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該不該建對撞機?一個對撞機要花200億美元,楊振寧強烈反對

2021-01-16 趣觀歷史

引言

《大學》寫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讀書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現今許多科學家努力研究探索的人生價值,許多科研人才都是抱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念頭埋頭科研,為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努力奮鬥著。

01

一個國家要想快速發展,就一定離不開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努力,在科學研究上,科學家的一致意見能夠有效促進科技進步,但在一些花費巨大的研究領域當中,科學家們則會有不同考量,因而產生不同的意見,我國的關於粒子對撞機領域的研究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初期,就有科學家設想過用「對撞束」來獲取更高質心系能量。而在1956年的時候,人們逐漸掌握相關技術,還能輕易獲取必要強度的束流,至此,科學家們開始真正進行關於對撞機的研究。

▲對撞機(一)

初代對撞機在1961年便已經開始運作,後來世界上又陸續出現很多能量需求比較低的電子對撞機,美國甚至已建立起SCC項目,對其研究發展也十分迅速。而我國的科學研究起步比較晚,故而在對撞機方面的研究,始終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甚至國內科學界還出現兩種對「對撞機」研究完全的不同看法。

▲王貽芳舊照

曾在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中心做高能粒子研究的王貽芳,對於建設大型對撞機有著強大決心。在粒子學領域有著非凡造詣的王貽芳認為,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設對科研有著很大幫助,而現在的中國是非常需要電子對撞機幫助的。

02

對撞機建設花費巨大,而美國就曾建造過超導超級對撞機,在建設初期的花費預算是40億美元。但是隨著對撞機建造進程的不斷深入,其花費也越來越大。要想建成這項工程,至少需要200億美元,比一開始的預算足足多出5倍,漸漸讓美國感到壓力,於是美國便在1993年停止對大型對撞機的建設工程。

王貽芳院士對此卻發出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中美兩國有著不同的國情和政策,因此美國的失敗並不能證明我們就一定會失敗,並且中國現在的制度會比美國適合建設大型對撞機,我們應該要對此有足夠的信心。

▲王貽芳演講

後來的王貽芳院士,總會向他人談起建設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好處,即便面對楊振寧教授的強烈質疑,也絲毫沒有退讓,仍然據理力爭。楊振寧教授打過一個這樣比喻,他說,建設對撞機就像釣魚一樣,時間當然是有,但是在資金方面就很匱乏了。

03

不但如此,為更好闡釋自己的觀點,楊振寧教授還從多個方面分析中國不應該建設對撞機的原因。第一點就是美國建設的失敗,從美國建設失敗要從「SSC工程」講起,楊振寧教授認為美國大型對撞機建設的失敗不僅是因為資金不足,而更重要的是當時的美國政府已經出現赤字危機,黨派鬥爭也日益激烈。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國政府和國際空間站的經費爭奪。

▲楊振寧舊照

楊振寧教授還認為目前的中國仍屬於發展中國家,國內的民生問題仍然存在,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還需要再提高。正如《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所說:「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解決人民吃飯的問題才是中國的當務之急,而建設對撞機不是。再者說,如果要建設大型對撞機則必定會投入大量的資金,其他科學領域的科研經費就會因此受到擠壓,對於整個中國的科研事業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對撞機(二)

曾參與過美國SSC建設項目的趙午教授也曾就對撞機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在2019年的12月18日的《知識分子》公開說明,要想成功地建設正負電子對撞機,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方向,明確建設的核心目的是什麼。如果沒有考慮全面而貿然開展建設行動,最後結果必定會不盡人意。

結語

在這一問題上,王貽芳和楊振寧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兩者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也給了大家更多的思考空間,使得學界能夠有更加全面謹慎的態度來看待對撞機的建設,這對國家來說,無疑也是一件好事。能有這些一心為國家和人民著想,時刻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奮鬥的科學家們,是整個中國的驕傲。

參考資料《大學》《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相關焦點

  • 中國該不該建設大型對撞機?楊振寧與王貽芳多次論爭
    隨著王貽芳和楊振寧對該不該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論爭,已經引起全國範圍內的討論,一位是中國高能物理界領軍人物,一位是世界範圍內物理領域權威泰鬥。什麼是粒子對撞機粒子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大型粒子對撞機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我們跟歐洲是有競爭的,我們建了它們就建不了,它們建了我們就建不了。。。誰能夠建、誰先建成,誰就將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跑者。 ——王貽芳在王貽芳看來,修建大型對撞機是百利而無一害,最壞的結果也可以幫助我們把對希格斯粒子性質的了解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因為經過王貽芳仔細論證,CEPC對撞可產生一百萬個希格斯粒子。
  • 楊振寧公開反對建造大型對撞機,而王怡芳贊成,到底該不該建造?
    楊振寧,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是繼愛因斯坦後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一位科學家,也是高能物理界的一個代表,但他卻公開反對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  楊振寧為什麼反對建造大型對撞機?  大型粒子對撞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高尖端的科學設備,在全世界範圍內,很少有國家能建造得出來。而楊振寧之所以反對是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建造的成本非常大,回報低,保守估計,建立這樣一個設備大概要4000億的資金,在楊振寧看來,該項目所需的費用過於龐大,而且在短期內很難趕上那些發達國家現有水平。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王貽芳認為360億就能建造對撞機,在楊振寧看來,是遠遠不夠的,楊振寧認為至少需要200億美元——大約折合1200多億元人民幣。參考西方國家建造對撞機的慣例,建設過程中,很可能會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美國作為世界首富,尚且要否決一個110億美元的建設項目,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匆忙上馬一個200億美元(將來很可能遠遠不止這個數字)的項目,顯然是很不明智的。大型對撞機除了建設成本高,維護費用更高,每年的維護費用遠遠高於當年的建設費用。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班傑明·富蘭克林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支撐其發展必不可少的資金來源必然是稅收。不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對稅收都非常的重視。如果在封建王朝的過去,一個人生活在中國農村地區,或許還可以不與政府產生任何的瓜葛,但是現在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與稅收有著密切的聯繫。中國即嚴把稅收的徵收,也嚴格控制稅收的支出。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的太少
    關於我國對撞機是否要建的問題,兩位學術上的大牛對此爭論不休,甚至引發了一場關於粒子對撞機領域的學術爭論,被人津津樂道。他們甚至隔著太平洋,通過媒體喊話,不斷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學術上的見解。這兩位學術大能便是王貽芳和楊振寧。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搞半導體研究
    這不,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吵」起來了。我國對是否要建造粒子對撞機,產生了激烈的討論,主要是圍繞著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兩人的看法。王貽芳認為任何事物只有在自己擁有的時候,才會底氣十足。畢業於南京大學的王貽芳在1984年便去了瑞士的歐洲核子中心,在那裡他接觸到了高能粒子研究工作,因此在回國後,他一直從事著自己擅長的高能物理實驗。
  • 中國欲耗費1400億,建造「粒子對撞機」為何遭楊振寧極力反對?
    物理學註定是一個燒錢的學科,高能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微觀粒子,而微觀粒子只能通過對撞機來產生。2012年,中國高能物理學家就提議投資建設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但自發起至今,關於「中國是否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爭論從未停歇。
  • 大型對撞機該不該建,一場楊振寧和王貽芳之間的千億論戰
    最近關於中國該不該建造對撞機這件事情由火了起了,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整件事情的始末。對撞機是什麼大型對撞機是粒子物理科學家為了探索新的粒子,和微觀量化粒子的『新物理』機制設備,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
  • 楊振寧反對中國建大對撞機,也有科學家支持建,到底該不該建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LHC在歐洲。●LHC周長27公裡,深埋在阿爾卑斯山下100米,耗資37.6億歐元,歷時10年才建設完畢。目的是為了尋找幾十年前量子力學標準模型預言的各種粒子。把一個又長又直的管道抽成真空,在管道的兩頭放上兩面鏡子,讓雷射束在兩面鏡子之間來回反射,如果有微小的振動,那麼就會引起相位差,讓光線產生幹涉效應。這個裝置花了科學家們十幾年的時間和幾十億美元,如果只是為了測量震動而測量震動,那就是吃飽了撐的。
  • 中國將成為世界科研中心?中科院院士主張,花1400億建大型對撞機
    關於中國到底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的爭論,這些年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有升溫的態勢。當中科院院士王貽芳主張,花1400億建大型對撞機時。楊振寧堅決反對,寧願與中科院作對,也堅決不同意中國建大型對撞機!原因:1400億不是小數目,美國已經失敗,200億美元打水漂。建造這樣一個對撞機的成本大概是二百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半珠港澳大橋,三個上海迪士尼樂園,性價比極低。。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不會放棄對撞機的建設,美國建設SSC(超導超級對撞機)的前期,大型對撞機的預算是40億美元。但隨著對撞機建設進程的推進,以及資金的增長,美國於1993年停止了大型對撞機建設項目,據了解,停止的原因是為了完成這一項目的建設,保守預算為200億美元,這遠遠超過最初預算的5倍。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這也驗證了王貽芳對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決心。 對撞機的建設需花費巨資,大型對撞機的建設對以後的科研有著極大的幫助,各國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才開始建設粒子對撞機的。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自是不會放棄建設對撞機的,美國建設SSC(超導超級對撞機)的初期,對該大型對撞機的預算是40億美元。
  • 楊振寧pk王貽芳:到底要不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各有道理
    那既然這麼有用,為什麼楊振宇先生一直反對建造呢?在前幾年,王貽芳就提出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但是楊振寧就不同意,認為現在中國還沒有必要,也沒有真正的實力去建造。因為我國現在的力量不夠,沒錢沒技術還沒人。如果中國要建一個比歐洲還要大的設備,這個費用最低也要200億美元,也就是1400億人民幣,這只是一個基礎費用,後面的維護和運轉加上升級,這個費用可能要用「倍數」計算了。所以粒子對撞機是不是下一個「兩彈一星」,這很難說,因為它的難度遠遠在「兩彈一星」之上。
  • 中國燒錢建粒子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楊振寧說了實話
    粒子對撞機對於許多領域而言相當於地基,地基建好了、地基之上的房子才能繼續蓋下去,但是這樣一個基礎科學研究的神器,遭到楊振寧的極力反對,作為物理界頂尖的扛把,楊振寧為什麼不贊同建造這樣一個尖端設備呢?我們可以先了解下,建造這樣一個神奇的東西要多少錢,粒子對撞機無論是規模還是精密程度以及對人才的需求,都是科研裡面最高的,起步至少需要200億美金,折合成人民幣至1300多億人民幣,這還是保守估計。
  • 楊振寧還在和別人爭論建不建對撞機,吃瓜群眾該支持誰?
    2012年,標準模型中的最後一塊拼圖希格斯粒子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被發現。對於希格斯粒子,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在研究希格斯粒子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國際上開始討論建造一個新的大型對撞機,不僅可以用來研究希格斯粒子,同時也可以嘗試一下尋找超對稱粒子。那個時候國內就有了建造超大型對撞機的聲音。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The party is over
    在那篇文章裡,楊振寧細數了反對中國馬上開始建造大對撞機的七大理由:其一,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楊振寧認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
  • 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楊振寧:盛宴已過,王貽芳:正當其時
    2016年,楊振寧通過媒體透露,他反對中國現在建造CEPC。他主要提出了7點理由。隨即,王貽芳針對楊振寧的7點理由,也通過媒體發表了逐條的反駁。例如,楊振寧反對的第1條理由中提到:「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
  • 楊振寧為什麼寧願和中科院有分歧,也一定要反對中國建大型對撞機
    然而對此楊振寧卻是堅堅定定的潑了一盆冷水,斷然發表意見大型對撞機必不能建造。那麼楊振寧為什麼寧願和中科院有分歧,也一定要反對中國建大型對撞機?因此,當楊振寧說出這一番話之時實質上是有著相當分量的,無論社會各界對於大型對撞機的建造價值都會因此一語而推翻過往之認知,重新進行利弊權衡。當然若是毫無根據,楊振寧自然也不會有此言論。在楊振寧所列舉的諸多反對原因之中,最深入人心且易於理解的便是資金與「設想毫無根據」兩者。
  • 中國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你支持楊振寧還是王貽芳?
    自2012年中國科學院士王貽芳提出一個建造費用可能超千億的超級對撞機項目以來,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議,支持與反對的正反兩方均為華人中的科學巨頭。1.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當年美國在投入30億美元只挖了一個用於建隧道的坑之後,就止損終止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