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入門工具書

2020-12-06 高山流水心自如

定位:邏輯學的入門工具書

適用人群:對邏輯學感興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

閱讀形式:雖然書很薄,但信息密度大,適合反覆閱讀;核心思想比較明確,書的結構也很有層次。

核心思想:正確的邏輯包含三方面內容,前提內容真實,論證結構有效,前提與結論具備足夠強的關聯性?

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既然是工具書的書評,我的主要工作是串聯書中內容,儘量帶著讀者去理清作者的思想,但無法代替對這本書的閱讀。

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學科。它是構造形式系統、表達知識、研發智能系統的必要工具。

邏輯的基本表達方式是論證,下面我按論證的三方面內容,以事物的真實性,邏輯的基本原理,邏輯的表達為線索依次說明。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

本書最後兩章闡述了偽邏輯的根源與常見表達,由於篇幅問題,我簡略提及,詳細了解的話還要看書中的內容。

一、對於前提條件的表述,必須是真實的

如果某個事物是我們可以親身體驗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親自投身其中,獲得第一手資料。如果沒有條件獲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就必須嚴格考察所獲間接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礎上確認事物的真實性。

確認前提的真實性是邏輯論證的基礎,只有真實前提才能推出正確的結論。

前提條件一般是對事物的描述,也就是觀念。

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正確觀念忠實地反映其對象的客觀秩序,與之相反,錯誤觀念則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表達。

觀念必須和語言緊密切合,人們才能暢順交流。語言要忠實表達出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從而使我們的溝通有堅實的事實基礎。

有效溝通的技巧:

1.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你的聽眾會領悟你沒有直接表達的意思。

2. 說完整的句子。

3. 不要將主觀看法當做客觀事實。

4. 避免使用雙重否定。

5. 根據對象選擇合適的語言。

6.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義的語言。

7. 避免閃避式語言。

8. 最有效的論證,其結論都是直言命題,清楚明確地告訴我們事物的真相是什麼。

針對第6條,可以採用定義術語的辦法來解決模糊和多義的表達。

邏輯上定義術語的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將要定義的術語放入最相近的類別當中;第二步,確定其與同類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邏輯定義的獨特價值在於它揭示了所定義事物的本質。

二、邏輯學原理

邏輯學的四個基本規律: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排中律: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間狀態。

●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 矛盾律: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對原因的探索不能半途而廢。

三、邏輯的表達

邏輯推理的具體表現形式是論證。論證的成敗取決於其所包含的推理的好壞。

每個論證都由兩個不同類型的命題:一個「前提」和一個「結論」。最有效的論證總是試著得出最簡單明了的結論。

前提是論證的基礎,正確論證有賴於正確的前提。所以一個正確論證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前提的正確性。僅僅保證前提的正確對一個有效的論證來說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保證這個前提可以得出最終正確的結論。

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

如果一個命題為真,那麼這個說法適用於同一類別中所有特定的個體。反之則不然。

比較論證

兩事物進行比較時,關鍵並不是相似特徵的多少,起決定作用的是這些相似特徵的重要性。如果一個性質揭示了事物的本質,那麼它就是重要的,它揭示了事物本身的特性。

基於兩個事物擁有大量相同特性的事實,當其中一個事物具有其他某個特性時,很可能另一個事物也同時具有。

條件論證

條件論證的要點是大前提AB告訴我們如果A(無論它是什麼)成立,那麼B也必然成立。

為了保證條件論證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徹底理解大前提AB在告訴我們什麼。這是說A和B之間一定要有必然聯繫。

但現實生活中,存在必然聯繫的事物少之又少,我們的目標是儘可能嚴謹地建立我們的論證,保證結論出現的最大可能性。

三段論

論證結構:

每一個M都是P。

每一個S都是M。

所以,每一個S都是P。

每一行代表一個命題,第一個命題是大前提,第二個是小前提,第三個是結論。三個大寫字母,M、S、P,分別代表著三個命題中包含的事物——要表達的觀點。

三段論推理的根據是,首先確定某一部分是屬於整體的,然後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也是屬於整體的。

事實命題與價值命題

以價值命題為前提的論斷,永遠不能像以事實為前提的論斷那樣,有確定的評判標準,因為價值的評估永遠會受到挑戰。

評判價值命題穩定性的標準,是它與建立起它的客觀事物的關聯程度。

歸納論證

歸納推理的目的是對大量的事物作出可信的一般性結論,只能得出可能性結論。做法就是,以整體中的某一部分為樣本來做研究,以此來代表整體。

前提的標準:真實,有力

單個命題中包含的幾個主張必須都是真實的,不能僅僅是部分真實。

給予結論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關前提。

四、辨別偽邏輯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認知,識別偽邏輯部分書中也有兩章的篇幅來講述,我這裡只是大致羅列一下。

偽邏輯產生的八大根源

1. 懷疑論

2. 逃避性不可知論

3. 玩世不恭與盲目樂觀

4. 眼界狹隘

5. 情緒的波動

6. 推理動機不單純

7. 爭吵

8. 真誠的局限性

偽邏輯的主要形式

錯誤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的方式來戰勝正確推理。

1. 否定前件與肯定後件

正確表達: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麼他在移動。

否定前件:路易斯沒有跑步。所以,他沒有移動。

肯定後件:如果路易斯在移動,那麼他在跑步。

兩種表達都是錯誤的。

2. 中項不周延

3. 偷換概念,竊取論題,虛假假設,稻草人謬誤

4. 以暴制暴,誤用傳統,民主謬誤

5. 對人不對事,壓制理性,濫用專家意見

6. 質的量化,出身論英雄,止於分析,簡化主義

7. 分類錯誤,混淆視聽,以笑飾非,以類掩過

8. 兩難陷阱,以先後論結果

9. 情感誤導,功利誤導

10. 避免結論,簡化主義

相關焦點

  • 工具書,絕不像你想的那樣簡單
    」,或者說「泛工具書時代」。這裡的「大」和「泛」,一方面是指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尋找資料,另一方面是指在這個全新的信息化時代,工具書的概念已經大大豐富和拓展了,我們可以線上線下一條龍,查找工具書;可以有意識地把那些檢索到的、一般人不認為是工具書的參考資料儘可能搜羅起來,互相參照,使之形成互文,形成語義網絡,彼此加以印證加以解釋,讓我們的閱讀更加方便有效。因此,我們應該具備新的工具書使用的視野、意識和策略。
  • 學習邏輯學,就選這一本——劉文君《邏輯學教程》編前絮語
    不僅如此,我們從不同的渠道得到消息,許多大學意識到邏輯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著手調整教學計劃,開始在一些文科專業開設邏輯學的必修課了。既然要開課,當然要有合適的教材。在此,我要鄭重地推薦這本《邏輯學教程》。這本教材的第一作者,正是我讀大學時的邏輯學老師劉文君教授。
  • 這幾本邏輯學的書,讓你讀完變成聰明人
    表示自己對邏輯學感興趣,但是卻不知道該從哪方面入手,希望我能提供一份書單。那麼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我們普通人想入門邏輯學,該讀哪些書。01《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邏輯本身不生產知識,邏輯只是提供一套規則和方法,可以讓我們組織和運用知識。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邏輯學的演進
    邏輯學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進過程?邏輯應用的範圍是什麼?現代邏輯有著怎樣的前沿課題和發展方向?本版今天特組織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     邏輯學是關於論證分析與評價的學科,關注的是如何把好論證與差論證區別開來。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邏輯學是一門藝術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明治人對邏輯學的期待
    (圖片來源:全景網)【文化好東西】對邏輯學的期待與命名「論理學」(Logic邏輯學)首先出現在日本,中國古漢語裡雖有「論理」一詞,但它並不意味「論理學」。如《史記·李斯列傳》裡有 「諫說論理之臣間於側。」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西方邏輯學發展歷程  在整個西方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中,邏輯學不僅是科學的基礎,而且也是整個西方知識體系乃至整個文化的基礎。這個傳統從古希臘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邏輯學作為整個科學的基礎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  西方知識體系源於古希臘的「七藝」。
  • 邏輯學,正在清華「開花結果」
    在清華,提起邏輯學,大家肯定會想到一個 4 人的「經典授課團組」。他們有 4 位教師,個個是國際知名學者,他們一直活躍在國際知名大學講臺上,經驗豐富,課程精彩,深受同學們喜愛。他們為清華學子「量身定製」了 4 門邏輯學課程,課程全英文教學,由淺入深、以跨學科的視角呈現邏輯學的經典內容和最前沿的研究。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睞,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於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係?提出「應用假說」關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的關係,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 邏輯學對象的第三次轉變
    (思想形式),賦予邏輯學處理命題真值的任務,從而,糾正了邏輯學發展過程中的心理主義的傾向,在理論上成功確定了現代邏輯學的性質、地位和發展方向。縱觀邏輯史,派別林立,觀點紛呈,其爭論的軸心,當首推「邏輯學究竟研究什麼」,即邏輯學的對象問題。
  • 為什麼有些人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如果要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那麼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邏輯?什麼是邏輯學?「邏輯」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語詞等。而邏輯學則是一門思維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人們的思維形式及其規律。邏輯知識是根植於實際生活之中,是人類思維的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 關於「邏輯學」的精選書單推薦(高能預警:承諾的20%精華來了~)
    還是之前強調的二八原則,每個主題只推該領域我們認為堪稱經典的書籍(即20%需要讀透、悟透的書籍),一般不多於2~3套經典工具書;——受眾導向,入門為主。所推書籍基本為該領域的入門秘笈,即專業又不特別燒腦。適合大家用來刻意練習(即對應「訓練區」而非「舒適區」或「恐慌區」)。
  • 《簡單的邏輯學》:做更有邏輯的人,從避免生活中的邏輯謬誤開始
    讀過美國著名邏輯學家、哲學教授D.Q.麥克倫尼所著的《簡單的邏輯學》一書,就會明白,上面那句經典的粉絲辯解,正是最常見的一種邏輯謬誤——以淚掩過。其錯誤就在於,故意忽略或者低估實際問題(演技好壞),而是把焦點放在外圍問題或者無關問題(努力與否)上,通過這樣來直接影響人的情感,試圖贏得他們的同情。
  • 陳波談「邏輯學和理性精神」
    6月18日下午,國內邏輯學研究領域專家北大哲學系陳波教授在北京舉辦一場題為「邏輯學和理性精神」的讀者交流活動。他的邏輯學普及著作《邏輯學是什麼》《邏輯學十五講》《思維魔方》均是暢銷書,深受讀者喜愛。陳波:我講的題目叫「邏輯學和理性精神」。主要簡單講三個問題,什麼是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規律,邏輯學的作用。什麼是邏輯學呢?
  • 為什麼我們必須學點邏輯學?
    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邏輯的思考者需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闡述了引導邏輯思考的基礎事實。第三章,講邏輯學的語言——論證,「論證—邏輯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
  • 黑格爾邏輯學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想我還沒有資格在這裡這樣說,因為我所了解的僅僅是皮毛,但是在我的發現中,確實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描述黑格爾的邏輯學十分之恰當,我們現在來展開敘述下。黑格爾思想中「三」的重要性黑格爾思想大體分為三大部分:邏輯哲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
  • 弱電電工基礎技術手冊,新手從入門到精通利器!
    弱電電工基礎技術手冊,新手從入門到精通利器!大家熟悉的電工,一般都是從事高壓強電方面的工作,但是弱電電工的概念人們並不是很清楚,弱電電工是指從事建築物內部以及內部和外部間的信息交換與信息傳遞工程安裝維修工作的電工。如今,信息化發展越來越好,弱電電工在建築領域中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很多朋友都想要從事或者轉行做弱電,那麼如何進行更好地學習呢?
  • 數學論文、幻燈片、書籍編輯,如何快速入門LaTeX?
    作者只需要在模板中編輯內容,作為新手只需對LaTeX有個基礎入門即可,如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表格、插圖、公式編輯的需要或問題,再去查找相關的內容,比如買一本關於LaTeX的書,作為工具書使用。基於個人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模板。因為模板已經設計好格式框架,作者只需要專注於內容,而非花時間在調整框架上。在具體的寫作需求中,去了解熟悉LaTeX的命令、宏包、編譯。
  • 從生活中感悟邏輯學的真諦
    邏輯學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感性認識階段,二是理性認識階段。所謂感性認識,就是在實踐活動中,人們通過感官來認識對象的信息。其反映形式是感覺、知覺、表象。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它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直接性,即感官同認識對象發出的信息必須直接接觸,二是表面性,它僅僅是對事物的現象,各個片面和外部聯繫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