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流域位於南美洲,被稱為世界上第二大河。位於赤道附近,流域內大部分都是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個氣候的特點就是全年高溫多雨,年降水量都在2000毫米以上。豐沛的水量也會使亞馬遜河流域常年累積豐富的淤泥,滋養了很多區域,在此區域內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就被稱為世界上最大以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因此有了 「地球之肺」的美稱。
因為有了自然的優越條件:豐富的河流,淤泥,以及適宜的溫度,豐富多彩的生物也會在此聚集構成「動物王國」,比如:戴穗烏龜,巨人蜈蚣,南美提燈蟲,巨骨舌魚,巴西漫遊蜘蛛,亞馬遜粉紅河豚等。每個生物都不是好惹的主,它們體態不一,生活習性各異。
在眾多生物中,難免潛伏有各式各樣的」殺手魚「,比如最強獵手紅腹水虎在眾多生物中,難免潛伏有各式各樣的」殺手魚「,比如最強獵手紅腹水虎魚,全刺殺手刺鯰,電擊獵手電鰻等,而看似微不足道的牙籤魚也是屬於它們其中的一員,其綽號為」巴西吸血鬼「。人們為什麼會以此稱呼它呢?
牙籤魚屬於鯰魚類的淡水魚,多生長在亞馬遜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類動物。全身身高才有10釐米,極為細小。別小看這個牙籤魚,它對於人類身體的破壞力極強。據新聞報導,一名23歲的男子因在河中小便,牙籤魚攻擊其尿道而受傷的案例,這是唯一一例醫學文獻中被報導的事件。
首先牙籤魚有著和其它動物一樣敏銳的嗅覺,如果人類在此河流區域內排尿,我們知道尿液中含有豐富的氮元素,就是這個元素深深吸引著飢餓的牙籤魚,它們敏感地嗅覺後,紛至沓來。
因為它的身體是透明形狀的,很難被人類所發現,趁其獨特的優勢,狡猾的它們立刻竄進人體狹窄的尿道中,利用自身魚鰓中倒鉤的刺,寄生在人體內,即使和覓食的魚類結構不一樣,但是也不妨礙它們吸血來滿足自身的飢餓,直到把人類的血液吸乾才肯罷休。
200多年前最早的人類認識到這點,就會較少接觸它們,惹不起就會躲得起。但是當時的人們如果在此區域內出現內急的情形時,他們也不會一直憋屈自己,所以最終人們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來進行內急的解決。比如摘下椰子殼製作一種有特殊的尿道蓋,或者在下體纏繞上繩結,這樣牙籤魚就不會隨意進入人體尿道,從而很好的進行保護不受侵犯。
如果遇到不慎進入人體尿道的話,目前對於牙籤魚的處理,是採用外科手術的方式。手術的過程也是很痛苦的,所以我們日常還是要多多遠離牙籤魚。
牙籤魚不僅對於人類有著致命的影響,同時也會侵犯大型魚類,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自古以來我們更多的認為體型大的生物是可以完全攻擊小型生物的,而牙籤魚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論述,牙籤魚那纖巧瘦小的身軀我們很難想像到它們能夠對付大型魚類。可現實是它們已經做到了。
牙籤魚屬於一種寄生生物,在生活的流域中,一旦發現有魚鰓類的水流,它們就會很興奮,憑藉先天瘦小的身軀,借著水流的方向,偷偷地溜進大型魚類的魚鰓中,然後用自己頭部的倒鉤,固定在大魚的鰓蓋中,繼而撕裂宿主的動脈,吮吸它們體內的營養物質和血液。如果有了穩定的宿主,待的時間一長,牙籤魚還會開展繁殖生息的工作。
在脊椎動物中,魚綱種類最多大約有24000種左右,可以進食魚的種類也是很多的,比如:三文魚,鮭魚,鰻魚,鱈魚等,那讓人望而生畏瘦小的牙籤魚是可以吃的嗎?很多人認為它們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是不能進食的。其實只要烹飪得當,完全是可以吃的,比如可以像日本的三文魚一樣做成刺身,很是美味。只是牙籤魚太小了,需要進食很多才能滿足人體飢餓。
牙籤魚雖然身高只有10釐米,但是它們有著極強的殺傷力,不但會鑽進大型魚類的魚鰓中吸食血液,還會很喜歡攻擊人的私密部位,讓人痛不欲生。但是也別害怕牙籤魚,它們多見於亞馬遜河流域,其他區域很少遇到。在亞馬遜流域中,人類只要對它加以防範就不會傷害到我們,例如不要輕易在此流域內小便,否則就會招惹牙籤魚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