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聳聽!到2100年,珊瑚可能全部死亡!我們可以為海洋做些什麼呢?

2020-12-02 騰訊網

到2100年,珊瑚可能全部死亡

我們可以為海洋做些什麼呢?

根據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最新研究,整個地球上所有的珊瑚礁都可能在80年後死亡,這是由於海水變暖和海洋酸化共同導致的。該大學的生物地理學家瑞妮·塞特(Renee Setter)說:「到2100年,這個情況可能更加糟糕。」

在本周海洋科學會議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上升的海面溫度和酸性水可能會在2100年之前對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造成毀滅性破壞,這也對珊瑚礁保護工作帶來全新挑戰。科學家預測,未來20年,由於氣候變化和海洋汙染,70%到90%的珊瑚礁將會消失。

因此,一些組織正試圖通過將實驗室裡生長的活珊瑚移植到瀕臨死亡的珊瑚礁上來遏制珊瑚礁的消失。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繪製了未來幾十年適合珊瑚修復的海洋區域。研究人員模擬了海洋環境條件,如海面溫度、波浪能、水的酸度和汙染程度,以及在珊瑚存在地區的過度捕撈。

研究人員發現,現今存在珊瑚礁的大部分海洋區域在2045年間將不適合珊瑚生存,如果將模擬擴展到2100年,情況進一步惡化。

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生物地理學家瑞妮·塞特(Renee Setter)說:「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海洋溫度和酸度是決定一個地點是否適合恢復的最重要因素,在未來,修復工作或是成功保住珊瑚的唯一辦法。」

研究人員強調,儘管海洋汙染對海洋生物構成了無數威脅,但最新研究表明,珊瑚受到最大的威脅是碳排放導致的氣候環境變化,這也突顯出氣候變暖將對海洋生物帶來的一些毀滅性影響。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每況愈下的海洋環境真的很讓人揪心,我們都知道拯救海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其實你可以通過改變生活中一些很小的事情來產生很大的幫助。保護海洋並不難,就讓我們從這生活中的10件小事做起吧!

1、拋棄「一次性」的生活方式

礦泉水瓶,午餐袋,容器,購物袋 - 所有這些大多都是一次性的。看看您常用的這些一次性用品,想想能不能買到可重複使用的替代品來代替它們。

2、慎購紀念品

珊瑚是美麗的,但是它待在海洋中比放在你家更好看。所以,不要購買任何類型的珊瑚製品,鯊魚鰭或鯊魚牙,或任何龜殼紀念品。

3、不擦防曬霜

在海島或潛水旅行時,請使用物理防曬而非化學防曬。如:可以穿防曬服或者潛水服掩蓋你的皮膚來防止曬傷,而不是在下水前使用防曬霜。如果物理防曬對你來說不可行,請購買含海洋安全成分的防曬霜

4、挑選綠色清潔劑

把常見的清潔劑換成那些對環境無害的清潔劑,也許還更省錢。喜歡DIY的話可以考慮自己製作洗衣粉,或者用醋來做部分清洗。

5、參加公益活動

參與或組織你住地周圍的河流,湖泊或者海洋的清潔公益活動。平時生活中養成看到垃圾就撿起來的習慣。即使你是在潛水!

6、停止使用塑料

如果你在購買的一件東西的時候有其他材質的選擇,就請不要購買塑料的。比如,嘗試慢慢把家裡的塑料容器都換成玻璃的。(並且請回收那些塑料製品!

7、要「挑食」

8、回收/再利用

如果使用了任何塑料,請將它正確的回收。紙,鋁製品和玻璃製品都應該這樣做。此外,通過你的創造性和其他有效方式重複使用各類物品,而不是隨手扔掉。

9、支持榜樣

向世界上做的最好的海洋保護組織提供您任何形式的支持。與朋友分享他們的信息,捐贈資金,或任何他們最需要的幫助。

10、教育教育再教育

我們只保護自己關心的事情,所以幫助我們的朋友和家人關心海洋,然後教他們如何去保護。

相關焦點

  • 2100年珊瑚消失
    在近日於美國聖地牙哥舉行的2020年海洋科學會議上,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讓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全部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面臨嚴重挑戰。由於氣候變化和汙染,科學家預測,未來20年內,70%到90%的珊瑚礁或消失殆盡。一些組織試圖通過將實驗室裡生長的活珊瑚移植到瀕臨死亡的珊瑚礁上,來遏制珊瑚數量的下降。他們提出,新珊瑚將促進珊瑚礁的恢復,使其重回健康狀態。但新研究發現,到2100年,合適的珊瑚棲息地將所剩無幾。
  • 海洋奇觀或將不復存在!2100年珊瑚或將消失
    2月18日,據外媒報導,在2020年世界海洋科技會議上提出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上升的海面溫度和酸性水可能會在2100年之前對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造成毀滅性破壞,這也對珊瑚礁保護工作帶來全新挑戰。
  • 到2100年,全球變暖、海洋酸化可能會導致珊瑚礁棲息地幾乎消失
    >一項新研究顯示,到2100年,不斷上升的海水表面溫度和酸性水域可能會導致幾乎所有現存的珊瑚礁棲息地消失,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修復項目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挑戰。科學家預測,由於氣候變化和汙染,未來20年內,70%到90%的珊瑚礁將會消失。一些組織試圖通過將實驗室裡生長的活珊瑚移植到瀕臨死亡的珊瑚礁上來遏制珊瑚數量的下降。他們提出,新的年輕珊瑚將促進珊瑚礁的恢復,使其恢復健康狀態。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到2100年,合適的珊瑚棲息地將所剩無幾。初步結果表明,海洋表面溫度和酸度是決定一個遺址是否適合恢復的最重要因素。
  • 假如海洋裡沒有珊瑚(科技大觀)
    然而,科學家們多年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將面對一片沒有珊瑚的海洋。與此同時,數萬種以珊瑚礁為家的海洋生物也將一同消失。這一預測並非危言聳聽。近日,對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研究發現,新生珊瑚數量比歷史同期下降了89%。
  • 塑料汙染嚴重危害海洋生物,我們能為它們做些什麼?
    海王的弟弟吉姆對人類發動戰爭,連發海嘯、洪水,把人類幾十年扔進海洋的垃圾全部還給人類,一大片一大片的垃圾漂浮在海岸,那場景真是『壯觀』,感覺海洋將不再是海洋,而是變成『垃圾海洋』。把垃圾投入海洋,受傷害最大的無疑就是海洋生物。是不是它們不會說話,我們就可以那麼傷害它們?是不是它們不會說話,我們就可以那麼肆無忌憚的汙染它們生存的環境?
  • 拯救珊瑚:珊瑚的日子近20年來異常痛苦
    如果我們把整個地球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命體,珊瑚會在這個生命體中起什麼作用?  科學家們說,沒有珊瑚礁,就不會有一大批海洋生物,而沒有這批數量驚人的海洋生物,天曉得還會不會有我們熟知的地球生態系統。是的,珊瑚礁可以供養包括珊瑚魚和軟體動物在內的大批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
  • 珊瑚修復基金會慶祝世界海洋日
    我們最近與CRF的教育推廣協調員Ashley Hill 進行了交談,以了解更多有關珊瑚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健康海洋對我們星球的重要性以及潛水員,划船者和其他旅行者可以做什麼的改變。您在科羅拉多州長大。您什麼時候第一次愛上海洋的? 我從6歲起就著迷於海洋。
  • 二氧化碳排放過量珊瑚礁2100年或消失(圖)
    按照一項對全球主要氣候模型的回顧,如果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持續下去的話,到2100年幾乎所有的珊瑚礁都會死去。研究發現,維護當前珊瑚礁生存的化學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儘快大規模地削減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學家預測全球珊瑚礁可能在2100年消失。
  • 有一群人,為我們在南海默默的種珊瑚
    2010年,西沙小八爪魚魚乾的售價是35元/斤,小八爪魚鮮魚的售價為15元/斤。但第二年小八爪魚鮮魚的售價就漲到30元/斤,而小八爪魚魚乾則很少在市場上見到,原因是捕撈量下降,鮮魚已經供不應求,沒有多餘的留下來曬乾了。2011年的時候,我們在西沙已經很少再見到有小八爪魚售賣了。下水時雖然偶爾能見到小八爪魚,但數量已經少到無法維持這個市場了。僅僅2年,小八爪魚就從市場上「消失」了。
  • 北極熊可能滅絕!北極圈罕見達到高溫32℃,我們能做些什麼?
    NASA數據顯示:在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足足減少了近一半。現如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研究北極氣象的科學家珍妮弗預測,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完全消失,這比10多年前預測的倒計時一下提前了60年!冰島冰山脫落沉入大海「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也就是說北極熊等生物或者可能在未來40年迎來滅絕,那接下來呢?是人類嗎?
  • 到2100年,由於冰原繼續融化,海平面可能上升超過一英尺
    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表明,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保持目前的速度,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超過一英尺。這項研究由來自全世界36個機構的60多名冰、海洋和大氣科學家領導,並得到美國宇航局的支持。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冰科學家Hélène Seroussi在聲明中說:「南極洲西部的阿蒙森海地區和南極洲東部的威爾克斯陸地是對海洋溫度變暖和洋流變化最敏感的兩個地區,將繼續失去大量的冰。」有了這些新成果,我們就可以把工作重點放在正確的方向上,並知道需要做些什麼來繼續改進預測。」
  • 考拉或將被列為瀕危物種,人類只要活著,就在為物種滅絕做「貢獻」
    海蝴蝶,翼足目,螔螺屬 今天我們讓這隻海蝴蝶穿越一下,穿越到2100年的海洋中,那麼它的命運會是什麼樣呢?2100年的時候,它那透明的、堅固的外殼就會在45天之內變成軟軟的一團東西,最後徹底消失不見。 2100年的海洋和今天的海洋有什麼區別?
  • 「海洋保護小課堂」之5分鐘搞懂什麼是「種珊瑚」
    海洋保護 種珊瑚小課堂小自老師 ┃ 中國TNC各位童鞋,好久不見~有沒有想念小自老師? 之前兩節課我們主要講的是「碳匯」和「碳排放量交易」的知識,這節課,讓我們來點不一樣的,把目光從陸地轉到海洋,講講海洋保護!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 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2020年8月,多地科研人員和環保人士發現,海南島西北部海域出現大片珊瑚白化,有學者稱其規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見」。此外,雷州半島西部和廣西潿洲島等區域也發生了大面積珊瑚白化。珊瑚白化,意味著珊瑚體內為其供給能量的共生藻離開或死亡。如果白化嚴重,珊瑚最終會因為缺乏營養供應而死亡,進而導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假如海洋...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珊瑚蟲通過分泌碳酸鈣,在身體四周築造了一間「小房子」,而珊瑚礁就是一代代珊瑚蟲留下的「空房子」。神奇的珊瑚礁還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園,堪稱「海中熱帶雨林」。然而,科學家們多年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將面對一片沒有珊瑚的海洋。
  • 拯救珊瑚|海水溫度升高,北部灣大量珊瑚白化面臨死亡
    李元超說,儘管濱珊瑚原本的顏色並不鮮豔,但「至少還有點顏色」,而現在「除了白色什麼都沒有」。珊瑚的斑斕色彩是由體內不同種類蟲黃藻的顏色而決定,它們與珊瑚互惠共存:珊瑚蟲代謝為其提供光合作用必需的二氧化碳、氮和磷,蟲黃藻則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補充能量。
  • 海洋環保科普(2)|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由於塑料垃圾具有難以降解和長距離遷移等特性,導致在全球海洋環境中廣泛分布,從近岸到深海大洋,從赤道到兩極,從表層海水到深海海底,都有海洋塑料垃圾的蹤跡。
  • 地球日,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絕望於對動物那時那刻的感同身受,氣憤於我們人類怎能對地球傷害到這種程度。今天,我不想講人類如何的傷害了地球,那些需要銘記,但更要引以為戒,當下我們急需要做的就是,我們如何去愛我們這個星球,使她免受在未來的日子裡免受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