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農曆三月三十日,第五十個世界地球日。我國確定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19年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值,氣候異常帶來的澳洲森林大火、非洲蝗蟲災害……我們的地球母親正遭受難以想像的變化。地球的現狀,關乎到了每一個人的未來。
今年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在我們被長時間禁足的情況下,我們見到了久違的藍天白雲、逐漸清澈的河水、走上街頭的奈良鹿、威尼斯的天鵝和海豚。這似乎無一不說明了過往我們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回想起十多年前的老家,連綿不斷的群山上綠樹成蔭,春天百花開,夏季蟬兒鳴。蜿蜒曲折的小河清澈見底,微風吹拂河面,波光粼粼,甚是美麗。每當夏日的夜晚,躺在椅子上,看夏日繁星,聽青蛙長鳴。
十多年過去了,老家的群山就像人到了中老年一樣,慢慢的掉光了它的頭髮。河水開始變得渾濁不堪,水量也越來越小。象徵夏日到來的蟬叫蛙鳴也都早已不見蹤影。
地球,給了我們藍天白雲,給了我們江河湖海,給了我們森林草原,也給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給了我們富饒而美麗的家園。
我們常說「保護地球,人人有責」,那麼我們該如何珍愛我們的美麗家園?我們又能為地球做些什麼?
垃圾分類,減少汙染。
生活中的我們,每天都會製造很多垃圾,隨意堆放汙染空氣,深層掩埋汙染土壤,海洋排汙汙染水體。實行垃圾分類處理,能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汙染。
重複利用,節約用水。
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對,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節約用水習慣,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隨手關電,減少浪費。
我們生活中使用的電力,仍然有大部分來自於火力發電,煤炭的燃燒產生大量的廢氣,嚴重汙染我們呼吸的空氣。使用節能電器、隨手關燈、隨手拔掉電源都是對環境的保護。
低碳出行,環保健康。
綠色低碳出行,減少機動車使用,多嘗試步行或騎自行車或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降低能源消耗。
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減少塑膠袋、筷子、餐盒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使用自帶碗筷、購物袋等。提高各類物品的重複使用率。
植樹造林,人人有責。
森林,地球之肺。樹木能夠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善空氣、降低噪聲汙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西北戈壁的減少,植樹造林功不可沒。每一棵樹都變成愛你(地球)的顏色。
保護動物,拒絕野味。
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消失,物種滅絕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很多還沒來得及被我們認識,就已經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人類的貪婪讓野生動物逐漸減少,新冠疫情更像是對人類的懲罰,提醒我們保護動物,拒絕野味,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我們每一次微小舉動,都會對我們的地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要覺得多植一棵樹,少用一次塑膠袋不會對環境有多大幫助。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保護地球,從小事做起。
「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