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火還未撲滅,南極氣溫升至18度,該為地球做點什麼了

2021-01-12 騰訊網

就在上周,我看到這樣一條新聞:隨著全球暖化加劇,阿根廷氣象局日前指出,阿根廷在南極大陸的兩個基地分別錄得兩項高溫紀錄,其中埃斯佩蘭薩基地周四溫度高達攝氏18.3度,創下1961年有紀錄以來當地的最高氣溫。今天的新聞則更讓人心裡一沉:青藏高原發現28種新病毒,原因便是全球變暖正在導致世界各地的冰川縮小,並可能釋放出被冰封了數萬、甚至數十萬年的微生物和病毒。

消防員仍舊努力撲救大火 本文圖註明外均為 資料圖

我正對著這條新聞目瞪口呆的時候,又收到了朋友的消息詢問身在墨爾本的我:澳洲的森林大火現在如何了?是的,1月初大家還都在關注澳洲的火情,不少朋友也發來慰問。一轉眼,一個月轉瞬即逝,澳洲的火勢到底如何了?

澳大利亞自去年9月以來在東海岸肆虐的大火終於完全得到控制。據報導,澳消防部門13日表示,在澳受山火重創的新南威爾斯州,所有著火點的火情都已得到控制,標誌著已奪去33人生命的「黑色夏季」終於結束。還沒等鬆口氣,澳洲東岸又開始降雨,包括雪梨、墨爾本與布裡斯班等地。傾盆大雨又帶來了洪水的風險。

墨爾本人在國會面前抗議

澳洲這場持續了多月的大火到現在的暴雨,背後真正的「罪魁禍首」其實正是氣候的改變。其實早在1月9日,許多墨爾本就已經走上街頭,在國會門前抗議「氣候變化」。「減低碳排放量」是此次抗議的主要訴求,要求政府採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對抗氣候變化,並且縮減煤炭出口。人們在雨中舉著標語大聲疾呼:改變政策,而不是改變氣候!

要知道,其實每年澳洲都會因為氣候問題而發生森林大火,但基本上都在可控範圍,甚至在澳洲北部的一些地區,人們還在「燒荒墾種」——故意把一片區域引燃,燒掉荒地上的野草,便於日後耕種。

我們漫步在湖邊,森林是天然的氧吧。喜喜 圖

但從2019年澳洲入夏之後,就面臨嚴重乾旱。據官方數據統計,往年同樣季節,每月降雨量約為100-300毫米,但從2018年開始,就開始出現連續乾旱,降雨量甚至比同期的一半還低,再加上2019年的春季是澳洲有史以來最乾燥的季節,旱季不僅早早到來,且溫度更是攀升至駭人的48.9度,使得整個森林形成了一觸即發的易燃狀態。

而引發該場大火的另一元兇就是澳洲的煤炭業。澳洲是全世界出口煤炭最多的國家,且全國碳排放量連續五年攀升。然而澳洲總理斯科特·默裡森卻一直拒絕承認煤炭和氣候變化的關係。他甚至還有過如此瘋狂的舉動:帶著一大塊煤炭進入國會,像對待學齡前兒童一樣對著他的同僚說道:「別怕!這就是一塊黑煤而已不會傷害你們的!」

部分因為他的不作為,此次大火導致了幾千個家園瞬間化為灰燼,小鎮也被損毀,28個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無情的大火也燒死了大約十億隻在森林中棲息的動物,在受災最嚴重的新州,大概有1/3的考拉被大火吞噬,甚至很多動物都在瀕臨滅絕的邊緣。森林方面的專家也表示:澳洲生態環境將發生永久變化。

拉丁美洲,一直是我嚮往的下一旅行目的地,而去亞馬遜叢林探險,更是在我看完了紀錄片《徒步亞馬遜》後,成了我長久以來的夢想。然而去年八月的一則新聞到現在仍舊記憶猶新:熊熊燃燒的亞馬遜森林大火把巴西聖保羅的白晝染成了黑夜,「地球之肺」濃煙滾滾,野火此起彼伏,雨林遭受重創。

博爾索納羅一直抱怨,正是保護原住民的措施拖累了巴西經濟的發展。他就任總統後,立刻籤署了一系列行政令:縮小原住民保護機構和環保機構的權限。自他上任以來,巴西森林破壞面積劇增40%。

被礦毀掉的亞馬遜叢林。圖:Mauricio Lima

採礦以及其它破壞森林的行為,讓亞馬遜地區的雨水變少,現在每隔四到五年,亞馬遜叢林就會經歷一次大型乾旱。乾旱將導致更頻繁的森林大火,破壞更多森林,成為惡性循環——這聽著是不是有些耳熟?

要知道,全世界20%的雨水都來自亞馬遜叢林。如果這裡的生態系統繼續失衡,森林會難以維持,最終退化成草原,「地球之肺」也將會變成排放二氧化碳的煙囪。到了那時,不僅再也沒有叢林可去探險,人類的生存環境也會被拖入可怖的深淵。

不幸的是,博爾索納羅多次公開鼓勵開發亞馬遜,並表示將出臺允許在保留地採礦的法律。「我的父親曾經是淘金者,淘金者體現了巴西的「先驅精神」。」他的言語間難言自豪。

國家領導人的無視和不作為,也成為極端天氣發生得更加頻繁的原因之一。而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旅行者,在旅途中也是飽受全球氣候變化之苦。

去年,我完成了一項「壯舉」,開著一輛麵包車,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環澳之旅。我們首先從墨爾本出發,計劃沿著海岸線經雪梨一路北上到達布裡斯班。算好了日子,畢竟往年都是陽光明媚、萬裡無雲,正是躺在沙灘享受悠閒的最佳時機,而今年的現實卻是雷電交加混合傾盆大雨。無奈之下,我們只好把車開到內陸地區,找個乾燥沒雨的地方紮營,天天數日子,以磨練耐心和意志力為樂。

每天看書打發時間,等雨停。喜喜 圖

當我們到達西澳,又趕上了「百年難遇」的沙塵暴,滾滾黃沙瞬間把我的記憶拉回到了童年的北京:來自蒙古的風沙每年都以劈頭蓋臉之勢提醒著市民春天的到來。

又當我試圖在印度洋中展現泳姿的時候,發現海灘上全是擱淺了的水母,隨著氣候的改變,海洋溫度上升,致命的水母已經逐漸「接管「了大海。我無奈的把剛要伸進海裡的右腳又縮了回來。

只看形狀就覺得很危險 喜喜 圖

最終,可以在埃克斯茅斯安心下水了,海底的景色卻令人洩氣:由於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1.5度,肉眼可見大片大片的珊瑚不是已經白化就是已經死去。

沙灘上拍到的白化的珊瑚 喜喜 圖

又想到了之前在印尼雅加達的朋友發來的消息:一到雨季,爪哇海的海水就會漫上岸來,真難想像如果有一天,海水把這座城市淹沒,一千萬的人口該往哪裡遷徙。

這時我想起了那個差點成為美國總統的人:前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作為編劇和主持人的那部名為《難以忽視的真相》的紀錄片。片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的冰川融化,北極熊遊了60英裡後,因為找不到一塊兒可以棲息的冰塊,最終無望的淹死在了海裡——人們闖下的禍端,最終危及到了無辜的動物。

有人說他用人們對環境的恐懼心理拉選票,但至少數據和案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影片最後提到了一句非洲古諺:每天祈禱,祈禱他們有改變(環境)的勇氣,在你祈禱的同時也付出行動——如果你想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更好的未來,那麼趁著現在還不晚,趕緊做些什麼吧。

作者:喜喜 編輯:錢成熙

相關焦點

  • 南極氣溫首破20度,保護環境已迫在眉睫,別讓「流浪地球」成現實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報告顯示,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氣溫突破記錄,是成自1880年以來有氣象記錄最熱的1月,這不僅是我們人類歷史上最熱的1月,同時也是南極最熱的1月,南極氣溫首次突破20度,成為了南極高溫新紀錄。
  • 澳大利亞大火為何難撲滅
    據報導,本次大火除了造成難以彌補的生態災難,還將造成至少5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37億元)的經濟損失,預計澳短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會減少0.2至0.5個百分點,其中旅遊、畜牧業損失尤其慘重。由於大火還在燃燒,澳大利亞整體經濟受到的影響仍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大火究竟如何燒起?
  • 科學家警告:北極大火正從地面轉入地下,殭屍大火無法撲滅!
    正在研究北極大火的科學家們日前稱,自今年六月北半球入夏以來,加拿大和俄羅斯以及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總共爆發了超過上千起大火,但這些是能撲滅的大火,而更嚴重的從地上蔓延至北極地下、無法撲滅的大火,可能將成為人類的夢魘!
  • 科學家警告:北極大火正從地面轉入地下,殭屍大火無法撲滅
    正在研究北極大火的科學家們日前稱,自今年六月北半球入夏以來,加拿大和俄羅斯以及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總共爆發了超過上千起大火,但這些是能撲滅的大火,而更嚴重的從地上蔓延至北極地下、無法撲滅的大火,可能將成為人類的夢魘!
  • 今年北半球普遍的暖冬天氣,和澳洲持續四個月的大火有關嗎?
    澳洲的大火確實有點嚴重,從過火點來看,幾乎整個澳大利亞都陷入了一片火海,當然這有點誇張,但但從起火點來看,除了中部的大沙漠以外,澳大利亞所有覆蓋森林的地區都有不等的起火點,這讓澳洲的消防隊員忙的是不可開交!澳大利亞山火於11月1日(a),11月14日(b),12月5日(c),12月26日(d)的分布情況。
  • 美國加州大火持續燃燒,澳洲暴雨連綿不絕,網友:堪稱難兄難弟
    我們都知道今年地球的氣候呈現一個比較反常的形勢,比如在年初的時候南極的氣溫突破新高,甚至出現了綠色藻類的情況,這代表南極的平均氣溫可能已經超過了0攝氏度,兩極的冰川都面臨消融的情況,而這其實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問題。
  • 南極氣溫首破20度、青藏高原發現28種新病毒:地球不會流浪,我們卻可能無家可歸
    巴西科學家在南極測得20.75度的氣溫,這打破了南極地區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也是首次超過20℃。為此,有人說「南極已經比南京還熱了。」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北極氣溫上升1.9度,這已經是1個多世紀以來第二高紀錄,上一次是在2015年。去年8月,北極圈裡野火肆虐,格陵蘭島在一天之內融化了120億噸冰。
  • 2020,南極氣溫20度 | 地球知識局
    這過熱的「天災」,對這個地球意味著什麼呢?到底有多熱?從1850年代到現在,全球氣溫升高了大約1°C。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七個年份全部產生於過去十年間(2010-2019),而最熱的五個年份則全部是在自2015年後。
  • 南極氣溫首破20度,您怎麼看?
    2020年的開局,在我們地球上發生了很多看來是災難性的事件,比如去年一直持續燃燒的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我國的新冠病毒傳播、東非蔓延到西亞和南亞的蝗災,前幾天又爆出了南極氣溫突破20度的消息,這一連串的異常現象,不禁讓人們發出強烈的疑問和思考,我們生活的地球現在到底怎麼了?
  • 2020,南極氣溫20度
    ▲去年和今年的同一天(1月11日),還是普遍能感受到這個冬天不太冷(圖片來自:Mountain Cubs/shutterstock.com)同時在南半球,人們過去半年乾燥少雨背景下澳洲山火的綿綿肆虐也已經見慣不驚。這過熱的「天災」,對這個地球意味著什麼呢?
  • 澳洲山火終被撲滅,卻留下4大隱患,專家:災難還沒有結束
    根據外媒消息報導稱,2020年2月14日,澳洲山火基本上被撲滅,該消息被國內外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社交平臺遭到刷屏。不明緣由的朋友們可能會感到奇怪,只不過是一場火災而已,為什麼會引發國際性的關注?另外,由於大火發生突然的緣故,很多生物被活生生燒死,總量超過10億。就連大家非常熟悉的澳洲國寶——考拉也被燒死8000餘只,當地政府正在考慮將之列入瀕危物種行列。第二,溫室效應增強,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次數會增加。其實這兩者都是引發澳洲山火的元兇之一,降雨量少,氣候乾燥,為火災埋下了隱患。
  • 南極氣溫首破20℃,地球發熱了
    今年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這是有觀測記錄以來南極洲首次測得超過20℃的氣溫值;而且,今年1月也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暖的1月,打破了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141年的紀錄。地球氣溫還在不斷升高嗎?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能付出哪些行動?
  • 南極氣溫20度,末日時鐘只剩100秒,有一個真相,終於藏不住了!
    年初,正當全國上下把目光聚焦到新冠肺炎疫情時,很少有人注意到,遙遠的南極一個記錄被悄然打破。從18.3℃,到20℃,再到20.75℃,短短一周,南極氣溫屢創新高。而這距離上次極值僅僅只過了5年時間。誰也不知道下次新紀錄會是什麼時候,只知道間隔會越來越短。
  • 科學家發出警告:冰下火焰無法撲滅
    ​而位於太平洋東岸、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場野火則是這兩年時間跨度最長的野火,從2019年7月中下旬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還沒有被撲滅,並且與澳洲山火和美國加州野火不同的是,北極圈內的這場大火屬於「殭屍」火。
  • 這是什麼操作?大火還沒有滅,澳洲政府已經射殺了5000頭駱駝……
    去年12月,那裡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全國平均氣溫達到107華氏度。 澳洲不滅的森林大火後,真實殘酷的動物世界更讓人心驚。 過去幾個月來,各種口渴動物接近人類取水的照片和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 那些家園被燒毀的小動物們拼命地接近人類,想要喝點什麼。
  • 全球暖化問題加劇,南極氣溫升至20℃,首次出現血紅色的雪!背後真相太可怕!
    近日據CTV 新聞報導南極部分地區的氣溫升至20度以上。過去南極的平均溫度在零下25度現在氣溫飆升至20幾度不僅南極的動物瀕臨危機人類同樣受到嚴重威脅!但企鵝可能還不是受到冰川融解最大影響的極地生物,地球另一端的北極熊,不是因為食物鏈受影響,而是直接受到融冰影響。
  • 澳洲大火「後遺症」?煙霧可繞地球一圈,中國會遭到影響嗎?
    這場燃燒了5個月的大火,除了當地消防員的努力之外,恰巧的暴雨天氣,也讓澳洲大火提前落幕,如果沒有這場大雨的話,很有可能還要繼續燃燒一段時間。澳洲大火的「後遺症」?整個澳洲被煙霧籠罩要知道,5個月的大火,已經造成了100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十多億的動物喪生,另外令人難過的就是大火已經釋放了4億噸的二氧化碳。這是什麼概念呢?
  • 澳洲|澳大利亞大火為什麼就是滅不掉?
    燒了91個紐約,真是厲害了▼在森林大火勢頭最猛時,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卻去了美國夏威夷度假。所以即便他回國後屢次保證會盡力幫助消防員撲滅大火以做彌補,人民還是沒有原諒他。不過這位總理並不可憐,可憐的是那些災民,被毀的動物植物,和澳大利亞的焦土。話說又回來,為什麼這場山火像百集連續劇一般燒不盡,撲不滅?
  • 南極的紅色的積雪,不僅不浪漫,還很危險
    2020年02月28日陰轉小雪和往常一樣一早起來就拿起手機關注疫情但是在眾多的新聞中有這樣一條十分引人注目烏克蘭南極站出現紅色積雪但是當拋開一切仔細看的時候更像是在雪地上廝殺過後留下的血跡早在公元前三世紀亞里斯多德就發現過這種奇怪的現象並給他取了很多並不詩意的名字其實這猩紅是來自於一種微生物「極地雪藻」他隱藏在世界的各地的雪山地區在低溫下保持休眠狀態當溫度升高時就會迅速生長近一段時間南極溫度屢創新高
  • 蝗災、澳洲大火、南極20度……背後真相我全用這書跟娃說清楚
    就前幾天看到新聞說,科學家監測到南極20多度了!叮噹最喜歡的企鵝,因為冰山融化,沒地方住、沒東西吃、生存艱難......說實話,看新聞圖片連我都覺得難受,去年企鵝經過還是雪地,今年就變成光禿禿的巖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