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方洪澇系太陽活動引起?謠言!

2020-08-27 成都網絡闢謠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

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聲稱洪澇等災害是由太陽活動引起的。



事實真相

經中國氣象局核實,確認該消息為謠言。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副臺長宗位國研究員就謠言中的一些「關鍵詞」逐一進行了科普:

1.「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地面指揮,國家氣象局退休職工?」

回應:無此職位,查無此人。

2.「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併到一條線?」

回應:太陽、地球、木星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即出現「木星衝日」現象,這一現象的周期是1年多。類似的有「土星衝日」現象,周期也是1年多,實在不需要180年那麼久。

無論是「木星衝日」還是「土星衝日」,都是正常的天體運行現象。

3.「近期地球引力場、磁場發生紊亂?」

回應:我國在軌的風雲衛星對於太陽總輻射量、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等都有長期觀測業務,目前未發現有任何異常。

太陽活動有11年左右的長周期變化,也有短至幾十分鐘的爆發過程。學術界,一般用太陽黑子相對數來表徵太陽活動長期水平的高低,習慣上將1755年黑子數最少時開始的活動周稱作太陽的第1個活動周,目前太陽活動已經進入第24周太陽活動的末期,根據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發布的預報結果表明:「第25太陽周可能始於2020年1月前後(±6個月),將於2031年6月前後(±6個月)結束,長度約11.5年,太陽活動總體活動水平與第24太陽周大致相當。」相關結果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網站上都可以查詢到。

也就是說目前處於第24太陽活動周向第25太陽活動周過渡的階段,太陽活動水平很低,太陽風的速度也處於較低水平。

4.「太陽風、等離子」會影響地球天

回應:確定地說,太陽活動的周期性變化確實會對地球氣候產生一定影響。

這主要是因為在太陽活動周期性變化過程中,太陽總輻射量會有一些變化。不過從1978年衛星觀測太陽總輻照度(TSI)開始,在太陽活動的11年周期中,太陽總輻射量變化僅約為0.1%~0.3%。另外,隨太陽黑子數的變化也存在一個11年的周期。

但是,這樣的變化與大氣環流、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相比,遠不能對地球大氣的能量收支平衡產生決定性影響。


中國氣象局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截圖


綜上,網傳消息的說法並不真實。提醒大家提高辨別能力,勿信謠言。


◈ 闢謠信息來源:中國氣象局


相關焦點

  • 2020年南方洪澇原因 洪水災害系太陽活動引起?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  破除「科學謠言」還須靠科學知識。學術界,一般用太陽黑子相對數來表徵太陽活動長期水平的高低,習慣上將1755年黑子數最少時開始的活動周稱作太陽的第1個活動周,目前太陽活動已經進入第24周太陽活動的末期,根據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發布的預報結果表明:  「第25太陽周可能始於2020年1月前後(±6個月),將於2031年6月前後(±6個月)結束,長度約11.5年,太陽活動總體活動水平與第24太陽周大致相當
  • 今年南方洪澇系太陽活動引起?中國氣象局專家闢謠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在轉發和傳播過程中刷了一波錯誤認知。
  • 闢謠特工隊 | 2020.07.27-08.02謠言合集
    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普遍出現強降水,引發洪澇災害;高考放榜,不少同學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熱點之下,網絡上也流傳了許多相關的謠言
  • 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引發南方暴雨?謠言!
    根據我國在軌的風雲衛星,對太陽總輻射量、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等的長期觀測業務,目前未發現有任何異常。其實,太陽活動有11年左右的長周期變化,也有短至幾十分鐘的爆發過程。在學術界,一般用太陽黑子相對數來表徵太陽活動長期水平的高低,習慣上將1755年黑子數最少時開始的活動周,稱作太陽的第1個活動周。目前太陽活動已經進入第24周太陽活動的末期。
  • 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引發南方暴雨?這是謠言!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南方暴雨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然而,在理性探討的聲音中,也夾雜了一些來源不明的傳言,例如:「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說,最近遇到了180年周期白元年,導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會帶來地質、氣候巨大災難」。這樣的帖子吸引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上廣為流傳。
  • 「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官方闢謠:無此...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引發網友熱議。包括「『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在內的謠言也趁機滋生,今天中國氣象局通過其官方平臺進行闢謠。在這條謠言中,包含有「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關鍵詞,看似專業又奪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引起大量轉發。中國氣象局今天在闢謠消息中提到:所謂的「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的地面指揮李俊英教授」,無此職位,查無此人。
  • 從五行和太陽黑子活動來看今年易出現南澇北旱
    從五運六氣來看,2002年,2008年和2014年來看上半年屬於少陰君火,氣候偏熱,下半年屬於陽明燥金,氣候偏涼、偏燥,而2020年的氣候基本規律也是一樣的,因此,這裡選擇了這三年做為探索對象;另一方面從太陽黑子活動來看,2002年正處在太陽黑子高峰時候
  • 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盤點2020年奇葩謠言
    本文轉自【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走(pá)過(guò)艱難的2020來到期盼已久的2021回望過去一年這些奇葩謠言你信過麼來給自己的2020年度識謠水平打個分吧祝你取得好成績謠言1奇葩程度:★★★★★真相:網民張某某酒後為博取他人關注,故意誇大事實,自行編造並發布了此謠言信息。2020年1月27日,警方依法對張某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處罰。四目相對時,bgm起:確認過眼神,是可以傳染的人?謠言2口罩可清蒸水煮循環使用?
  • 今年南方會發生98年那樣的洪水?
    聽起來像謠言,但這還真是官方消息:「國家防總:今年汛期長江中下遊爆發大洪水可能性很大,將以防禦『98+』長江特大洪水為目標。」這裡藏著個幕後黑手,那就是厄爾尼諾。大洪水和厄爾尼諾有啥關係?要知道今年的洪水和厄爾尼諾的關係,咱們先得從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的風說起。受高低緯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影響,赤道南北兩側常年刮的都是偏東風。
  • 「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氣象局:查無此人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近期,一則「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說今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地球引力場混亂會引發氣候災害」的消息引發關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7月15日在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上回應:「『退休專家』我們單位查無此人,帖子裡講到的問題,從目前來看缺乏科學依據。」
  • 「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破除「科學謠言」還須靠科學知識。
  • 直擊南方汛情 權威解讀暴雨洪澇災害未來走向
    回放 直擊南方汛情 權威解讀暴雨洪澇災害未來走向
  • 太陽黑子和厄爾尼諾
    那麼為什麼今年我國南方多暴雨,而且雨期持續時間這麼久呢?先來看看我國的季風氣候。東亞和南亞受海陸位置的影響,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區,受來自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南亞的印度,現在也在經受著嚴重的洪澇災害,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東臨太平洋,西南離印度洋也很近,夏季我國東部、東南部沿海地區盛行東南季風;西南部地區則受到來自熱帶洋面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吹拂,季風氣候特別顯著,夏季降水豐沛!
  • 洪澇災害對大宗商品的影響
    2、厄爾尼諾:弱厄爾尼諾發生,引發長江流域洪澇災害  一般講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對我國氣候有明顯影響。由於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哈得來環流加強,導至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增強;但西太平洋海溫降低,大氣對流活動減弱,卻使副高位置偏南。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對厄爾尼諾的響應要落後2-3個月。
  • 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引發南方暴雨?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南方暴雨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然而,在理性探討的聲音中,也夾雜了一些來源不明的傳言,例如:「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說,最近遇到了180年周期白元年,導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會帶來地質、氣候巨大災難」。這樣的帖子吸引眼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上廣為流傳。
  • 南方暴雨破紀錄,洪澇災害致260多萬人次受災,更令人擔心的是…
    6月2日以來南方暴雨如注廣西、廣東9地降雨量打破了當地6月上旬降雨總量紀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介紹今年汛期相關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時說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共有148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均發生今年第1號洪水局部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
  • 我國南方持續洪澇災害,難道厄爾尼諾現象又來了?難道像之前一樣
    我國南方持續洪澇災害,難道厄爾尼諾現象又來了?難道像之前一樣最近我國的南方出現了持續洪澇的災害現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厄爾尼諾又來了?那麼到底什麼的厄爾尼諾現象呢?下面先來和你們說一說。當南美洲的海水上升,大氣也會上升,上升的大氣環流到太平洋西面,會變成冷空氣下沉形成降雨,所以今年的降雨很多很多,其實不止是中國,全球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就像美國的颶風,還有印度的旱災。雖然科學家們現在還不能完全的解釋為什麼會發生厄爾尼諾現象,但是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提前預知他的到來,只有我們做好防範措施,厄爾尼諾也不會十分可怕,你們覺得呢?
  • 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今年1月25日,我國南極中山站正在向北京通報「太陽耀斑大爆發」的觀測情況時,廣播通訊突然全部中斷……。   太陽,這一九大行星的「一家之長」,它的「喜怒哀樂」無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近年來,太陽活動處於盛期,據《世界科技譯報》載文說,1991年太陽活動將達到頂峰。
  • 「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闢謠來了!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因其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也讓持續降雨引發網友熱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謠言。  比如下面這條包含著「國家氣象局退休專家」「180年周期白元年」「地球引力場、磁場紊亂」「地質、氣候巨大災難」等奪人眼球關鍵詞的帖子,就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論壇等廣為流傳,在轉發和傳播過程中刷了一波錯誤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