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早晨,寧波小雨,天氣很冷。張順蓮正準備去上班,突然接到遠在湖南保靖竹子坪社區工作的老公發來的微信視頻聊天,誰也不曾想到這竟是夫婦倆的最後一面,從此天人永隔。
田忠波
1966年1月19日出生於保靖縣松溪村;
200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擔任竹子坪社區主任;
200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7年11月24日,田忠波在工作中因腦幹出血,搶救無效去世。
他離開了竹子坪社區
11月22日下午3點,保靖竹子坪社區舉行低保評議會,中途大家休息了一會兒,後來大家沒看到社區主任田忠波,打電話也沒人接。有個前來辦事的社區居民跑進辦公室說:「快來人幫忙,主任倒在衛生間了!」社區工作人員宋金春回憶到,當時田忠波側躺在地,全身發抖,大家將烤火被給他披上,立即送往醫院。進院後,他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再也沒有醒來。宋金春說,事發突然,大家都沒想到他會走了,就這樣離開自己的崗位,他在社區的辦公桌一直空著,社區老百姓也不願相信這一事實,田忠波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離開了讓他牽腸掛肚的地方,再也回不來。
田忠波被送進醫院搶救的兩天,來醫院看他的社區同事和居民一批接著一批,重症監護室外面的人潮從沒間斷,大家都在為他默默祈禱,希望他早點醒過來,希望這個世間尚有奇蹟。事與願違,2017年11月24日下午三點,田忠波因腦幹出血醫治無效去世,時年52歲。
生命中最後的相見
張順蓮和兒子翻著田忠波生前的照片,淚流滿面地打開同老公最後的聊天記錄。 「22日早上,我正準備去上班,然後就接到了他發給我的微信視頻聊天,問我最近身體情況,叮囑我多休息。」張順蓮哽咽地說:「之前我們基本上都是打電話,那天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突然要和我微信視頻,那也是我和他這輩子的最後一面。」
田忠波夫婦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還未成家,年初在縣城開了一家便民餐館,小兒子今年剛進入初中。張順蓮沒有固定的工作,為了生計,只得去了寧波打工,當得知田忠波入院的消息,張順蓮連夜從寧波趕回保靖。
事實上,田忠波一直患有高血壓,妻子張順蓮說,他常常不把它當回事,社區工作本身就比較忙,加上小兒子才剛剛進初中,需要他操心的事情不少,他一工作起來就忘記按時吃藥。張順蓮後悔不已,覺得不應該外出打工,幫著多分擔一些家裡活,也許結果就不是這樣。
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幕又一幕地湧上心頭,張順蓮永遠無法忘卻和老公最後一面,竟然是一場痛徹到骨子的視頻聊天,從此不再遇見。
他是社區居民和同事的貼心人
社區的孤寡老人向光輝
我失去了一個好兄弟,社區失去了一位好幹部。在我未住進敬老院前,田忠波主任經常到我屋,給我送菜送水,噓寒問暖。我屋住得高,也沒通電,田忠波主動想辦法為其解決了用電問題,並時常叮囑我注意身體,出門注意安全。
社區黨支部書記張遠蘭
忠波同志從不高高在上,轄區居民的紅白喜事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居民辦事他都主動上門幫忙,把老百姓的事當著自己的事。社區許多居民無論做什麼都愛找他商量,叫他出出主意,把把關,聽聽他的意見,居民不僅把他當成領導,更把他當成親人。
社區同事
2017年7月,社區居民彭二英老阿姨抱著孫子不慎摔倒在一米多高的溝壑,老人的手摔斷了一隻,小孫子屁股劃傷並得了出血熱,田忠波得知後,立馬放下手中的事務,馬上跑到出事地點把老人和孩子送往醫院,直至為老人辦好住院手續才放心離開。
他是社區工作中的主心骨
田忠波生前的工作日記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田忠波深知社區是居民賴以生存的生命家園,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是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根本標準。初來社區的他以治理「髒亂差」為突破口,以創建文明小區為抓手,提高廣大居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出發點,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宣傳欄、黑板報作為長期宣傳陣地,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社區文明公約」、「門前三包」等內容向居民群眾廣為宣傳,提高居民對環境衛生重要性的認識。
左二為田忠波
社區工作人員陳宇說,轄區死角死面的陳年垃圾都是他親自處理,在沒有帶工具的情況下見垃圾就用手抓,他的這種帶頭作風不僅感染著社區工作人員,也讓無數居民感動。記得有一年臘月三十,對門山上起火,他不顧正在做年夜飯,關下液化氣閥門就衝了出去組織大家救火,直到火勢撲滅才回到家。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竹子坪社區的同建同治工作及其他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多次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
工作中,田忠波從不為金錢所誘惑,遵紀守法,廉潔自律,以身作則帶領社區幹部努力工作,不去做違背原則的事情。社區居民向金秀和張闡下崗後,一個在外打工,一個帶著腦癱兒子回重慶老家居住,他家需要在社區辦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事務,田忠波主任二話不說幫忙辦理。有的人說:「幫助他們辦理完了事情,給你錢你就收唄,不收是傻子」。可是田忠波他總說:「符合條件的該辦的必須辦好,不符合條件的找人託關係誰來都不好使」。和田忠波一起上班的社區幹部經常聽到他這樣說:「只要你在社區工作,就要為居民著想,為居民辦實事,就不能收取居民的一分一文。等到你退休了,就沒人在背後戳你的脊梁骨,這輩子我啥都不信,就信良心」。
他是家裡的頂梁柱
十年間,田忠波的哥哥、父親、母親相繼離世。哥哥患肝癌離世才四十幾歲,留下大嫂一人負擔侄兒和兩個侄女,田忠波與妻子張順蓮經濟上並不寬裕,但在生活中,他待侄兒侄女如親生一般,竭盡所能給予侄兒侄女父愛般的關懷和照顧。他是這個大家庭的大家長,他有責任和義務傾聽孩子們成長途中所有的歡樂和煩惱,所以,孩子們遇到事兒,誰有了困惑都會找他談心,他是孩子們最知心最貼心的朋友,他是家裡最堅強的頂梁柱。
如今,侄兒已參加工作,這個大家庭有兩個孩子都已結婚生子,就剩大侄女和兩個兒子還未成家,這也是田忠波一直放心不下的事情。他說,他們沒有成家,沒有穩定的收入,我就永遠放不下心。
「我爸住院那天中午,他下班了還到我店子裡來幫忙,炒了兩個大菜給客人。」大兒子田野回憶到,「每次爸爸到店裡看下,指點指點,店子裡的生意就好許多。」
「那天上午,我到社區給我叔送東西,當時就發現他精神不怎麼好。」侄兒田黎告訴我們。
田野說,在我的生命中,有種寶貴的情感叫做「父愛」,我會永遠懷念爸爸,懷念爸爸對我的愛。父親的離世,對于田野和家人來說,不亞于晴天霹靂,田野說他要好好照顧媽媽,把弟弟照顧好,把家裡的日子過好,讓爸爸放心。
在田忠波的追悼會上,社區居民紛紛自發參加,幫忙安排葬禮;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朋友在社區監督工作群裡紛紛留言:波哥,一路走好!他輕輕地離開了竹子坪社區,再也回不去了。他始終將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放在社區工作的第一位。他將一顆真心奉獻給了社區居民,將一片真情留在基層。
文:田麗彭偉 楊昌平等
資料:竹子坪社區
圖片:竹子坪社區 彭偉 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