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自1970年起,今年是第51周年。每年4月22日這天,世界範圍內超過10億地球公民參與慶祝,以示對環境保護的支持。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他選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為第一個「地球日」。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美國各地大約有2000萬人參加了遊行示威和演講會。是現代美國環保運動誕生的標誌之一,並最終推動了美國環境署的建立,以及清潔空氣,清潔水和瀕危物種法案的成型。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何珍愛我們的藍色家園?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其實,生活中的一些舉手之勞也許能讓我們為地球添抹綠。
1.執行生活垃圾分類,開啟零浪費生活
我們每天都會生產很多生活垃圾,無序的混堆不僅導致臭氣蔓延,填埋還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體。近幾年,生活垃圾分類在我國多個城市強制執行,將廢棄物分流處理,利用現有生產製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變廢為寶。
2.節約用水,藍色星球一滴都不能少
水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節約用水,我們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洗漱、洗澡、做飯、洗車、洗衣服等)做起。節約水資源,可以重複利用。比如淘米或洗菜的第一遍水可以澆花;洗臉、洗衣後的水可以留下來擦地、衝廁所等。
3.節約用紙,讓森林更多更茂盛
日常工作、生活中,紙張的消耗驚人。我們都知道,紙是由樹木製成的,紙張消耗越多,樹木的數量減少就越多。節約用紙從點滴做起,如列印文件可以雙面;用過的紙張可以反面利用;合理用紙,拒絕過量使用(如抽紙、廁紙等);衣服口袋裡裝塊手帕,減少紙巾使用等。
4.保護野生動物,拒食野生動物
目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嚴峻形勢下,人們愈發明白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保護我們的地球
從我做起
從一點一滴做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