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母珠在網上售賣,店家也知有毒
最近,廣州白雲機場一位旅客因攜帶劇毒種子「雞母珠」入境而被查。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雞母珠在淘寶網多家店鋪有售,主要用於配飾。中科院植物學博士、果殼網科普作者郗旺告訴北青報記者,雞母珠確實有毒,嚴重可致命,一定要提防誤食,佩戴當飾品不會中毒,但應該謹慎保管。他還提醒,旅客在出國旅遊後入境時一定要注意攜帶的物品有無違反海關檢驗檢疫相關規定。
歸國旅客被查攜帶雞母珠
近日,有媒體報導,廣州機場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白雲國際機場對入境旅客攜帶物查驗時,發現一位自衣索比亞回國的旅客攜帶的行李箱內容物可疑,當開箱查驗時,在行李箱內發現0.1公斤紅色植物種子。
經詢問,該旅客表示,此種子是他親自在境外的樹上採摘,因色彩豔麗將其攜帶回國。現場工作人員當即對該批種子進行封存截留,並送至廣州機場局植檢實驗室檢測鑑定。鑑定結果顯示,該批紅色種子為雞母珠,系豆科相思子,屬一種具有劇毒的植物。廣州機場檢驗檢疫部門當即啟動應急預案,在做好工作人員個人防護的同時,按照劇毒物品的相關標準妥善保存,嚴格後續處理及銷毀流程。
雞母珠網上當做飾品賣
北青報記者以「雞母珠」為關鍵詞在淘寶搜索,發現有多家店鋪在出售該種子。商品簡介顯示,一顆雞母珠的直徑在0.4到0.5釐米之間,整顆種子頭部1/5為黑色,4/5為紅色,其「色澤飽滿、豔如霞光」,「可作為頸鏈、手鍊佩戴」,它又被稱為「相思豆」,「是戀人之間表達愛意的佳品」,價格是每200克30元。
針對雞母珠是否有毒的問題,北青報記者詢問了其中一位淘寶賣家。這位賣家表示自己知道雞母珠有毒,「很毒,不可食用,可裝在瓶子裡觀賞」。她還提醒北青報記者,「不要給珠子鑽孔,加工做成珠串項鍊是一件很危險的工作,聽說曾經有人在為種子鑽孔時,不小心刺傷手指而出事的案例,也不要刻意提取其中的毒素。」
雞母珠有毒 應謹慎保管
昨日,中科院植物學博士、果殼網科普作者郗旺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廣州海關查處這個東西主要是因為違反了海關檢驗檢疫規定,至於劇毒倒是其次。雞母珠其實是閩臺一帶的叫法,我們更為普遍的稱呼是相思子。它屬於豆科相思子屬,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臺灣、福建、海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據他介紹,相思子的植株是藤本植物,葉片是十分典型的豆科植物的偶數羽狀樹葉,夏天時開一串串的淡紫色小花,開完花之後結出豆莢,豆莢裡面就是種子。「種子一頭紅一頭黑,看起來好看,人們將之收集起來做裝飾品,比如手鍊等。」
郗旺告訴北青報記者,相思子的種子確實有毒,誤食會導致中毒,而且毒性劇烈,的確有可能會致命。「相思子中含有的有毒物質是相思子毒蛋白。純化的相思子毒蛋白,可以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進入人體內,經過消化道攝入的半數致死量約是7微克每千克體重,通俗地說,就是每千克體重通過消化道攝入7微克會有50%的概率導致死亡。而通過呼吸道吸入毒蛋白的半數致死量是3-4微克每千克體重。毒蛋白在種子中的含量是2%-3%,一粒種子的重量是70毫克,也就是70000微克,因此從劑量上說,如果相思子中的毒蛋白被人體完全吸收,那麼一粒種子所含的毒蛋白量就足以致命。不過實際中,因為誤食的時候種子不一定被破碎得很完全,裡面毒素釋放得不是很充分,因此並沒有『吃一粒就喪命』那麼劇烈,較多的中毒案例是吃了幾粒後產生中毒症狀。相思子毒蛋白中毒症狀包括腹痛、噁心、發燒等,攝入過多可能會致命」。
郗旺提醒,因為相思子也有「紅豆」的俗稱,在一些情況下會與可食用的紅豆(正式中文名叫做「赤豆」或者「赤小豆」)搞混,從而導致誤食。「因此,佩戴沒有危險,但一定不能吃下去!一定要提防誤食引起的中毒,防止家裡的小孩和寵物誤食,不要放在小孩和寵物碰得到的地方」。
文/本報記者 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