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美國正是有著強大的科技實力作為後盾,才能雄踞世界霸主寶座這麼多年,當年的美蘇冷戰更是從另一方面大大促進了本國的科技發。
時至今日,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攀升,但是與美國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國家科技實力,成為了科學家們夜以繼日、持之以恆的目標。
當一群科學家相聚一堂,作為這麼領域的高精尖人才,難免會出現一些爭執。這不,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吵」起來了。
我國對是否要建造粒子對撞機,產生了激烈的討論,主要是圍繞著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兩人的看法。王貽芳認為任何事物只有在自己擁有的時候,才會底氣十足。畢業於南京大學的王貽芳在1984年便去了瑞士的歐洲核子中心,在那裡他接觸到了高能粒子研究工作,因此在回國後,他一直從事著自己擅長的高能物理實驗。
在1993年的時候,美國在粒子對撞機建設方面已經花費了82億美元,但是粒子對撞機還遠遠沒有達到預計的進度,經過進一步的估算,要完成粒子對撞機的建設至少還要花費200億美元,因此美國不得已停止了粒子對撞機的建設。
正是有了美國的前車之鑑,在王貽芳院士提出建設粒子對撞機的時候,外界響起了反對的聲音,但是王貽芳院士認為,粒子對撞機的成功建設,能夠讓我國在粒子對撞領域領先其他國家,並且能夠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即便是要花上360億又怎樣,還是要建。
楊振寧教授認為,美國當初建設粒子對撞機失敗的原因,除了預算不足以外,還有一個激烈的矛盾,那便是當時政府之間與國家空間站之間一直在爭奪經費。曾經參與過美國粒子對撞機建設工程的趙午教授說,要想成功建設粒子對撞機,不僅僅是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還要顧全大局,從實際出發。
楊振寧主張搞半導體,而不主張搞對撞擊。理由是對撞機是物理理論前沿,進行此項研究只能得到理論性的成果,而半導體卻是實用性的,也是目前最卡脖子的。
我們失去了一些東西,但是所幸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了半導體行業對於未來的發展有多麼的重要,也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很多的金錢以及高科技人才。
在這個方面做出了一些成就,我國現在比不上其他國家,但在未來誰說不準我國會不會在技術上超越,等到那一個時候就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技術上的限制了吧。
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為何這麼厲害?答案是教育。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教育家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楊振寧的數學啟蒙老師,讓已經90多歲高齡的楊振寧至今念念不忘。他就是著名的民國教育家劉燻宇。
楊振寧在一次講學中說道,他在很小的時候,看了劉燻宇的書後愛不釋手,書非常有趣,通俗易懂,看了他寫的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我才知道什麼是奇偶排列。他說劉薰宇寫一篇,我就讀一篇,他的文章非常有誘惑力,而誘惑我的就是他裡面講得故事。在中國教育史上,有一所神一般的中學,春暉中學。
語文老師:朱自清,朱光潛。
書法老師:于右任
音樂老師:李叔同
美術老師:豐子愷
此外,蔡元培,蔣夢麟,何香凝,葉聖陶,張大千,廖仲愷,黃炎培等人,經常來這裡講座。而春暉中學的數學老師,就是劉燻宇。在民國數學教育領域,劉燻宇是真正大師級的存在,他為人謙和,只教書育人,不參與政治,因而知名度不如其他人。劉燻宇畢生從事數學教育,培養了中國最早一批的數學人才,不僅如此,他還留下了三本兒童數學的入門經典。
第一本書,叫《馬先生談數學》,在這本書中,劉燻宇以馬先生的身份出現,以圖解法的方式講解一些基本的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書是《數學趣味》,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書中,劉燻宇通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用數學的角度加以解析,通過世間萬物來學習數學,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本書名為《數學的園地》,這是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數,頗有些難度,裡面有最基礎的函數,微積分和總集的知識,講解的方法很巧妙,孩子往往能看懂一些,將來學習的時候就更加輕鬆了。
這個書合適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三冊只要69.9元,包郵到家。
點下面的連結,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