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該中心項目由趙東元院士領銜,聯合中石化上海石化院共同申報,經過通訊評議、會評答辯,於9 月中旬順利接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組織的專家現場考察。該項目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項目資助期限5 年,直接經費6000 萬元。
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領銜,整合了國際領先的研究隊伍和資源,目前研究團隊成員超過50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其他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12人。團隊研究內容涵蓋了功能介孔材料可控合成、結構與功能精準調控、功能介孔材料高性能應用等,研究方向包括新材料合成、催化應用、能源存儲、生物醫藥、環境處理、電子器件等,已經形成了從理論研究、材料合成、到應用基礎研究和工業化應用的全鏈條一體化研究體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學科部常務副主任楊俊林在今天的揭牌儀式上表示,為進一步支持創新創業,國家基金委將不斷加強重大類型項目立項的完善機制,重點加強兩大計劃,一個是原創探索計劃,另一個是人才資助體系的升級計劃。「目前的人才資助體系不僅包括針對國內外青年學者的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創新研究群體以及科學創新項目,還有針對外國學者的研究體系。2021年青年基金的資助規模會擴大,優秀青年基金資助的強度會增加,創新研究群體的定位會有所改變。」 楊俊林說。
瞄準國際基礎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原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為特點,以功能介孔材料精準合成、功能設計、結構調控為基礎,以發展新一代介孔分子篩工業催化材料、實用高性能介孔儲能材料、新型生物醫藥功能材料等相關應用為出口,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致力於通過從理論研究到新材料創製,再到實用工業化應用技術研究的一體化研究隊伍的建立,完成功能介孔材料理論、合成與應用知識體系建設,持續提升我國在功能介孔材料基礎和應用領域的領先水平。
「通過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的建設,輻射和強化功能介孔材料在生物醫藥、儲能、環境等相關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形成以功能介孔材料為中心的多領域全覆蓋研究高地,引領國際介孔材料領域的發展。」趙東元介紹,科學中心將著力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創製中國牌號的新一代催化材料,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同時,趙東元表示將以科學中心為平臺,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為保持和發展我國在功能介孔材料合成與應用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提供源動力。
來源:文匯
免費領取Chemdraw學習乾貨合集
《輝瑞總結的400多個藥物合成路線匯總》
滿分推薦:化學科研必備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