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穩如泰山災害應急研究院成立 設地質、地震災害防治等4個中心

2021-01-15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7日訊 昨天上午,泰安市穩如泰山災害應急研究院在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揭牌成立。成立災害應急研究院是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創新舉措,在山東省內尚數首家。

設立四個研究中心 引起先進設備100多臺套

這次成立的災害應急研究院共設地質災害防治、地震災害防治、水旱災害防治和森林火災防治四個研究中心,聘請四位國內知名、全省頂尖的領軍專家擔任總技術負責,有25名高級職稱以上的專家技術團隊作為中堅技術力量,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0名。配置了美國進口雪姆T130XD車載鑽機和825VH型移動式壓風機,加拿大進口V8多功能電法儀、Protem瞬變電磁儀、ZML160隧道救援鑽機、LWD無線測斜定向儀、大疆M300旋翼無人機、ZT-3V複合翼無人機、華測LT700H、無人救援艇等各類先進設備100多臺套。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在近年來的業務開展過程中,以服務地方建設和社會發展為切入點,在多地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點調查、採煤塌陷地治理、隧道應急救援、煤礦瓦斯治理、抗旱打井、城市內澇搶疏作業等工作,業務經驗豐富,技術實力雄厚。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作為泰安市駐地單位,將以此次成立應急災害研究院為契機,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設備、資料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創新理念,主動作為,為泰安市自然災害防治和救援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為建設美麗泰安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成立災害應急研究院對泰安市在加強自然災害綜合應對、履行應急管理綜合職能、提升自然災害綜合防治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災害應急研究院建成運行後,會在開展自然災害勘查、治理、救援等業務領域方面爭創「三個一流」(裝備一流、機動性一流、專業技術一流),著力打造「穩如泰山」應急管理品牌,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技術隊伍,積極為全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駕護航。

下一步,災害應急研究院將立足泰安及山東省內自然災害情況實際,優化整合各類人才與技術資源,充分發掘和利用現有科研基礎、科技支撐平臺和人才隊伍等資源優勢,重點開展自然災害規律研究及科普活動;自然災害防治、應急救援科研交流;地方性法規、規範性文件和技術標準制定;自然災害隱患識別、監測預警、綜合風險普查、評估、防治;搶險救援、應急處置、綜合治理、調查評估等自然災害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究和服務。

山東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處室負責同志,泰安市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泰安市應急管理局相關業務負責同志,省煤田地質局相關處室負責同志,泰安市各縣(市、區)應急管理局負責同志,災害應急研究院特聘專家,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職工代表,泰安市穩如泰山災害應急研究院技術人員共100餘人參加活動。

閃電新聞記者 郎坤 通訊員 王貴新 報導

相關焦點

  • 市生態海洋中心圓滿完成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為配合市應急局做好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按照市資規局工作部署,市生態海洋中心會同市測繪遙感技術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大隊等單位,從10月14日至12月2日,派出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小組,先後參與了劇本臺詞編寫、場地選取、視頻錄製、現場演練等工作。
  • 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二、我省地質災害防治舉措與成效為了有效防範地質災害,我省提出了「以調查評價為先導、以預案建設為基礎、以監測預警為關鍵、以工程防治為主體、以應急管理為支撐。」的地質災害防治理念和思路。2012年印發了《四川省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首次明確地質災害防治的部門職責分工。2014年成立了「省、市、縣」三級地質災害應急指揮機構,構築地災防治統一戰線。2016年參與部門進一步擴展至25個,並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地質災害防治各部門職責。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4個...
    >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新修訂的《廣東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廣東省地震應急預案》《廣東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廣東省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等4個專項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 組織體系  2.1 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  發生重大及以上地質災害後,在省應急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成立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省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指導、協調、監督全省開展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統一領導和指揮全省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
  • 專刊徵稿:重大地震災害與減災
    地震災害不僅會造成生命和財產的直接損失,而且能引起一系列次生自然災害及社會災害。中國是地震多發地區,中國大陸及其鄰近地區發育著眾多具有發生破壞性地震能力的不同類型活動構造,面臨著極高的地震災害風險。對重大地震災害案例進行詳細科學的研究,可以為地震災害預測與防治積累寶貴的經驗。
  • 2019年第二批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甲級資質審批公告
    2019年第28號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0號)、《
  • 嶽西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嶽西縣包家鄉人民政府-嶽西...
    、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組織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險災情核查、監測與趨勢預測,為現場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指導;及時向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險災情及發布應急防治與救災工作動態信息;組織開展預案演練、培訓及地質災害知識的宣傳普及等。
  • 溫泉鎮2020年地質災害防災方案-應急預案-嶽西縣溫泉鎮人民政府...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安徽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安慶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結合1:5萬地質災害調查成果與去年汛後地質災害調查實際情況,針對我鎮地質環境基本特徵、地質災害隱患點現狀及發展趨勢,按分級分部門管理原則制定本方案。
  •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昆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七)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分級1.地質災害災情分為4個等級:特大型: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大型: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中型:因災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小型: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 市應急局組織召開《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
    近期,市應急局組織召開地震地質災害項目編制工作驗收會,驗收通過了《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救援技術規範》項目。市應急管理局防汛處、安科院,項目實施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驗收會議。會上,市應急局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關於項目編制背景、編制思路、主要內容、實施情況、完成成果等情況的匯報,審閱了相關的成果報告,一致認為達到了項目預期目標,同意通過驗收,並對《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徵求意見稿)、《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救援技術規範》(報審稿)中主要內容提出了修改建議。
  • 溫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
    年平均氣溫17.3-19.4 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在1113-2494 毫米之間。2 2.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溫州市下轄鹿城、龍灣、甌海、洞頭四區,瑞安、樂清二市(縣級)及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五縣,全市設鎮93 個,街道辦事處66 個,鄉26 個,城市社區229 個,居委會152 個,建制村5405 個。
  •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規範
    本標準規定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術規則。本標準適用於重慶市因人身財產和環境保護、城鎮規劃及工程建設等需要而進行的滑坡、危巖崩塌、泥石流、塌岸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不適用於其它工程勘察。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術規則。
  • 【備考乾貨】高中地理常考的地質災害小常識,關於地質災害的17個問題
    接到地質災害險情報告的當地人民政府應及時動員、組織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地質災害現場進行踏勘,並出具踏勘意見,為地方政府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 山西確定2020年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1月16日上午,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組織省住建、交通、水利、應急、氣象、地震等有關部門,舉行山西省2020年度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會商會。根據山西地質災害的分布特點和發育特徵,經專家預測會商,確定晉西黃土高原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等4個地區為2020年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 渠縣局紮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生命工程,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2020年渠縣「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整治活動中,渠縣自然資源局收到地質災害類群眾訴求8件,主要是反映屋前房後及渠江兩岸發生地質災害等有關問題。渠縣自然資源局高度重視,及時組織專業地勘單位現場踏勘,進行逐一核實。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7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查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20176處,威脅人口128.4萬、財產262.6億元。據2017年汛前排查,需重點防範的221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險情特大型3處、大型13處)分布在全省88個縣市區(詳見附件),共威脅9.8萬人生命安全及財產安全約38億元。
  • 地質災害防治刻不容緩 監測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中國領土廣闊,地質較為複雜,一旦遇到暴雨等惡劣天氣,有些省份會經常發生地質災害。垮塌、滑坡、泥石流等每一場兇猛的災害都來得地裂山崩,因此,對地質災害進行防治,已經刻不容緩。地質災害防治刻不容緩「地質災害」作為一個專門術語用於概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和地面沉降等逐步為政府、社會和學術界所接受。我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其中尤以地質災害為最。
  • 地區地震部門赴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 爭取援助
    圖1 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支持阿里地震工作座談交流為進一步爭取地震系統特別是地震災害專業工作力量援助和支持,推進阿里地區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工作,2020年12月30日,中國地震災害防禦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陳華靜主持召開支持阿里地區地震工作座談會。
  •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2018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汛期4—9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的主要發生期,其中,5—7月仍然是我省地質災害相對頻發的時段,湘中、湘北、湘西部分花崗巖、砂巖、板巖等山地丘陵區將是地質災害多發、高發區域;7—9月要重點防範颱風暴雨過程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重點防範地區是湘東和湘東南。區域性和局地強降雨期間,地質災害會明顯增加,且具有較強的群發性、隱蔽性,上述時段需要予以高度關注。
  • 首屆地質災害牛頓力監測預警技術經驗交流會召開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礦業科學協同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長安大學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彭建兵院士,國際地質災害與減災協會(ICGdR)理事長、日本工程院汪發武院士,紹興文理學院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伍法權院士,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首席科學家殷躍平教授,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巖石力學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主任杜時貴教授等專家領導出席會議
  • 中國基於北鬥一號衛星系統建13個地質災害監測示範區
    中新社福州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3日從此間舉行的第12屆中國科協年會上獲悉,利用北鬥一號衛星系統作為信息傳輸系統,中國在全國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應力等4類地質災害類型,已建成北京、上海、三峽庫區、西藏拉薩、汶川地震帶等13個地質災害監測示範區,基於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的示範監測系統運行穩定、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