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在中國大陸設首個卓越中心,落戶復旦大學

2021-01-19 騰訊網

城市氣候變化的四色預警,對於上海居民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但是「當我在聯合國與同行交流時,卻發現這為國際治理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國際卓越中心主任湯緒教授12日上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上海在極端天氣氣候與公共健康方面的城市治理方面已有國際上領先的探索,通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協同創新,將有望進一步升級,為中國在國際治理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提供支撐。

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國際卓越中心今天上午正是成立,這也是IRDR在中國大陸的首個卓越中心。

多視角創新治理 在中國大陸首設卓越中心

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IRDR)是由國際科學理事會(ISC)和聯合國減災署(UNDRR)共同建立的一項國際綜合研究計劃。2020年10月26日,IRDR科學委員會審議通過了復旦大學「極端天氣氣候與人體健康風險互聯和治理國際卓越中心」(簡稱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的建設方案。

依託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全球建立大(跨)專業卓越中心體系是IRDR推動災害風險綜合研究的集成創新、知識輻射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科技支撐與實踐的重要舉措。

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是IRDR在中國大陸設立的首個卓越中心,也是IRDR國際卓越中心體系下唯一的跨氣候變化應對、大氣環境災害風險響應、公共衛生治理等諸多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跨)專業中心。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系主任、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人禾出任中心主任,復旦發展研究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聯合國特別機構世界氣象組織天氣與減災司前司長湯緒為執行主任。

為提升城市韌性提供支持,把科研教學能力轉化為應用於國際治理實踐的實際能力

國際上超大型城市所面臨的風險往往不是單一風險,而是包括氣候、公共衛生、城市管理突發事件等在內的疊加風險。湯緒說,這些疊加風險往往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給城市管理帶來巨大的危險。

在論壇上,上海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忠偉也說,對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風險防控極其關鍵,因為我們的人員、設施的密度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城市的複雜性和脆弱性也會增加。

這樣的超大型城市需要建立韌性城市,所謂韌性城市包括功能韌性,即極端情況下,生產是否能維持正常 ,市民是否能有效應對,同時政府是否有足夠的韌性來面對風險。而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則為提升城市韌性,增強城市的治理能力提供了支持,未來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系統解決這些問題。

打破學科交叉,為大型城市治理提供智庫支持和人才儲備

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由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牽頭,公共衛生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大數據學院、發展研究院等院系參與聯合共建的國際創新合作平臺。

未來該中心還將加強與國內外研究機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國際研究計劃的深入合作,聚焦集成創新平臺和國際合作網絡建設,把科研教學能力及其成果轉化為應用於國際治理實踐的實際能力,大力提升多災種大氣環境災害及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應對和治理領域的科技研究、專業支持、決策諮詢(公共治理)、最佳實踐、組織領導和技能培訓等六大能力與基礎設施水平。

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將整合全校資源,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建立集大氣科學、氣候變化、大氣與海洋環境、公共衛生、大數據、全球治理研究等為依託的大(跨)專業創新支柱平臺,充分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信息流分析等新手段新工具,重點開展氣候變化、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大氣環境汙染風險與公共健康治理,以及多災種風險互聯、群症識別與一體化健康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推動融合創新,強化認知與把握全球風險及其互聯群侯特徵的能力,積極引導復旦相關學科師生參與國家發展和全球治理實踐,進一步提升復旦大學的國際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院長馮建峰擔任風險互聯大數據分析與建模創新團隊負責人,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建民擔任大氣環境與健康風險預警與治理創新團隊負責人,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闞海東擔任全球變暖與健康風險預警與治理創新團隊負責人,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副系主任溫之平擔任極端天氣氣候與健康風險預警與治理創新團隊負責人。

今天上午,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IRDR科學委員會主席Riyanti Djalante,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王慶林,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張全,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在授牌和啟動儀式上致辭。

焦揚、張全、張忠偉及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IRDR國際辦公室(IPO)執行主任韓群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復旦大學IRDR國際卓越中心主任張人禾共同為中心揭牌。

作者:姜澎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中國大陸首個!復旦大學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國際卓越中心啟動
    復旦大學國際卓越中心是IRDR在中國大陸設立的首個卓越中心,也是IRDR國際卓越中心體系下唯一的跨氣候變化應對、大氣環境災害風險響應、公共衛生治理等諸多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跨)專業中心。  依託大學和科研機構,在全球建立大(跨)專業卓越中心體系是IRDR推動災害風險綜合研究的集成創新、知識輻射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科技支撐與實踐的重要舉措。
  • 科學網—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在中國大陸設立首個卓越中心
    國際災害風險綜合研究計劃在中國大陸設立首個卓越中心
  • 中國氣象局極端天氣氣候與水文地質災害研究中心落戶中國地質大學
    6月8日,「中國氣象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極端天氣氣候與水文地質災害研究中心」正式落戶中國地質大學。該研究中心依託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我校,將結合雙方優勢,通過探索大氣低層與地表淺層(關鍵帶)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實現大氣科學與水文地質學的學科交叉,促進科研和業務部門的融合,提升氣象行業服務國家防災減災的能力。研究中心將在極端天氣氣候-水文地質災害一體化監測、發生機理及預報預警與風險評估等三個方向,開展協同創新。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建成國際一流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2019考研:2018考研初試已經結束,2019考研的同學們也開始起了前期準備工作,中公考研小編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考研經驗,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更多2018考研複習資料,歡迎訪問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拿下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日前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珠峰計劃」首個前沿科學中心。「珠峰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是教育部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的精神而制定實施的有力舉措,重點建設在國際「領跑」的前沿學科。
  • 上海獲批的首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落戶復旦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正式落戶復旦大學,這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在科學中心啟動儀式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負責人同時透露,未來將不斷完善重大項目的立項機制,並重點加強兩大計劃,一是原創探索計劃,另一個是人才資助體系的升級計劃。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規模會擴大,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的強度會增加,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的定位會有所調整。
  • 復旦大學大氣學科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
    原計劃2020年6月舉辦第二屆「復旦大學大氣科學前沿問題國際研討會」因受疫情影響,本屆研討會將延期至2021年6月。2020年11月,將聯合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環境署、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共同舉辦以化學天氣分析與預報為主題的國際會議,這將是國際上第一個以「化學天氣」為主題的國際會議,目前正在積極籌辦中。科研合作和人員交流有利於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產出,也有利於高水平人才培養。
  • 剛剛「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出爐,復旦又落後了…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總後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0個、上海工程研究中心2個。此外,同濟大學建設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 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
    近日,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復旦大學化學系官網顯示,該項目資助周期5年,直接經費6000萬元,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 復旦大學獲批上海首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
  • 全球首個ICCA國際會議研究及培訓中心落戶成都
    全球首個ICCA國際會議研究及培訓中心成立籤約儀式。(成都市博覽局供圖)人民網成都12月17日電(記者宋豪新)今日,全球首個ICCA國際會議研究及培訓中心在成都正式成立。這是由成都市貿促會(市博覽局)聯合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成都大學、《會議》雜誌社共同成立的全球唯一一個ICCA國際會議研究及培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也是國內首個創新的政、校、會、媒深度融合國際合作模式。該中心的成立,將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會議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諮詢服務。
  • 上海首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在復旦大學啟動
    1月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啟動。這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揭牌之時,線上線下20多位院士共同見證。
  • 【文匯報】量子工程卓越中心落戶浦東
    9月11日,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支持中科大量子通信科研團隊在浦東發展,支持「上海中科大量子工程卓越中心」園區建設,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注入新的活力、導入新的資源。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出席籤約儀式。
  • 大陸首個超高層風阻尼器落戶上海 重150噸(圖)
    攝影Ryanjpyle  150噸「定風珠」站上395米  大陸首個超高層風阻尼器落戶「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晚報訊 風阻尼器今天上午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90層首次亮相,使之成為中國大陸地區首個使用此類裝置的超高層建築。
  • 國家海洋局一所落戶藍色矽谷 為26個國家設培訓交流
    「一所」兩遷落戶矽谷昨天上午,隨著奠基儀式的啟動,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有了「新家」,記者了解到,「一所」最早位於市南區的紅島路上,後搬至嶗山區仙霞嶺路,此次在即墨市鰲山衛街道辦事處「落戶」,已是第二次「搬家」。
  • 泰安:穩如泰山災害應急研究院成立 設地質、地震災害防治等4個中心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7日訊 昨天上午,泰安市穩如泰山災害應急研究院在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揭牌成立。成立災害應急研究院是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創新舉措,在山東省內尚數首家。設立四個研究中心 引起先進設備100多臺套這次成立的災害應急研究院共設地質災害防治、地震災害防治、水旱災害防治和森林火災防治四個研究中心,聘請四位國內知名、全省頂尖的領軍專家擔任總技術負責,有25名高級職稱以上的專家技術團隊作為中堅技術力量,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0名。
  • 漁翁得利,北京國家數學中心落戶首師大,清北、國科大慘遭淘汰
    2020年底,北京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落戶首都師範大學。這個結果估計驚呆了所有人。我先從頭說起。科技部搞了不少科研方面的中心,像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在全國幾個城市搞一個分中心。在數學方面,科技部也布置了一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2020年2月,科技部發布《科技部辦公廳關於支持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的函》,裡面說要建立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 285個項目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附名單)
    原標題:285個項目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附名單) 11月22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發布《關於下達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項目的通知》 ,《分子植物》《工程》等285個項目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分獲資助。
  • 膠東半島首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落戶青大附院
    1月9日,膠東半島首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正式落戶青大附院,聯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理科、康復科等多個科室,減輕了患者就醫環節,大大增強了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此同時,舉辦了中國醫師協會帕金森病中心建設項目暨第十屆山東省帕金森病半島論壇。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洋災害綜合風險等級圖
    &nbsp&nbsp&nbsp&nbsp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 謝東櫻) 我國是世界上受海洋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具有災害種類多、分布廣、頻率高、損失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