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花360億,對撞機也必須要建!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了

2021-01-09 文史江山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迎來的是相對和平的年代。除了索馬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等少數國家有規模相對較小的戰事以外,基本上沒有大的戰事發生。

溫水煮青蛙,身處在安全地帶,容易讓人放鬆警惕,我們雖然處在和平年代,但是憂患意識並不能少。因為欲望是沒有界限感的。一個國家強大了他的野心跟欲望之火必然會蔓延到其他的國家。

美國跟伊拉克連年不斷的戰事就是一個警惕。美國曆年來在軍事上的投入從來沒有削減過。總是雷打不動的以科研跟武器強國。不止美國各個國家之間其實都存在沒有硝煙的戰爭,那就是軍備競賽。

展示國力除了重要的軍事領域,在科研,教育等其他領域也存在競爭,這種競爭最能檢測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還算是名列前茅,但是在物理領域並不是很有優勢。

王貽芳跟楊振寧在我國物理學領域,都是重量級的人物。王貽芳是研究高能粒子方面專家,而楊振寧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物理全才。他們都對中國物理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物理界,他們兩個之間發生過一次大的爭議,就是關於對撞機的建設問題的爭論。王貽芳的想法是,即使花費360億也要建,楊振寧對此給出的看法是,時機不到,考慮的太少!究竟誰對誰錯呢,爭執不下現在也沒有結果。

王貽芳認為對撞機的建設勢在必行

對撞機也就是粒子對撞機,它是一種物理實驗裝備。大概原理是在一定的條件要求下,讓兩束磁場相對的粒子束,高速運轉進行碰撞。碰撞之後對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以及形態變化進行研究。

這樣的物理實驗裝備,它能模擬出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研究這種境下的數據形態對解鎖宇宙奧秘有著很大的意義。這種高強度的模擬環境,對檢測探索新型材料提供了很大的前提支撐。

王貽芳的堅持有他自己的出發點,但是很多網友說是王貽芳立功心切,想要用國家的財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取得社會地位。這種看法實在是太小人之心了。科學研究是很嚴肅的事情,而且不一定是建成了就一定會有好的研究結果出來。

這簡直是一種賭博,如果沒有新型材料或者在航空,電子或者其他領域有轟世人的研究成果,那這投入的360多億該如何對社會交代。這不是玩笑的一件小事,還是要嚴肅對待。

社會在快速的發展節奏越來越快,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並不是危言聳聽,能源的爭奪戰早就已經打響了。可持續發展,對新能源的探索是一條必行之路。

最好的情況是人們能回歸原始,不再索取。所有的欲望跟需求都降低到最低點,但是根本是不可能的,社會越進步人們的欲望越是強烈,資源勢必成為稀缺的東西,只有研究出新型的材料或者找出替代性的能源供給才能解決這一難題。

現在只有這種粒子對撞機設備,能為這種研究方向提供最直接,最基本的研究土壤。也許強大的粒子束無限對撞再轉換,能夠轉換成我們需要的新能源呢?一切都未可知但是只有繼續投入繼續研究才有結果。

楊振寧認為是操之過急,要穩中求進

這件事情楊振寧有絕對發言權的,楊振寧的頭銜有很多,他是繼愛因斯坦費米之後的又一物理天才。他對粒子對撞的相關研究比王貽芳要早得多。雖然領域略微不同,但是所運用的物理原理跟數據環境都是相同的。

楊振寧在國外對這種實驗早就有所了解,而且接觸甚密。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就已經宣布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這種粒子是在對撞機模擬環境裡實驗發現的,歐洲在這方面比我們要超前很多。

楊振寧早在1961年就對超導體磁通量子化進行非常深入的研究了。他對歐洲的這種實驗推進度還有實際意義有更深的理解。可以說楊振寧一輩子都在跟粒子打交道。

對撞機的建設一方面是以國力為前提的,一方面人才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粒子物理研究落後一大截,錢財是一方面,人才肯寧是有,但是這個差距需要我們國家的基礎型人才用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去追趕。

LHC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子研究中心,耗資54.6億美元,隧道全長26.6公裡有來自80多個國家的物理精英人才參與研究,總人數達到2000多人。這是一種世界性的課題,需要投入的不僅是財力物力,是多方面的資源的融合。

楊振寧的出發點是全局觀的,也不是對王貽芳澆冷水,中國日漸強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只是步子既要往前,也要穩紮穩打。

其它爭議:粒子對撞機是福也是禍

王貽芳跟楊振寧提出的是兩種觀點,事實上存在的問題特別多,爭議也是很大。而且這些顧慮也是不得不去考慮的現實。

粒子對撞機產生的能量過大,危險係數過高。拿LHC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作為案例,LHC的對撞機裝置規格是相當高的,它的磁場隧道完善,磁場系統、高頻系統、真空系統和探測系統都特別的精密。

他們已經驗證在這種設備之下,粒子的行動速度接近光速,粒子流撞擊產生的瞬間熱量比太陽還要熱10倍。這樣的數據實在是嚇人,它能帶給我們無限的希望,同時帶給我們的也是危險係數驚人的考驗。

這樣的後果我們真的能承擔嗎?如果真的出現意外或者不可控的因素,我們有萬全的準備去應對這一切嗎?

小結

研究是肯定要研究的,畢竟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我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是勢在必行,也是將來發展的必然方向。雖然它現在還不是決定我們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但是最終它會在我們未來的領域佔據重要的位置。

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它不是一個國家單方面的競賽項目。真希望未來還有更好更完善的體系來解決這些顧慮,讓人類走向未來的同時減弱這些傷害性的副作用,想想日本的核洩漏事件吧!現在想想還依然會發抖,希望世界能記住這個警鐘。

相關焦點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的太少
    關於我國對撞機是否要建的問題,兩位學術上的大牛對此爭論不休,甚至引發了一場關於粒子對撞機領域的學術爭論,被人津津樂道。他們甚至隔著太平洋,通過媒體喊話,不斷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學術上的見解。這兩位學術大能便是王貽芳和楊振寧。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1981年,歐洲粒子中心將一臺400 GeV的質子同步加速器改造成質子-反質子對撞機。1983年,在對撞機中發現了ZO粒子和W±粒子。我國在粒子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科學家們對是否要建對撞機的看法不一,而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的觀點最為激烈,且讓我們了解一下他們的觀點。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預算的保守金額為200億美元,這遠遠比一開始的預算翻了5倍,美國在1993年決定停建SSC時已經消耗了82億美元,故美國最終停止了對撞機的建設。 王貽芳院士不管在何地何處,總會津津有味地談論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好處,即便面對楊振寧教授的質疑,王貽芳院士也毫無退縮之意。 且王貽芳院士曾在一次採訪中就直截了當的表明中國需要建設對撞機,而且是刻不容緩。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又如何?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不過,關於電子對撞機的建設,我國早已形成兩個派別,他們的意見有一些相左。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就不怎麼贊同這一項建設,認為這麼做是欠考慮的。他們提出,我國要在2028年時建成擁有250GeV質心能量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它的功能將比歐洲現有的電子對撞機強大,周長至少要達到50公裡;2040年後,再次將它升級為擁有50 TeV的超級對撞機(質子—質子)。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比如說網民們時常就會說,中國還有那麼多吃不飽飯的孩子們,為何中國卻要花那麼多的錢去建一些大型科學設備呢?這些錢花出去了,但是有沒有效果卻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關於大型科學設備建設與否的爭端,不僅在民間和政府當中有分歧,就算是在科學家之間也同樣有著非常大的對立。比如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就曾經因為一樣設備的建設而產生了爭端,這件設備是什麼呢?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搞半導體研究
    這不,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吵」起來了。我國對是否要建造粒子對撞機,產生了激烈的討論,主要是圍繞著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兩人的看法。王貽芳認為任何事物只有在自己擁有的時候,才會底氣十足。畢業於南京大學的王貽芳在1984年便去了瑞士的歐洲核子中心,在那裡他接觸到了高能粒子研究工作,因此在回國後,他一直從事著自己擅長的高能物理實驗。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了,花360億怕什麼!楊振寧:還為時尚早
    王貽芳師從丁肇中,其身份為我國的中科院院士,並且是中國高能物理的領軍人物,在11月3日騰訊科技WE大會上,他再次指出:「中國需要建立自己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了,想要我國走在世界前列,這個對撞機的重要性不可言喻,首期我們只需要投入360億即可,而且說到對撞機的重要性,科學界才了解,大眾說的只是他們的看法。」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11月3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接受了媒體採訪,面對媒體得追問,王貽芳依然堅持要建設超大型對撞機。我們跟歐洲是有競爭的,我們建了它們就建不了,它們建了我們就建不了。。。誰能夠建、誰先建成,誰就將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跑者。 ——王貽芳在王貽芳看來,修建大型對撞機是百利而無一害,最壞的結果也可以幫助我們把對希格斯粒子性質的了解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因為經過王貽芳仔細論證,CEPC對撞可產生一百萬個希格斯粒子。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還太年輕!
    王貽芳認為中國應該抓住機會,建造大型對撞機,提升我國物理研究水平。楊振寧反對的理由是:第一,建超級電子對撞機花費巨大,咱們雖然GDP總量很大,但是人均還比較少。第三,先進的科技裝備必須自己擁有,否則隨時都可能被卡脖子。當年國內正在大力發展製造業,並沒有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楊振寧教授表示,中國還是應該研發出自己的核心技術,特別是晶片技術,可惜當時楊振寧的話沒有人聽進去,否則現在也不至於受制於人。
  • 花360億建對撞機到底值不值,王貽芳和楊振寧隔空喊話,誰贏了?
    王貽芳堅持認為中國一定要建造對撞機,即使花上360億也是值得的。但楊振寧卻保持著相反的態度,認為王貽芳考慮得太少。那麼,這裡面究竟藏著這樣的原因呢?其實早在王貽芳提出建造對撞機之後,就受到了國內大部分物理學家的廣泛認同。雖然要付出360億的高昂代價,但他們卻認為這既是一個挑戰,但更多的則是一個機遇。
  • 楊振寧pk王貽芳:到底要不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各有道理
    在前幾年,王貽芳就提出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但是楊振寧就不同意,認為現在中國還沒有必要,也沒有真正的實力去建造。因為我國現在的力量不夠,沒錢沒技術還沒人。但是大型粒子對撞機是現在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的一個很大的難題,首先資金的投入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如果中國要建一個比歐洲還要大的設備,這個費用最低也要200億美元,也就是1400億人民幣,這只是一個基礎費用,後面的維護和運轉加上升級,這個費用可能要用「倍數」計算了。
  • 中國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你支持楊振寧還是王貽芳?
    如今王貽芳提出的超級對撞機,其規模要達到周長100公裡,是歐洲對撞機的3倍多。1.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當年美國在投入30億美元只挖了一個用於建隧道的坑之後,就止損終止了項目。歐洲LHC從預算26億美元,到不少於100億美元的建設費用,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也可能和它一樣預算失控,並且進入天量運行費用的大坑。2.(中國)高能所雖然提出費用和參與國分攤,但是中國必定要出大頭,而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更需要解決的問題要花錢。
  • 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楊振寧:盛宴已過,王貽芳:正當其時
    2016年,楊振寧通過媒體透露,他反對中國現在建造CEPC。他主要提出了7點理由。隨即,王貽芳針對楊振寧的7點理由,也通過媒體發表了逐條的反駁。例如,楊振寧反對的第1條理由中提到:「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
  • 他從美國回來,讓中國360億建對撞機被罵,網友:兒女都是美國籍
    他從美國回來,讓中國360億建對撞機被罵,網友:兒女都是美國籍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悄悄了解過對撞機,不過這種科學裝置的作用太過深奧,我到今天,也只有粗淺的了解。在中國科學界,關於要不要建對撞機的爭論一直沒有休止,贊成派主要以王貽芳為代表,他極力推動中國建大型對撞機,而反對者以楊振寧為代表,認為建大型對撞機,形式大於實際意義,還不如花錢在培養人才上。先了解一下王貽芳,他為什麼敢跟中國物理泰鬥楊振寧教授「叫板」,其實他還是很有實力的。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參與爭論的科學家中,有兩位的觀點特別有代表性,一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一位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物理學大師楊振寧,要說發言權,他們在中國可以說是最有發言權。非常有意思的是,兩位科學家在建造對撞機的問題上所持觀點竟然截然相反。王貽芳積極倡導建造對撞機。
  • 對撞機建設起「爭端」,王貽芳決心花360億建設,楊振寧堅決反對
    在研製開發中,科學家們難免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理論,雖然他們是一致促進科技的進步,但是在一些有著巨大花費的領域,他們會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就像我國的粒子對撞機。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就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但是我國的對撞機研究與開發是比較晚的,在這個方面,有兩位科學家一直有不一樣的看法,甚至是起了"爭端",就是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王貽芳在粒子的領域研究很深,他長期從事著自己擅長的領域,高能物理實驗。
  • 王貽芳:建對撞機,是領先國際的機遇;楊振寧:造價太高,我反對!
    很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加入到這場辯論隊伍中,其中就有王貽芳的身影。王貽芳發表《中國今天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一文闡述觀點,在文章開頭他這樣寫道,"楊先生(楊振寧)是我尊敬的科學家,但我更尊重科學與理性。"接著,王貽芳在文章中逐條回應楊振寧的擔憂。他表示,建立大型對撞機,是我國高能物理領域領先於國際的一個難得的機遇。
  • 楊振寧與王貽芳之「最後一戰」:誰在為耗資千億超大對撞機買單?
    2015年,一場中國科技界的爭論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那就是:中國要不要建造自己的大型碰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 這個問題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科學家代表為高能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得到海內外高能物理學界較多支持。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底撞出啥?中國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值嗎?
    大型對撞機300多年前真正開始有科學,從原子論、分子論、到元素周期表,再到原子核、夸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我是科學家」演講中說,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物理學家頒給了粒子物理,中國需要大型對撞機,建造大型對撞機又一次引發熱議
  • 王貽芳:物理學正處於拐點 超大對撞機一定要建
    2016年9月,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在媒體上對於中國是否應當建「超大對撞機」的公開爭論,便與此密切相關。新年伊始,我們對處於輿論漩渦中的王貽芳進行了專訪,這也是他在爭論過後,首次對媒體再談高能物理學的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