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你支持楊振寧還是王貽芳?

2020-12-06 老郭的封面

自2012年中國科學院士王貽芳提出一個建造費用可能超千億的超級對撞機項目以來,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議,支持與反對的正反兩方均為華人中的科學巨頭。正方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丘成桐為代表,反方以大家很熟悉的楊振寧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zuòxiū)為代表。

從左到右:王貽芳、楊振寧、丘成桐

吃瓜群眾雖無決策權,但是畢竟花的錢裡面也有我們的一小份,有必要了解一下到底這個項目是幹什麼的,不過首先我們得清楚什麼是對撞機,它有什麼作用?

對撞機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物理實驗裝置,簡單說就是在這個裝置中注入兩束粒子流,通過電場進行加速之後,使得粒子流達到非常高的速度,然後讓這兩束粒子流迎頭相撞,使得相互碰撞的粒子產生相互作用,從而可能產生從末發現過的粒子,或者測定生成粒子的性質。

早期的加速器是在高壓電場中加速一次的直線裝置,因而受到高壓技術的限制,後來發展出了加速二次的直線裝置,不過受到狹義相對論的影響這種加速器只能將粒子加速到25-30MeV。eV學名是電子伏特,是一個很小的能量單位,級數是10的-19次方,即使G或T級電子伏特也與1焦耳相差巨大。但是,要將粒子加速到G或T級所需的能量則是一個巨大的開銷。

1930年歐內斯特·勞倫斯提出回旋加速器的理論,1932年研製成功。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一個垂直於平面的圓形裝置當中,中間的隔斷處是一個平行於平面的電場,當下圖箭頭處注入一束粒子,這束粒子經過中間電場的加速後射入磁場,然後在磁場中受到洛侖茲力發生偏轉,做圓周運動,它繞半圈後又通過中間的隔斷處,再次經過電場加速一次,因為入射速度變大了,其迴轉半徑變大,這樣一直循環加速,最後從最邊上高速射出。

當然,實際上真正的加速器是一個環形,它通過改變垂直磁場的強度來使粒子的迴旋半徑一直保持一定的大小,這樣可以大大縮減回旋加速器的面積,減少材料用量和佔地面積,但這樣也使得裝置的建造和控制都變得非常複雜。

現在的回旋加速器(對撞機,加速的目的就是要它們對撞)主要分為:

1.電子-正電子對撞機,由於正負電子的電荷相反,所以這種對撞機只要建立一個環就可以了,相應的造價就比較低。但是,由於電子迴旋時引起的同步輻射損失,使這種對撞機能量的進一步提高發生了困難。2.質子-質子對撞機,由於質子作迴旋運動時,其同步輻射要比電子小得多,在目前質子達到的能量範圍內,可以略去不計,為縮小這類對撞機的規模,儘量採用強磁場,需要採用超導磁體3.質子-反質子對撞機,質子與反質子的質量相同,電荷相反,也只需要造一個環就能進行對撞。這種對撞機發展得較晚,主要原因在於由高能質子束打靶產生的反質子束強度既弱,性能又差,無法積累到足夠的強度與質子對撞。70年代後期,「冷卻」技術的成功,給予這種對撞機巨大的生命力。4.電子-質子對撞機,這種對撞機的主要困難在於電子束的橫截面很小,線度約為幾分之一毫米,而質子的橫截面較大,線度約為一釐米左右。前者束流較密集,後者較疏鬆,兩者相撞時作用機率很小,目前正在研究中,實現這種對撞需建立兩個環,一個是低磁場的常規磁鐵環,以儲存及加速電子;另一個是高場的超導磁體環,以儲存並加速質子,兩個環的半徑相同並放在同一隧道中,所以電子的能量通常是幾十吉電子伏,質子的能量為幾百吉電子伏。

不過,隨著加速器技術的發展,為了節約投資,往往會在一個隧道中建造多個環,以便可以進行多種粒子的對拉撞,包括質子-質子、質子-反質子,電子-正電子、質子-電子對撞。

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粒子加速器與對撞機就是這種類型,它是一個大型的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圓周達到27公裡,位於地下50~150米之間,隧道直徑3米,貫穿瑞士與法國邊境。

歐洲LHC佔地面積非常大

LHC一旦運行起來,整個磁鐵中的總能量高達100億焦耳(相當於1小時要耗2700多度電,大約2.5噸TNT炸藥的能量),而隧道內的粒子束的總能量達到725百萬焦耳,如果總粒子數量控制不好,總量超出範圍,其能量可以使超導磁鐵脫離超導態,而沒有超導磁鐵的約整,洩露的加速粒子束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爆炸。因此說在加速器上生活的人們就像坐在一個炸藥桶上,不過,並非如有些媒體所說的對撞可能產生微型黑洞而幹掉地球那麼誇張。

如今王貽芳提出的超級對撞機,其規模要達到周長100公裡,是歐洲對撞機的3倍多。不說王貽芳的提出理由,我們看看丘成桐贊同的原因:(以下內容整理自2016-08-29 丘成桐《關於中國建設高能對撞機的幾點意見並回答媒體的問題》)

1.一個叫五孟源的反對者是一個沒有聽說過的無名小卒,他的導師是一個沒有在系中升職的助理教授,對於他的指責丘教授不在乎。2.古希臘哲學家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要發掘宇宙間最基本的真理,更要有這種勇氣,這種毅力,才能完成。西方國家,無論是科學家,或是政府,為了了解大自然的奧秘,都願意無條件的付出大量的精力!(這是原話)3.今日的中國,已非吳下阿蒙,難道不需要為這個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做點貢獻?(這是原話)

在另一篇專訪中,丘教授和王貽芳提到一個共同的理由:這個項目將會和歐洲對撞機一樣,吸引各國高端人才,他預計會有五六千一流科學家會舉家遷往中國,這些人聚在一起長期居住,指不定會產生點什麼來,這會對中國基礎科研產生深遠影響。

雖說上面所列的理由比較空洞,但是王貽芳指出,這個大型對撞機可以精確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質以及探索標準模型背後更基本的物理規律,並且尋找「超對稱粒子」。

標準模型

楊振寧明確堅定的反對這個項目,他的理由說得比委婉:

1.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當年美國在投入30億美元只挖了一個用於建隧道的坑之後,就止損終止了項目。歐洲LHC從預算26億美元,到不少於100億美元的建設費用,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也可能和它一樣預算失控,並且進入天量運行費用的大坑。2.(中國)高能所雖然提出費用和參與國分攤,但是中國必定要出大頭,而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更需要解決的問題要花錢。3.建造超大對撞機必將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包括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天文物理,等等。4.高能物理學家積極贊成建造的原因:1)二戰後高能物理學驗證了「標準模型」,但還兩個大問題沒有解決。包括引力的本質與如何統一力和質量。2)希望用超大對撞機發現「超對稱粒子」,從而指出解決上面兩個問題的方向。但楊振寧認為,「超對稱理論」還是一個猜想,用對撞機去解決上面的問題更是用猜想去解決猜想的問題。5.七十年來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對人類生活有沒有實在好處呢? 沒有6.中國建立高能所到今天已有三十多年。如何評價這三十多年的成就?今天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學家中,中國佔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建造超大對撞機,其設計,以及建成後的運轉與分析,必將由90%的非中國人來主導。如果能得到諾貝爾獎,獲獎者會是中國人嗎?(這是原話,我認為這句話最委婉了,言下之意,你們幹了30年,研究出什麼成果來沒有?)7.不建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也有其他方向可探索,比如尋找新加速器的原理,或新的幾何結構(如弦論等 )。(我認為他是希望我們能有新的理論創新,而不是想盡辦法去驗證別人的理論對錯)

就如歐洲LHC一樣,它發現了「標準模型」最後一塊拼圖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然後獲得諾貝獎的是預測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希格斯。當然就如網友所說的,建對撞機不是僅僅為了得諾貝獎,否則還不如大家把幾百億分了,那比諾獎錢還多得多。但是,很難將實驗結果轉化為技術力量的情況下,在還是發展中的中國現有沒有必要立即就建呢?

超對稱理論

即使我們找到了「超對稱粒子」,那也是驗證了日本粒子物理學家宮沢弘成在1966年提出的超對稱理論而已。但是「超對稱理論」並不能像雷射理論一樣,從證實到應用,只花了一年的時間。也不能像量子力學的研究可以在量子通訊、量子計算和晶片上給我們帶來可見的科技轉化。

因此,中國要不要建超級對撞機,我支持楊振寧的觀點,至少20年之後,我們再來提這事!

相關焦點

  • 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楊振寧:盛宴已過,王貽芳:正當其時
    2016年,楊振寧通過媒體透露,他反對中國現在建造CEPC。他主要提出了7點理由。隨即,王貽芳針對楊振寧的7點理由,也通過媒體發表了逐條的反駁。例如,楊振寧反對的第1條理由中提到:「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
  • 楊振寧pk王貽芳:到底要不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各有道理
    新一代的科學家,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丁肇中的得意門生王貽芳就是這樣一位。在2019年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上又一次公開表示中國現在應該建設楊振宇先生一直反對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了。在前幾年,王貽芳就提出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但是楊振寧就不同意,認為現在中國還沒有必要,也沒有真正的實力去建造。因為我國現在的力量不夠,沒錢沒技術還沒人。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為了幫助科學家揭示粒子物理學上這些關鍵性的未解之謎,需要大量實驗數據支持,大型對撞機便擔負起「數據提供者」的角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大型對撞機能夠將兩束質子加速到空前的能量狀態而後發生相撞,此時的撞擊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絕對是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
  • 楊振寧和王貽芳關於中國是否建大型對撞機之爭,你支持誰?
    有關我國要不要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爭論由來已久,物理學家之間至今還在進行激烈的爭論。物理學家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以物理學泰鬥楊振寧為代表的反對陣營,還有一個是以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為代表的支持陣營。為什麼要建造CEPC?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1981年,歐洲粒子中心將一臺400 GeV的質子同步加速器改造成質子-反質子對撞機。1983年,在對撞機中發現了ZO粒子和W±粒子。我國在粒子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科學家們對是否要建對撞機的看法不一,而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的觀點最為激烈,且讓我們了解一下他們的觀點。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的太少
    關於我國對撞機是否要建的問題,兩位學術上的大牛對此爭論不休,甚至引發了一場關於粒子對撞機領域的學術爭論,被人津津樂道。他們甚至隔著太平洋,通過媒體喊話,不斷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學術上的見解。這兩位學術大能便是王貽芳和楊振寧。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中國的科學研究長期落後於西方,雖然建國後我們做了很大努力,也出了不少成果,但是我們跟西方的差距依然很大。在高能物理學領域,也不例外,我們依然跟在西方的後面。
  • 王貽芳:建對撞機,是領先國際的機遇;楊振寧:造價太高,我反對!
    很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加入到這場辯論隊伍中,其中就有王貽芳的身影。王貽芳發表《中國今天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一文闡述觀點,在文章開頭他這樣寫道,"楊先生(楊振寧)是我尊敬的科學家,但我更尊重科學與理性。"接著,王貽芳在文章中逐條回應楊振寧的擔憂。他表示,建立大型對撞機,是我國高能物理領域領先於國際的一個難得的機遇。
  • 楊振寧還在和別人爭論建不建對撞機,吃瓜群眾該支持誰?
    2012年,標準模型中的最後一塊拼圖希格斯粒子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被發現。對於希格斯粒子,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在研究希格斯粒子問題上顯得力不從心。國際上開始討論建造一個新的大型對撞機,不僅可以用來研究希格斯粒子,同時也可以嘗試一下尋找超對稱粒子。那個時候國內就有了建造超大型對撞機的聲音。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不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對稅收都非常的重視。如果在封建王朝的過去,一個人生活在中國農村地區,或許還可以不與政府產生任何的瓜葛,但是現在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與稅收有著密切的聯繫。中國即嚴把稅收的徵收,也嚴格控制稅收的支出。 稅收應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是一個所有人都公認的準則,幾乎不會有人反對這樣一條是稅收使用的原則。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王貽芳院士自不會不知道美國停建對撞機的事,王貽芳院士認為我國的國體和政策與美國的制度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體系,且中國的制度更適合建設大型對撞機,雖然美國的SSC建設失敗了,但這不代表在中國建設也會失敗。 王貽芳院士於2019年3月23日在中國科技館暢談了自己對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了解以及正負電子對撞機對以後科研產生的巨大影響。
  • 楊振寧反對之聲未遠,王貽芳再回應,主張中國建造超級對撞機
    關於中國是否應該投入巨資修建超級對撞機的討論,從幾年前的丘成桐與楊振寧的爭論開始,一直沒有停止。而楊振寧還在今年5月份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的一次座談上,再次堅定表達了這一觀點,不支持中國在如今物理理論還沒有新一步發展的時候,建設超級對撞機。
  • 楊振寧和王貽芳關於中國是否建設大型強子對撞機之爭,你支持誰?
    近來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爭論已久,一方是物理學家楊振寧,另一方是中國高能物理界領軍人物王貽芳,為此他們爭論不休。大型對撞機說白了就是一種粒子加速器,其實目的就是讓粒子在高速下相互碰撞,從而打碎其原有的物理結構,產生一種新的粒子,這不僅為研究人員探索物質本質起到了輔助作用,更能夠讓中國在高能物理學中取得更大的發展成就。簡單來說,大型對撞機有可能揭開宇宙起源的奧秘,如宇宙大爆炸、反物質、高維空間等極為科幻的問題都有可能能得到解決。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還太年輕!
    楊振寧曾阻止修建對撞機,呼籲發展半導體,可惜沒聽他的建議!晶片,光刻機這兩個平時很少提到的詞語,如今盡人皆知。最近幾年大家一直熱議的一個話題,那就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之間,爭論是否應該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問題。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搞半導體研究
    時至今日,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攀升,但是與美國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國家科技實力,成為了科學家們夜以繼日、持之以恆的目標。當一群科學家相聚一堂,作為這麼領域的高精尖人才,難免會出現一些爭執。這不,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吵」起來了。
  • 王貽芳:花360億,對撞機也必須要建!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了
    王貽芳跟楊振寧在我國物理學領域,都是重量級的人物。王貽芳是研究高能粒子方面專家,而楊振寧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物理全才。他們都對中國物理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物理界,他們兩個之間發生過一次大的爭議,就是關於對撞機的建設問題的爭論。王貽芳的想法是,即使花費360億也要建,楊振寧對此給出的看法是,時機不到,考慮的太少!究竟誰對誰錯呢,爭執不下現在也沒有結果。
  • 王貽芳力主建造的大型高能粒子對撞機,有什麼用?建還是不建?
    」還是從楊振寧公開發文開始的。在這個問題上,楊振寧是持反對意見的,他認為大型高能粒子對撞機的建造耗資巨大,而且很難研究出成果,即使出了成果,短時間內也未必能夠利用,總的來說就是這項工程與中國目前的國家定位並不相符。
  • 王貽芳:物理學正處於拐點 超大對撞機一定要建
    2012年3月8日,王貽芳團隊實驗測得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該實驗曾入選2012年年末美國《科學》評選的「2012年十大科學進展」。2012年,以王貽芳為代表的科學家提出在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這一提議受到知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的極力反對。今年9月,就這一預計將花費上千億人民幣的大項目,楊振寧和王貽芳在輿論上掀起公開論戰。
  • 楊振寧為何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他和王貽芳在爭論什麼?
    關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爭論由來已久,爭論雙方,一方是物理學家楊振寧,另外一方其實有所變化,如今是以王貽芳為代表的中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的科學家們。那這個爭論到底是咋回事呢?我們來詳細聊一聊這個話題。第二場對撞機之爭我們更為熟悉的其實是第二場對撞機之爭,也就是楊振寧與王貽芳之間的爭論。雙方的觀點也更加鮮明。那我們就需要先補充一點楊振寧的觀點,再和王貽芳的觀點進行對比。
  • 楊振寧公開反對,美國也放棄建造,中國為什麼堅持建大型對撞機?
    儘管CEPC的建設已經提上了日程,但大型對撞機的討論熱度一直都不減!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楊振寧反對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態度一直都沒有改變過,1990年代美國下馬了SSC(超導超級對撞機),世界輿論一片譁然,而此時中國上馬大型對撞機的建設,直接引發了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