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成立全國首個科邏系:嘗試從專業研究到「哲學+」的轉變

2021-01-09 澎湃新聞

11月10日至11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召開了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成立大會暨科學哲學與邏輯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建系的契機、意義和願景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教授在開幕式上介紹道:「作為建院之初就已確定要建設的系,新的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是原哲學學院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力量強強聯合的產物,它的最大特點是:其一,與傳統的研究相比,專注科學哲學、邏輯學的前沿問題以及與其他各學科、特別是數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融合,形成教學、研究新範式;其二,將緊跟世界哲學發展趨勢,爭取出版國際學術刊物,實現從「Philosophy of」(對特定領域的哲學研究)到「Philosophy plus」(哲學+)的轉變。

孫向晨(本文照片均由於明志提供)

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先生到場致辭,並轉達許寧生校長的祝賀。他指出,全國首個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的成立,是復旦大學「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體現了學科整合、融合創新的學校整體發展方案,也契合世界範圍內哲學學科本身的發展趨勢。當前,國際上出現了基於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的大量跨學科研究領域,如科學認知、批判性思維、人工智慧等;開設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成為國際高校的潮流。他期望,順應這一大勢、新生的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能為推動哲學學院學術國際化建設、助力復旦大學國際學術交流、推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

陳志敏

來自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的科學哲學與邏輯學同仁作為嘉賓致辭。南京大學數學系丁德成教授回顧了邏輯學、哲學和數學在二十世紀初的共事:正是由於多學科對於可計算性這一概念的共同討論,才促進了圖靈機的提出,最終導向計算機的發明,對當代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劉曉力教授指出,當今世界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難題與挑戰。歷來關心自我、他者與宇宙命運的哲學,應當如馮友蘭先生所言「舊邦新命」,回應與思考時代命題,提出方案。復旦的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恰逢其時。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教授談到,聯合國早已發掘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的親緣關係,設立邏輯學、方法論與科學哲學分會。復旦建系之舉,創中國同類平臺之先,極為重要;同時,若思考中國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扮演的角色,科學是不可迴避的話題。

「邏輯與形上學教科書系列」和「當代哲學問題研讀指針叢書」

最後,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主任張志林教授介紹了建系的籌備工作與成果。上溯到直至1956年篳路藍縷之時,關心自然科學,強調科學與哲學、數學與哲學、邏輯與哲學之間的關係就是復旦哲學的傳統。2009年以來,科學哲學與邏輯系的籌建工作著力推進。在師資方面,近年來共引進5人,形成14人的教學研究力量,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一半以上的教師具備全英文授課能力。在教學方面,開設科哲、邏輯相關課程,設立本科哲學(科學哲學與邏輯學方向)專業和數理邏輯學程等培養計劃,申報通過邏輯學博士點。學術活動方面,舉辦分析哲學讀書會等各類活動170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5次、全國學術會議17次,編輯出版2套叢書:「邏輯與形上學教科書系列」和「當代哲學問題研讀指針叢書」。寄語未來,他希望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能夠兼顧分析歐陸,統攝理論實踐,繼續落實哲學學院「哲學+」理念、適應跨學科研究趨勢、建設具有國際視野又不失中國特色的一流科學哲學與邏輯學學科。

人工智慧,科學基礎與研究綱領

在開幕式中,諸位致辭者已從各自角度描摹了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的整體框架。但是,未來她究竟要關注哪些具體問題?這些問題又會與科學研究、社會發展之間產生怎樣的互動?主辦方通過三場精心選擇的主題報告,揭開了神秘面紗之一角。概言之,Huw Price教授談到科學哲學與邏輯學對人工智慧前沿問題的關心,馮琦教授做出了「邏輯學作為科學基礎」這一令人激動的跨學科交叉嘗試,劉闖教授則展現了上述關涉實際的研究背後所需要的哲學基礎工作。

構建有益的AI:探索人工智慧的社會影響

普萊斯

劍橋大學羅素講座教授, Leverhulme 未來智能中心(CFI)主任普萊斯(Huw Price)先生談到科學哲學與邏輯學對人工智慧前沿問題的關心。他從對人的觀察開始,論及與智能一道,社會性是當今文明成就的兩個最重要原因,人類生存在社會網絡之中,在其中培育了自我同一性,並歸屬於這樣或那樣的共同體。在哲學這個小但卻歷史悠久的共同體中,劍橋大學教授伯特蘭·羅素是其中優秀的一位。除了他眾所周知的在邏輯學、數學和文學上的成就,羅素也關心人類的未來命運,並致力於消除可能的導致人類滅絕的威脅,如核戰爭等。此種問題意識相當程度上影響到之後的劍橋思想共同體,並擴展到整個學術圈。近期,來自英美多所高校的學者宣告成立CFI,以專注於對未來AI影響的研究。對於AI威脅人類的可能,在上世紀60年代《太空漫遊2001》等電影藝術作品中就已經流露出擔憂的情緒(飛船電腦殺死冬眠中的航天員),但是相關學術性的思考與研究卻遠未成熟。

普萊斯指出,目前相關研究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其一,問題域非常廣泛,但是關注的人較少;其二,AI的短期和長期影響都需要注意,不可偏廢;其三,公眾參與仍然不足;其四,研究需要高度跨學科、跨領域的視角,尤其需要技術一線人員和政策制定者的參與。他認為,面對困難最好的解決方案,便是從當下開始。為此,今年他們提出了五個主要話題,涉及智能分類、社會信任、公正、未來責任、與對AI的哲學倫理討論,並在東京、日內瓦等地舉辦了多場研討會。他希望對於AI的思考,能夠吸引更多包括中國學者、公眾在內的國際參與,最終真正將人類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表徵科學真理的集合論:邏輯學成果為科學奠基的嘗試

馮琦

科學哲學和邏輯學這兩個初看「相去甚遠」的學科,為何可以聯合建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馮琦教授的講座提供了一種利用集合論(邏輯學的研究子領域)探討科學基礎的方案,給出了回應。

馮琦首先簡要介紹了集合論的歷史,以及利用集合論紮實地建立數學的基礎這一構思的豐富成果。自康託爾提出雛形、羅素悖論後策梅羅等人建立ZFC公理系統以來,一切變得簡單:通過數條一般邏輯公理和集合論公理,僅僅運用簡單的二元謂詞符號∈,就能表現出數學中各分支領域的語法、語義結構:首先處理語法,將任何一個數學領域術語中的常量編碼成集合宇宙的元素,然後運用結構的遞歸定義一步步將整個數學結構「翻譯」到集合論結構中。然後處理語義,採用塔斯基的方案遞歸定義該集合論結構的滿足、語義蘊涵等概念。在這樣嚴格的形式化方法處理下,原來複雜無比的數學真理這一概念,可以被轉換為在集合論中對於相等、屬於關係、存在性的能行的檢測,如同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模式。

他進一步認為,這樣的經驗也可以被複製推廣到對科學真理的形式化中。仿照對數學真理的奠基,表徵科學真理的過程中有三個關鍵步驟:其一,澄清科學真理的元理論假設,包括科學探索活動的自身特點(如具有特定研究視域、明確的目的性)、科學共同體的基本共識等;其二,如同對於數學證明過程的形式化一樣(編者註:利用素數唯一分解定理對證明過程做哥德爾編碼),對於做實驗的過程進行形式化,如對於時間、質量測量等實驗報告組成部分的處理,表現出真理不會因為時間而變、先有存在再有度量等特徵;其三,根據科學哲學,科學的求真或許永不能達到最終的真理,而僅僅是一個逼近的過程,應予以表現。

智能與湧現: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的具體研究方向展望

劉闖

著名華人科學哲學學者、原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終身教授、現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劉闖教授闡述了共同討論後系裡教師對未來七個主要研究問題域和進路的思考。

智能乃第一個問題域。欲要理解智能,我們需要一個歷史悠久的概念:因果性。雖然早在1912年,羅素便認為它如同君主制般早已過時,但是1921年基因學家Sewell Wright的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方法又將之「復活」。如今,關於因果性的結構性理論、或稱貝葉斯因果之網,在各門科學中都有比較充分的討論。劉闖介紹,將基於數據的推理和因果關係的推理(正式地說,從概率推理得到因果關係)統合起來,是本系第一項研究方向。

劉闖為心靈這一哲學上爭論不休的概念下了定義:具備用於信息(被定義為狀態或事件間的概率依賴)處理的因果網絡的大腦。在這樣的視閾中,諸如表徵、知識等,都是信息所導致的狀態或者信念。人類的智能,是此種定義下心靈的產物:處理各種有關因果關係和概率的事實,並從中做出預測。在這樣的整體認識之下,將在三個研究方向上推進,來進一步探索智能:第一,Dretske對於自然化的(編者註:一種哲學觀點。極為粗略地說,它認為可以採用類物理學或其他科學的方法研究、描述其他在傳統討論中被認為是非物理/非科學的東西。)心靈的構想,可以被Pearl關於因果性的結構理論中提出的模型所細化。第二,採用共因原則(Principle of the common cause)等方法,理解大腦的預測能力。第三,在關於智能的自然化模型的基礎上,建立真正自然化的知識論。

湧現(Emergence)乃第二個問題域。這一部分關心智能何來,核心主張是:智能很可能是自然出現的現象(intelligence as emergent phenomena)。劉闖談到,為了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亦有三個方面的「分步走」規劃:其一,從物理系統到化學系統。在理解某區域粒子或激發態的基礎上,這一方向的關鍵,是要理解隨機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形成長距有序性的,如三態變化和化學元素的產生。其二,從化學系統到生物系統。過程相似,只不過結果是生物系統。其三,研究大腦細胞的集群和智能湧現的聯繫。整個問題域的研究方法都是牛頓式的 ,從最基礎的物理概念拾階而上。

11日上午,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黨委書記袁新主持了閉幕式,劉闖教授與張志林教授分別用中英文宣讀了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的《倡議書》,提出了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未來發展的方向:希望發揮中國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的優秀傳統,加強兩個學科的融合,推進中國學界在科學哲學與邏輯學領域的研究,凝練新的研究方向;加強與科學界的合作,改革PSL領域的傳統教學,開闢「哲學+物理」等跨學科的專業;儘快成立東亞科學哲學學會,出版國際刊物

Philosophy plus Sciences

;與會學者對於這個新成立學系的發展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成立
    11月10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成立大會舉行。同日,科學哲學和邏輯學國際研討會開幕,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出席會議並致辭。  科學哲學和邏輯學早已成為各國知名大學十分重視的學科領域。
  • 哲學指導造晶片?中科院成立哲學研究所,網友們議論紛紛
    從常見的計算機處理器晶片,手機處理晶片,到工業上的FPGA,DSP,ARM等晶片 可以說沒有新品,就沒有現代電子科技,任何一個電子設備都需要晶片才能製造,沒有晶片,電子設備將失去大腦。「兩電一郵」,但是這三個大學主要是應用層面。
  • 2021復旦大學外國哲學專業考博招生目錄
    3.本院實行申請-考核制,選拔方案見《復旦大學各院系2021年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制選拔辦法》。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01(全日制)外國哲學史 劉放桐張汝倫莫偉民佘碧平孫向晨林暉丁耘鄧安慶02(全日制)現代外國哲學 劉放桐張汝倫莫偉民佘碧平孫向晨汪行福徐英瑾
  • 全國首個!浙大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啦~要知道,在此之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對於這一可以說是「全國首個」的新興學院,你是不是充滿了好奇——它包含哪些本科專業?它的成立有著怎樣的契機?未來又將如何快速發展?更多精彩內容,一起繼續往下看!
  • 全國首個猛禽等野生鳥類專業救助機構在旅順成立
    同時,全國首個以保護猛禽等野生鳥類為對象的專業救助機構――老鐵山猛禽救助中心宣布正式成立,不僅重傷鳥類無處救治的難題,同時可就近治療遷徙期受傷鳥類,使之及時治癒回歸藍天。遼南地區受傷鳥類,也可就近在老鐵山猛禽救助中心得到治療恢復。  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西部,是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有307種,數千萬隻候鳥途徑此地遷徙。
  • 「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
    10月28-29日,「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成立大會召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和自動化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以及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五十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 全國首個!浙大剛成立了一個很酷很酷的學院
    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啦~要知道,在此之前「腦科學」本科專業在國內尚屬空白。對於這一可以說是「全國首個」的新興學院,你是不是充滿了好奇?它包含哪些本科專業?它的成立有著怎樣的契機?未來又將如何快速發展?……更多精彩內容,一起繼續往下看!12月2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校黨委書記任少波出席會議並講話。
  • 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在中國大陸設首個卓越中心,落戶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國際卓越中心今天上午正是成立,這也是IRDR在中國大陸的首個卓越中心。 多視角創新治理 在中國大陸首設卓越中心 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是由國際科學理事會(ISC)和聯合國減災署(UNDRR)共同建立的一項國際綜合研究計劃。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2019考研:2018考研初試已經結束,2019考研的同學們也開始起了前期準備工作,中公考研小編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考研經驗,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更多2018考研複習資料,歡迎訪問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全國首個!陝西省柔性電子學會成立
    陝西省柔性電子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會議在西安召開。西部網訊(記者 李卓然)今天(11月16日)下午,陝西省柔性電子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會議在西安召開,標誌著全國首個以柔性電子為主題的學會正式成立。未來,陝西省柔性電子學會將為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群體建立合作交流的平臺,致力匯聚領域創新資源,為柔性電子學科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指導,推動陝西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發展。
  • 全國首個冰盤協會成立
    為了在哈爾濱乃至全國推廣冰盤運動,同時更好地備戰冰盤中國杯,7月30日,哈爾濱市冰盤協會成立,填補了全國冰盤項目發展的空白。作為國內首個冰盤協會,哈爾濱市冰盤協會將致力於為廣大冰盤愛好者搭建廣闊的發展、交流平臺;同時也為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該項目奠定良好基礎。協會成立後將定期舉辦教練員培訓班、裁判員培訓班,並組織中國首支冰盤隊,備戰10月15日在哈爾濱舉辦的冰盤中國杯。
  • 全國首個 「腦科學」本科專業在浙江大學設立
    腦科學研究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戰略重點。2019年12月27日,浙江大學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院長由神經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擔任,這是全國首個腦科學和腦醫學領域教學、科研、臨床有機結合的新興學科,初期規劃擬設神經科學和神經精神醫學兩個本科方向。
  • 中國大陸首個!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卓越中心啟動
    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是IRDR在中國大陸設立的首個卓越中心,也是IRDR國際卓越中心體系下唯一的跨氣候變化應對、大氣環境災害風險響應、公共衛生治理等諸多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跨)專業中心。  依託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全球建立大(跨)專業卓越中心體系是IRDR推動災害風險綜合研究的集成創新、知識輻射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科技支撐與實踐的重要舉措。
  • 哲學專業怎麼樣?什麼類型的人適合讀?
    哲學學科的本科專業在哲學學科本科專業裡,由於哲學專業開設的院校比較多,老紀就以哲學專業為例,向大家簡單介紹哲學專業。通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精英教育與公民教育的結合,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社會發展需要,視野開闊、基礎紮實、一專多能、面向未來,能從事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學和學術研究、國家行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的思想政治事務等具體工作的高素質優秀人才。從培養目標上來看,哲學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更偏向於思想政治事務相關的崗位。
  • 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各位專家相聚太原共同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共同探討當代西方哲學的趨勢,必將把我國西方哲學研究推向更高的層次,也必將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四十年前,沐浴著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的春風,全國現代外國哲學討論會在太原召開,全國現代外國哲學研究會在太原成立。
  • 全國首個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成立—新聞—科學網
    12月27日,浙江大學宣布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系)成立。
  • 復旦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19年聯合招生博士研究生專業目錄
    有志報考博士的學生,即日起至2019年1月7日登錄復旦大學網站報名,以「申請-考核」方式報考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專業,根據國家和復旦大學有關招生政策,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與復旦大學擇優錄取。目前,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目前,復旦大學有直屬院(系)32個,附屬醫院16家(其中3家籌建)。學校設有本科專業74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5個。
  • 哲學門類學科綜述——走馬觀花看專業之二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大學本科專業分設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13個學科門類,其中軍事學學科門類(代碼11),我們不整理其資料,有志於報考的家長和考生可自行查詢。
  • 作為世界知名,國內頂尖名校的復旦大學,哪些專業的最好就業?
    要說熱門專業,復旦大學的新聞學、經濟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管理科學、哲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軟體工程、化學、漢語言文學都是非常不錯的。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復旦大學的數學獲評A+;新聞學、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工商管理、臨床醫學、工商管理獲評A;應用經濟學獲評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