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方洪澇系太陽活動引起?中國氣象局專家闢謠

2020-07-14 中國天氣網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

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在轉發和傳播過程中刷了一波錯誤認知。

破除「科學謠言」還須靠科學知識。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副臺長宗位國研究員,逐一進行「硬核科普」——

今年南方洪澇系太陽活動引起?中國氣象局專家闢謠

此圖為謠言全文截圖

1、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地面指揮,國家氣象局退休職工?

無此職位,查無此人

2、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併到一條線?

太陽、地球、木星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即出現「木星衝日」現象,這一現象的周期是1年多。類似的有「土星衝日」現象,周期也是1年多,實在不需要180年那麼久。

無論是「木星衝日」還是「土星衝日」,都是正常的天體運行現象。

3、近期地球引力場、磁場發生紊亂?

先上結論:我國在軌的風雲衛星對於太陽總輻射量、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等都有長期觀測業務,目前未發現有任何異常。

太陽活動有11年左右的長周期變化,也有短至幾十分鐘的爆發過程。學術界,一般用太陽黑子相對數來表徵太陽活動長期水平的高低,習慣上將1755年黑子數最少時開始的活動周稱作太陽的第1個活動周,目前太陽活動已經進入第24周太陽活動的末期,根據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發布的預報結果表明:

「第25太陽周可能始於2020年1月前後(±6個月),將於2031年6月前後(±6個月)結束,長度約11.5年,太陽活動總體活動水平與第24太陽周大致相當。」相關結果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網頁(http://http://www.nsmc.org.cn/NSMC/Channels/SpaceWeatherReport.html)上都可以查詢到。也就是說目前處於第24太陽活動周向第25太陽活動周過渡的階段,太陽活動水平很低,太陽風的速度也處於較低水平。

4、太陽風、等離子會影響地球天氣氣候嗎?

確定地說,太陽活動的周期性變化確實會對地球氣候產生一定影響。

這主要是因為在太陽活動周期性變化過程中,太陽總輻射量會有一些變化。不過從1978年衛星觀測太陽總輻照度(TSI)開始,在太陽活動的11年周期中,太陽總輻射量變化僅約為0.1%~0.3%。另外,隨太陽黑子數的變化也存在一個11年的周期。

但是,這樣的變化與大氣環流、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相比,遠不能對地球大氣的能量收支平衡產生決定性影響。(作者: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 盧健)

相關焦點

  • 今年南方洪澇系太陽活動引起?謠言!
    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聲稱洪澇等災害是由太陽活動引起的。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副臺長宗位國研究員就謠言中的一些「關鍵詞」逐一進行了科普:1.「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地面指揮,國家氣象局退休職工?」回應:無此職位,查無此人。2.「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併到一條線?」
  • 2020年南方洪澇原因 洪水災害系太陽活動引起?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  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在轉發和傳播過程中刷了一波錯誤認知。  破除「科學謠言」還須靠科學知識。
  • 「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官方闢謠:無此...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引發網友熱議。包括「『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在內的謠言也趁機滋生,今天中國氣象局通過其官方平臺進行闢謠。在這條謠言中,包含有「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關鍵詞,看似專業又奪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引起大量轉發。中國氣象局今天在闢謠消息中提到:所謂的「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的地面指揮李俊英教授」,無此職位,查無此人。
  • 「退休專家」稱地球磁場紊亂引發災害?中國氣象局闢謠
    近日,一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關鍵詞的帖子,在社交網站流傳。對此,7月15日,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進行了闢謠。首先,所謂的專家,中國氣象局查無此人。其次,我國在軌的風雲衛星對於太陽總輻射量、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等都有長期觀測業務,目前未發現有任何異常。
  • 「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氣象局:查無此人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近期,一則「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說今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地球引力場混亂會引發氣候災害」的消息引發關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7月15日在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上回應:「『退休專家』我們單位查無此人,帖子裡講到的問題,從目前來看缺乏科學依據。」
  • 闢謠特工隊 | 2020.07.27-08.02謠言合集
    闢謠君:即使口罩裡真的就是5G天線,也沒有人能承受5G天線每日更換的成本。今年南方地區的洪澇災害是由太陽異常活動引起的?我國在軌的風雲衛星對於太陽總輻射量、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等都有長期觀測業務,目前未發現有任何異常。太陽活動有11年左右的長周期變化,也有短至幾十分鐘的爆發過程。目前我們正處於太陽活動水平較低的階段,太陽風的速度也處於較低水平,並不存在異常現象。
  • 「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闢謠來了!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  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在轉發和傳播過程中刷了一波錯誤認知。
  • 「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副臺長宗位國研究員,逐一進行「硬核科普」——1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地面指揮,國家氣象局退休職工?無此職位,查無此人。
  • 中國氣象局闢謠來了!
    ,2020年有可能成為2008年以來最寒冷的冬天」「『拉尼娜現象』持續升級,專家表示今冬明春恐多有暴雪,今年可能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圖源:中國氣象局圖源:中國氣象局事實真相經中國氣象局闢謠,流言中所提到的拉尼娜事件確實存在,但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
  • 南方暴雨破紀錄,洪澇災害致260多萬人次受災,更令人擔心的是…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介紹今年汛期相關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時說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共有148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均發生今年第1號洪水局部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
  • 氣象局權威專家一錘定音:今年冬天很大可能是暖冬!
    近日在中國氣象局的一次直播中,國家氣候中心首席權威氣候專家王永光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提問時,對我國今年冬季的天氣情況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直截了當的指出,從今年的各種數據來看,今年冬天仍可能是暖冬!在這次直播中,王永光對今年的情況進行了剖析,在他看來,就今年的海洋演變來說,與去年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今年冬天可能還是會偏暖。在這種情況下,冷空氣活動可能偏弱,如此,中東部地區一些地方缺乏冷空氣吹散汙染物,今冬的空氣品質可能會比較差,需要加強防範。此前,世界氣象組織曾指出,隨著赤道東太平洋的水溫持續偏低,今年年末可能出現拉尼娜事件。
  • 今年還會有颱風登陸我國嗎?中國氣象局專家釋疑
    今年還會有颱風登陸我國嗎?今年颱風偏少與暴雨偏多有何關係?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黃奕武今日介紹,未來是否還有颱風登陸我國,目前還不能確定。  今年颱風偏少、強度偏弱  截至10月20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7個颱風,比多年同期偏少,其中有5個颱風在我國登陸,也比多年同期偏少。
  • 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我國大部氣溫偏高 登陸我國颱風個數偏多
    原標題: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我國大部氣溫偏高 登陸我國颱風個數偏多   27日,國家氣候中心氣候
  • 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引發南方暴雨?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南方暴雨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然而,在理性探討的聲音中,也夾雜了一些來源不明的傳言,例如:「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說,最近遇到了180年周期白元年,導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會帶來地質、氣候巨大災難」。這樣的帖子吸引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上廣為流傳。
  • 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引發南方暴雨?謠言!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南方暴雨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然而,在理性探討的聲音中,也夾雜了一些來源不明的傳言,例如:「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說,最近遇到了180年周期白元年,導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會帶來地質、氣候巨大災難」。這樣的帖子吸引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上廣為流傳。
  • 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引發南方暴雨?這是謠言!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南方暴雨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然而,在理性探討的聲音中,也夾雜了一些來源不明的傳言,例如:「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說,最近遇到了180年周期白元年,導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會帶來地質、氣候巨大災難」。這樣的帖子吸引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上廣為流傳。
  • NASA稱今年將發生毀滅性太陽風暴 專家:尚不能預測大小
    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預報臺臺長薛炳森,求證太陽風暴是否會真的發生?   薛炳森:太陽風暴,就好像是太陽上的火山噴發,太陽上咱們看到的黑子,其實就相當於太陽的一個個的火山口,它在逐步的在積累能量,黑子越大,能量越高,它能量積攢到一定程度以後,也會爆發。  可是,太陽風暴畢竟不是火山噴發,有著自身特點。
  • 為什麼2020年梅雨汛期南方降雨這麼強?專家分析
    每年6月,隨著梅雨季的開始,我國南方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但今夏汛情尤為特別,不僅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事件頻發,南方地區還出現多輪大範圍持續性強降雨,累積雨量大、極端性強、災害影響重。截至目前,由南方降雨導致的洪澇災害已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0餘省份上千萬人受災。今年梅汛期南方降雨究竟有多強?雨水為啥這麼多?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中國氣象局2012年12月新聞發布會
    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2年12月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領導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鄭江平、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正研級高工王秀文、國家氣侯中心氣侯與氣侯變化服務室正研級高工艾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