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受他人非議,楊振寧也要阻止國家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2021-01-16 騰訊網

楊振寧,是我國留美歸來的老一輩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學等方面做出過巨大貢獻,可以說在中國的物理界是一位權威人士。

但一直以國家項目為己任,為國家發展鞠躬盡瘁的他,卻在高齡之時對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工程——建立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場,提出了堅決的反對聲音。由此受到了國家上下的熱議,並被稱為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場博弈,需要面對許多對他的質疑和反對之聲。

他的理由是:要建設超大型的對撞機場,至對於超導高頻加速系統、普通常溫磁鐵、超導磁鐵、真空、電源等基礎技術需有一定的掌握,但對中國目前而言,還缺乏在高能物理方面的人才和技術。

預知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與楊振寧相對的另一派物理學家則認為,楊振寧的想法過於保守,中國的經濟條件、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和綜合國力相對於楊振寧剛回國時,已經有了十分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想要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參與權、話語權,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就必須要有能夠與國際科學技術水平相結合的大型高科技項目作為支撐。

如今,國家間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的戰略支撐,但與其它國家的合作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基礎,國家項目應當謀求更長遠的發展目標。

在中國建立大型對撞機場,並不是僅僅為了中國單個國家的科學研究,而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國外科學家、物理學家以及出色的工程師到中國來共同研究,從而突破如今高能物理領域存在的瓶頸,為這一領域帶來新的生機。

當年的美國就是因為中途放棄對撞機場的建立,使得美國作為世界最高科技研究中心的地位遭受滑鐵盧,而積極參與這一項目建設的歐洲成為了新的世界科研中心,極大地促進了歐洲各國的經濟、科技各方的發展。

那麼,對於這一項目的好處,楊振寧先生也應該是清楚的,他為什麼仍然要繼續堅持自己的反方立場,寧願遭受他人的非議而不改呢?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對正在追求科技創新發展,努力建設現代化科技強國的中國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不僅有利於本國高能物理的進一步研究,也能使中國的醫療、工業、計算機、安全網絡等各方面發生巨大升級。

於是,就在同年,我國相關部門提出,將要在我國修建大型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其規劃是,在中國建設一個以高能環形加速器為核心的世界級大型加速器基地。

主要應用於希格斯粒子及其相關科學問題的研究,以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尋找未來發展的突破口為著力點。

整體採取國際化的方式進行管理和運作,聚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吸引國內外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積極參與,最終形成一個大型的科學研究中心和國際科學城以作為重要的世界科學研究中心。

在高能物理領域方面,日本和歐洲一直都是中國最為主要的競爭對手,而從國家發展全局來看,如果中國不能抓住機遇在二零二五年前啟動該項目,那麼想要在未來二三十內成為基礎物理研究的領軍人物,以及大力提高國家軟實力和國家地位的目標就會難以實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然而,就在眾人們為此激動難耐時,一個不和諧的,堅決反對在中國修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場的聲音從我國享譽海內外,被稱為中國物理學巨臂的楊振寧口中說出,他的這一舉動,瞬間轟動了整個物理界。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次設備國產化會議,簡稱VPI會議上公開表明了自己對於該項目的反對,並說「the party is over」。

到了二零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下午,九十七歲高齡的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回國後,在坐落於北京燕棲湖畔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新禮堂上,再次以「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為聲明,表達了他反對在中國建造超大電子對撞機的強硬態度。

雖然中國的高能粒子加速器仍然沒有停止規劃,但是否最終規劃完成並成功用於實踐而達到原定目標,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時,高能物理正處於百花齊放當中,以該領域為主的諾貝爾獎就高達二十多個。作為世界高新技術中心的美國也曾將超導超級對撞機作為一項「大科學」工程來對待,並於一九八七年正式實行。

當時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史蒂文·溫伯格,一些能源部的官員以及來自多個州的議員們紛紛表示支持。理由有許多,主要有建造超導對撞機能夠滿足國家在科學方面的學習、競爭以及未來發展的需要。

這不僅能有效鞏固美國在基礎物理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國際地位,為科技理論和實踐發展帶來突破性的新發現,同時還能為美國就業市場提供成千上萬的機會,帶動相關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的作用。

然而,原本以為發現「希格斯」的歐洲強子對撞機和該工程會是不謀而合的,卻在多年研究後發現,國家所支付的預算已從開始的三十億不斷增加到了一百一十億美元。

於是,通過國會議員的表決,認為該項目在未來的前景不大,以佔大多數的反對票作為停止繼續該項目的最終結果,之前所投入的二十三億美元只能付諸東流。

作為還在發展中階段的中國,雖然通過近幾年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國家綜合國力等方面大有提升。但在關乎國家穩定,社會可持續方面的民生支出還佔據著國家收入的重要部分。

而建造一個高能對撞機必然是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工程,所耗氣力會遠遠超過預想,從而給整個國家的經濟造成巨大壓力,誰也無法肯定,中國不會步美國的後程。

甚至還有人進行過對比計算,建造一個對撞機的成本,耗資千億,相當於上千個高等院校,半個港珠澳大橋,或者三個上海迪士尼樂園。

當然,資金問題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現階段的中國發展還處於不充分不平衡的發展當中,在研究高能物理方面的人才還遠遠不夠,許多的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的科學家手中,他們很難為中國的高能物理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綜合地看,楊振寧先生多年來一直堅決反對在中國建造具有國際高水平,但需要耗資上千億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場,是從中國在基礎物理研究領域的整體水平,中國目前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發展狀況,以及對撞機在未來的發展潛力和實際應有能力等多方面考慮的結果。

美國的失敗,日本的躊躇,國際大環境的不穩定性,都會對該項工程帶來巨大影響,但科技的進步,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的,所以中國向建設科技強國、文化強國的目標繼續前進也是必然的。

未來,在中國建設成一個世界一流的國際科學研究中心,擁有一個高能對撞機也是順應發展趨勢所需,只不過還需要一段時間,需要擁有能夠完全駕馭它的實力。

參考文獻:

1、《物理學報》

2、《泰州科技》

3、《科技傳播》

相關焦點

  • 阻止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錯了嗎?
    之後便是因為楊和翁帆的婚姻致使楊頗受非議。其實這是個人生活並且是倆人自願的,本無可厚非。最近楊振寧又火了一把,是因為啊,關於中國耗費巨資建造對撞機的問題,楊振寧根據自己分析,建議把錢用在其他地方。這件事遭到許多國人非議,指責楊是不希望中國科技進步。其實通過剛才的分析,楊振寧是非常愛國的。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文/格子說歷史V2019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雁棲湖畔,已經97歲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出現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禮堂上,回答了一位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學生的問題,再次闡明了自己反對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態度,聲明「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
  • 楊振寧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花費千億建造對撞機
    楊振寧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他年輕時沒有回國,直到晚年才離開美國。很多人認為,楊振寧晚年回國,並不是想為國家做貢獻,只是想回到祖國安心養老。從回國到現在,楊振寧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議,但是他沒有特別的在意,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做貢獻。
  • 楊振寧與王貽芳之「最後一戰」:誰在為耗資千億超大對撞機買單?
    2015年,一場中國科技界的爭論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那就是:中國要不要建造自己的大型碰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 這個問題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科學家代表為高能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得到海內外高能物理學界較多支持。
  • 楊振寧最後的堅持,阻止中國研究耗資上千億的超大對撞機
    阻止中國買單超大對撞機 楊振寧,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也是當世最有影響力的 原來在五年前,中國曾經正在醞釀著建造一架耗資極大的CEPC非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這架設備可以說,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研製出來,同時,它也被稱為寄希望於高能物理領域和探索希格斯粒子性質以及宇宙早期演化等,一系列未知關鍵科學問題的新的物理規律的研究。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卻一直反對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高能粒子一直都是物理學界研究現代粒子基元機構,早期高能粒子主要是來源天然放射性元素鈾、鐳等放出的高能射線。這種超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科學工程,歷經30年,耗資千億,還能夠重建「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的宇宙形態,當然這只是基於理論,因為對撞機在在即將啟動的前幾天纏上了官司。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1994年,他與華人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共同創辦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2017年,楊振寧正式退出美國國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沒有國籍,楊振寧為世界物理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一顆心繫祖國的物理學巨擘,楊振寧卻一直反對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而高能粒子一直是物理學界研究現代粒子基元機制的產物,早期主要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鈾、鐳等所釋放的高能射線所致。
  • 為阻止中國花費上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再度發聲:盛宴已過
    楊振寧細數了反對中國馬上開始建造大對撞機的七大理由:其一,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楊振寧認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其二,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奇大,對解決燃眉問題不利。其三,建造超大對撞機必將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建造千億項目
    後來,美國跟中國的關係,稍微好了一些,楊振寧迫不及待的回國,還帶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給國家提供許多幫助。因為這次回國,楊振寧還遭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調查。,而是繼續為國家提供幫助。到了晚年楊振寧捨棄自己在美國的一切,漂洋過海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有很多人認為,他如今回歸其實是為了養老,其實這只是一種相對武斷的偏見。楊振寧身為全球知名的科學家,他去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得到優待,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
  • 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來源:楊振寧教授編者按:本文首發於2016年9月4日 原標題:楊振寧: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 獨家2012年至今,中國科學界,特別是物理學界,激烈爭議一個百億甚至可能上千億人民幣的大型項目。● ● ●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 8月29日微信公眾號《老顧談幾何》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丘成桐:關於中國建設高能對撞機的幾點意見並回答媒體的問題》,講到他(丘)贊成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而我(楊)反對,他難相信。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為耗資相當於三峽大壩的超大對撞機買單
    1、對撞機耗資相當於一座三峽大壩,楊振寧是最堅定的反對者。第二期SppC(環形強子對撞機)耗資更是超千億。 2、國際超弦界與中國高能所是CEPC-SppC最主要的遊說力量。前者希望超級大型對撞機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如果項目不上馬,後者在剩下的歲月中將無事可幹。
  • 這項「無底洞」建設,楊振寧阻止中國「浪費」千億?原因為何?
    這項「無底洞」建設,楊振寧阻止中國「浪費」千億?原因為何?不過楊振寧在關於:我國大型對撞機的建造態度上還是很令人敬佩的,曾經有研究者問到楊振寧:您現在對於我們建造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呢?我們得到的是堅定的回答: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相信很多的網友朋友們都不了解CEPC這樣的物理高級設備吧,這項「無底洞」建設,楊振寧阻止中國「浪費」千億?原因為何?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楊振寧可以說是全世界唯一還活著的最有成就的物理學家,他和愛因斯坦牛頓齊名,如果和他同學鄧稼先一同回國,他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成就,因為我們國家當時一窮二白,不可能為他提供高端物理研究的實驗室和平臺。他最後回來也為我們國家建立了多個物理研究平臺,也帶出了一批研究人才,為國家還是作出了許多貢獻,也應得到國人的尊重。
  • 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楊振寧:盛宴已過,王貽芳:正當其時
    2016年,楊振寧通過媒體透露,他反對中國現在建造CEPC。他主要提出了7點理由。隨即,王貽芳針對楊振寧的7點理由,也通過媒體發表了逐條的反駁。例如,楊振寧反對的第1條理由中提到:「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
    實際上,楊振寧一直都反對中國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從他1971年回國開始就是如此。當然,他僅僅是反對建造,而不是竭力阻止。這是因為,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是國家行為,是由國家根據實際情況來做決定,而不是楊振寧能夠拍板或者決定的。那楊振寧為什麼要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制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國家的科技發展自然少不了人才,但是因為我國高端教育的落後,所以我國的人才儲備池相較於美國有著巨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每一個人才都是不可替代的財富。其中楊振寧院士因為國籍問題頗受爭議,不過在晚年時他也算是回到了中國,繼續為中國做貢獻。而在楊老回國之後,最具爭議的還是他在97歲時的最後一戰,當時他可是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制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但97歲楊振寧卻有著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按理說這樣一個人,自然是能認識到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給物理界帶來的影響,那他為什麼還要阻止中國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呢?就算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能建造出來,在楊振寧看來,CEPC項目要有新發現以及發現產生實際收益至少得花五十年的時間。
  • 楊振寧為何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2億元太浪費
    在高能物理領域,最受關注的科研設備無疑是大型強子對撞機。這種機器是物理學家用來發現新的粒子,研究微觀狀態下粒子運動的高能物理設備。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位於歐洲日內瓦和附近,在地下100米深處17公裡的隧道內,它也是人類研究高能物理的重要工具。
  • 97歲楊振寧拒絕中國千億項目?寧可晚節不保
    97歲楊振寧拒絕中國千億項目?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三、前車之鑑,中國不可做接盤俠很多中國的科學家們認為,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作為世界大國,也應該為人類科學進步做出貢獻,在建造高能對撞機這一項目上楊老認為,並不是只有利用超大對撞機這一條探索高能物理的研究道路,我們也可以從其他方向上著手,這樣一來而我們也可能會獲得更高的收益。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世界上第一個拿到諾貝爾物理學家的華人是楊振寧,在高能物理學領域,他是領軍人物,因此他的建議自然會引起很大的重視。作為高能物理領域的領軍人物,楊振寧自然明白,一個粒子對撞機對於量子領域的研究有多麼的重要,可為什麼他會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曾經有不少有誤會楊振寧的愛國性,認為他反對我國建造粒子對撞機是另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