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撞機建設起「爭端」,王貽芳決心花360億建設,楊振寧堅決反對

2020-12-05 趣史微視頻

引言

國家的根本在於科技,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越強大,就說明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也越強大。放眼望去,在世界上每個國家卯足了勁的發展科技。再回過頭來看看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國沒有趕上,然後中國就淪陷在帝國主義的鐵騎之下,沒有還手的能力,那個時候的中國積貧積弱,什麼都沒有,什麼也不了解。英國憑藉著第一次革命崛起了,成為了"日不落帝國",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國。

此後的第二次革命,美國崛起了,還有一些歐洲的國家,他們抓住機會發展自己,將自己的科技實力迅速的提升。中國在兩次都沒有抓住機會,這兩次的中國在苦難中掙扎,老百姓們吃不飽飯,哪有什麼閒錢發展科技。新中國成立後,才有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科技,這個時候中國坐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車,也開始了自己的飛速發展之路。在研製開發中,科學家們難免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理論,雖然他們是一致促進科技的進步,但是在一些有著巨大花費的領域,他們會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就像我國的粒子對撞機。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就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有一個設計在上個世紀就有過計劃利用對撞束來獲取更高質心系能量的目的,但是那個年代物資匱乏,沒有良好的實驗條件,他們的科技人員不得不要放棄這麼好的設想。這也導致了這樣的設想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研究。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切技術都基本成熟,這個設想就被翻了出來,他們掌握了相關的技術,這樣的能力使得他們開始研究對撞機。在這樣的粒子領域,這樣的研究本就需要花費不少的錢財,為了降低成本,科學家們選用了正負電子對撞機,這樣的機器對技術要求不高,而且造價低廉,所以成為首選的主要原因。

成功不是一蹴就成的,他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即使是現在對對撞機的研製還在進行中。隨著時間的腳步,對撞機的研製也在進步。在一開始的兩臺對撞機的研製,使得科學家們非常的興奮,他們相信自己能夠研製出更好的對撞機,在這個領域裡有更大的進步。1981年、1983年,對撞機的研製一直在進步,在這年裡在國際上對撞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我國的對撞機研究與開發是比較晚的,在這個方面,有兩位科學家一直有不一樣的看法,甚至是起了"爭端",就是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

王貽芳在粒子的領域研究很深,他長期從事著自己擅長的領域,高能物理實驗。他為我們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國高能物理方面的專家,他堅持認為花360億建設對撞機是值得的,任何的技術只有自己的國家掌握了才會有著十足的底氣,國外的對撞機技術日益的成熟,王貽芳院士很是焦慮。但是對撞機的建設耗資巨大,不過大型的對撞機對於以後的科研有著很大的幫助,正是因為這一點,世界上各國對對撞機的研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尤其是美國,更是投入了四十億美元建設大型對撞機。

楊振寧教授則是認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國內仍然存在一些繼續改進的問題,就比如說是民生問題。而建設對撞機這樣耗費巨大物資的科研在這個時候很不合適。中國的科研經費本來就比國外的少,如果要建設對撞機的話,其他科研的經費勢必就會縮水。而且,楊振寧認為建設正負對撞機本來就是一種設想,他不一定會成功。這樣子做不夠現實。而且高能物理本身並不在於大型對撞機上,所以綜合各種因素,中國並不適合建設大型對撞機,更何況美國都因此失敗了。

結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兩個人都是物理界的專家,他們雖然有著不一樣的觀點,但是出發點都是好的,為中國向下的國情做出了考慮。我們儘管不是一名科研人員,對這兩位看法應該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不應為被這兩人的身份而進行沒有頭腦的攻擊。世界的發展一直都在進步,我們中國作為一份也應該要一直勇往直前,幻想的未來都是不切實際的,唯有實踐出真知,所以說就讓我們努力建設我們美好的祖國,讓他的明天更加的輝煌。

參考資料:

《世界近代史》

《知識分子》

相關焦點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的太少
    總而言之,對撞機的建成能變相的促進整個世界的轉型。王貽芳堅持花360億建對撞機1963年,王貽芳出生於江蘇南京,從小他便對科學方面的知識展現出濃鬱的好奇心,他的研究天賦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露出來。從小的喜好促使王貽芳日後走上了物理學家這條路。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有欠考慮
    比如說網民們時常就會說,中國還有那麼多吃不飽飯的孩子們,為何中國卻要花那麼多的錢去建一些大型科學設備呢?這些錢花出去了,但是有沒有效果卻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關於大型科學設備建設與否的爭端,不僅在民間和政府當中有分歧,就算是在科學家之間也同樣有著非常大的對立。比如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就曾經因為一樣設備的建設而產生了爭端,這件設備是什麼呢?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這也驗證了王貽芳對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決心。 對撞機的建設需花費巨資,大型對撞機的建設對以後的科研有著極大的幫助,各國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才開始建設粒子對撞機的。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自是不會放棄建設對撞機的,美國建設SSC(超導超級對撞機)的初期,對該大型對撞機的預算是40億美元。
  • 花360億建對撞機到底值不值,王貽芳和楊振寧隔空喊話,誰贏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楊振寧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物理學大師。而王貽芳的名聲或許沒有楊振寧的那樣大,但事實上他也算是後起的翹楚,他不僅是中科院院士,在國際上也攬獲大獎。王貽芳用自己的實力一步步走上了國際舞臺,並且成為了實驗高能物理學家的領軍人物,其中物理學界也是有著深遠的影響力的。
  • 王貽芳:對撞機必須要建!花360億怎麼了?楊振寧:搞半導體研究
    這不,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吵」起來了。我國對是否要建造粒子對撞機,產生了激烈的討論,主要是圍繞著王貽芳院士和楊振寧教授兩人的看法。王貽芳認為任何事物只有在自己擁有的時候,才會底氣十足。畢業於南京大學的王貽芳在1984年便去了瑞士的歐洲核子中心,在那裡他接觸到了高能粒子研究工作,因此在回國後,他一直從事著自己擅長的高能物理實驗。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花360億又如何?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不過就是否建設超級對撞機的建議出現了兩個不同的聲音,產生了很大的分歧。三、反對的聲音和最後的結果楊振寧先生並不贊同建設超級強子對撞機,他的理由主要有這幾點。王貽芳透露出的超級對撞機的建設,大約需要花費360億元人民幣。這一筆經費可不是小錢,而且建造的過程中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所需要投進去的錢到底是多少?尚未可知。
  • 王貽芳:對撞機一定要建!360億怎麼了?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
    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不會放棄對撞機的建設,美國建設SSC(超導超級對撞機)的前期,大型對撞機的預算是40億美元。但隨著對撞機建設進程的推進,以及資金的增長,美國於1993年停止了大型對撞機建設項目,據了解,停止的原因是為了完成這一項目的建設,保守預算為200億美元,這遠遠超過最初預算的5倍。
  • 楊振寧與王貽芳的粒子對撞機之戰:楊振寧反對的七大理由!
    但是2016年的時候,在關於我國是否應該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們卻罕見地分成了兩個不同的派別。歸國派楊振寧堅決反對建造,中科院院士王貽芳又無比贊成。在投票環節,以楊教授為代表的反對派最終以一票之差贏得了投票。但這並沒有讓這件事就此平息下來,這兩年,隨著國力的進一步加強,這個問題最近又被頻繁地送上話題榜。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為了幫助科學家揭示粒子物理學上這些關鍵性的未解之謎,需要大量實驗數據支持,大型對撞機便擔負起「數據提供者」的角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大型對撞機能夠將兩束質子加速到空前的能量狀態而後發生相撞,此時的撞擊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絕對是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
  • 年超九旬卻強烈反對這項科研?楊振寧為何反對粒子對撞機得建設?
    不過有另一位老先生,他在物理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霍金也無法超越,這位便是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 為何對於楊振寧老先生總是議論紛紛,筆者猜測有如下三個原因:第一是解放的時候沒有立即回國,而是選擇在美國工作。第二是娶了比自己年輕很多的女孩為妻。第三便是他極力反對中國建立大型粒子對撞機。
  • 花360億或能讓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為何楊振寧就是不同意?
    ,而海歸楊振寧院士卻堅持反對該機器的建設。同時他還指出建造的首期費用需要360億,畢竟當年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就花了同年GDP的0.01%,如果現在建造只是用去當年GDP的0.005%,不會給國民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而且根據國際經驗來看建機未來的回報將會是現在投資的3倍。簡單來說就是忍一時微痛,能享一片光明。要拼忍耐力,中華兒女並不畏怯,畢竟要想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就得抱有相應的覺悟,王院士的提議言之成理,可為何楊振寧院士卻堅決不同意呢?
  • 中國欲耗費1400億,建造「粒子對撞機」為何遭楊振寧極力反對?
    物理學註定是一個燒錢的學科,高能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微觀粒子,而微觀粒子只能通過對撞機來產生。2012年,中國高能物理學家就提議投資建設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但自發起至今,關於「中國是否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爭論從未停歇。
  • 楊振寧:中國燒錢建大型對撞機,其實是為他國做嫁衣!
    而它一旦建成,作為一個大型的科研中心,還會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人才的引進,還有利於我國建設國際化的體制。王貽芳甚至還算了一筆帳,他認為,看上去建造一座大型對撞機,會花掉360億元錢,好像是個很大的數字,但是我們在1984年就建成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這項建設用去了當年GDP的0.01%,美國建造超導超級對撞機,當年也用了GDP的0.01%。
  • 中國該不該建對撞機?一個對撞機要花200億美元,楊振寧強烈反對
    ▲對撞機(一)初代對撞機在1961年便已經開始運作,後來世界上又陸續出現很多能量需求比較低的電子對撞機,美國甚至已建立起SCC項目,對其研究發展也十分迅速。02對撞機建設花費巨大,而美國就曾建造過超導超級對撞機,在建設初期的花費預算是40億美元。但是隨著對撞機建造進程的不斷深入,其花費也越來越大。要想建成這項工程,至少需要200億美元,比一開始的預算足足多出5倍,漸漸讓美國感到壓力,於是美國便在1993年停止對大型對撞機的建設工程。
  • 歐洲砸2000億人民幣,研發超級對撞機,楊振寧曾極力反對
    消息傳回國內立即引發科學家第二輪熱議,因為中國在粒子物理研究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2年中國就已提出建設超級對撞機的構想,但遭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院士的強烈反對。這幾年中國的CEPC(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籌備一直在進行中,國家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院士為首的中國科學家們堅持不懈地落實規劃,爭取國家及各方投資,CERN公布的戰略無疑拉開了和中國競速研發的序幕。這個投資2000億人民幣的項目為何在國內遭受巨大爭議而舉步維艱呢?楊振寧和王貽芳兩位高能物理的權威人物之間的爭論點又是什麼?
  • 王貽芳:花360億,對撞機也必須要建!楊振寧:你考慮得太少了
    王貽芳跟楊振寧在我國物理學領域,都是重量級的人物。王貽芳是研究高能粒子方面專家,而楊振寧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物理全才。他們都對中國物理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物理界,他們兩個之間發生過一次大的爭議,就是關於對撞機的建設問題的爭論。王貽芳的想法是,即使花費360億也要建,楊振寧對此給出的看法是,時機不到,考慮的太少!究竟誰對誰錯呢,爭執不下現在也沒有結果。
  • 楊振寧極力反對,僅以一票險勝,1400億元的粒子對撞機到底是什麼
    2016年,在是否建粒子對撞機的問題上,中國科學家分成了旗幟分明的兩派,一派是以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為代表的科學家,堅決反對建設粒子對撞機; 另一派是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王貽芳為代表的科學家,極力贊成建設粒子對撞機。
  • 楊振寧公開反對,美國也放棄建造,中國為什麼堅持建大型對撞機?
    儘管CEPC的建設已經提上了日程,但大型對撞機的討論熱度一直都不減!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楊振寧反對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態度一直都沒有改變過,1990年代美國下馬了SSC(超導超級對撞機),世界輿論一片譁然,而此時中國上馬大型對撞機的建設,直接引發了大討論!
  • 王貽芳院士:相信反對建設大型對撞機的人會越來越少
    ,今天在會場接受採訪,回答國內對撞機的設計現狀,以及國外對撞機建設情況等問題。最為著名的反對者是物理學家楊振寧,楊曾經撰文《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公開反對王貽芳,原因主要有費用奇高,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會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研究經費;對撞機不一定帶來突破性發現,而高能物理領域還有一些花費較小的研究方向。 隨後,王貽芳也撰文一一反駁楊振寧的觀點。在論壇現場,王貽芳直言:「對於科學發展,有人持保守態度,也有人持激進態度。」
  • 楊振寧為什麼極力反對中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
    粒子之間的對撞而我國也提出了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的計劃,但是此計劃已提出就遭到了楊振寧教授的反對。但是,為什麼楊振寧教授要反對中國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呢?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設大型粒子對撞機需要龐大的資金。就拿美國1989年的SSC項目來說,當時的預算是40億美元,這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但實際情況要誇張的多,最終的建造費用大大超過了預算,已經達到了將近100億美元,這樣龐大的資金直接導致了項目的終止!我們再來看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其實際的建設費用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而且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來進行對撞機的維護。