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高能加速器方案進入預研階段

2021-01-14 人民網

原標題:中國未來高能加速器方案進入預研階段

  科技日報北京6月2日電 (記者張蓋倫)在2日下午舉行的中科院各學部學術報告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表示,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及超級質子對撞機(CEPC-SPPC)的預研工作正在進行。根據估算,50公裡CEPC造價約為255億人民幣,100公裡CEPC造價約為360億人民幣。

  2012年,歐核中心宣布其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捕捉到了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的發現,被視為補上了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標準模型不是終極理論。」王貽芳認為,對希格斯粒子進行詳細研究,是粒子物理研究不可繞過的一步。

  而CEPC-SPPC正是由王貽芳等中國科學家提出的未來高能加速器方案。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設想:建設一個50到100公裡周長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作為希格斯粒子(Z玻色子)工廠,精確測量希格斯性質,深入研究標準模型、電弱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和質量起源等基本問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的線索;項目二期可在同一隧道中建造質子對撞機,通過高能量粒子對撞研究新物理。

  王貽芳指出,CEPC是我國高能物理乃至整個科學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這個由中國發起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在促進地方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將成為國際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和人才引進與培養的基地。

  按照王貽芳給出的時間進度安排,2016到2020年,是CEPC的預研和工程設計時間,而2022到2028年,是該項目的建設時間。預研工作完成後,其造價將能被估算得更為準確。

  面對這樣一個百億量級的項目,王貽芳認為,經費來源可以由五方構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國際合作方、私人與企業和中國科學院。

  「CEPC-SPPC是我國高能物理領先世界、對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的一個難得機會。」在報告最後,王貽芳說,「方案可行性已經得到國際認可,沒有根本性困難。請大家支持。」

(責編:馬麗、趙竹青)

推薦閱讀

白春禮:把黨治國理政成功經驗作為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2016年6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京舉行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表彰大會。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出席並發表講話。白春禮要求中科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把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在推進「四個率先」目標的創新實踐中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做出應有貢獻。【詳細】

6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詳細】

相關焦點

  • CEPC-SppC加速器——從概念設計到技術設計
    2013年6月12日至14日,第464屆香山會議在北京舉行,主題是研討中國高能物理未來發展戰略,其中共識之一就是作為繼BEPCII之後在中國的下一個對撞機,環形電子正電子希格斯工廠(CEPC)和隨後在同一條隧道中的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SppC)是一個歷史機遇,也是未來高能物理實驗的一個重要的選項,相應的R&D是必要的。
  • 歐洲公布了未來的高能加速器戰略規劃
    2020年歐洲粒子物理戰略的更新明確提出了該領域近期以及長遠未來的發展願景,歐洲將繼續在解決粒子物理領域的突出問題和該領域正在開發的創新技術方面佔據領導地位。高亮度LHC(High-Luminosity LHC)的升級工作目前正在進行,它將在未來十年內成功完成,這將是下一步歐洲粒子物理學研究的焦點。該戰略強調了繼續加強新的加速器、探測器和計算技術的研發的重要性,這是所有未來項目繼續進行的必要先決條件。該文件還強調了繼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之後,建立作為希格斯粒子工廠的電子-正電子對撞機的必要性。
  • 歐洲加速器戰略更新引領高能物理進入新時代
    2012年,LHC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標誌著粒子物理學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它不僅是最後一個被發現的標準模型粒子,而且與之前發現的任何粒子都完全不同:它是一個基礎標量,與真空的結構有著深刻的聯繫。但是,對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它的性質仍然是個謎,包括為什麼它這麼輕,標準模型無法解釋。粒子物理學正在進入一個探索的新時代。
  • 中科院高能所:歐洲最新粒子物理戰略路線與環形對撞機設想一致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歐洲核子中心(CERN)理事會當地時間19日全票通過歐洲粒子物理2020戰略,其確定基於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希格斯(Higgs)工廠」是「優先級最高的未來對撞機項目」,並期望建設能量儘可能高的質子對撞機的路線圖
  • 訪王貽芳:打造國際領先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新聞—科學網
    在目前中國引力波研究的三個主要方向上,中科院高能所便佔據一席。由其主持的「阿里計劃」與中山大學領銜的「天琴計劃」和剛剛公布的中國科學院「太極計劃」一起構成中國引力波探測多點並進新局面。憑藉「阿里計劃」,高能所的科學家期待,由自主「阿里CMB探測計劃」,能夠成功破譯「宇宙誕生」密碼,領導建設北半球首臺CMB望遠鏡。 其實,引力波探測只是高能所從事的眾多重大項目之一。
  • 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總體工藝測試會順利召開
    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重大設施處彭良強研究員,安徽省發改委科技中心處處長朱的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羅喜勝教授出席,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項目骨幹成員參加會議。 朱的娥處長致辭,對各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感謝。
  • 讓高能物理迸發無限能量
    30年前,這臺對撞機竣工,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臺高能加速器。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的第一站就來到高能物理所,了解研究所的發展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運行情況。「自那之後,我們的士氣更足了,勇氣也更足了。」高能物理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說。
  • 楊振寧堅持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歷史原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研究者黃慶橋考察楊振寧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歷史源頭,或將有助於加深對中國是否應該建造高能加速器這一重大歷史和現實問題的理解。美國的超導專家費爾班克,十年前也沒想到今天他會做超導加速器,但他現在做得很好。」日本建造高能加速器不能成為中國也建造的理由座談會上,不少中國物理學家舉鄰國日本發展高能加速器的事例,試圖說明中國應當向日本學習,搞高能加速器,建立實驗基地。楊振寧對這一看法也給予了駁斥。他認為,「日本花了一億美元來造一百億電子伏的加速器,束流強度1013粒子/秒,我覺得這是錯誤的。
  • 他進入粒子加速器中,高能質子穿頭而過,後來他怎麼樣了?
    他進入粒子加速器中,高能質子穿頭而過,後來他怎麼樣了?普戈斯基是前蘇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在上個世紀60年代,蘇聯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這臺加速器的直徑達到了1.5公裡,它存在的最大用途就是利用電子場將粒子加速和碰撞,可以幫助人類探索物質的本質,但是在運行加速器的過程當中,在1978年卻出現了故障。
  • 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呢?
    建造高能加速器的背景 很多人以為「楊振寧反對建造強子對撞機」是在最近發生的事情。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反對這件事情其實由來已久,準確地說是在1972年。客觀地說,由於許多媒體的片面報導,使得大多數人對於楊振寧有許多誤解。
  • 楊振寧為什麼要「三番五次」,反對中國建設高能加速器?
    也許看到這裡你就會說了:既然說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很大,那他為何要「三番五次」反對中國建設「高能加速器」呢?  事實上,楊振寧反對中國建設高能加速器一事由來已久了,最早的一次便是在1972年的時候。  當時我國已經完成了原子彈和氫彈的實驗,於是大家都認為建設高能加速器也依然會取得成功。因此在會上的時候,很多人都表示贊同。唯獨楊振寧提出了反對意見,為何呢?很簡單,因為在楊振寧看來,此時建設高能加速器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立項
    2019年04月17日 09:05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立項  有望成為世界上獨特的綜合性基礎科學研究平臺  本報訊  4月1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獲悉
  • 中國「超級對撞機」再迎進展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備受矚目的中國「超級對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有了最新進展。在10月20日舉行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30周年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透露,「截至目前,CEPC預研經費基本到位,預研工作全面展開」。「超級對撞機」是我國高能物理學界於2012年提出的面向未來的大型粒子對撞機項目,其最終規模將數倍於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對撞機——建於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 我國高能加速器事業開拓者方守賢:傾盡一生追求一個高速加能夢
    方守賢在《我的高能加速器夢》一文中介紹說:「雖然在出國前已經學習了大量有關高能同步加速器的論文,還做了詳細的推導和筆記,應當說,準備還是充分的,但是,進入列別捷夫物理所後,我立即發現自己在國內打下的數學、物理基礎遠不足以適應工作的需要;同時,我的導師考洛門斯基也發現,我原先在所裡學過的加速器專業知識本應已經具備初步設計能力,但事實上我卻不會從事設計。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組織召開「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中期評估會
    4月1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組織召開「合肥先進光源預研工程」中期評估會。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各技術方向17位同行專家參加了會議。
  • 高能物理發展迎來新機遇
    針對這一科學目標,我國高能物理學界於2012年提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CEPC-SppC)項目。其最終規模將數倍於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對撞機——建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幾年來,隨著該項目概念設計和關鍵技術預研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其中。
  • 「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啟動
    4月11日,「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通過了由大連市發展改革委與大連化物所共同組織的方案論證會,這標誌著「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啟動。此次論證的預研項目是「大連先進光源」的前期預製研究項目,主要目的是研製對於「大連先進光源」具有關鍵性核心作用的儀器設備,攻克電子槍、超導加速器等重要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以降低總體項目建設風險、確保工程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