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備受矚目的中國「超級對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有了最新進展。在10月20日舉行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30周年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透露,「截至目前,CEPC預研經費基本到位,預研工作全面展開」。
「超級對撞機」是我國高能物理學界於2012年提出的面向未來的大型粒子對撞機項目,其最終規模將數倍於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對撞機——建於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王貽芳說,「CEPC的研究目標是粒子物理目前最熱門的熱點:希格斯粒子。這是目前標準模型的最大疑點,也是粒子物理未來發展不可跳過的一步。」
不過,由於「超級對撞機」耗資巨大,曾多次掀起物理學界內部的討論:支持者認為超級對撞機將使中國成為世界物理學研究中心,並刺激工業技術進步;反對者則認為耗資巨大,性價比不高,且科學目標受到一定爭議。
王貽芳是該項目的主要推動者,他告訴記者,對任何一個大科學裝置來說,預先研究工作對項目的立項和最終動工建造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就「超級對撞機」而言,他希望通過5年的努力,解決關鍵問題,力爭在「十四五」期間開建。
截至目前,「超級對撞機」預研工作已全面展開,具體包括:超導高頻腔、速調管等關鍵技術突破技術封鎖,正在有序進行中;成功組織了高溫超導材料的實用化研究,特別是我們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鐵基超導磁鐵的設想,進展順利,有望成為國際領先;此外還成立了產業促進會,等等。
據王貽芳透露,今年9月,CEPC加速器已完成概念設計,並獲國際評審認可。國際評估專家對CEPC設計工作中取得的令人矚目的進展進行了肯定,認為「設計工作已經證明項目的基本可行性,並可以被批准進入技術設計報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