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2020-12-06 哲學社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從而使得邏輯發揮它的基本作用,即可以行之有效地把正確的推理和錯誤的推論、好的論證和不好的論證,按這些標準和原則區分開來。

邏輯學家所關心的推理和論證遍布各個領域:科學、哲學、道德、倫理、法律、政治、商務、博弈、運動等等,凡是關於邏輯推理,關乎觀點論證的內容,邏輯學家都興致勃勃地去研究其背後的邏輯運行規律。邏輯學家並不在乎他們討論的具體事情,而是從他們討論的形式中,去檢驗和評論這種論證是否合乎邏輯。論證是推理的產品,如果前提是錯誤的,推理是不符合邏輯的,那麼必然不會得出結論為真。

邏輯學和正確的推理之間並沒有必然個關係,並不是說必須學了邏輯學才能做出正確的推理,正如並不是說只有學了生理學才能像運動員一樣優秀。了解人的生理機制跟實際的運動能力是兩回事,因此學了邏輯學並不能確保,憑此就可以進行正確的推理。相比較而言,一個學過邏輯的人,要比從未思考邏輯規律、推理原理的人,其推理方法要更科學一些,推論正確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學習邏輯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思維能力,一方面是訓練了分析論證和推理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認識到很多不同思維的誤區,從而較大概論的避免在自己思考問題的時候陷入這些誤區。推理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一種思維活動,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日常生活、它始終伴隨著信息的吸收,不斷的分析和判斷,每一個判斷都是一個具體的推理過程。

邏輯學把我們稱之為觀點、看法、意見的東西,叫做「命題」。每一個有根據的觀點,都是一個獨立的命題,當我們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時候,已經在大腦中完成了推理的過程。哲學是要反思一下這個過程,而邏輯學就是哲學反思的基本工具。邏輯學用真假命題,來論述推理的正確與否,一個在邏輯上不成立的推理,其得出的命題就是假命題。這裡面不包含對未知的推理論斷,以為它的真相還是未知的,關於揭露其究竟真相的命題,始終是無效的。比如「太陽系外還有其他文明」,目前人類科技的發展水平既不能證明其有,又不能證明其無,因此這個論斷是暫時無效的。

一個完整的命題,是由前提、推理和結論構成的。邏輯學通過檢驗推論過程的出發點和結果,來判斷三者之間的關係,來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一個結論的正誤。對於任何結論,都有一個相應的推理過程,一個命題從其他命題推出,後者給前者之為真提供支持和依據。若前提中的命題是假命題,即使推理過程是符合邏輯的,其結論得出的命題也必然不會成為真命題。

邏輯學中的命題是抽象的,而具體的命題往往都是複合結構的,即現實中每個觀點都是有很多相關觀點作為支撐的。當討論比較複雜的命題時候,往往需要藉助一些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和圖示法。前者是將命題討論內容按照邏輯順序整理成出一二三條來,後者是將推理過程和信息採用圖畫的方法進行表示。解析法比較詳盡,圖示法比較直觀,兩種方法也可以組合起來使用。

按論證的根本特徵來區分,主要是兩個大種類,一是演繹論證,二是歸納論證。在演繹論證中,任何一個演繹論證都斷言其前提是決定性地支持結論,每一個演繹論證都要求其前提為其結果的真做擔保,前提是真,其結論必然是真,這是一個有效的演繹論證。不能擔保,則為無效。演繹邏輯的主要任務是用來區分演繹論證是否有效。在歸納論證中,並不要求它的前提必然地支持結論,縱然前提是真的。歸納論證討論的是前提與論證的或然性,這正是由於必然性的缺失導致的,因此有效和無效的標準並不適用於歸納論證,歸納邏輯的任務是區分較好和較差、較強和較弱等等。

如果一個演繹邏輯是有效的,就沒有必要增加前提來論證它的有效性,因此演繹邏輯不能越來越好,或是越來越差。相反歸納邏輯即使當結論被認為具有很高可能性的情況下,由於前提的或然性,新的信息和材料的增加,可能導致強化、或者是弱化原來的論證。演繹邏輯推論出結論個必然性,是不以其他事物的情況為轉移的。歸納邏輯推論出結論體現的是程度問題,隨著信息的增加程度會發生變化。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辯證法的靈魂

淺析「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別

淺談「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的異同

相關焦點

  • 邏輯學的演進
    邏輯學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進過程?邏輯應用的範圍是什麼?現代邏輯有著怎樣的前沿課題和發展方向?本版今天特組織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     邏輯學是關於論證分析與評價的學科,關注的是如何把好論證與差論證區別開來。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邏輯學是一門藝術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6世紀,義大利威維爾僧院院長克修都若斯著有《學術通論》一書,正式使用「七藝」這一名稱。作為基督教教育的課程,「七藝」至此定型。1534年,耶穌會在巴黎創立。自耶穌會成立之初起就把傳教、教育作為其重要使命,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七藝」。從1580年起,經過眾多改進,於1599年最終成型的《教育計劃》是耶穌會的綱領性文件,也成為其後教育體系的構架。這個體系是西方知識體系在中國傳播的基本依據。
  • 學習邏輯學,就選這一本——劉文君《邏輯學教程》編前絮語
    1974 年《大英百科全書》目錄卷的科學分類欄目中,邏輯學位居各門自然科學之首;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制的學科分類,也把邏輯學列在七大基礎學科的第二位,僅次於數學。當然這裡指的是整個邏輯學科,並不是每個人都要把邏輯學的研究當作自己的專業;但是學習、掌握普通邏輯的知識,懂得邏輯知識的日常應用,無疑是每一個現代人提升其文明素養的基本要求。
  • 為什麼有些人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如果要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那麼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邏輯?什麼是邏輯學?「邏輯」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語詞等。而邏輯學則是一門思維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人們的思維形式及其規律。邏輯知識是根植於實際生活之中,是人類思維的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 邏輯學,正在清華「開花結果」
    與清華大學哲學系黃裕生、蔣運鵬、唐浩等教授以多種形式開展邏輯學與哲學的合作。Q可否介紹一下您開設的課程內容和創新性嘗試?司馬亭:我與劉奮榮教授合作,一起開設「邏輯、語言與哲學」的課程,這是一階邏輯的導論性課程。我們講授命題邏輯和謂詞邏輯,分析有效論證的基本語義和語法徑路,讓學生們淺嘗經典邏輯的一些擴展與以往的一階邏輯不同。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睞,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於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係?提出「應用假說」關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的關係,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 邏輯學對象的第三次轉變
    (思想形式),賦予邏輯學處理命題真值的任務,從而,糾正了邏輯學發展過程中的心理主義的傾向,在理論上成功確定了現代邏輯學的性質、地位和發展方向。 關鍵詞:第三次轉變,思想,命題,真值,載體,心理主義 一 馬克思說:「形式邏輯本身從亞里斯多德直到今天,依然是一個激烈論爭的場所。」縱觀邏輯史,派別林立,觀點紛呈,其爭論的軸心,當首推「邏輯學究竟研究什麼」,即邏輯學的對象問題。
  • 明治人對邏輯學的期待
    (圖片來源:全景網)【文化好東西】對邏輯學的期待與命名「論理學」(Logic邏輯學)首先出現在日本,中國古漢語裡雖有「論理」一詞,但它並不意味「論理學」。如《史記·李斯列傳》裡有 「諫說論理之臣間於側。」
  • 邏輯學入門工具書
    定位:邏輯學的入門工具書適用人群:對邏輯學感興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閱讀形式:雖然書很薄,但信息密度大,適合反覆閱讀;核心思想比較明確,書的結構也很有層次。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既然是工具書的書評,我的主要工作是串聯書中內容,儘量帶著讀者去理清作者的思想,但無法代替對這本書的閱讀。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學科。它是構造形式系統、表達知識、研發智能系統的必要工具。
  • 教育部答覆全民普及邏輯知識建議:將加強邏輯學相關專業建設
    近年來,教育部、中國科協採取一系列舉措,加強邏輯知識教育,推動提升全民邏輯知識素養。1.加強相關課程與教材建設。一是持續加強高校邏輯知識教育相關課程建設。依託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支持清華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的「邏輯學概論」「邏輯學導論」等課程列入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並面向社會開放。二是加強中小學教材邏輯知識內容建設。
  • 陳波談「邏輯學和理性精神」
    6月18日下午,國內邏輯學研究領域專家北大哲學系陳波教授在北京舉辦一場題為「邏輯學和理性精神」的讀者交流活動。他的邏輯學普及著作《邏輯學是什麼》《邏輯學十五講》《思維魔方》均是暢銷書,深受讀者喜愛。陳波:我講的題目叫「邏輯學和理性精神」。主要簡單講三個問題,什麼是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規律,邏輯學的作用。什麼是邏輯學呢?
  • 為什麼我們必須學點邏輯學?
    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邏輯的思考者需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闡述了引導邏輯思考的基礎事實。第三章,講邏輯學的語言——論證,「論證—邏輯思考」的外在表現形式。
  • 黑格爾邏輯學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那麼可以這樣來形容,邏輯學構成了黑格爾哲學的總綱和劇本,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則是對整個劇本的實施和彩排,也有學者稱之為「實用邏輯學」,由此可見邏輯學是黑格爾哲學的實質和核心。黑夜白天,陰陽抱合我們現在再來細說下黑格爾的邏輯學,重點來說下其中的「一」、「二」、「三」是什麼意思,而且我為何說他的邏輯學中有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味。
  • 這幾本邏輯學的書,讓你讀完變成聰明人
    這本書是一系列美國著名科普書中的一本,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了什麼邏輯,以及邏輯的幾種形式。作為入門級邏輯學書籍,非常適合我們普通人去讀。02《隱性邏輯》什麼是歸因謬論?為什麼手裡拿著錘子,就看什麼都像釘子?為什麼我們總喜歡找別人的問題?
  • 2019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生活中的邏輯學
    2019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生活中的邏輯學由華圖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網整理髮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其實邏輯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都和邏輯打交道,比如走路、吃飯、買東西、看電視……下面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網就和大家聊聊生活中的邏輯學,希望大家能在例子中體會邏輯學的真諦。   【案例一】有關矛盾律   觀世音問:「悟空,你看到了什麼?」
  • 框架法學習示例:如何從邏輯學之中設計出一個簡單的框架!
    面對一本書要如何學習呢?個人採取框架法來學習,並以如何學習邏輯學,作了一個完整的示例,這個示例呢,其實涉及到個人的另一個專欄:從0到1設計一個簡單的邏輯框架!學習邏輯學,最後輸出什麼呢,輸出一個框架,這個框架長成啥樣子呢,看下圖:從0到設計一個簡單的框架,只是使用「建構符合認知機制的學習方法論」中的一部分方法,那就是框架法!設計一個框架來組織邏輯學所涉及的各個概念!
  • 從生活中感悟邏輯學的真諦
    我心存疑惑,便追加一問:「這衣服不會很容易穿舊吧?」結果她答道:「怎麼會呢,這衣服可掛了三年了,還是跟新的一樣!」掛了三年的衣服,還是最新款嗎?這個例子就像我們學過的「矛與盾」的故事一樣,由此我們發現,可以用矛盾來試探真假,用邏輯的知識來戳穿謊言,這又何嘗不是邏輯帶來的生活的智慧呢?就連日常最基礎的交流,都是建立在邏輯上的。
  • 從邏輯學看公文寫作
    通常,說公文寫作的指導理論是邏輯學,一般是指形式邏輯學。  概念、判斷、推理是形式邏輯的三大基本要素。公文寫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三大基本要素,每一篇公文都需要嚴格遵循邏輯學的基本規律。   (一)形式邏輯指導我們正確運用概念。
  • 科學研究可能需要升級維度:從「邏輯學」到「動機學」
    科學研究可能已經到了需要升級維度、走向新的空間、推動認知視野新發展的時候了——從「邏輯學」到「動機學」總而言之,從慢病到健康,從錯誤到正確,從黑暗到光明,應該就是「基於邏輯學、指向真善美的動機學」的研究目標和發展方向,其中,「邏輯學」是基礎,「動機學」是升級與升華,即後者是前者的目標和方向,是在深度與廣度等多方面的升級與發展。期望通過這個研究思路與思維模式的新升級,能夠從徘徊的困境中走出來,走向新的光明,走向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