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搞半導體研究

2020-12-05 小剛視野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美國正是有著強大的科技實力作為後盾,才能雄踞世界霸主寶座這麼多年,當年的美蘇冷戰更是從另一方面大大促進了本國的科技發。

時至今日,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攀升,但是與美國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國家科技實力,成為了科學家們夜以繼日、持之以恆的目標。

當一群科學家相聚一堂,作為這麼領域的高精尖人才,難免會出現一些爭執。這不,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吵」起來了。

我國對是否要建造粒子對撞機,產生了激烈的討論,主要是圍繞著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兩人的看法。王貽芳認為任何事物只有在自己擁有的時候,才會底氣十足。畢業於南京大學的王貽芳在1984年便去了瑞士的歐洲核子中心,在那裡他接觸到了高能粒子研究工作,因此在回國後,他一直從事著自己擅長的高能物理實驗。

在1993年的時候,美國在粒子對撞機建設方面已經花費了82億美元,但是粒子對撞機還遠遠沒有達到預計的進度,經過進一步的估算,要完成粒子對撞機的建設至少還要花費200億美元,因此美國不得已停止了粒子對撞機的建設。

正是有了美國的前車之鑑,在王貽芳院士提出建設粒子對撞機的時候,外界響起了反對的聲音,但是王貽芳院士認為,粒子對撞機的成功建設,能夠讓我國在粒子對撞領域領先其他國家,並且能夠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即便是要花上360億又怎樣,還是要建。

楊振寧教授認為,美國當初建設粒子對撞機失敗的原因,除了預算不足以外,還有一個激烈的矛盾,那便是當時政府之間與國家空間站之間一直在爭奪經費。曾經參與過美國粒子對撞機建設工程的趙午教授說,要想成功建設粒子對撞機,不僅僅是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還要顧全大局,從實際出發。

楊振寧主張搞半導體,而不主張搞對撞擊。理由是對撞機是物理理論前沿,進行此項研究只能得到理論性的成果,而半導體卻是實用性的,也是目前最卡脖子的。

我們失去了一些東西,但是所幸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半導體行業對於未來的發展有多麼的重要,也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很多的金錢以及高科技人才。

在這個方面做出了一些成就,我國現在比不上其他國家,但在未來誰說不準我國會不會在技術上超越,等到那一個時候就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技術上的限制了吧。

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為何這麼厲害?答案是教育。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教育家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楊振寧的數學啟蒙老師,讓已經90多歲高齡的楊振寧至今念念不忘。他就是著名的民國教育家劉燻宇。

楊振寧在一次講學中說道,他在很小的時候,看了劉燻宇的書後愛不釋手,書非常有趣,通俗易懂,看了他寫的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我才知道什麼是奇偶排列。他說劉薰宇寫一篇,我就讀一篇,他的文章非常有誘惑力,而誘惑我的就是他裡面講得故事。在中國教育史上,有一所神一般的中學,春暉中學。

語文老師:朱自清,朱光潛。

書法老師:于右任

音樂老師:李叔同

美術老師:豐子愷

此外,蔡元培,蔣夢麟,何香凝,葉聖陶,張大千,廖仲愷,黃炎培等人,經常來這裡講座。而春暉中學的數學老師,就是劉燻宇。在民國數學教育領域,劉燻宇是真正大師級的存在,他為人謙和,只教書育人,不參與政治,因而知名度不如其他人。劉燻宇畢生從事數學教育,培養了中國最早一批的數學人才,不僅如此,他還留下了三本兒童數學的入門經典。

第一本書,叫《馬先生談數學》,在這本書中,劉燻宇以馬先生的身份出現,以圖解法的方式講解一些基本的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書是《數學趣味》,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書中,劉燻宇通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用數學的角度加以解析,通過世間萬物來學習數學,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本書名為《數學的園地》,這是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數,頗有些難度,裡面有最基礎的函數,微積分和總集的知識,講解的方法很巧妙,孩子往往能看懂一些,將來學習的時候就更加輕鬆了。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9元,包郵到家。

點下面的連結,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

相關焦點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的太少
    關於我國對撞機是否要建的問題,兩位學術上的大牛對此爭論不休,甚至引發了一場關於粒子對撞機領域的學術爭論,被人津津樂道。他們甚至隔著太平洋,通過媒體喊話,不斷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學術上的見解。這兩位學術大能便是王貽芳和楊振寧。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比如說網民們時常就會說,中國還有那麼多吃不飽飯的孩子們,為何中國卻要花那麼多的錢去建一些大型科學設備呢?這些錢花出去了,但是有沒有效果卻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關於大型科學設備建設與否的爭端,不僅在民間和政府當中有分歧,就算是在科學家之間也同樣有著非常大的對立。比如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就曾經因為一樣設備的建設而產生了爭端,這件設備是什麼呢?
  • 王貽芳:花360億,對撞機也必須要建!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了
    王貽芳跟楊振寧在我國物理學領域,都是重量級的人物。王貽芳是研究高能粒子方面專家,而楊振寧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物理全才。他們都對中國物理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物理界,他們兩個之間發生過一次大的爭議,就是關於對撞機的建設問題的爭論。王貽芳的想法是,即使花費360億也要建,楊振寧對此給出的看法是,時機不到,考慮的太少!究竟誰對誰錯呢,爭執不下現在也沒有結果。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科學家一致的意見促進科技的進步,但在一些需花費巨額的領域,科學家們會各持己見,就如我國的粒子對撞機領域。 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就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科學家認同推動科技進步,但在一些耗資巨大的領域,科學家會持有自己的觀點,比如我國的粒子對撞機領域。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這是怎麼回事?為了降低對撞機的成本,科學家們採用了正負電子對撞機,其技術要求低、成本低,這也是正負電子對撞機成為科學家首選的主要原因。成功的背後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對撞機的研究仍在繼續,兩臺對撞機都有重大的貢獻意義,1961年開始運行,這兩臺原始一代的對撞機給了科學家極大的信心,此後出現了很多對能量要求不高的電子對撞機。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還太年輕!
    楊振寧曾阻止修建對撞機,呼籲發展半導體,可惜沒聽他的建議!晶片,光刻機這兩個平時很少提到的詞語,如今盡人皆知。最近幾年大家一直熱議的一個話題,那就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之間,爭論是否應該建造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問題。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了,花360億怕什麼!楊振寧:還為時尚早
    王貽芳師從丁肇中,其身份為我國的中科院院士,並且是中國高能物理的領軍人物,在11月3日騰訊科技WE大會上,他再次指出:「中國需要建立自己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了,想要我國走在世界前列,這個對撞機的重要性不可言喻,首期我們只需要投入360億即可,而且說到對撞機的重要性,科學界才了解,大眾說的只是他們的看法。」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11月3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接受了媒體採訪,面對媒體得追問,王貽芳依然堅持要建設超大型對撞機。我們跟歐洲是有競爭的,我們建了它們就建不了,它們建了我們就建不了。。。誰能夠建、誰先建成,誰就將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跑者。 ——王貽芳在王貽芳看來,修建大型對撞機是百利而無一害,最壞的結果也可以幫助我們把對希格斯粒子性質的了解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因為經過王貽芳仔細論證,CEPC對撞可產生一百萬個希格斯粒子。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又如何?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據他所說,我國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或已籌備)建設中國獨有的正負電子對撞機(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依照金錢和時間的預算,這個項目的造價大約為360億元人民幣,於2022年開始動土,2023年即可完工。
  • 花360億建對撞機到底值不值,王貽芳和楊振寧隔空喊話,誰贏了?
    楊振寧與王貽芳都是中國當代物理學界的大人物,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豐厚的研究成果,而兩人必然都期望著中國的物理學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與發展。出於共同目的的兩個人進行隔空喊話,對於國家修建對撞機上保持著完全相反的態度,這也如同文壇當中激烈的唇槍舌戰一樣吸引著世人的眼球。
  • 楊振寧pk王貽芳:到底要不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各有道理
    在前幾年,王貽芳就提出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但是楊振寧就不同意,認為現在中國還沒有必要,也沒有真正的實力去建造。因為我國現在的力量不夠,沒錢沒技術還沒人。如果中國要建一個比歐洲還要大的設備,這個費用最低也要200億美元,也就是1400億人民幣,這只是一個基礎費用,後面的維護和運轉加上升級,這個費用可能要用「倍數」計算了。所以粒子對撞機是不是下一個「兩彈一星」,這很難說,因為它的難度遠遠在「兩彈一星」之上。
  • 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楊振寧:盛宴已過,王貽芳:正當其時
    2016年,楊振寧通過媒體透露,他反對中國現在建造CEPC。他主要提出了7點理由。隨即,王貽芳針對楊振寧的7點理由,也通過媒體發表了逐條的反駁。例如,楊振寧反對的第1條理由中提到:「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底撞出啥?中國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值嗎?
    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需要一個大型對撞機,最開始研究東西,我們都是靠眼睛看,用的是光波,但世界上總有東西比光的波長要小,於是我們有了電子顯微鏡。要是東西還要小怎麼辦,那就需要我們用加速器將電子或質子能量加速到一個非常高的程度,能量高了,我們能看到的物質結構就越小,而這需要大型對撞機來完成。
  • 中國要不要建大型對撞機,你支持楊振寧還是王貽芳?
    從左到右:王貽芳、楊振寧、丘成桐吃瓜群眾雖無決策權,但是畢竟花的錢裡面也有我們的一小份,有必要了解一下到底這個項目是幹什麼的如今王貽芳提出的超級對撞機,其規模要達到周長100公裡,是歐洲對撞機的3倍多。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王貽芳認為,高能物理學已經進入到對Higgs粒子的研究,現有的對撞機,不能產生足夠量的Higgs粒子,以便更準確地研究Higgs粒子的性質。而要產生足夠量的Higgs粒子,就需要建造100公裡的加速器,這就需要建造一個大型的對撞機。
  • 他從美國回來,讓中國360億建對撞機被罵,網友:兒女都是美國籍
    他從美國回來,讓中國360億建對撞機被罵,網友:兒女都是美國籍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悄悄了解過對撞機,不過這種科學裝置的作用太過深奧,我到今天,也只有粗淺的了解。在中國科學界,關於要不要建對撞機的爭論一直沒有休止,贊成派主要以王貽芳為代表,他極力推動中國建大型對撞機,而反對者以楊振寧為代表,認為建大型對撞機,形式大於實際意義,還不如花錢在培養人才上。先了解一下王貽芳,他為什麼敢跟中國物理泰鬥楊振寧教授「叫板」,其實他還是很有實力的。
  • 對撞機建設起「爭端」,王貽芳決心花360億建設,楊振寧堅決反對
    在研製開發中,科學家們難免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理論,雖然他們是一致促進科技的進步,但是在一些有著巨大花費的領域,他們會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就像我國的粒子對撞機。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就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這也導致了這樣的設想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研究。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切技術都基本成熟,這個設想就被翻了出來,他們掌握了相關的技術,這樣的能力使得他們開始研究對撞機。在這樣的粒子領域,這樣的研究本就需要花費不少的錢財,為了降低成本,科學家們選用了正負電子對撞機,這樣的機器對技術要求不高,而且造價低廉,所以成為首選的主要原因。
  • 王貽芳:建對撞機,是領先國際的機遇;楊振寧:造價太高,我反對!
    很快,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加入到這場辯論隊伍中,其中就有王貽芳的身影。王貽芳發表《中國今天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一文闡述觀點,在文章開頭他這樣寫道,"楊先生(楊振寧)是我尊敬的科學家,但我更尊重科學與理性。"接著,王貽芳在文章中逐條回應楊振寧的擔憂。他表示,建立大型對撞機,是我國高能物理領域領先於國際的一個難得的機遇。
  • 楊振寧與王貽芳之「最後一戰」:誰在為耗資千億超大對撞機買單?
    2015年,一場中國科技界的爭論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那就是:中國要不要建造自己的大型碰撞機(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 這個問題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出,科學家代表為高能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得到海內外高能物理學界較多支持。
  • 花360億或能讓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為何楊振寧就是不同意?
    院士一直認為我國要想彎道超車,必須建造自己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了,而海歸楊振寧院士卻堅持反對該機器的建設。同時他還指出建造的首期費用需要360億,畢竟當年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就花了同年GDP的0.01%,如果現在建造只是用去當年GDP的0.005%,不會給國民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而且根據國際經驗來看建機未來的回報將會是現在投資的3倍。簡單來說就是忍一時微痛,能享一片光明。要拼忍耐力,中華兒女並不畏怯,畢竟要想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就得抱有相應的覺悟,王院士的提議言之成理,可為何楊振寧院士卻堅決不同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