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邏輯學的入門工具書
適用人群:對邏輯學感興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
閱讀形式:雖然書很薄,但信息密度大,適合反覆閱讀;核心思想比較明確,書的結構也很有層次。
核心思想:正確的邏輯包含三方面內容,前提內容真實,論證結構有效,前提與結論具備足夠強的關聯性?
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既然是工具書的書評,我的主要工作是串聯書中內容,儘量帶著讀者去理清作者的思想,但無法代替對這本書的閱讀。
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學科。它是構造形式系統、表達知識、研發智能系統的必要工具。
邏輯的基本表達方式是論證,下面我按論證的三方面內容,以事物的真實性,邏輯的基本原理,邏輯的表達為線索依次說明。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
本書最後兩章闡述了偽邏輯的根源與常見表達,由於篇幅問題,我簡略提及,詳細了解的話還要看書中的內容。
一、對於前提條件的表述,必須是真實的
如果某個事物是我們可以親身體驗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親自投身其中,獲得第一手資料。如果沒有條件獲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就必須嚴格考察所獲間接資料的真實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礎上確認事物的真實性。
確認前提的真實性是邏輯論證的基礎,只有真實前提才能推出正確的結論。
前提條件一般是對事物的描述,也就是觀念。
觀念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正確觀念忠實地反映其對象的客觀秩序,與之相反,錯誤觀念則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表達。
觀念必須和語言緊密切合,人們才能暢順交流。語言要忠實表達出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從而使我們的溝通有堅實的事實基礎。
有效溝通的技巧:
1.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你的聽眾會領悟你沒有直接表達的意思。
2. 說完整的句子。
3. 不要將主觀看法當做客觀事實。
4. 避免使用雙重否定。
5. 根據對象選擇合適的語言。
6.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義的語言。
7. 避免閃避式語言。
8. 最有效的論證,其結論都是直言命題,清楚明確地告訴我們事物的真相是什麼。
針對第6條,可以採用定義術語的辦法來解決模糊和多義的表達。
邏輯上定義術語的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將要定義的術語放入最相近的類別當中;第二步,確定其與同類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邏輯定義的獨特價值在於它揭示了所定義事物的本質。
二、邏輯學原理
邏輯學的四個基本規律:
●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排中律: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間狀態。
● 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 矛盾律:在同一時刻,某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原因往往是一系列的,對原因的探索不能半途而廢。
三、邏輯的表達
邏輯推理的具體表現形式是論證。論證的成敗取決於其所包含的推理的好壞。
每個論證都由兩個不同類型的命題:一個「前提」和一個「結論」。最有效的論證總是試著得出最簡單明了的結論。
前提是論證的基礎,正確論證有賴於正確的前提。所以一個正確論證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前提的正確性。僅僅保證前提的正確對一個有效的論證來說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保證這個前提可以得出最終正確的結論。
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
如果一個命題為真,那麼這個說法適用於同一類別中所有特定的個體。反之則不然。
比較論證
兩事物進行比較時,關鍵並不是相似特徵的多少,起決定作用的是這些相似特徵的重要性。如果一個性質揭示了事物的本質,那麼它就是重要的,它揭示了事物本身的特性。
基於兩個事物擁有大量相同特性的事實,當其中一個事物具有其他某個特性時,很可能另一個事物也同時具有。
條件論證
條件論證的要點是大前提AB告訴我們如果A(無論它是什麼)成立,那麼B也必然成立。
為了保證條件論證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徹底理解大前提AB在告訴我們什麼。這是說A和B之間一定要有必然聯繫。
但現實生活中,存在必然聯繫的事物少之又少,我們的目標是儘可能嚴謹地建立我們的論證,保證結論出現的最大可能性。
三段論
論證結構:
每一個M都是P。
每一個S都是M。
所以,每一個S都是P。
每一行代表一個命題,第一個命題是大前提,第二個是小前提,第三個是結論。三個大寫字母,M、S、P,分別代表著三個命題中包含的事物——要表達的觀點。
三段論推理的根據是,首先確定某一部分是屬於整體的,然後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也是屬於整體的。
事實命題與價值命題
以價值命題為前提的論斷,永遠不能像以事實為前提的論斷那樣,有確定的評判標準,因為價值的評估永遠會受到挑戰。
評判價值命題穩定性的標準,是它與建立起它的客觀事物的關聯程度。
歸納論證
歸納推理的目的是對大量的事物作出可信的一般性結論,只能得出可能性結論。做法就是,以整體中的某一部分為樣本來做研究,以此來代表整體。
前提的標準:真實,有力
單個命題中包含的幾個主張必須都是真實的,不能僅僅是部分真實。
給予結論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關前提。
四、辨別偽邏輯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正確的邏輯思維認知,識別偽邏輯部分書中也有兩章的篇幅來講述,我這裡只是大致羅列一下。
偽邏輯產生的八大根源
1. 懷疑論
2. 逃避性不可知論
3. 玩世不恭與盲目樂觀
4. 眼界狹隘
5. 情緒的波動
6. 推理動機不單純
7. 爭吵
8. 真誠的局限性
偽邏輯的主要形式
錯誤推理通常以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的方式來戰勝正確推理。
1. 否定前件與肯定後件
正確表達:如果路易斯在跑步,那麼他在移動。
否定前件:路易斯沒有跑步。所以,他沒有移動。
肯定後件:如果路易斯在移動,那麼他在跑步。
兩種表達都是錯誤的。
2. 中項不周延
3. 偷換概念,竊取論題,虛假假設,稻草人謬誤
4. 以暴制暴,誤用傳統,民主謬誤
5. 對人不對事,壓制理性,濫用專家意見
6. 質的量化,出身論英雄,止於分析,簡化主義
7. 分類錯誤,混淆視聽,以笑飾非,以類掩過
8. 兩難陷阱,以先後論結果
9. 情感誤導,功利誤導
10. 避免結論,簡化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