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的各個概念-它們之間的聯繫-框架-心理表徵-組塊-長時記憶

2021-01-22 認知框架

邏輯學的書很難看,講的就是抽象的一些概念,或者說基於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判斷!因為抽象,不易被人所感知及掌握,因此往往是虎頭開始,蛇尾結束。虎頭開始,是因為邏輯思維很有用,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一種思維;而蛇尾結束呢,因為邏輯學不易學,學起來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最終不能堅持下來,不了了之。

即使逼著自己看完了整個邏輯學,大腦裡也不能建立起一個框架,曾經的邏輯學,自己曾反反覆覆地開始與結束,簡直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長期拉鋸戰,不過最終還是持久戰,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不過小勝之後,在回想整個學習的過程,那就是一個苦逼,其實完全可以不那麼苦逼,其實完全可以很容易地在大腦裡建立起一個框架,可以很容易地通過這個框架,把邏輯學的各個概念變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也算是事後諸葛。

一談起邏輯思維,也就剩餘了4個字:邏輯思維,其它的都隱形了。究其原因,就是大腦裡沒形成一個有序的框架,這個框架從根本上來說,其實就是用來組織邏輯學的各個相關概念。注意,此處的邏輯學各個概念,如果只是於碎片分立的狀態,缺乏一個結構把它們有序地組織起來,最終,因為缺乏一個框架,而無法讓自己採取邏輯學的各個概念去有序地思考。注意,一旦對邏輯學的各個概念,形成了一個框架,這個框架呢,其實就是把各個概念有序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一個更大的系統整體。

相關焦點

  • 框架法學習示例:如何從邏輯學之中設計出一個簡單的框架!
    個人採取框架法來學習,並以如何學習邏輯學,作了一個完整的示例,這個示例呢,其實涉及到個人的另一個專欄:從0到1設計一個簡單的邏輯框架!學習邏輯學,最後輸出什麼呢,輸出一個框架,這個框架長成啥樣子呢,看下圖:從0到設計一個簡單的框架,只是使用「建構符合認知機制的學習方法論」中的一部分方法,那就是框架法!設計一個框架來組織邏輯學所涉及的各個概念!
  • 從了解大腦組塊開始
    組塊化是一種思維的躍進,根據意義將信息碎片拼接起來,而新的邏輯整體讓組塊更容易記憶,同時也可以讓你更輕鬆地將組塊整合到所學內容的大框架內。在不加理解或不關註上下文的情況下,單純的死記硬背並不能幫助你理解其真正內涵,或者理解這個概念與你正在學習的其他概念之間的關聯。我們之前談到過工作記憶,也談到過工作記憶的四個插槽如何在前額葉皮質區域工作的。前額葉皮質指的是你額頭正後方的那個腦部區域。
  • 對邏輯學的認知,要變成自己的心理詞典,用它去詮釋老掉牙的橋段
    有些詞語,確實比較不討人喜歡,甚至招人討厭,比如屬性、定義、概念、內涵、外延、劃分;有些詞語就比較招惹人喜歡,比如推理、論證;有些詞語,比如周延、不周延,讓人討厭到頭痛不已。有些詞語,比如假設Assumption、假定Hypothesis,幾乎處處要用它,但就是用不起來,讓人想喜歡它們但卻力有所不逮,讓人想喜歡它們卻有點力不從心;有些詞語,預言、假說,即熟悉又陌生,看見這些詞語時感覺很熟悉,有點喜歡,想用它們這時卻又頓感陌生,讓人喜歡不起來。
  •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記憶是個體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來講,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記憶根據不同的標準分成不同類型,按照「信息保時間長短」,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一、概念當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後,感覺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被保存下來,這種記憶被稱瞬時記憶,也被稱之為感覺記憶、感覺登記或者感覺寄存器。
  •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一)瞬時記憶:也叫感覺記憶瞬間閃過的閃電、小枝條突然折斷的聲音、被針刺的疼痛,都是很短暫的刺激,但他們仍然是會使人作出反應的重要信息。這樣的刺激最初短暫地存儲在瞬時記憶裡,它是我們存儲世界信息的第一倉庫。信息在瞬時記憶裡只能保持很短的時間,最長不會超過4、5秒,如果沒有轉到短時記憶裡,它就永遠消失了。
  • 瞬時、短時、長時記憶及其影響因素
    心理學家根據保持的時間長短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是指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的記憶,這「極短的時間」一般是指1秒以內;短時記憶指的是保持時間大約在1分鐘以內的記憶,由於它一般是我們正在使用的記憶,因此也叫做工作記憶;長時記憶是指信息經過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後,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的記憶,這是一種永久性的儲存,因為它的保存時間可以是終身。
  • 如何學習長時記憶、短時記憶、瞬時記憶?
    認知主義心理學作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流派,其關於記憶的論述是其蓬勃生命力的重要來源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按記憶保持的時間長短來劃分的記憶的類型:長時記憶、短時記憶、瞬時記憶!這個知識點在考試中常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但也可能以論述題的形式出現!對它的理解對於我們掌握知識的遺忘、識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 「知識科普」心理學之記憶 | Memory
    其中最為主流的觀點是認知心理學的記憶理論:認知心理學把記憶看成一系列彼此區別,但又相互依賴的記憶系統,一般可分為感覺登記(感覺記憶/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子系統。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覺登記指知覺的刺激消失之後保留非常短暫(不到1秒)的心理表徵(表象,聲音等)。心理表徵,是刺激或一類刺激的內在模型。
  • 邏輯學對象的第三次轉變
    他進一步指出,「為了排除各種誤解,為了使人們不混淆心理學和邏輯之間的界限,我規定邏輯的任務是發現實真的規律,而不是把某物看作真的規律或思維規律。」弗雷格指出有兩種真,一種是實真,一種是把某物看作真,把某物看作真是指思維、判斷。推理的規定,是一種認識的心理過程,只是認識論意義上的真,而他所說的「實真」乃是一種存在,是本體論意義上的真。對此,他藉助了「思想」這個概念來表明這種「實真」的存在。
  • 類腦計算背後的計算神經科學框架
    一 生物物理層次最低層級的現象往往可以由生化實驗所測量, 最高層級就是心理學或認知科學, 可以由心理實驗測量。中間的那些層次生物神經科學家通過各種各種的成像記錄間接獲得。而這些層次間的聯繫就是計算神經科學。計算神經科學與人工智慧的載體均是神經網絡, 但是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 科學認知需要適應性表徵—新聞—科學網
    自然主義的目的是用自然科學(生物學)的方法取代心靈哲學的方法,用功能取代心靈,使表徵可操作。然而,表徵是有心理活動的行動者參與其中的過程,排除心靈概念不等於排除心理活動,缺乏心靈的表徵只是自然呈現,這促使科學哲學家從數學結構主義視角探討表徵的機制問題。 結構主義表現為同構論、部分同構論和經驗結構主義。
  • 邏輯學,正在清華「開花結果」
    團組成立於2017年,是由清華大學設立的「金嶽霖邏輯學講席教授團組」,聘請4位國際知名學者——範丙申(Johanvan Benthem)、司馬亭(Martin Stokhof)、魏達格(Dag Westerstahl)和謝立民(Jeremy Seligman)來清華工作,以人文學院哲學系、邏輯學研究中心為平臺在清華大學開展教學和研究,培養邏輯學人才、進一步推動邏輯學的跨學科交叉發展。
  • 筆記|C6 記憶 之二、感覺記憶 & 三、短時記憶
    *助記:形容簡訊三、短時記憶(一)短時記憶的含義短時記憶是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保持時間大約為5秒—1分鐘,它的容量相當有限,大約為7±2個組塊。編碼方式以言語聽覺形式為主,也存在視覺和語義編碼。短時記憶的信息經過編碼進入長時記憶。
  • 記憶類型之瞬時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
    記憶類型之瞬時記憶、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所謂記憶,指的是人腦對過去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說我們所記憶的都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關於記憶的類型,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根據保持時間長短對記憶進行的分類: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1.
  • 心理學——記憶及其分類
    在記憶的過程中,編碼有不同的層次和水平,主要有視覺的,聽覺的和語義的編碼。不同的編碼方式對記憶有不同的影響。(2)存儲即把感知過的事物,體驗過的情感,做過的動作,思考過的問題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腦海中。知識的存儲也叫知識的表徵,它可以是事物的圖像,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
  • 怎樣快速記憶並且長時記憶,迅速學習並且掌握新的技能
    刻意練習是一種快速並且長久記憶的方法,其關鍵在於創建有效的心理表徵。心理表徵是一種心理結構,我們在接受到信息時,大腦會反饋給我們相應的信息。比如,我們一看到「蒙娜麗莎」幾個字,就會馬上再腦海中浮現那幅著名油畫的形象,那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他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徵。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把抽象的詞語,在大腦中轉換為具體的形象。
  • 將「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這是傑出人物都要掌握的技能
    根據數十年的研究顯示,人們可以保留在短時記憶中的事物數量,有著嚴格的限制,這也正是大腦用來在短時間內記住少量信息的那種類型的記憶。這一限制通常是7個事物。
  • 助你成為模型的設計高手:目標-抽取本質-概念-內涵-定義-模型!
    模型背後底層蘊含著邏輯學的各個概念:比如屬性、抽象、歸納、內涵、定義、外延、劃分,如果能夠更深入的了解邏輯學的各個概念,熟悉屬性、抽象、歸納、內涵、定義、外延、劃分,直至大腦裡形成對屬性、抽象、歸納、內涵、定義、外延、劃分等等各個概念的心理表徵,那麼對模型的構建與理解無疑會便捷很多。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個人的一個專欄「圖解法,一次性學會邏輯思維」。
  • 黑格爾邏輯學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這三塊的背後都是黑格爾思想中最根本的東西「絕對精神」的自我演化,也正是「絕對精神」在背後的作用,就使得這三部分不能是孤立的,三者之間都有聯繫,並且在黑格爾哲學裡三段式的內容隨處可見。黑格爾的哲學總路線就是「絕對精神」演繹出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