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大型對撞機?The party is over

2020-12-06 觀察者網

「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

據中國科學報社旗下微信公號「科學網」5月1日消息,4月29日下午,北京雁棲湖畔,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龐大的新禮堂座無虛席。端坐在臺上白色沙發裡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他很堅定地給臺下一位研究生「潑了一瓢冷水」。

這位研一的男生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未來即將從事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預研工作。

年輕人首先表達了對這位著名物理學家的崇拜,然後對於曾在幾年前明確表示反對中國建造大對撞機的楊先生熱切問道:「我想代表我所有的同學再問您一次,您現在對我們建造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

國科大最大的禮堂座無虛席

清晰表明反對態度後,楊振寧強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他建議大家去看他2016年在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

在那篇文章裡,楊振寧細數了反對中國馬上開始建造大對撞機的七大理由:

其一,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楊振寧認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

其二,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奇大,對解決燃眉問題不利。

其三,建造超大對撞機必將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

其四,多數物理學家,包括楊振寧在內,認為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只是一個猜想,沒有任何實驗根據,希望用極大對撞機發現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其五,七十年來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對人類生活有沒有實在好處呢?楊振寧的答案是「沒有」。至少未來三十、五十年內不會有。

其六,建造超大對撞機,其設計以及建成後的運轉與分析,必將由90%的非中國人來主導。如果因此能得到諾貝爾獎,獲獎者一定不是中國人。

最後一點,楊振寧認為,不建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仍然有其他方向值得探索,比如尋找新加速器原理,比如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如弦理論所研究的。

「中國現在做大的對撞機,這個事情與我剛才講的內容有密切的關係。」楊振寧此行是作為「明德講堂」演講嘉賓,來與國科大學子分享自己的學習和科研經歷的。

楊振寧回憶在美科研生涯

在與學生們現場交流之前,97歲高齡的他已經脫稿侃侃而談了四十五分鐘。「我剛才講過,一個年輕的研究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其實不是你學到哪些技術,而是要使你自己走進未來五年、十年有大發展機會的領域,這才是你做研究生時所要達到的目標。」

「而現在,是大對撞機『沒落』的時候了。」

楊振寧直言:「在我在美國做研究生的時候,這個領域剛開始大放光彩。也可以說這幾十年來,它是大家認為物理學最最重要的發展領域。可是這領域不只是從今天開始,而是從30年以前開始,就已經走在末路上了。」

「可是多半人還不知道。」

楊振寧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表述了這樣的觀點。

那時他在美國參加了一個國際性的研討會。在會上,物理學家們討論以後十年高能物理向什麼方向發展。談及大型對撞機,楊振寧在那個會上講了一句話:

「The party is over.」

「什麼意思?盛宴已過。」坐在沙發裡的楊先生揮揮手,補充翻譯道。

The party is over.

楊振寧表示,自己當時就看出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高能物理的高潮,可是到了八十年代的時候,高能物理重要的觀念都已經有了。「後面雖然還可以做,可是沒有重要的新觀點出來,尤其對於理論物理學的人來說,沒有新觀點,你做不出東西來,所以我那時候就講了這句話。」

「不幸的是很多年輕人沒有聽進去我這句話,或者是他們只知道跟隨老師,那些老師沒有懂我這句話。所以今天我才講得更清楚一點。」

而自從在2016年發表文章明確反對建造大對撞機後,楊振寧也聽到了很多批評的聲音。「有人跟我說,楊振寧你這話完全錯誤。因為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就很重要。」

2012年科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新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特徵有吻合之處。2013年3月14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發布新聞稿表示,先前探測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這一成果也很快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個貢獻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它證明了上世紀的那些理論是對的。」楊振寧說,「可是這重要的貢獻的理論起頭,不是現在,不是20年前,也不是30年以前,而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了。」

希格斯玻色子的實驗,是6000人合作的結果。每篇論文的署名自然也是好幾千人。

「這個實驗做完了以後,這個機器不能再做下去了,要造更大的對撞機,需要花更多的錢,至少要200億美元。」楊振寧說,「別的國家沒錢,大家說中國有錢。」

「我知道我的同行對我很不滿意,說我(的反對)是要把他們這行給關閉掉。可是這個對撞機要花中國200億美元,我沒辦法能夠接受這個事情。」楊振寧說。

「我沒辦法能夠接受這個事情」

這句話引來現場一些觀眾的掌聲。但先前提問的那位研究生非常不服氣,他接著向楊振寧「挑戰」:

「您講到科研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興趣,我們對高能物理是有興趣的。200億美元的經費也是一個長期的投入,我們並不是一年就把它花完,與其分散做很多小項目,我們想的是做一個大項目。而且高能物理到底有沒有前途,不是還得靠我們的努力嗎?」

楊振寧表示讚賞這位研究生的態度。但是他反問道:高能物理的研究,是不是目前整個世界科技發展的總趨勢呢?

在他看來,整個的科技發展以及每個科技領域內部的發展,都是在經常地改變。19世紀的物理學所研究的東西、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態度,跟20世紀是不一樣的;那麼21世紀物理學發展的趨勢、研究的題目、將來成就的方向,跟20世紀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交流中開懷大笑

「20世紀後半世紀最紅的物理學是高能物理。而上世紀非常紅的東西,到這個世紀還繼續紅下去,是很少有的。你為什麼不考慮21世紀將要發展的是什麼呢?」他再次反問。

楊振寧以自己戴了二十年的助聽器為例,這方面的技術不斷更新換代,他每隔幾年換的新助聽器性能越來越好,特別最近兩年有革命性的進展。而這一進展則來源於丹麥學者對於聲學的研究。

他相信這方面的科技還會繼續發展,也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楊振寧最後直截了當地說:「我懂高能物理,我認為你不要走這個方向。」

一直站在楊振寧身邊主持演講和互動環節的國科大校長、中科院院士李樹深笑著接過了話茬:「我曾經聽過清華大學朱邦芬老師的一個報告,介紹楊先生的為人和學問。其中朱老師給楊先生的一個評價就是率真。的確,楊先生對待問題的態度就是如此率真,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觀點貢獻給大家。」

李樹深校長(左)擔任講座主持人

(文中圖片均為楊天鵬攝)

(原標題 楊振寧:盛宴已過)

相關焦點

  • 高能物理學者回應楊振寧有關大型對撞機言論:盛宴正酣
    講堂上,楊振寧告訴曾浩, 大型對撞機「盛宴已過」,「你不要走這個方向」。 身處CEPC的門檻邊,曾浩並非不了解同行的悲觀觀點。「做CEPC的人畢竟還比較少,我的同學們會覺得我們佔用了他們的經費。」曾浩說。 但這次楊振寧的觀點還是讓他感到驚訝。
  • 楊振寧公開反對,美國也放棄建造,中國為什麼堅持建大型對撞機?
    儘管CEPC的建設已經提上了日程,但大型對撞機的討論熱度一直都不減!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楊振寧反對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態度一直都沒有改變過,1990年代美國下馬了SSC(超導超級對撞機),世界輿論一片譁然,而此時中國上馬大型對撞機的建設,直接引發了大討論!
  • 中國欲耗費1400億,建造「粒子對撞機」為何遭楊振寧極力反對?
    物理學註定是一個燒錢的學科,高能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微觀粒子,而微觀粒子只能通過對撞機來產生。2012年,中國高能物理學家就提議投資建設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但自發起至今,關於「中國是否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爭論從未停歇。
  • 粒子對撞機之爭:楊振寧固執己見,一票之差沒有建成
    它的升級版就是粒子對撞機,從它的名字上便可以看出來它主要操縱正電子和負電子對撞。科技工程發展多年,有些科學家認為正負電子對撞機已經滿足不了研究了,於是提出了建設粒子對撞機,時間是2016年。這一年也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回國的日子,當他聽說不少人希望建設粒子對撞機的時候,他表示堅決反對。有點出乎意料,建設粒子對撞機不是一件好事嗎?
  • 王貽芳:建對撞機,是領先國際的機遇;楊振寧:造價太高,我反對!
    名家爭論幾年前,一場科學界的辯論引發人們的關注,辯論雙方都是科學界的傳奇人物,一位是菲爾茨獎獲得者丘成桐,一位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這場"大師級"的辯論迅速引發了全國性的關注,那也是大型粒子對撞機第一次大範圍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在過去六十多年裡,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紛紛斥巨資不斷建造各種大型加速器,進行物理研究。對撞機通過進行粒子的捕捉和研究,使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有了巨大的發展,推動了交叉科學研究的發展。諾貝爾物理學獎方面30%與加速器直接相關,諾貝爾化學獎方面多個獎項也得益於加速器設施。
  • 楊振寧是對的!一票險勝,否決了大型粒子對撞機
    此項目就是耗費1400億資金,花費28年的時光,用來建造一座大型雙方就項目是否實施展開了多次爭論,最終以舉手表決的方式進行最終決定,而楊振寧一方最後憑藉一票的優勢獲勝,決了大型粒子對撞機,這個項目也自此被擱淺下來,後來眾人表示:楊振寧是對的。那麼雙方為什麼會對這一項目產生巨大的爭執呢?
  • 楊振寧為什麼極力反對中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粒子之間的對撞而我國也提出了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計劃,但是此計劃已提出就遭到了楊振寧教授的反對。楊振寧教授楊振寧教授是整個高能物理的領軍人物,對於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重要性想必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但是,為什麼楊振寧教授要反對中國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呢?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需要龐大的資金。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
    實際上,楊振寧一直都反對中國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從他1971年回國開始就是如此。當然,他僅僅是反對建造,而不是竭力阻止。這是因為,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是國家行為,是由國家根據實際情況來做決定,而不是楊振寧能夠拍板或者決定的。那楊振寧為什麼要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如果我們在2020年建造對撞機的話,也只會用去當年GDP的0.005%。這樣的花銷,不會對國民經濟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楊振寧卻極力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反對理由。楊振寧的反對理由共有如下幾點。第1, 楊振寧認為,建造大型對撞機的成本太高。
  • 楊振寧為何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2億元太浪費
    在高能物理領域,最受關注的科研設備無疑是大型強子對撞機。這種機器是物理學家用來發現新的粒子,研究微觀狀態下粒子運動的高能物理設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位於歐洲日內瓦和附近,在地下100米深處17公裡的隧道內,它也是人類研究高能物理的重要工具。
  • 楊振寧為何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因有兩個
    對撞機在高能粒子物理-凝聚態-粒子天體物理方面有很重要的建造意義。大型粒子對撞機擁有改變現有物理格局的能力,在世界上,誰先掌握大型粒子對撞機的核心技術,誰就能在核物理學保持絕對領先的優勢。據報導稱,美國將投資26億美元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 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美國超弦教一片哀嚎,所幸當時歐洲搞了個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LEP),隧道是現成的,只要把正負電子對撞機換成強子對撞機就好。超弦教找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時任總幹事盧埃林·史密斯( Llewellyn Smith ),向他分析物理界天下大勢,美國佬不幹了,執牛耳者唯有歐洲。
  • 寧受他人非議,楊振寧也要阻止國家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預知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與楊振寧相對的另一派物理學家則認為,楊振寧的想法過於保守,中國的經濟條件、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和綜合國力相對於楊振寧剛回國時
  • 中國該不該建設大型對撞機?楊振寧與王貽芳多次論爭
    隨著王貽芳和楊振寧對該不該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論爭,已經引起全國範圍內的討論,一位是中國高能物理界領軍人物,一位是世界範圍內物理領域權威泰鬥。什麼是粒子對撞機粒子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大型粒子對撞機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
  • 大型對撞機要不要建?丘成桐贊成,楊振寧反駁,丁肇中卻搖頭沉默
    不久前,中國以及世界的科學界被中國是否要建造大型對撞機鬧得沸沸揚揚的,那大型對撞機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這麼引起全人類科學家的關注呢?原來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研究粒子世界必不可少的設備。但是大型對撞機所要建造的話,是十分「燒錢」的項目,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對撞機,周長足足達到了27千米,耗資達到了80億美元。這80億美元的作用,除了可以為自己國家提高科研進程之外,還能吸引大量的世界頂尖科學人才到自己國家,促進自己國家的科學發展。
  • 楊振寧為什麼寧願和中科院有分歧,也一定要反對中國建大型對撞機
    我國中科院的人認為部分稀有粒子可以通過大型對撞機來獲得,同時藉由大型對撞機我國物理領域可以探索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所未曾涉及的領域,由此達到先人一步的效果。然而對此楊振寧卻是堅堅定定的潑了一盆冷水,斷然發表意見大型對撞機必不能建造。那麼楊振寧為什麼寧願和中科院有分歧,也一定要反對中國建大型對撞機?
  •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已走末路,中科院方亞泉:高能物理盛宴才開始
    他說,自己非常熱愛高能物理,未來想要投身大型對撞機的研究。不料楊振寧卻給他潑了一桶冷水。楊振寧認為,大型對撞機三十年前就已經走向末路,它的時代過去了。對撞機是一種測量高能粒子實驗的儀器,一些國家已經建造完成,但幾年前楊振寧曾經反對建造大型對撞機。藉此機會,這位即將研究大型對撞機的男生再次向楊振寧提出疑問,他想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了,楊振寧教授對於CEPC的想法是否有所改變。此言一出,全場寂靜,屏息等待楊老的回答。楊振寧思慮了一會,再次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反對態度。
  • 丘成桐支持,楊振寧反對,中國「大型強子對撞機」到底何去何從?
    在中國是否建設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問題上,引發了兩個學術界的風雲人物爭論。丘成桐是國際知名數學家,曾發布的一篇文章《丘成桐:關於中國建設高能對撞機的幾點意見並回答媒體的問題》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進行了反駁。
  • 楊振寧為何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他和王貽芳在爭論什麼?
    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爭論由來已久,爭論雙方,一方是物理學家楊振寧,另外一方其實有所變化,如今是以王貽芳為代表的中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的科學家們。那這個爭論到底是咋回事呢?我們來詳細聊一聊這個話題。第一場對撞機之爭很多人都以為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爭論是最近的事情,而不知這其實是40多年前就開始爭論的事情。話說在1972年,當時有一部分國內的物理學家主張建造粒子加速器。那粒子加速器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