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可能需要升級維度:從「邏輯學」到「動機學」

2020-06-16 飢餓源於菌群

科學研究可能已經到了需要升級維度、走向新的空間、推動認知視野新發展的時候了

——從「邏輯學」到「動機學」


科學研究可能需要升級維度:從「邏輯學」到「動機學」

美好的自然界

在健康的世界裡,慢病就不會存在;因為只有健康,才能遠離慢病之痛苦,從而呈現出「真」的存在。

在正確的世界裡,錯誤就不會存在;因為只有正確,才能走出錯誤之泥潭,從而推動著「善」的存在。

在光明的世界裡,黑暗就不會存在;因為只有光明,才能驅除黑暗之恐懼,從而彰顯出「美」的存在。

總而言之,從慢病到健康,從錯誤到正確,從黑暗到光明,應該就是「基於邏輯學、指向真善美的動機學」的研究目標和發展方向,其中,「邏輯學」是基礎,「動機學」是升級與升華,即後者是前者的目標和方向,是在深度與廣度等多方面的升級與發展。

期望通過這個研究思路與思維模式的新升級,能夠從徘徊的困境中走出來,走向新的光明,走向新的黎明!

CZ @ 2020.06.15 21:35:36

相關焦點

  • 邏輯學的演進
    但亞氏之後,主流邏輯學家拋棄語用分析維度與實踐取向,大力推崇形式邏輯,符號邏輯使形式邏輯發展到極致。然而,17世紀歸納邏輯的提出以及20世紀後半葉非形式邏輯的興起,使語用維度又被重新拽回,開啟了邏輯學的實踐回歸。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1953年,愛因斯坦在給斯威策的信中指出:「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裡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復興時期)。」愛因斯坦所說的西方科學得以發展的基礎正是西方傳統邏輯的演繹與歸納。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邏輯學對象的第三次轉變
    期 原發期刊:《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 年第 04 期 第 26-30 頁 摘要:亞里斯多德促成了邏輯學對象由修辭術到論證形式的第一次轉變,近代邏輯學把研究對象轉變到心理的、認識的規律,現代邏輯學家弗雷格完成了邏輯學對象的第三次轉變,將邏輯學的研究對象確定為命題形式
  • 邏輯學,正在清華「開花結果」
    系列課程以「邏輯、語言與哲學」為基礎,延伸到不同的學科空間。4 位教授正在撰寫相應的邏輯學教材,他們在清華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將會體現在教材中。針對這些課程的內容、設置,我們近期採訪了幾位教授,分享他們在清華教課的經歷點滴: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基金委副主席。研究領域為哲學和語言學,長期從事自然語言形式語義學、維根斯坦哲學的研究。2006年第一次受王路教授邀請訪問清華。
  • 學習邏輯學,就選這一本——劉文君《邏輯學教程》編前絮語
    也許是因為得到了系統的邏輯思維訓練,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後經論文指導老師任定成教授推薦,在核心期刊《自然辯證法研究》上全文發表。雖然大學畢業後前三十年所從事的出版工作可能大大受益於求學期間所接受的邏輯教育,但是,關於邏輯重要性的真正認知,卻是我從六年前開始在高校擔任導師時才後知後覺的。
  • 語用邏輯的研究路徑及其發展方向
    迄今為止,語用邏輯學的兩條研究進路似乎一直在互不理解地獨立發展著,其核心問題即是如何處理語用問題。因此,語用邏輯的深度拓展需要融合兩條傳統研究進路,開闢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語用邏輯學是一個從語用維度來研究推理或論證的分析、評價甚至建構的邏輯學分支,以有別於從語義和語形維度來研究推理或論證的分析與評價的形式邏輯學,但語用邏輯學本質上屬於邏輯學與語言學的交叉研究領域。邏輯學的整個發展過程事實上經歷了語用開端、去語用化、準語用化和語用回歸四個階段,所涉及的核心問題是論證語用維度的處理問題。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這裡嘗試對一些可能的質疑進行回應。質疑一:為何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邏輯學的應用(或者說應用當中的邏輯學)?回答:邏輯學知識是普遍有效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則主要基於日常語境,並且批判性思維明確需要邏輯知識。因此,自然而然會形成「應用假說」。此外,很多批判性思維課程的設立,以培養邏輯思維素養為目的。
  • 為什麼有些人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邏輯學在生活中該如何運用?
    如果要說邏輯學是知識的知識,那麼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什麼是邏輯?什麼是邏輯學?「邏輯」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意指思想、理性、規律、語詞等。而邏輯學則是一門思維科學,它的研究對象是人們的思維形式及其規律。邏輯知識是根植於實際生活之中,是人類思維的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 陳波談「邏輯學和理性精神」
    邏輯學涉及到思想之間的過渡、變化和遷移,過渡、變化和遷移要遵循一定的次序、結構、程序、方法和規則。過渡和遷移常常以推理和論證的形式出現,邏輯學就是一門關於推理和論證的科學,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和論證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邏輯學是對於理性精神的培養和訓練。在遇到一個複雜問題時,邏輯學要求我們先精確確定問題之所在,把複雜的問題分解為多個相對簡單的問題。
  • 復旦成立全國首個科邏系:嘗試從專業研究到「哲學+」的轉變
    這些問題又會與科學研究、社會發展之間產生怎樣的互動?主辦方通過三場精心選擇的主題報告,揭開了神秘面紗之一角。概言之,Huw Price教授談到科學哲學與邏輯學對人工智慧前沿問題的關心,馮琦教授做出了「邏輯學作為科學基礎」這一令人激動的跨學科交叉嘗試,劉闖教授則展現了上述關涉實際的研究背後所需要的哲學基礎工作。
  • 明治人對邏輯學的期待
    西周在書中介紹了古希臘的七種學術:以往西洋之古,將學術分為七種科學 (SevenSciences),即Grammar(語法學)、Logic(致知學)、Rhetoric(文章學)、Arithmetics(算術)、Geometry(幾何學)、Astronomy(量學)、Music(音樂學)。這七種科學,成為人們發現真理的手段。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邏輯學是一門藝術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邏輯學入門工具書
    定位:邏輯學的入門工具書適用人群:對邏輯學感興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閱讀形式:雖然書很薄,但信息密度大,適合反覆閱讀;核心思想比較明確,書的結構也很有層次。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既然是工具書的書評,我的主要工作是串聯書中內容,儘量帶著讀者去理清作者的思想,但無法代替對這本書的閱讀。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學科。它是構造形式系統、表達知識、研發智能系統的必要工具。
  • 從生活中感悟邏輯學的真諦
    店員立即回答:「當然了,這些都是最近到的款式呢。」我心存疑惑,便追加一問:「這衣服不會很容易穿舊吧?」結果她答道:「怎麼會呢,這衣服可掛了三年了,還是跟新的一樣!」掛了三年的衣服,還是最新款嗎?這個例子就像我們學過的「矛與盾」的故事一樣,由此我們發現,可以用矛盾來試探真假,用邏輯的知識來戳穿謊言,這又何嘗不是邏輯帶來的生活的智慧呢?就連日常最基礎的交流,都是建立在邏輯上的。
  • 為何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歐洲,只因歐洲對這門學問有系統的研究
    而這門相當重要的學問就是邏輯學。可能很多人一看到邏輯學,首先想到的是邏輯推理,繼而想到的就會是偵探推理小說,然後腦子裡就會浮現出福爾摩斯、大偵探波羅甚至是名偵探柯南的身影。其實邏輯推理只是邏輯學非常狹義的一個應用分支而已。邏輯學真正的定義,其實是研究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的邏輯方法的科學,說白了就是讓人學會如何邏輯性的對事物進行思維、思考。
  • 教育部答覆全民普及邏輯知識建議:將加強邏輯學相關專業建設
    教育部在成文於10月23日的《答覆》中指出,加強邏輯知識教育,對於提升思維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推進我國基礎研究水平提升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教育部、中國科協採取一系列舉措,加強邏輯知識教育,推動提升全民邏輯知識素養。1.加強相關課程與教材建設。一是持續加強高校邏輯知識教育相關課程建設。
  • 這幾本邏輯學的書,讓你讀完變成聰明人
    就拿寫論文這件事來說吧,不管什麼學科的論文,大致上都包含一下幾個方面:這篇論文要研究什麼問題研究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研究這個問題所用到的方法和理論依據有哪些研究這個問題用到哪些樣本,對這些樣本做了什麼樣的處理研究過程是什麼得出什麼結論不管什麼學科的論文,都離不開這幾個方面。除了寫論文,當我們在寫其他文章的時候,邏輯同樣非常重要。
  • 黑格爾邏輯學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種三段式也正好反應了黑格爾的對立統一觀念(當然沒有馬克思的完善),從一個事物的自身到它的對立,最後兩者又統一為合題,比如「質、量、度」也是黑格爾在「存在論」裡得到的一個三段式,這些思想讓人發現「三」在黑格爾哲學中的思想,但是也無疑讓人感覺到道家的味道。邏輯學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覺醒到第五維度
    我們正在覺醒到一種新的意識。舊的痛苦模式正在出現,在我們的關係,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財務狀況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損失。我們過去的認同感和安全感正受到挑戰。強烈的情緒似乎是無緣無故地產生的。然而與此同時,充滿覺醒、喜悅和自由的激動人心的新體驗也在顯現。有時,我們感到愛從我們的心中放射出前所未有的。與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一體的。一些古老而嶄新的東西正在我們心中浮現:雄偉、大膽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