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9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啟動,將建成國際領先的功能介孔材料研究中心,為中國能源和材料科學的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該項目由復旦大學牽頭,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人禾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何鳴元共同為科學中心揭牌。據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自2016年開始試點實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迄今為止資助力度最大的項目。
介孔材料是國際上跨多學科的熱點前沿領域之一,從誕生伊始就吸引物理、化學、生物、材料及信息等多學科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領銜,整合了國際領先的研究隊伍和資源,目前研究團隊成員超過50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其他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
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將瞄準國際基礎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注重原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以功能介孔材料精準合成、功能設計、結構調控為基礎,發展新型生物醫藥功能材料等相關應用,完成功能介孔材料理論、合成與應用知識體系建設。
作為項目負責人,趙東元介紹,科學中心將著力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創製中國牌號的新一代催化材料,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同時以科學中心為平臺,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為保持和發展中國在功能介孔材料合成與應用基礎研究和工業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提供源動力。
趙東元希望通過功能介孔材料科學中心的建設,輻射和強化功能介孔材料在生物醫藥、儲能、環境等相關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