹的基本概念和規則、規律,也只有在應用中才能比較深刻地理解和比較鞏固地掌握。而運用掌握的邏輯知識來解答和解決邏輯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應用。那麼,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呢?
  • 跟我學邏輯2:邏輯學的四個基本定律之同一律
    邏輯學也一樣,有其自己的賴以建立的最基礎的事實。邏輯學的基本定律有四個,分別是: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今天就把我對同一律的學習,分享給大家。白話說,同一律就是說一個事物只能是它本身,而不會是其他別的東西。
  • 從生活中感悟邏輯學的真諦
    這個例子就像我們學過的「矛與盾」的故事一樣,由此我們發現,可以用矛盾來試探真假,用邏輯的知識來戳穿謊言,這又何嘗不是邏輯帶來的生活的智慧呢?就連日常最基礎的交流,都是建立在邏輯上的。邏輯是思維正確和順利交際的理論,沒有邏輯的話語讓人摸不著頭腦,使交流陷入困難,更使交際寸步難行。人在開口之前,便是通過邏輯在腦中組織好言辭再開口的。
  • 邏輯學入門工具書
    定位:邏輯學的入門工具書適用人群:對邏輯學感興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閱讀形式:雖然書很薄,但信息密度大,適合反覆閱讀;核心思想比較明確,書的結構也很有層次。一、對於前提條件的表述,必須是真實的如果某個事物是我們可以親身體驗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親自投身其中,獲得第一手資料。如果沒有條件獲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就必須嚴格考察所獲間接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礎上確認事物的真實性。
  • 陳波談「邏輯學和理性精神」
    直到今天為止,邏輯學仍然是大學學院教育裡面的中心構成要素之一,因為清楚的,有條理的思考,對於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每個文化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我們講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和論證的,我們就要講什麼是推理?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推理,推理就是從一個或者一些已知的命題得出一個或者一些新的命題的思維過程或者是思維形式。
  • 邏輯學的各個概念-它們之間的聯繫-框架-心理表徵-組塊-長時記憶
    邏輯學的書很難看,講的就是抽象的一些概念,或者說基於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判斷!因為抽象,不易被人所感知及掌握,因此往往是虎頭開始,蛇尾結束。虎頭開始,是因為邏輯思維很有用,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一種思維;而蛇尾結束呢,因為邏輯學不易學,學起來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最終不能堅持下來,不了了之。
  • 邏輯學對象的第三次轉變
    弗雷格關於「思想」及「實真」理論的建構,力斥了他所說的邏輯和哲學中心的理主義傾向,不僅如此,我們同時也會發現弗雷格的理論對經驗主義及唯名論者也是一個有力的打擊。唯名論者認為,邏輯學所研究的決不是命題之類的抽象實體,而是語言,是我們藉以認識事物的符號,是這些符號間的形式上的句法關係,邏輯真理僅僅與語句有關。
  • 2019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生活中的邏輯學
    2019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生活中的邏輯學由華圖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網整理髮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其實邏輯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都和邏輯打交道,比如走路、吃飯、買東西、看電視……下面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網就和大家聊聊生活中的邏輯學,希望大家能在例子中體會邏輯學的真諦。   【案例一】有關矛盾律   觀世音問:「悟空,你看到了什麼?」
  • 學習邏輯學,就選這一本——劉文君《邏輯學教程》編前絮語
    作為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歷史上已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出生的人,我在高考錄取率極低的八十年代初考上了大學,應該算是幸運的;更幸運的是,我們的必修課中,竟然有《形式邏輯》這門課!我毫不猶豫地愛上了邏輯課,並且取得了九十八分的好成績。也許是因為得到了系統的邏輯思維訓練,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後經論文指導老師任定成教授推薦,在核心期刊《自然辯證法研究》上全文發表。
  • 黑格爾邏輯學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想我還沒有資格在這裡這樣說,因為我所了解的僅僅是皮毛,但是在我的發現中,確實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描述黑格爾的邏輯學十分之恰當,我們現在來展開敘述下。黑格爾思想中「三」的重要性黑格爾思想大體分為三大部分:邏輯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